数码摄影常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616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数码摄影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码摄影常识.docx

《数码摄影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码摄影常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码摄影常识.docx

数码摄影常识

数码摄影常识

----景深入门

除了曝光和测光的复杂方面之外,摄影爱好者通常会发现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

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这是一个基于主观判断的假设的系数。

如果说有人确实对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予以重视的话,那么另一些人则仅是为了应付夜校课程而死记硬背,而许多人几乎完全忽视技术问题或者只吸收一些急需的东西。

我得承认,在起初景深似乎像是一个抽象的理论,当时关于"弥散圈"的讲稿颇能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态度。

后来,我终于体会到景深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为了创作而取得特殊效果方面的实用价值。

下面我将以完全实用的术语逐步介绍如何控制景深,并在每个部分都增加了新的信息。

理解基本理论。

通俗地说,景深就是在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

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

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几个部分中我们就会接触到。

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

例如:

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孟加拉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

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

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

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选择"合适的"光圈。

光圈口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

概括地说,小口径光圈(由较大的f/数值表示),比如f/16或f/22,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

相反,大口径光圈(由较小的f/数值表示),比如f/2.8或f/4,产生短浅的景深,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要小得多。

  创作一幅作品而非简单地拍照,光圈的选择就是一个基本的要素。

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时,你也应该在可行的情况下选用最合适的光圈和速度的组合。

然而要注意,因为手持相机拍摄,如果长时间曝光,被摄体的移动或相机的抖动都可能使照片模糊。

因此,你得采取妥协的办法:

选择一个远非理想的较大光圈以保持足够的快门速度。

  例如:

在英国拍摄由石头拱廊形成框架的场景照片。

你可以把焦点放在靠近中景的喷泉处并按下快门。

实拍6张,第一张用f/4,第2张用f/5.6,以此类推直到用f/22拍。

过后你再仔细观察所印出来的8×10英寸照片。

用f/4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

用f/11拍出的这一切看起来"差不多清晰",但仍然不符合你的标准。

用f/16拍出的拱廊、喷泉和背景城堡影像都显得够清晰,而且你的朋友认为这张是最佳照片。

而用f/22拍出的影像则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使用低速快门且没用三脚架而造成了相机抖动。

选择较长或较短的焦距。

任何人使用28毫米和300毫米焦距镜头都会发现广角照片通常有广泛的景深范围。

相反,那些用长焦距拍摄的照片一般说来景深都很浅。

这种情况通常导致一个简单的结论:

在任何已知的光圈挡位上,焦距越长,景深越短。

如果你需要较大景深的画面,就用较短焦距来拍。

以上所述似乎是在实践中对景深的评估。

但实际上这些说法颇有点迷惑性。

景深不会因焦距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光学事实。

不信吗?

那么就用一只35毫米镜头和一只200毫米镜头进行一次具体测试。

首先,用长镜头拍摄站在开满鲜花的长篱笆旁的一位朋友。

然后换上广角镜头靠近拍摄,让她在取景器中同先前拍摄的影像一样大。

用10倍放大镜观察这些幻灯片,你会发现可接受的清晰调焦范围(核对那些花朵)几乎是相同的。

假设它们在透视上是不同的:

线条与形状的表现肯定是不一致的,在各种距离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也是不一致的。

广角镜头产生"扩大了的透视",增加了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

这能产生一种光学幻觉,使得粗心的观察者认为在这些照片上景深是不同的。

在相同位置变换所用的焦距。

公平地说,长焦距镜头确实减少景深,而广角镜头则扩大了景深--但只是当你的拍摄距离是相同的时候。

实际上是影像的大小影响着景深,而不论使用什么镜头。

不论你从远处用长焦距镜头还是走上前去靠近被摄体用焦距较短的镜头拍满画面,景深都将是较浅的。

例如:

在与一座历史性大厦隔着一条马路的草地上坐下来用28毫米镜头以f/5.6拍摄一幅其入口处的照片。

仍在同一位置,但换用100-300毫米变焦镜头,以100毫米、200毫米和300毫米焦距再拍3张,都用f/5.6。

检验照片你就会发现,在这几张照片上大厦的门显得越来越大,而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却随着每次焦距的延长而明显变小。

所以,长焦距镜头就真的能比广角镜头产生更小的景深吗?

不错,但这只能以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上使用的时候。

这是由于被摄体影像放大倍率的增加而减少了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

改变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

如同我已提到的那样,景深是受相机到被摄体距离影响的。

当你对非常靠近镜头的东西调焦时,所得到的景深就非常小。

当你对较远处调焦时,景深就会更大,而且景深因焦距不同而改变。

提示:

拍摄特写照片,比如微距摄影,要记住景深将以英寸来计算。

相机的放置要能使其胶片平面与被摄体平面--也许是一只黑脉金斑蝶的翅膀--平行。

你不必使用诸如f/32之类的细小光圈以使蝴蝶完全置于景深之内。

使用较大的光圈就能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将能减少因相机或被摄体移动而产生模糊影像的危险性。

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多数镜头在用中挡光圈时能提供较高的分辨率。

例如:

你使用一只最近调焦距离为8英尺的300毫米镜头,假设选用光圈f/8。

你在索诺拉沙漠中发现一株开花的仙人掌,并从车上抓拍了几张,此时仍嫌它太远,处在镜头标尺的无限远位置上。

之后你就走上前去直到距离被摄体8英尺时再进行第2次拍摄。

  在第1次拍摄的照片上美景中的仙人掌相当清晰,起码可以辨认得出来;而在背景上的仙人掌看起来也都表现得很清晰。

然而在近摄的照片上,只有你看中的那株仙人掌是清晰的。

那些在背景上的仙人掌成为看不出轮廓的浅绿的色块,而前景中的仙人掌则被浅景深所虚化了。

在这两种情况下,仙人掌距离调焦点越远就显得越不清晰。

切记:

当你靠近或远离被摄体时,另外两个因素--取景框中被摄体的大小和透视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100英尺处的形体和线条的表现以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要比在8英尺处时显得大不相同(此点可在取景器上看出来。

确定"正确的"焦点。

作为常识,景深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上是按下列方式分布的:

景深向焦点前方延伸大约1/3,向焦点后方延伸大约2/3。

你想得到大景深吗?

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1/3处。

尤其是使用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相机拍摄时,让相机来设定焦点是很诱人的。

虽然"仓促拍摄"对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瞬间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在情况允许时控制确切的焦点是很重要的。

即便对于使用自动聚焦相机来说这也是很简单的--通常在重新构图时只要轻按快门钮就能把焦点锁住。

例如:

当你处在赛车现场并看到停在附近的3辆高性能跑车:

一辆黑色保时捷车位于前景,一辆红色宝马车处在其后,一辆白色莲花车处在背景中。

这时,你发现一位名人靠在最近的一辆车上,他的蓝眼珠清晰可见。

你必须马上做出决定:

是把焦点放在接近中景的宝马车上以获得最大景深,使3辆车同时都清晰;还是仔细地把焦点调到前景的人物身上,这样你就能把他的照片拍得毫发毕现以展示给你的朋友看?

当把现场中一个鲜明的目标作为主要被摄体时,通常你应把焦点调在最重要的地方:

人物的眼睛,游艇船舷上的字母,或者洞穴壁上的岩画。

尽管象在其他部分所谈到的那样你确实对景深保持某种程度的控制,但在此时景深却已成为次要问题了。

选用超焦距调焦。

有一个能够产生最大景深的特殊点--把焦点准确地对准这个"超焦距"位置。

它是仍然能够使无限远处的被摄体保持足够清晰的最近调焦点,这样景深就从调焦距离的一半处一直延伸到无限远。

当然,景深会因选用的光圈和镜头的焦距不同而有所不同。

然而,这一技术确实会让你拍出的画面增加景深而你又不必把光圈收缩到最小,以至于因相机震动或被摄体移动而造成影像模糊。

例如:

你用一只50毫米镜头在一条马路中央拍摄时代广场。

你想把整个地区都拍摄清晰,但又无法把光圈收缩到超过f/11(再小的光圈就要求使用1/30秒的慢速快门,这会使行驶中的汽车模糊)。

使用超焦距的办法,你可以把焦点设在30英尺处,这样做就取代了会把焦点对在前景上的金发美人的自动对焦系统。

在取景屏上,因为大部分影像似乎处在焦点之外而会显得不顺眼。

你坚持拍下了这张照片,结果发现在印出的照片上从15英尺到无限远的所有景物都相当清晰,即都处在景深之内。

少用无限远调焦。

我在拍摄田野和城市风光中很少用无限远调焦,因为用这种方法,任何前景部分都有可能是模糊的,而这类被摄体对画面来说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为二维的照片增添三维的效果。

再者,用这种方法大部分景深都会处于无限远的后面,而对画面失去实际价值,"浪费"了景深。

然而,在拍摄体育运动、赛车和野生动物时,如果被摄体位于很远的地方,那么,无限远调焦可能是有用的。

在这类情况下,你能够容忍取景器中一部分影像是模糊的--因为你的主要目的是拍出一个绝对清晰的被摄主体。

拍水景的技巧喜雨摄影者常坐船在江河湖海上尽情游玩,拍摄水景同样是一件饶有趣味的活动,但也有其独特的拍摄要求。

一般拍水景时,不能曝光不足。

因为自然界的水源常常受到天空的映衬,有强烈的反光,宛如一个巨大的发光体一般。

拍摄时如仅依靠相机的测光指示来处理曝光量,常常会出现曝光不足,这是因为天空与一般景物的亮度相差非常大。

拍摄具有天空反光的水景时,至少需按照相机测光指示再加2挡左右的曝光量。

拍摄波光舟影的画面要讲究用光,根据画面中的明暗关系来突出被摄对象的主体。

为使拍摄的水景有特殊效果。

一种方法是采用高速快门,比如1/1000秒以上来凝结运动的水,如海浪等。

取景合适、曝光得当的话,可能获得喷珠溅玉般的效果,我们在一些表现海浪的摄影作品中常可以看到类似手法。

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慢速快门获得画面中流水虚幻迷茫的效果。

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艺术特点非常鲜明,流水常呈现出宛如云霞的缥缈感。

附图拍摄于江西某村口,这个地方实际上并不十分出色,但通过慢速快门的作用,小溪的流水有了新的魅力,使原来很平常的一幅山村小景变得富有趣味。

必须指出的是,要反映出流水的运动感,需要根据流水的速度缓急来选择快门速度,水流的速度快,所选快门速度宜高,水流速度慢,选择的快门速度就应低一些。

在选择低速快门时,最好使用三脚架来稳住相机,以免晃动相机影响画面的清晰度。

如果有长焦镜头,还可利用其压缩空间的特性来拍摄水的波纹,当波浪经长焦镜头压缩后,会呈现出非常有韵律的线条,妙不可言

阴天里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

夏天虽然是摄影的好季节,但有时天气突变,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有时又阴天连连,不见日头,特别是在我国南方,一进入雨季,更是难见晴日。

那么,阴天里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呢?

  一、阴天时选择什么胶卷

  阴天摄影时有两个基本问题。

一个是光线较暗,导致快门速度降低。

另一个是由于光线较暗导致胶卷色还原不良,拍出的照片颜色不漂亮。

  阴天摄影时为防止手颤可以使用三脚架,另外,也可以用高感光度胶卷来提高快门速度,防止手颤。

到底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拍摄风景等不动体可用三脚架。

抓拍则可用高感光度胶卷。

两种方法各有所长。

使用三脚架摄影范围受到限制,有时即便使用三脚架也不能完全避免被摄体晃动。

使用高感光度胶卷也有不足之处。

高感光度胶卷的粒子粗,成像不太细腻。

拿反转片来说,目前除了富士PROVIA400F和TREBI400是微粒子ISO400胶卷,其他高感光度胶卷的粒子都比较粗。

  另外,高感光度彩色负片胶卷也存在色还原不太鲜艳的倾向,在阴天时更为明显。

因此,即便是阴天,最好也不用高感光度胶卷。

阴天时尽可能不拍摄动体。

另外,富士VEIVIA是色还原相当鲜艳的低感光度胶卷,在阴天时使用该种胶卷能获得色彩鲜艳漂亮的图像。

  二、阴天时怎么使用闪光灯

  要解决由于阴天光量不足所导致的色还原不良,还有一个方法,即拍摄时使用闪光灯。

闪光灯的光线性质与阳光差不多,能使色还原正常。

但是,使用闪光灯摄影只适合拍摄离照相机比较近的人物和花卉等被摄体,而不适合拍摄闪光灯光量达不到的风景等远处的被摄体。

  拿阴天时在室外拍摄人物半身像来说,闪光灯的光量和光圈、快门速度彼此都要平衡,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因此,阴天用闪光灯摄影时最好不用光圈优先AE,使用程序AE比较理想。

  即便使用多分区测光并具有闪光调光功能的新型机,阴天拍摄人物半身像,照射在人物身上的闪光灯光线也十分显眼,人物显得非常不自然。

  为什么闪光灯的光线那么显眼呢?

一个原因是闪光灯的光线太强。

另一个原因是人物后面的背景可能很暗,暗背景把闪光灯的亮度衬托得更加刺眼。

如果同时存在这两种现象,拍出的照片肯定不理想。

  在上述条件下要想拍好,使被摄体获得适当的曝光,就要对暗背景进行0.5~1EV的加曝光补偿。

现在很多中档以上的AF单反机都具有设定闪光量和曝光补偿的功能,用起来非常方便。

  如果闪光量太强的话,可把闪光量设定0.5~1EV减曝光补偿。

但要注意,有的机型该功能只限于内藏闪光灯使用,也有的机型可对外接闪光灯进行设定。

  背景暗时通常要比晴天时做0.5~1EV加曝光补偿量。

但是,有的照相机曝光补偿机构和闪光调光联动,做加曝光补偿量时,闪光灯的光量也变强。

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有的照相机设计有“曝光补偿时闪光灯不联动”功能,可以选择该项。

如果照相机没有该项目的话,当用闪光灯做0.5~1EV减曝光补偿时,最好设定在1.5EV。

当同时用曝光补偿和闪光调光拍摄时,到底是闪光灯光量太强、还是背景暗,可能一时难以判断。

这时最好用不同的组合多拍几张,选择最满意的并从中总结经验。

如果嫌麻烦、怕浪费胶卷,其结果是离成功越来越远,以后会浪费更多的胶卷!

  三、阴天时构图需要注意什么

  阴天拍的片子经常出现的毛病是上半部是灰蒙蒙的天空,这样的照片等于把画面的“灵魂”给抽出去了,使观看者不明白究竟要表现什么。

阴天摄影构图时不要让灰蒙蒙的天空占画面较大面积,这是阴天摄影一个重要原则。

为此,拍摄时要尽量使照相机位于稍高的位置和角度,利用树冠等遮挡住灰蒙蒙的天空。

  但是,一般来说很难使照相机处于较高的位置。

拍摄模特和花卉等被摄体还容易些,拍摄风景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利用树冠等把灰蒙蒙天空遮挡住是一个比较容易做到的方法。

如果被摄体后面的树冠离照相机比较近,可以采取稍高的角度把树冠置于画面上方,遮挡天空。

如果被摄体后面没有树冠,可以寻找远处的树冠。

这时最好使用望远镜头。

广角镜头要做到这一点相对难些。

  四、阴天时要这么拍

  阴天时由于光线较暗风景显出低沉的气氛,故一般不适合作为摄影的表现题材。

但有时为了表现浓重的气氛,也可以把风景作为阴天摄影的表现题材。

  阴天最适合拍摄的被摄体是古建筑物、枯树、寺庙、石佛等被摄体。

  拍摄时特别注意不要曝光过度,搭载有多分区测光功能的照相机在阴天时也能拍出画面明亮的作品。

构图时可以在画面上方适当留有天空。

如果要表现浓重的气氛,可以适当做减曝光补偿。

但要注意,如果减曝光补偿的补偿量过大的话,就变成剪影效果了。

  五、注意事项

  ⒈夏天多雨,雨水是电子化照相机的大敌。

当照相机被雨水淋湿时,要用事先准备好的干毛巾擦拭干净。

特别要注意变焦镜头,一定要使变焦镜头镜筒处于全拉出来的状态擦拭干净,否则水分会渗入镜头内。

⒉擦拭干净的镜头不要立刻从机身上拆下,否则机身镜头接口处容易进水。

要等镜头机身完全干燥之后再拆卸镜头。

怎样拍摄雪景

隆冬季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这一片洁白的世界里拍摄雪景,将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拍摄雪景,最好是雪后,如能赶上清晨的光线则更好、在阳光下,运用侧光和侧逆光,最能表现雪景的明暗层次和雪粒的透明质感影调也富有变化、即使是远景,也能产生深远的气氛。

如果拍摄雪中人物脸部最好加辅助光。

相机镜头上要戴遮光罩,如果用黑白片拍雪景,应加用深黄,橙黄或黄绿色滤光镜,以压低天空影调,减弱雪地亮度.使景物影调柔和、若用彩色片拍雪景,最好用偏光镜,以吸收白雪反射的偏振光,同样可以起到降低亮度,调节影调的作用。

正确测光和正确曝光,是拍摄雪景照片成败的关键。

在大面积雪景中.用照相机测光系统测光。

根据显示的数据拍摄雪景,一般都曝光不足、这是因为照相机的内测光表都是以一定方式和程序进行测光的它所显示的数据综合场景中高光部分,中间色调、阴影部分的平均光亮度、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但在雪景中,强烈的反射光往往使恻光结果相差l~2级曝光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曝光补偿。

酌情增加1~2级曝光量,也可将照相机对准中间色调物体,采取局部近到,并按此时测得的数据,将相机调到“手动”位置进行拍见有入射光测光表的摄影者,在雪地里根据照射在波摄由体上的光来测光,按新的曝光数据拍照,那将是准确的。

在下雪天要获得一幅雪花飞舞的照片.应选择深色背景和衬托,快门速度不宜太高,一般以1/15~1/6O秒为宜。

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

在拍摄大雪纷飞中的人物时要注意不要让雪花太接近镜头,以免因透视关系让雪花挡住人的脸部。

拍摄雪景还应充分利用带雪或挂满冰凌的树枝、篱笆墙、建筑物为前景。

提高雪景的现力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加强人们对冰雪的感受。

拍摄雨景的方法与技巧

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

  2.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

  3.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

  4.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

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5.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

  6.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7.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

  8.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

变焦VS定焦

这个话题在许多杂志许多报纸即使这个论坛也是谈论过很多很多次了的玩意,本来没多少说头,光学规律、成本控制、售出价格等等因素制约,实际上依然遵循“一分钱一分货”的经济规则,罕有例外,厂家是不可能制造出价廉质优人人都能买得起的产品的,否则它就无法生存,其实也无法做到。

知道的就知道了,不知道的也就不知道了,但是其中不乏一些喜欢打转的言论。

变焦镜头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人的摄影习惯,也使摄影更为便利和快捷,变焦镜头的主要优点有:

1、多个焦段集于一身的轻便:

比如一个CANONEF16-35/2.8L的重量有600g,而EF20/2.8、24/2.8、28/2.8三个镜头的重量就分别为405g、270、185,总计905g;

2、构图方便:

这个用细说吗?

好象罗列不出来了。

如果罗列出定焦的优点和缺点,那么定焦的优点就是变焦的缺点,定焦的缺点就是变焦的优点。

其实,变焦镜头vs定焦镜头的争论中,最为根本的是光学素质的争执,争执的依据就是MTF曲线,不少变焦镜头的MTF曲线都挺高的,于是乎可以得出结论:

某些变焦镜头的光学素质可以媲美定焦镜头。

凡事都有例外,少数个别变焦镜头在MTF曲线上表现出来是很优异,但是MTF不代表光学素质的全部。

咱们来回顾一下光学系统的五大像差:

1、球面像差:

这个通常表现在广角/超广角镜头中,可以通过采用非球面镜片来大部分消除;

2、彗形像差:

这个收缩光圈可以部分弥补;

3、像散:

通常出现在长焦镜头中,这个可以通过使用萤石、ED、APO、异常色散、LD等镜片来部分弥补;

4、像场弯曲:

只能收缩光圈来弥补;

5、畸变:

呵呵!

这个就没办法喽!

除非原来的镜头就做得很大很大,只使用中间的一小块参与成像。

评价镜头光学素质的直观指标有:

A、解像力:

表现细节的能力;

B、色彩还原:

再现真实的能力;

C、眩光控制:

对杂光的处理能力。

在变焦/定焦镜头中,在设计上对像差的解决方案是相同的,在像差1、2、3中,变焦和定焦都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如果在同样的光圈下拍摄,变焦镜头的死穴就出现了:

像场弯曲和畸变都不是定焦镜头的对手!

当然,在多数情况下,肉眼看不出差别。

比如,不在拍摄微距的时候,像场弯曲的表现不是很强烈,但是现在许多变焦镜头NB啊!

最近对焦距离可以达到0.38m,比如TAMRON28-300XR,这镜头在300mm端,同样也可以在0.49m对焦,可以拍摄微距。

这个时候,像场弯曲就表现出来了。

畸变控制依然如此。

定焦镜头要控制得更好些,就是畸变不那么明显

在评价镜头的直观指标中,一些变焦镜头的解像力可以与定焦镜头有一比,色彩还原呢?

与镜头的镀膜有比较大的关系,所以要做到媲美定焦镜头也容易。

但是眩光控制呢?

由于变焦镜头的镜片数多,很难与镜片数少的定焦镜头相抗衡了。

如此看来,变焦镜头的弱点在于:

像场弯曲、畸变和眩光控制。

所以要想容易地说出:

变焦可以媲美定焦。

恐怕还需时日,不容易啊!

其实,变焦镜头的最大死穴在于:

最大光圈。

现在变焦镜头最大光圈只有f/2.8,能扩展到的最长焦距只到300,比如SIGMA的120-300/2.8。

但是对于定焦而言,大于f/2.8的比比皆是。

有一种打转理论在支持着变焦镜头优于定焦镜头的观点:

理论测试的结果在实际拍摄中很难达到,所以定焦镜头的优势未必能够充分发挥,其最后等同于变焦镜头。

这种理论忒没道理,假如定焦的是98分,变焦是95分,如果在实际拍摄中,定焦只发挥了50%的优势,那么对于同一个使用者而言,他用变焦同样也只能发挥50%,定焦依然优于变焦。

不是吗?

当然也有人说:

变焦已经满足了俺的要求。

这样的话就不要出现在变焦vs定焦的争执中,自己不求解放别人也无法救牍你不是?

总之,俺的看法是:

目前的变焦镜头的整体光学素质最多只能接近定焦镜头,想超过?

没门!

自动曝光的控制

有人对自动曝光相机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动性能排斥了人的艺术创造性,操作太简单,是低水平的爱好者玩的东西。

而有的人对自动曝光相机置信无疑,以为有了这类相机,就无须再为曝光操心了。

但这两种认识都有片面性。

我们应首先了解相机的测光系统,以取得对曝光问题的发言权。

相机内的测光表,与站在拍摄位置上所使用手持测光表一样,测量的是景物的平均亮度,主要是测量画面中心部位的平均亮度,但不排除极其明亮或黑暗区域对测光读数的影响。

只有使用局部测光表的相机是一种例外,这种测光表以很小的视角测量选定局部的亮度,不受画幅中其它明暗部分的干扰。

在目前,有很多相机能够同时对若干不同的部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