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646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C.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D.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B.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C.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D.如果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神奇的耳朵

周国华

黎嘉肩扛木枷,身板笔挺,所过之处,草木为之轻颤。

一到山野,黎嘉仿佛有种回家的感觉,尽管这儿他是第一次来。

山林草原,本就是他的世界。

打记事起,他就从未离开过。

京城,是那些狐狸们的乐园,这帮阴险的家伙,没胆量明刀明枪见个真章,只会暗地里挖陷阱。

你们看不上爷,爷早还呆腻味了呢。

爷这回是栽了,可你们还能拿爷咋样?

你们这些阴阳怪气的阁人!

黎嘉征战十多年,立下过赫赫战功,班师凯旋后,跟着将军受封,过了几年清闲的生活。

谁知好景不长,将军被奸人所害,他也跟着遭了殃。

将军被斩,他和将军的手下们都被发配到各个地方。

起解时,就有股杀气包围着他,黎嘉隐隐感觉到了。

长年的戎马生涯,炼就了他对险恶环境的敏感性,这种本能的判断力,在尔虞我诈的京城无法发挥,而一回到山野,又注入他的血液。

果然!

当晚,他正打着呼噜,两股阴风袭来,他想都不想,左右各飞起一腿,两把刀落地有声。

片刻功夫,一胖一瘦俩解差就被踢得满地打滚。

黎嘉大笑:

鼠辈,瞧爷的耳朵。

天啊,黎嘉的耳朵竟会动,像啥?

猫?

狗?

不,狼!

神人啊!

俩解差跪地哀求,他们也是奉命而为,要是交不了差,家人也得受牵连。

家人!

黎嘉顿时似被利刃刺中心脏。

爹死得早,娘送他到师傅那里学武艺,上沙场。

娘被接到京城没享几天清福,就又分开了。

娘!

您老现在咋样?

想想他俩也是被逼无奈,黎嘉不再追究:

起来吧,俺的命,还得留着杀胡虏,孝娘亲呢,现在还不能给你们。

押解的角色仿佛换了过来,黎嘉在后,俩解差在前。

解差的脑袋耷拉着,眼皮也是。

他们知道,黎嘉要跑,根本就不费事,就跟三个指头捏田螺一样容易。

黎嘉一路无语,只是偶尔看到路边的一些花草,就让俩解差去采来,晚上放在炉火边烘干。

这天,仨人行进在一处幽深的峡谷中。

黎嘉一路走走停停,不时欣赏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不禁意气风发。

突然间,狂风裹挟着暴雨袭来。

黎嘉的耳朵动了几下,随即浓眉一锁,贴着峭壁听了一会儿,大叫一声:

快跑!

拔腿向后飞奔。

俩解差回头一看,还没明白过来,就跟着跑了起来。

身后,传来一波强过一波的巨响声,山体塌方了!

胖解差跑在最后,一不小心脚底打滑,摔倒在地。

黎嘉回身,再抬头一看,急呼:

起来!

胖解差慌了神,刚起身,就被黎嘉凌空一脚飞出老远,随后听到一声困兽般的嘶吼。

黎嘉被巨石砸中了!

风雨停歇,愁云布满山谷里的角角落落。

黎嘉的双腿骨被压成碎片!

俩解差为他打开了木枷,用木枷本来就是多余的,况且是在这种情况下。

如今能够轻易完成任务了,胖瘦解差却高兴不起来。

他们要杀死的,是恩人啊!

黎嘉紧咬牙关,神情落寞。

他知道,经此一劫,这辈子只能靠双手爬行,再也无法驰骋疆场了。

所有的荣耀,就此成为历史。

黎嘉吹了声口哨,一只白鸽飞到他面前。

白鸽是他最亲密的战友,跟随他南征北战,还曾经及时送出信,救过他性命。

黎嘉从怀里掏出一包干瘪的花草,撕下一块布巾包好,系在白鸽的腿上。

那是给娘治病的草药,娘,您的身子好些了吗?

前去的路被封了,仨人根本无法前行,等待的日子像蜗牛爬行般缓慢。

三天后,白鸽返回,药没动,却多了块碧玉。

黎嘉捧着碧玉,身子轰然倒地,泪水山洪般爆发。

碧玉是爹给娘的定情物,娘一直带在身边,碧玉离了娘,娘……他最牵挂的娘,走了!

月儿爬上山坡,黎嘉捧起碧玉。

碧玉上,泛着月光,月光和他的泪光交汇在碧玉上,一样晶莹。

第二天,黎嘉喊来胖解差,冷不丁拔出他的刀。

还没等胖解差反应过来,刀子已经插入黎嘉胸口。

恩公,何苦呢,不是说好了吗,您找个地方隐姓埋名,我们说您已经被山石埋了吗?

黎嘉一叹:

没得仗打,娘又走了,这辈子还能干啥?

胖解差跪在地上,猛然看见黎嘉的耳朵最后动了一下,他含笑说出最后一句话:

娘,您老唤儿,儿听见了。

(选自中华微型小说网)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语言平白如话,情节详略得当,人物设置主次分明,很好地衬托了主人公的侠义形象。

文中安排的草药、白鸽、碧玉,又增添了小说的古意。

B.小说的故事情节神似《水浒传》中林冲刺配途经野猪林一节,主人公都遭奸臣陷害,发配远地,押解路上都有两名解差,且都想将主人公置于死地。

C.两名解差刚开始时要杀死黎嘉,到最后却准备和黎嘉一起隐姓埋名,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黎嘉不仅没有杀死他们或者逃跑,还救了他们的命。

D.黎嘉本可以活下来,但在山体塌方双腿被压成碎片之后,他深知自己这辈子只能靠双手爬行,再也无法驰骋疆场,于是拔刀自杀。

5.请分条概括黎嘉的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题目为“神奇的耳朵”,主人公黎嘉的耳朵“神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请分条列举。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贯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

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

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实施奠定基础。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这些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

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

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

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摘编自光明网《沈骑:

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2017年5月8日)

材料二:

“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大文明、上百种语言,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地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远文明境界。

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

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的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且有效地被呈现。

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美国梦”的新偶像……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转换为软实力。

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

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广大民众都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

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的疏离。

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触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

(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2017年5月15日)

材料三: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

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

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消除潜在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

对于文化对话的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

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

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

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

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学家。

这些人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有50多种国家通用语言和200多种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常语种。

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奇缺,亟须培养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领域和行业专才。

由于我国自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传播力不够、少数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好感与认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0日02版《以文化对话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

B.材料二中每一个帝国崛起的事实,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华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是中国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的必经之路。

C.材料三着眼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以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确保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D.三则材料都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深度思考,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场问题的方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认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语言,既是促进“民心相通”的保障,也是服务“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

B.材料一中美国IBM的语言战略和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存和发展境遇,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语言在世界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

C.材料二侧重报道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复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挑战,及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D.材料三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在与沿线国家文化对话方面的优势、劣势及不足,这些劣势和不足急需语言建设来消除和弥补。

E.三则材料虽摘编自不同的媒体,但由于考虑所面对的读者群体,材料在用词方面有相同特点,故而文章风格完全相同。

9.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价值文化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我们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

嘉靖二十年进士。

选庶吉士,授检讨。

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

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

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

积三岁,邸中窘甚。

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

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

”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

“君安从受此言?

”世蕃默然去。

裕邸乃安。

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

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

其言揽权、听言尤切。

诏嘉其忠恳。

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

帝嘉之,下所司议。

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

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

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

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

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

“南充,哲人也。

”以勤归十年,年七十。

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

又六年卒。

赠太保,谥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B.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C.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D.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

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

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B.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C.太子太师,古代官职名,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

多为虚衔无实职,主要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D.谥,古人死后,为褒扬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

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

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以勤热心王储,但不得重用。

虽然陈以勤对裕王十分忠心,但是明世宗对于陈氏父子的情谊一向十分淡薄,因此,裕王一年内也都不能召见陈以勤一次。

B.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

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C.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

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

D.陈以勤聪明睿智,洞察局势。

高拱和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陈以勤自知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以致于不会被三人所容,于是辞官归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间,完成14~15題。

破阵子陆游

仕至千钟①良易,年过七十常稀。

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

营营②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

幽谷云萝③朝采药。

静院轩窗夕对棋。

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

优厚的俸禄。

②营营:

忙忙破碌。

③云萝:

也叫藤萝。

即紫藤。

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

对比中见感慨。

B.词人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现在才知道,荣华声名原来是一场梦幻,不值得追求。

C.“沽酒”“题诗”“采药”“下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维续继续“痴”的庆幸。

E.下片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词句对仗工整,描绘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尾句含蓄言志。

15这首词陆游写于晚年,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

“,。

(2)在《劝学》中,荀子以合乎墨线的直木为例,说明事物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状态的句子是“,,”。

开滦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6月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读个好大学是孩子们努力学习的目的,也是很多家长的梦想,但是家长们总把这个目标挂在嘴边,让孩子们不胜其烦。

②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宣布让有一定污染的国有企业迁出市区,一时间,很多国有企业的地皮待价而沽,卖不出去。

③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无异于火中取栗,得不偿失;

萨德难以给韩国带来安全,对维护半岛局势稳定毫无益处。

④在世界杯预选赛上,肖智破门,武磊绝杀,中国队以2:

1逆转卡塔尔,整个球场的中国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⑤校园欺凌其实较为普遍,但社会对其危害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意张扬,家长们也投鼠忌器,这使得多数校园欺凌只能私了。

⑥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家宝藏》演绎文物的故事,对一件件文物的历史进行梳理,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到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

B.《见字如面》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好评如潮,主要是因为读信者声情并茂地用信件打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让听众入耳入心享受精神的愉悦。

C.针对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损害中国正当权益,中国在2018年4月5日正式向世贸组织起诉美国。

D.外卖小哥雷海为十三年刻苦读诗背诗,终换来他完成人生中最美的经历——站在央视的舞台并成为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研究宋词,完成拙作一本,恳请舍弟不吝赐教。

B.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

“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C.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农业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血缘、亲情等概念随之牢牢扎根于民族灵魂深处,内化为注重伦理道德的社会心理基石。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①,如因循守旧、重农抑商的思维模式等,同时由于农业过度开发,②,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

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强势袭来,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笃信“人定胜天”,向大自然无限攫取生产资料。

伴随环境的逐渐恶化,③。

在此背景下,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文明形态应运而生。

21.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

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

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

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