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课件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18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读书课件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忆读书课件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忆读书课件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忆读书课件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忆读书课件设计.docx

《忆读书课件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读书课件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忆读书课件设计.docx

忆读书课件设计

忆读书课件设计

  忆读书课件设计1  1.知识与技能:

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

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

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她是怎么读书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自然段,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

  要求:

划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交流。

  强调:

以下几个词语的读音:

  笸(puo)箩(luo)天罡(gang)地煞(sha)消遣(qian)烦琐(suo)堆砌

  注意文中的成语:

  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栩栩如生怒发冲冠无病呻吟(无病而呻)(每个齐读两遍)

  2.紧扣题目思考:

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是:

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

  分析课文,朗读体味。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

  ——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

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

  2.对于读书,文中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

  要求:

朗读圈划的句子一定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

  (学生发言讲到相关、语句时,顺势穿插“对比”的知识和分析“好书的三个标准”。

  《三国演义》:

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

抓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也相照应。

  《聊斋志异》:

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水浒传》:

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精忠说岳》:

没什么印象。

  《满江红》《声声慢》:

酷爱古典诗词,能背,十分动人的,写尽…情绪。

  林译小说:

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

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

  对《西游记》精彩《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

从脑中抹去;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第13自然段:

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文章末尾: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小结:

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

  ②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

  ③指出全文末句从总体上概括了作者的读书感受。

  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11自然段到文章末尾。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3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A读书好:

开卷有益

  多读书:

博览群书可罗列文中提到的各本书。

  读好书:

择善从之

  B在意思上层层递进。

  再齐读这句话。

  总结:

  全文紧扣题目“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

  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必修作业:

  积累词语,按格式抄写;翻阅词典了解成语的含义。

  2.选修作业:

  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

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忆读书课件设计2  1.整体感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理解掌握课文中的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4.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重点:

认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教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

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1.教师启发学生:

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⑴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东汉末年人,代表作是《悲愤诗》。

  ⑵李清照:

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宋代人,代表作有《如梦令》等词。

  ⑶丁玲: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⑷萧红: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深受鲁迅赞扬的中篇小说《生死场》。

  ⑹张爱玲: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倾城之恋》。

  ⑺杨沫: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是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⑻舒婷: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代表诗歌《致橡树》、《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⑼琼瑶:

我国当代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代表作是《窗外》、《还珠格格》等。

  ⑽三毛:

我国当代台湾作家,代表作是散文《撒哈拉的故事》。

  2.请一位学生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教师作以下的补充。

  “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的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冰心游记》等。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音和词义。

  3、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

  A、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

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这九个字,言简意丰,三句话,三个内容,层层的递进。

  读书好:

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

  多读书:

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

  读好书:

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

  B、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在课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读过哪些书?

在文中圈画出作者读过的书。

  C、这些书是作者在什么时候读的?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表时间的词语有:

“七岁时”、“同时” 、“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D、冰心介绍自己所读的书分别给作者怎样的切身感受呢?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

  1《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2读《聊斋志异》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3《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4回忆读《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

  5《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6《茶花女遗事》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7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教师:

同学们,作者这些或喜或悲或愤怒的情感变化是随着书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读书的益处,因此“读书好”好在哪?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板书:

获得美感

  教师:

除了这一方面的好处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益处呢?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板书:

增长知识

  例如:

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

有助写作

  读《聊斋志异》对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板书:

提高修养

  第11段“作者说: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同学们:

上节课了解了作者的读书经历,明白了“多读书”的好处。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作者是如何“多读书”以及作者心目中的好书是怎么样的。

  1.提问:

谁来找找文中哪些话是写“多读书”的?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而且所读的书是古今中外俱全。

  明确:

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

  2.作者怎样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如何读好书的?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同学速读12-13段进行回答

  明确:

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她是怎样比较的呢?

  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爱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对那种“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教师归纳:

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

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根据分析,课文可分为多少个部分?

谁能来分分?

并说说每个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

  朗读第一部分进行分析

  朗读14--15段分析

  小结:

最后一段,分析归纳了本文的要点,深入理解了这句话的丰富内涵,体会了散文作品清晰、凝练而富有哲理的特点,相信会对同学们的读书生活有指导意义。

  《荡寇志》是我国古代小说史最自觉的反动小说之一,是在竭力诋毁《水浒传》中所体现的,它指写了梁山英雄被消灭的过程。

书中不少场面写得生动精彩,有意要与《水浒传》抗衡,人物语言也达到了个性化的程度。

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角度,从研究文艺思想史的角度,《荡寇志》这部反面教材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