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61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份考试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2018年下学期3月份考试

命题教师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

”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

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

A.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B.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D.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2.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B.西汉C.唐朝D.明朝

3.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

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

并形象地说:

“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

‘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

”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B.国民经济的恢复问题

C.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D.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4.“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

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

”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5.邓小平同志说: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

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这一步是(  )

A.建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开放沿江港口城市

6.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7.《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

”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  )

A.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

B.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

C.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

D.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

8.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

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

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9.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

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

A.1953年B.1956年C.1958年D.1979年

10.梁治平在《市场·国家·公共领域》一文中指出: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  )

A.商品贸易逐渐消失

B.“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计划经济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11.观察下图,开辟图中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分别是(  )

A.迪亚士、哥伦布

B.哥伦布、达·伽马

C.达·伽马、麦哲伦船队

D.哥伦布、麦哲伦船队

12.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13.“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  )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中共中央()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

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16.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

17.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

“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

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18.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

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

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

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19.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

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20.亚当·斯密说:

“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

”他论证的是(  )

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21.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

C.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天文、地理学的进步

22.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2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这首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C.赞扬了宣德年间制造出的青花瓷

D.突显了明清时景德镇的瓷都地位

24.有历史学家指出:

“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此变化源于(  )

A.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

B.“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

C.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

25.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

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

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

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

(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

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

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分析1300年到1800年欧洲人均GDP猛增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的影响。

27.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改变了世界面貌,也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第一次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

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

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三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当清王朝的统治者安于“康乾盛世”的余晖现状时,欧洲经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

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

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对我们有何启示?

(3)材料三中的“历史性的变革”是指什么?

他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什么?

它形成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

……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

——《英荷战争》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世纪荷兰是如何进行殖民活动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材料三《野老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注:

作者张籍(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这一模式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4)材料五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

从材料四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各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故A项错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情况实际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各种现象层出不穷,凸显了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故B项正确;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此题没有体现出土地隐占,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图示农具是犁耕工具,曲线所圈部分的辕是弯曲的,与中国唐朝的曲辕犁比较形似,选择C项符合题意。

3.【答案】A

【解析】从题干内容来看,指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问题。

故应选A。

4.【答案】A

【解析】读懂材料即可,材料说的是农户逐渐用洋纱取代土纱用于生产布匹。

毫无疑问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纺织分离。

B错误,农户生产的是土布,即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和民资毫无瓜葛。

C错误,材料只给了土布生产的洋纱比例,根本无法得出此观点。

D错误,材料提到土布除供给市场外还有自用,显然不是完全商品化。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

材料中的“大连、青岛”是沿海港口城市。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故A、C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故应选D。

7.【答案】B

【解析】亲邻买卖与人际关系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讲对于田宅产业等先在亲邻中买卖,说明买卖范围非常小,人们不敢扩大范围,其原因主要是官府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讲是先在亲邻中买卖,故C项错误;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原始社会,我国就出现了种桑养蚕现象,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商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到商代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故B项错误;由材料“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信息可知,商代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商代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故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让钢花……”和“让铁水……”应该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时间应为1958年,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从材料“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说明排斥市场,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不是取消商品贸易,故A项错误;“左”倾指导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在前期推动经济发展,但后期阻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观察此图,①显示的为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可知为达·伽马;②显示了环球航行,可知是麦哲伦船队。

12.【答案】A

【解析】如材料中图表所示,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逐年下滑,这说明英国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

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是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造成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应选A。

13.【答案】B

【解析】材料从对欧洲以及促进人类文明交流来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③说法不正确。

文明史观体现在“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现代化史观体现在“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由此可知④正确。

14.【答案】B

【解析】考察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由生产资料私有转变为公有,由单干转变为集体,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故A错误;B正确;C是发展生产力,不符合题意;D是新时期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15.【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针对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有益补充”地位,带动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是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繁荣经济,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92年之后,计划经济逐渐退出中国舞台,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确立,故C项错误;1992年开始提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从“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可知杜诗发明的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17.【答案】B

【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促使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答案】B

【解析】从时间上来看,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题目所问是“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显然选项B符合,因为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产业,并采用工厂制组织生产,促进了城市化,人口集中到城市;而A项的“黑奴贸易”是从非洲运到美洲,而不是运到欧洲;C项中“世界市场形成”,说法过于笼统,因为此时,只能说是初步形成,当时人口并不能自由流动,故排除;材料突出是城乡差别,而如果是“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则应是城乡相差不大的,所以D项不正确。

19.【答案】D

【解析】工业布局指工业的空间分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较少,布局不平衡,故A项错误;工业结构指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各自所占的比例,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结构不合理,故B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体现于衣食住行、工资收入、消费支出等数据,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的数据反映了民国前期注册的工商企业数量多,招聘工人规模大,只能表明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故D项正确。

20.【答案】A

【解析】题干是指没有市场不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论证的是市场推动了工业革命产生,故A项正确;B项与“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不符,故B项错误;C项没有体现出题干关于市场的表述,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的内容,故D项错误。

21.【答案】C

【解析】A、B、D三项是进行航海的客观条件,C项是内在的根本原因。

22.【答案】C

【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到1936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工业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

所以,答案为C。

23.【答案】A

【解析】引文为晚唐诗人陆龟蒙写的《秘色越器》,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

本题的解题关键为这首诗作于唐代,故A项正确。

唐代诗人不可能歌颂宋代青瓷,B项错。

至今所知最早的青花瓷为元代制造,C项错误。

更无所谓明清,D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事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对西欧的影响,故A项错误;“海上马车夫”荷兰主要是在17世纪,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蒸汽轮船发明于19世纪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500年左右发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

25.【答案】B

【解析】第②段是在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

26.【答案】原因:

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或鼓励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影响: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东方从属于西方(东西方差距逐步拉大)。

【解析】注意题干“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1300年到1800年”“欧洲人均GDP猛增”,联系所学可知:

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或鼓励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7.【答案】

(1)变化:

范围不断扩大。

发展趋势:

摆脱相对独立,联系不断加强。

(2)特点: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或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变革指第一次工业革命。

影响:

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或洋务企业,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统一体”是指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方式:

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逼迫等。

【解析】

(1)关键在于审题,抓住“变化”和“趋势”两词,并注意运用教材知识解释材料中的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可知,人们认识的世界范围不断地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人类由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的世界。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分析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在推动技术发展方面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这给我们的启示自然是要发展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从材料“欧洲经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走向了主宰世界的高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主宰世界的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最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文明崛起,中国在西方的侵略之下,国家主权不断的丧失,同时也使得中国的经济领域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4)此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可以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

28.【答案】

(1)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和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扩张。

(2)荷兰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17世纪时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荷兰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荷兰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建立商业公司从事国际贸易;荷兰商业、金融业发达。

(3)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海上优势;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发动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和殖民地;参与黑奴贸易,获得巨额财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力增强。

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解析】第

(1)问需要从图片中读取历史信息,由“荷兰船队”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即可看出荷兰开展殖民扩张的特点;第

(2)问分析原因,应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采取有效措施等方面予以阐述;第(3)问概述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历程,只要根据图片和材料提供的信息,围绕其开展殖民活动的几个重要步骤说明即可。

29.【答案】

(1)基本模式: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户个体经营、自然经济、男耕女织)

小农经济的模式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到了后期这种模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

消极影响:

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政府赋税沉重: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贫富分化严重:

苗疏税多不得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贫苦农民陷入绝境:

土地少、贫瘠,不得食;赋税重,不得食。

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