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658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原则》读书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则》读书笔记.docx

《《原则》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则》读书笔记.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原则》读书笔记.docx

《原则》读书笔记

《原则》读书笔记

《原则》读书笔记1

  1、保持大脑的极度开放

  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一条,影响我们合理决策的最大障碍是你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

这会让我们难以看到客观事实。

例如:

我们的潜意识与意识。

潜意识有很多防卫机制,比如需要被爱,需要认同感,难以接受自己的缺点和批评,害怕自己不能成功等等。

它们在你行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操控你,甚至你也很难有任何觉知。

  不过我们还有更高层次的意识,就是有逻辑和理性的“前额皮层”。

这也是为何有些人更情绪化,而有些人更理性。

书中认为:

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大障碍就是人的致命缺陷。

导致聪颖勤奋的人无法发挥自身的全部潜力。

  而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变,那就是保持大脑的极度开放。

你知道并承认自己有盲点,你就可以找到一种解决方法。

但假如你不知道,你将持续不断的栽在同样的问题上。

  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让你有效的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

而不是让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

你始终在自我观察,并作出最佳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关于意识的认识:

人类最终幸福的源泉在于自我意识的提升(对自己的意识和对他人的理解意识)。

  要做到极度开放,你必须:

  A、相信你不知掉最好的解决之道是什么,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最重要的。

  B、认识到决策应当分成两步:

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做出决定。

  C、不要担心自己的想象(或面子),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简而言之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头脑思维惯性的盲点,谦虚及广泛地吸纳意见和信息,以便作出最佳选择。

  2、不要停止质疑自己

  我们总是有一种过度自信,觉得自己推理出来的东西是绝对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的盲目自信,很多时候是占大多数的。

  看到一种不能理解的行为,觉得很奇怪。

看到和自己价值观不符的事情和人,难以接受。

看到一种商业行为,觉得是错误的,结果等大家都赚钱了,自己才后知后觉。

这就是我们过度自信(相信过往的经验和惯性的判断),从而忽略了最本真最现实的情况。

所以,遇到新事物的时候,抱着“我什么都不知道”的心态是尤为重要的。

吸收所有的客观经验,给自己的大脑程序更新。

不断的质疑自己,打破自己的思维常规,往往可以得出最客观的答案。

  3、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原则

  作者达利欧在前言和介绍中就阐述了:

每个人都是依据自己的原则作出最客观的选择。

而原则的形成就是在不断的经验,失败和反思当中得出来的。

  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展示和总结他自己的原则,让我们由此思考属于我们自己独有的原则。

因为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和性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目标和性格的原则。

  而找到这些原则又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因为每个人都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情况,假如我们没有原则,我们就会被迫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出孤立反应,但是我们有一系统的原则,就会分类处理不同类型的情况,也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并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你想要什么以及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并依此指定你的“原则”。

  4、不容忍问题

  如果你想达到目标,你得明白这个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等待)。

这至关重要。

  你发现的每个问题都是一次改进机器的机会。

发现问题而不容忍问题,是最重要也是最不为人所喜欢的事情。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麻烦,从而掩盖问题。

因为觉得解决问题过于艰难。

而不解决问题就像温水煮青蛙,过程中虽然不痛苦,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惨痛的。

  诊断问题,探究根源是我们每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必须审视的,为了我们更加美好的人生。

《原则》读书笔记2

  一:

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先要理解内容,再写读书笔记。

  另外要格式明确,符号统一

  目前来说,读书笔记的做法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可以由读者自己来规定,但必须做到格式明确,符号统一。

  记载的内容要有条有理,不能不分主次,密密麻麻写成一大片。

要格式清楚、明确。

一般来说,重要的论点、论据、事实、数字、公式等应各占一行;关键词和非关键词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色笔;相同的问题应尽量分段;不同的问题之间要空若干行等等。

  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符号,这些符号自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前后要一致,保证日后能够顺利地辨认。

  二:

简明易读

  写读书笔记要求简明扼要,抓住问题,无关紧要的词句省略掉,便于日后的使用。

  写笔记要便于自己阅读,就是说,可以使用一些缩写体。

但要注意使用的缩写体必须是那些自己相当熟悉的。

这样做的笔记即自己清楚,又相当完整。

  三:

注明时间和出处

  作读书笔记时,要写明笔记的时间,日后把不同时期的笔记做一比较,会有收效。

  除去写明笔记的时间之外,还要注明所记录资料的出处,目的是便于日后查找、核对。

  四:

要分类

  读书笔记的分类,就是将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把相同的集中在一处,把不同的区分开来。

  

(1)以笔记的内容为主,必要时再按时间、出处、笔记形式分类。

  

(2)按笔记学科属性分类。

  (3)按专题研究的问题分类。

  五:

经常复习

  通过经常复习笔记可以不断理解,消化所读到的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六:

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坚持写读书笔记,做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必须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

不能凭兴趣出发,高兴就写,不高兴就不写。

要想长期地坚持下来,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写读书笔记的意义,在思想上真正重视写读书笔记,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2)把读书笔记作为读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其中,严格执行。

  (3)经常检查自己的读书笔记,看哪些笔记对自己的帮助大,哪些对学习有益,哪些做得还不够,以提高写读书笔记的兴趣,促进写读书笔记习惯的形成。

  读书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便也有它必须遵守的共同的原则,这些原则也是对读书笔记的总的要求。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则》读书笔记3

  这本书是瑞达利欧根据自身犯错和反思错误得到的总结,称为“原则”,被写入这本书中。

  书中给出成功生活的重要公式:

梦想+现实+决心=成功的生活。

  这个公式在各类烂大街的书中已经老生常谈了,其中就决心和梦想展开叙述的往往是鸡汤文。

而瑞达利欧对现实的叙述有深刻见解。

我们都知道:

把握现实的实际情况是取得良好结果最根本的原则,瑞达利欧根据自己错误估计经济形势导致破产的亲生经历说明了把握现实情况时会遇到的两大障碍是”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区障碍“,简单而言就是”自以为是“和”片面的思考“。

这两个错误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

"自以为是"会将"片面思考"的结果视为最终真理。

(瑞达利欧最惨痛的失败就来自上述两点)

  针对上诉两个问题障碍,瑞达利欧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头脑极度开发和极度透明原则。

  头脑极度开发原则要求摒除先入为主,并将”我是对”这一认知改为“我存在盲点”。

  书籍简介到此为止,下面是我的理解:

  首先,要完成这一转变并不容易,因为不利的思维方式之所以能存在,要么是因为它提供了便利,要么是因为它是天性的一部分。

  “自我意识障碍”源于自我认同,它与人的自信密不可分,例如:

相比于真实照片,人更喜欢美颜相机拍出的照片,如今几乎不会有人把素颜的传统照片放在朋友圈。

同时,大多数人对自身外貌的评价是“中等偏上”这点也是不符合统计学规律的。

此时屏幕前的你,是否也“外貌中等偏上”?

  “思维盲点障碍”则是天生的,就像人天生的视力,味觉的敏感程度就不一样。

人的思维方式也有天生差异。

  我的启发:

采用“集思广益原则”能避开上诉两个障碍,达到认识到真实的现实。

  “集思广益”之所以与两大障碍相抵触,是因为:

  集思,是汇聚众人的智慧,它与“刚愎自用”相反,能解决“思维盲点”障碍的问题。

  广益,是广泛采纳有益的观点,它与固执己见相反,能解决消除“自我意识障碍”的问题。

  集思广益的最佳体现就是“头脑风暴”。

  (不允许立即对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意味着不能有自我意识。

  如何将“集思广益原则”用到更多的场景?

  最重要的是建立并维持住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必须具有如下若干特点:

  1、拥有共同的目标(但不能是挣钱,否则将貌合神离)。

  2、成员之间彼此认识(这点限制了团体的规模,约15个人)。

  团体的建立要根据具体情境,当我要完成一个目标时,我会召集和我有共同目标的人。

这些人可能来自贴吧,或者其他论坛,通过逐个认识这些人并拉群介绍他们相互认识,可以形成一个小圈子。

当小圈子形成之后,信息会在我不参与的情况下在成员之间流动。

我作为这个小团体的组织者,拥有最大的号召力,同时是小圈子中人际网络的枢纽,能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这有助于我收集信息和广泛征求意见。

  这个启发也是来自于20xx年的考研历程,我犯的错误在于错误高估自己数学的水平,这是“自我意识障碍的一种”,它导致我没调整当前的学习阶段。

如果我是在一个团体中,可以获得不同成员的参考意见,我就能即使调整了!

《原则》读书笔记4

  书分三个部分:

我的历程、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

最吸引我的是“我的历程”部分,瑞用119页粗略但深刻地总结了他的前半生,非常精彩,不时闪着哲思。

  可以从“我的历程”里看到80年代的中国,这种体验很奇妙,一个你不熟悉的人,讲着你最熟悉的国家里你所不熟悉的事。

  从书里,我接受了一些观点,或者说,我本来模糊地有这些想法,瑞很好地写了出来。

关于如何选择人生的目标,如何追求卓越,如何调和生活和工作,如何选择自己的伙伴。

  对本书一句话总结是:

清晰地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目标,勇敢坚定地向前,让生活工作有效结合,关心家人。

  值得花时间读一读。

当然,文字的可读性并不强,可能是翻译的原因,也可能是写作本身的原因。

毕竟这不是文学作品,这是一本类似于个人成功秘籍之类的操作指南。

如果时间不多,可以就读第一部分“我的历程”。

牛逼哄哄的人自己略带谦虚写下的简历还是有看头的。

  我的书摘如下,可以节约你看书的时间(如此贴心的老妈妈,呵呵)。

  书摘

  梭罗的一句名言:

“如果一个人和同伴的步调不一致,也许因为他听到的是不同的鼓点,让他跟着他听到的音乐前行吧,不管节奏是迟缓还是激越。

  那年秋天入学哈佛大学商学院时,对于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绝顶聪明的人做同学,我感到很兴奋。

我的期望值很高,而真实体验更是超出预料。

  尽管回头来看,几乎所有事情都是必然和符合逻辑的,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看,就绝不是这么清晰明了了。

  想象一下,为了拥有美好的生活,你必须穿越一片危险的丛林。

你可以安全地留在原地,过着普通的生活;你也可以冒险穿越丛林,过着绝妙的生活。

你将如何面对这一选择?

花点时间想想这件事,因为无论其形式如何,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做出的一个选择。

  成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们都有内心深处的需求,所以每个人都要决定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成功。

你想成为宇宙的主宰还是成天吃零食看电视,还是想要追求别的东西,我并不关心。

我真的不关心。

一些人想要改变世界,而另一些人只想与世无争地简单生活,享受生活。

二者没有好坏之分。

每个人都需要判断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并选择实现它的路径。

  我发现,想要追求卓越,你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

  几乎总是存在着一条你还没有发现的有利的道路,所以你需要不断找下去,直到找到它,而不是满足于最初对你显而易见的那种选择。

  靠水晶球谋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

  如果你以勤奋和有创造力的方式工作,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同时得到所有东西。

成熟意味着你可以放弃一些好的选择,从而追求更好的选择。

  我一直希望过上一种充满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生活(也希望和拥有相同愿望的人作伴),对我而言,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开放诚恳的关系,人们彼此坦诚相待。

  在弱点呈现时就对其失去信心时一种常见的错误,就像在其有效时对其过于迷恋一样。

  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是可以改变的。

  而美国的教育机会严重不平等。

  我不能说一种充满成就的紧张人生就一定比充满享受的轻松人生更好,但是我敢说,坚强比软弱好,而拼搏让人坚强。

  大多数习惯的改变通常需要18个月。

  自然会走向整体的最优化,而不是个体的最优化,但多数人只是根据事物对自身的影响判断好坏。

  爱与工作是人性的基石。

  你的生活质量如何,将取决于你在这些痛苦时刻做出的抉择。

一个人妥善适应的能力越强越好。

  不要为喜不喜欢自己的处境担忧。

生活根本不关心你喜欢什么。

你必须根据自己的愿望找到实现愿望的途径,然后鼓起勇气坚持下去。

  人一生中最好的机会大多数来自苦拼的经历。

  面对自身缺点,你有4种选择:

1)你可以否认缺点(这是大多数人的做法);2)你可以承认缺点并应对缺点,努力把缺点转化为优势(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你的自我改变能力);3)你可以承认缺点并找到绕过缺点的方法;4)活着,你可以改变你的'目标。

  5项选择:

1)不要混淆你的愿望和事实;2)不要为自身形象担心,只需关心能不能实现你的目标;3)不要过于重视直接结果而忽视后续、再后续的结果;4)不要让痛苦妨碍进补;5)不要把不好的结果归咎于任何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经过为期8周的冥想课程后,大脑会发生物理变化。

  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

1)你能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是决定问谁;2)不要听到什么信什么;3)所有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最大;4)不要夸大新东西的好处;5)不要过度分析细节。

  始终记住改善事物的速度和水平,以及两者的关系。

当你要确定某个事物可以接受的改善速度时,你要注意的是事物水平相对于改善速度的关系,确保其在可接受的时间内超过平均水平。

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需要以足够快的速度不断改善。

  不要做完美主义者。

产生的边际效益也是有限的。

  有时即使你押错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押错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押对的概率虽然小,奖励却很高,在这种情况下,试一下仍然是明智的。

  不要把概率当作可能性。

能够准确区分概率和可能性大人通常善于“务实思考”。

  每个傻子都能把事情复杂化,只有天才才能把事情简单化。

  “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出现于1956年达特茅斯学院的一场会议。

  如果有人对发展这种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不感兴趣,而只想一味工作,取得出色业绩而得到公平的薪酬,这样可以吗?

当然可以。

不参与集体活动是完全可以的。

我们都予以尊重。

但这些人通常不能给团队带来有力承诺,这种承诺是在长期考验中创造非凡所应必备的。

  不要为自己的错误而懊恼,要珍爱它!

当你每犯一个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就会使你在未来免于再犯几千个类似的错误。

  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成目标。

  拥抱你自己的失败,直面给你和他人造成的痛苦,这是实现真正改进的第一步。

人们都把忏悔作为宽恕的前提。

心理学家把这称为“触底”。

  珍惜志同道合者: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在所有事情上都与你看法一致,所以既然有人与你在最重要的方面价值观相同,也与你有实践价值观的相同做法,那就要确保与这些人为伍。

  如果你发现无法与某人就价值观方面达成一致,就应考虑是否还与此人来往。

价值观不同,会导致很多痛苦的经历和不好的结局,最终还是会让你们疏离。

一旦你发现此种情形,最好尽快分道扬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通常不是什么好点子。

很多观点都是一无是处甚至有害的。

  每个领导人都要在如下两种情况中选一:

1)辞掉能力不足的好人,从而获得成功;2)留下能力不足的好人,等待失败。

  用不了一年时间,你就能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适合其岗位。

经过6-12个月的密切接触、大量测试和求取共识后,你就能大体了解一个人的能力。

更有信心的评估可能需要18个月。

  不要对所有人等同视之,要合理对待、有所区别。

人们常说,对人区别对待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但是,合理对待人就必须有所区别,这是因为人和环境都不一样。

如果你是你一个裁缝,你不会为顾客剪裁缝制同样的衣服。

  领导有一件事不应该做,那就是操纵。

有时候领导者会操纵员工情绪来促使员工做事,而如果员工明白过来,他一般是不会这么做的。

你是在与聪明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按理性思维行事,而非基于本能和情绪。

  要知道几乎做每件事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都比你预期的要多。

几乎没有一件事能够完全按计划进行,这是因为先前的计划并未考虑过失败的情况。

每件事与计划相比实际都要花费一倍半的时间和一倍半的金钱。

你的预期将取决于你及你管理的人员如何表现。

  怎样尽可能做更多的事,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除了更努力、工作更长时间以外,还有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1)通过优先排序或直接拒绝来减少工作量;2)授权给合适的人去做;3)提高工作效率。

  有些人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另一些人却在同样时间里做了很多事。

导致差别的,主要在于创造力、品行和智慧。

  与他人合作可得三大益处:

1)共同努力比单打独斗能更强、更好地完成既定使命;2)出色的人际关系造就优秀的团队;3)积累财富以实现和满足我们及他人生活所需。

  总之,我对你的祝愿是:

1)你能将工作和激情有机结合在一起;2)你能与同事为了共同的使命而奋斗,收获成果;3)你能尽情享受奋斗和成果带来的欢乐;4)你将迅速改善和进化,成就斐然。

《原则》读书笔记5

  “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行动。

”——瑞?

达利欧

  读这本书,想起了上大学那会儿读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的终极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原则,也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底层准则是什么。

有些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原则,比如瑞?

达利欧,甚至能将自己的原则成体系的总结出来;有些人的原则比较模糊,甚至不讲原则,其实不讲原则也是一种原则(哲学就是这么拗口)。

  厘清并审查自己的原则有用吗?

毫无疑问,原则是有优劣之分的,审查原则的目的是为了进化。

无论是瑞?

达利欧的生活原则还是工作原则,除了书中罗列的一系列具体原则外,更底层的还是“明确目标-找出问题-诊断问题-规划方案-执行方案”这一循环,在循环中不断进化。

  得益于曾经的工作经历,PDCA戴明环一直深入我心,和瑞?

达利欧底层逻辑几乎一致,再一次说明世界运行的底层原理还是相通的,一通百通。

《基业长青》那本书里也说,企业的管理思想还是那一套,换个新名词,也还是那一套。

当然了,这本书下次再推荐。

《原则》读书笔记6

  《原则》这本书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瑞·达利欧的历程,算是他的投资生涯回顾,第二部分是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则。

  我认真地读完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选读了第三部分。

之所以选读,是因为我调整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将从头到尾读下来的模式,改变为先了解大致内容,再读有兴趣的部分,其他内容可以忽略不赌。

  新的读书方法,来自于辉哥的推荐,我将在实践后详细介绍。

  回到本书,书中讲到的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全是干货,然而我欣喜地发现,里面的道理至少80%我都懂,10%的内容将我模糊的概念理清了,剩余不到10%是我以前不掌握的。

  本篇读书笔记重点在于后面的20%,其余内容欢迎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原书。

  1.从错误中总结原则

  作者的原则,是从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特别是对错误和失败的反思,让他不断修正自己的原则。

  原则的重要性在我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就认识到了,当时也试着建立了一些原则。

这些原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大部分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实践验证,所以在生活中运用和修正比较少。

可以说,我的原则的初版都没有成型,更别说更新迭代了。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投入时间整理我的原则1.0版本,计划本周完成。

其次要丰富阅历,只有多经历、多遇事、多犯错,才能优化原则。

第三点,以目前情况来看,不可能一下子拥有丰富的经历,那么就要抓住每一次犯错的机会进行反思,同样能逐步优化原则。

  2.五步流程实现人生愿望

  这是作者总结的取得成功的五个步骤,我用自己的语言精简了一下。

  

(1)设立明确目标

  

(2)找到阻碍问题

  (3)分析问题根源

  (4)制定解决方案

  (5)坚决执行

  每一步骤单拿出来,都明白,只是从来没有系统地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闭环。

现在,即使知道了这五步法,但认真分析起来,想做好每一步都不容易。

  设立明确目标,难就难在“明确”二字。

如果只是设立一个模糊的目标,或者不切实际的目标,就很难进入下一步。

同时,明确的目标意味着放弃一些不重要的目标,将注意力全部集中。

  找到阻碍问题,首先要认清当前所处的现实情况,而认清现实其实是特别困难的。

我们习惯于盲目乐观,这会使我们找到的问题不是太小、就是太少,影响客观地分析根源。

  分析问题根源,这要求我们对社会和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否则只能陷于表面,很难挖掘到根源。

  制定解决方案,这步更需要丰富的经验了,对于我来说只能从小目标入手来练习。

  坚决执行,难在坚决。

如果前面四步中的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那么无论怎么执行都无法达到目标。

所以执行过程中一直没有进展,就会让我们怀疑前面四步出现问题,进而放弃执行。

可是很多时候,面对困难目标,即使前面正确,也会存在努力半天依然进展缓慢的情况,如果放弃,就彻底失败了。

所以执行的难处就在于不知道前面对不对,进而产生怀疑,最终放弃。

解决执行问题,就必须把前面四步做好,无条件执行。

  归根结底,道理都懂,但是做好每一步都很难,全部做好更是难上加难。

也正因为如此,成功的人才是少数。

  3.对决策和意见进行可信度加权

  什么是可信度加权?

就是对不同人给出的意见,要根据这个人的见识、能力和相关经验打分,根据加权分数综合考虑所有意见。

  比如恋爱对象适不适合结婚的问题,一个婚姻破裂的人的意见,与一个家庭美满的人的意见,肯定不能同日而语。

  再如投资理财建议,是参考一个穷光蛋的意见,还是一个富翁的意见,也不可相提并论。

当然,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个富翁是依靠运气暴富,还是依靠聪明才智长期积累的财富。

  这条原则简化一下,就是参考高人的意见,不要被同等水平甚至水平不如自己的人意见左右。

《原则》读书笔记7

  近日终于看完了这本刷爆朋友圈的书——《原则》。

诗人告诉我们: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而这本书,则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这种预言可以相信以及到底该怎么做。

  一、《原则》是什么?

  本书的作者瑞?

达利欧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

桥水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600亿美元,瑞?

达利欧本人也被媒体称为投资界的史蒂夫?

乔布斯。

这种力挽狂澜、跌宕起伏的英雄传说,在资本市场其实并不罕见,为什么是瑞?

达利欧做成了全球第一?

答案还是在书中找吧。

  这位传奇人士的书由三个部分组成:

人生历程、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

他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浓缩成五百多条标题,分享给世人。

但这并不是一本“走向成功指南”。

一如作者在书里反复强调的:

“我的目的不是推销这些原则,而是与你分享在我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吸取的宝贵经验。

我的目标是让你认真思索,在很多情况下如何进行艰难取舍。

在思考原则背后的取舍时,你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究竟哪些原则最适合你。

”非常有趣,一个符合普世价值观的成功者,将凝结自己智慧和人生经验的思考结果分享于众,却不会说,“这就是真理,听我的!

”这个投资教父似乎没有当意见领袖的野心;他的野心更大,他说,要辅助他人发掘真相。

福勒说:

“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在乎真相”。

  二、真相,百转千回

  在看书过程中,我总是一直想到我的一个朋友。

我们小到日常为人处事,大到时政热点新闻,都会讨论。

我们可以说是互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