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657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Word格式.docx

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

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

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

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

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

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就是节奏与和谐。

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

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

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

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

[注] 三代: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

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

“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

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

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磬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

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

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

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

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及默写。

(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共19分)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

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

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

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

“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

持不可,曰:

“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

”不许。

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

“孰谓方氏无人哉?

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

丞相曰:

“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

”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未完,有司请除吏。

“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其见称如此。

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

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

事发,诬鼎有赃。

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

御史曰:

“法贵杀有名。

”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

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设置僚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大家舍:

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

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

迎接

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

交付

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B.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C.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D.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

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

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

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5分)

(2)上读表,曰: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1分)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

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8.这首诗语言既朴素又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精细传神,试选一角度赏析。

9.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试结合全诗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花、鸟本是能引起人们美好感受的事物,但在杜甫的《春望》中,一句“

,”却借花、鸟传出深深的忧国和思乡之情。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

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共25分)

青春里漏掉的一课

沈嘉柯

我绝对不是一个残忍的人,但我却做出了残忍的事。

  高二的最后一场考试格外重要,要分重点班。

我读的学校是寄宿的,我一再打电话给父亲,我厌恶那些不求上进、乌烟瘴气的同学,没法子在不干净不清静的环境里继续我的学业。

  父亲自有办法,他送了点小礼就买通了门卫。

你可以想像到,每个学校的门卫有着单独一间空房子,而他们基本上用不着。

  自然,父亲不知道我心底藏着的另外一个秘密。

那时候宿舍统一管理,如果不能够按时回去,那你只有乖乖被抛弃在外,被班主任发现了,那是天大的事。

  现在兼顾了复习不说,最重要的是,我可以自由地约会朱小齐。

没错,我就是早恋了。

这有什么呢?

我的成绩照样是班上数一数二。

朱小齐真的很漂亮,惟一的缺点是太小巧玲珑。

她家就在学校附近,异常方便。

天时地利都有了,晚上在学校教学楼后面的桃树林子里见面。

  之前我和朱小齐只仅限于牵个手,抱一抱。

那天晚上我感觉自己真的冲动了。

两个人走啊走,我下意识在雕塑水塔下停住。

幽暗的光线当中,我只看见朱小齐的嘴巴,像是我过生日时,吃的水果蛋糕上的樱桃。

我贴了上去,那是一种柔软的像是棉花糖一样的感觉,有点甜丝丝的。

我胆子如此大,其实心脏在疯狂地跳,我甚至可以听到朱小齐的心也在跳动的声音。

  突然传来一声大喝。

一个人影站在几米开外。

手电筒的光先是照上朱小齐的脸,骤然强光刺激,她捂住眼睛。

我慌忙一推她叫道:

快跑。

你回家,我回去。

  狼狈不堪地奔出几米外,手电筒的光还乱照一气,身后的声音说:

我看清楚你们了,我知道你们哪年级哪班的,跑了也没用……只是在喊,却没追上来。

  我上气不接下气地逃回去。

镇定下来,拿出钥匙开了小门,将门关好。

我脑袋里忽然想起课本上的一句,累累如丧家之犬。

会是哪个老师?

他究竟会不会告发我和朱小齐?

理所当然的辗转反侧,一晚上失眠。

  第二天没课,我继续在小房间复习。

捧着模拟试卷,我不住地发呆。

我很想去教导处门口看看张贴栏,但害怕真的贴了出来。

  连续几天,我远远看见朱小齐,赶紧就各自走开。

  这真是意外。

第四天我躲在小房间里,听见外面有人聊天。

我听见门卫大叔在讲话:

是赵老师啊!

坐坐喝口水,歇一下。

门卫大叔其实是个好心人。

遇到老师,招呼坐坐休息休息。

  那个赵老师回答“是啊”,接着说,我跟你说件笑话,嘿嘿,昨晚巡夜,遇到两个小屁孩在那亲嘴,就是学校水塔雕塑的后面。

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学大人谈恋爱……

  门卫大叔附和,是啊,是啊,现在的高中生,不像话。

  那个声音,不就是昨天晚上那个人?

  他说到这里,我只觉得羞愧,但接下来的话,叫我生出恨意,“都没发育好,懂什么爱情。

可惜没看清楚哪班的,不然还不找他们家长。

我喊了几句看清楚他们了,让他们紧张紧张。

  我恶狠狠抓起一支铅笔,一折为二,这算什么老师?

  自然我继续大着胆子找朱小齐,把偷听到的如数转告。

朱小齐一听,说这个赵老师我知道。

哼,他就是那个刚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我们学校的。

还和我们班的林芳艳走得特别近。

  那不是师生恋,难道你嫉妒不成?

我忽然笑了。

  朱小齐嘀咕:

其实你就是因为和赵老师长得有点像,我才喜欢你的。

醋意泛滥了我的胸口。

朱小齐看了我一眼,有点害怕,陈柯你干吗笑得这样阴险。

  我说我有事,先走了,回头再见。

“赵老师,有你好看的。

要你恐吓我,破坏我的好事。

  没什么比谣言最好制造了。

高二(6)班的赵老师,跟学生谈恋爱。

我见到他们偷偷在学校角落亲嘴呢!

沸沸扬扬传开的时候,许多家长也知道了,家长们给学校施加压力,要求惩罚这个老师。

学生则把目标对准林芳艳,真是早熟,都跟老师谈恋爱了。

  我毕业那年,赵老师从市八中下放到县城了。

  我很顺利地考上心仪许久的大学。

当然,也和朱小齐分手了。

  青春时候的初恋,清淡得像抽过的香烟,对着灰烬什么都忘记了。

  我只在MSN上和朱小齐偶尔聊几句。

她上了青岛的一所专科学校,这对她来说很值得骄傲了。

  大三的时候,高中同学在同学录上集体聚会。

议论往事,都陷入怀旧。

有个女生发言,当年高中那个年轻的赵老师,长得很帅,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才子。

上课常常开玩笑,也不过才毕业,就有点贫嘴滑舌,但他特别照顾贫困生的学习,农村来的林芳艳就是其中一个。

林芳艳特别努力学习,常常拿着题目问上半天,我们其他的女生,看他们靠得近,特别特别嫉妒。

后来不知道谁造谣说他们师生恋,其实根本没那回事。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他走的时候我们送别,他苦笑,不知道得罪了谁,非要冤枉他。

这么大一顶帽子,简直毁了他的前途。

  那居然是一个好老师?

  我对着电脑茫然了。

我一直觉得我的青春岁月没什么后悔,学业爱情都不赖,但我却做了那么愚蠢的一件事情。

阴差阳错的恶气与报复,轻易就扭转了两个人的命运。

我感觉胸口抽痛起来。

  那林芳艳呢?

我问。

  她是当年班上的尖子生,是标兵,但最终没有考取理想的大学。

后来去广州,成了打工妹,她跟所有的同学都没有联系了。

一直到毕业,她每天晚上都要哭,因为她放暑假回家,农村观念传统的父母毒打她,骂她不要脸。

我始终忘不了毕业的时候,她满脸的绝望表情。

  我哭了。

我相信,自己绝对不是一个残忍的人。

但我却做出了残忍的事。

  我忽然觉得,懵懂的少年时,我缺了很重要的一课。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有很多事情我不会那么冲动,我应该不会做出来。

那一课应该就叫“做人”。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我绝对不是一个残忍的人。

但我却做出了残忍的事”,是作者在刻意强调自己“不是残忍的人”,结构上小说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加严谨。

B.“我”报复赵老师的原因是赵老师搅扰了“我”和朱小齐的约会、在和门卫谈话时挖苦“我”,并扬言如果知道是谁就要找家长。

C.文中“ 我恶狠狠抓起一支铅笔,一折为二,这算什么老师?

”短短的一句话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了“我”对赵老师的仇恨,同时为下文造谣诬陷老师做铺垫。

D.作者认为“青春时候的初恋,清淡得像抽过的香烟,对着灰烬什么都忘记了。

”,意在提醒高中生不要过早谈恋爱,但同时也可看出作者的不负责任。

E.文章插入“大三时”高中同学网络聚会的情节,交代了作者当年诬陷老师导致的恶果,引出后面作者对高中往事的忏悔。

(2)小说中赵老师和门卫对话的内容有何作用?

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3)结合全文分析小说中赵老师的形象特征。

(4)小说的结尾“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有很多事情我不会那么冲动,我应该不会做出来”,“我”都做了哪些事?

“我”对自己做的事也表示了忏悔,你认为“我”做的这些事可以原谅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饶宗颐的书写情怀

方孝坤

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山、一片海、一座孤独的海岛。

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香港特首曾荫权说:

国学大师饶宗颐以旷世之才,文通六国,学富五车,堪为一代鸿儒。

文化部前副部长郑欣淼说:

饶公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精致典雅的一部分。

他研究之广、学问之深,古今一人而已。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

近年,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学问的根基,同时也打下了书画的坚实基础。

他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

现在其潮洲故居壁上,仍存有他13岁时以欧体楷书所写对联,笔力刚健,不似幼年人之作。

他的梨俱室还藏有他20多岁所书的扇面,也是典型欧体行书,他的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但表现出的天赋则大异常人。

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及转化能力。

他的书法能够神追古人又极具个性。

他曾对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北碑,及唐欧阳询化度寺碑,深入研习其笔法,之后他广阅众碑之余,偶然涉笔写其他北碑与唐碑,皆能写得形神俱似而又匠心独运。

他写金冬心漆书,参入了爨宝子,汉简隶体写得比金冬心还要灵动,他的隶书,扎根汉碑而广参汉镜铭、砖文、木简,同时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既沉雄刚健,又生动有趣。

行草方面,师法古人,自上而下,博精约取。

篆书则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独具特色。

在工具的选择上,饶宗颐善用茅龙笔,且扩展其功能。

亦书亦画,各体皆能,其成就远远超越茅龙笔书法的创始人理学大家陈白沙先生。

饶宗颐的书法得益于他在书画上的博、厚、通。

在学习古人上,饶宗颐博学诸家,转益多师,楷书除上述诸家外,更取法瘗鹤铭、张猛龙碑、爨宝子碑及龙门造像。

章草取法简而参以急就章。

行草好唐怀素与宋黄山谷、米南宫。

隶书取径张迁碑、石门颂及开通褒斜石刻,而参入清人意趣,篆书于天发神谶碑,浸淫至深。

正是在广博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其书写技巧得到锤炼和升华,其书法视野得到开拓,其书法学养得以丰厚。

其学书过程不仅遍临经典,而且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和思考对传统书法及其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且留下了精辟的理论,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营养。

饶宗颐的“学书十要”对书法技法、学书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发人深省。

饶宗颐之所以能够在学术和书画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他有一颗童心——一颗探索世界的不知疲倦的童心,他自己曾经表述过,他孜孜以求的学术之路其实都是在玩,似轻松幽默的话语包含了他的达观和童真,没有这份童真,就没有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精神,没有这份童真就没有他的独特的书画艺术。

另外一点是他的书写情怀,所谓书写情怀,就是生活之闲暇可以以书画以寄情,生活之沧桑可以以书画以移情,生活之劳碌可以以书画以悦情。

2003年8月底,饶公患上了轻度中风,他的右手偏瘫,不能提笔。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主任郑炜民博士去看望他,饶宗颐跟郑炜民说:

“炜民,我将用左手写字画画,学高凤翰一样。

”当时饶公已经用左手执笔,练习写字。

到2003年12月24日,饶公学术馆,走进他的画室内,开始画画;

他已经用右手执笔绘画的,很快就画成一幅《灵鹫山图》,这幅画的题字则是大约半年后才加写上去的。

饶公先左手,后右手,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执著恢复了右手的功能,重新利用他的智慧的手书写性情,挥洒人生,他的书画情怀和书写实践验证了书画延年益寿的功能。

饶宗颐就是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

(摘编自《传记文学》2013年10月第281期)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孤独的海岛,一方面肯定他的巨大成就让人难以企及,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他的一些思想还不能被世人理解。

B.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幼年即从唐人欧阳修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早年学书经历大异常人。

C.饶宗颐的隶书,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

行草方面博精约取;

篆书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

从中可以看出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的观察力和转化能力。

D.饶宗颐自己曾经表述过,他孜孜以求的学术之路其实都是在玩,可见,他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只有轻松和乐趣,从都不会感到疲劳。

E.正是有学养和人格作为支撑,饶宗颐才成为了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

他的才情和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使他变得越来越丰厚。

(2)饶宗颐是一位让人崇敬和瞻仰的书法大师,他是怎样成就这一点的呢?

请概括回答。

(3)文章开篇引用了学术界和一些名人对饶宗颐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有人评价饶宗颐“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匠”,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博”的认识。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B.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C.俗话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距离六月高考只有一百多天了,十二年寒窗苦读真不容易,如何练好临门一脚的硬功夫,值得我们大家好好思考。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河南卫视《汉字英雄》节目的字幕错字连篇,如将“不假思索”打成“不加思索”,一个以讲汉字、写汉字来吸引眼球的节目却出现这样的错误,未免让人贻笑大方。

B.为了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规定。

C.很多企业从前几年的“用工荒”中吸取教训,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待遇,并强化校企合作,向学校直接要人。

D.邵逸夫晚年拨出资金设立专门奖项,表彰在科技领域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支持世界各地尤其是香港和内地的科学研究工作,被誉为“东方的诺贝尔奖”。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由于只有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