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672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docx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3

宏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三)

一、概念题

1.储蓄

2.失业

3.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4.凯恩斯革命

5.经济发展

二、简答题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2.商业银行体系为什么能使原始存款扩大若干倍,通过什么方式?

3.各国应该进行干预以稳定汇率吗?

4.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宏观经济为有效需求不足。

试用你掌握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具体原因和可以采取的对策。

三、计算题

1.假设消费函数是C=200+0.75(Y—T),投资函数是I=200-25i,其中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100;货币需求函数是L=Y-100i=M/P,其中货币供给M=1000,物价水平P=2。

(1)求出均衡利率i和均衡收入水平Y;

(2)假设政府购买从100增加到150,IS曲线会移动多少?

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3)假设货币供给从1000增加到1200,LM曲线会移动多少?

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4)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初值,假设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会发生什么变化?

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2.假定某经济社会有如下资料(单位: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

试计算:

(1)个人储蓄S;

(2)投资I;(3)政府支出G。

3.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

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4.表1中A国与B国的物价水平以及A国货币(以A代表)和B国货币(以B代表)之间的汇率。

(1)计算第一年到第三年A与B的实际汇率。

(2)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且汇率不变时,实际汇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3)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汇率同比例下降时,实际汇率如何变动?

表1

年份

A国物价水平

B国物价水平

A与B的汇率

1

2

3

100

110

110

100

100

100

每B为12A

 每B为13.2A

每B为12A

5.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0.2Y-0.5r,货币供给M=50。

价格水平为P。

求:

(1)总需求函数;

(2)当价格为10和5时,总需求分别为多少?

(3)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总需求曲线,并计算价格为l0和5时的总需求水平;

(4)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总需求函数。

四、论述题

1.假设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是由菲利普斯曲线决定的:

在这里,

代表失业率,

代表自然失业率,

代表通货膨胀率,

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此外,假设民主党总是遵循高货币增长的政策,而共和党总是低货币增长的政策。

预测在以下条件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政治性经济周期”的形式是什么?

(1)据一枚硬币的随机抛掷,每4年两党中的一党执政。

(提示:

在大选期间预期的通货膨胀是多少?

(2)两党轮流执政。

2.为了减少经济的波动政府时常要实行以稳定经济为目标的政策。

你认为这些政策会有效吗?

试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储蓄:

指当前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即收入减去消费,如存入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保存在手中的货币等,都称为储蓄。

储蓄是西方经济学中宏观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

但是,储蓄也是一个不确定的数量,无论从它的来源或用途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

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及个人和家庭储蓄三种。

政府机构储蓄没有一定的动机。

企业储蓄的动机则是为了再投资或获取利息。

影响企业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的边际效率,而个人及家庭储蓄的原因主要包括为不测事件建立储蓄金、为自己的老年积累基金、为保护自己的家属、或为了其他某一具体目的等。

个人或家庭储蓄也为固定资本投资提供了部分资金来源。

影响个人及家庭储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的多少、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料以及利息率的高低等。

2.失业: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称为失业。

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没有职业,但自身也不想就业的人,不称为失业者。

对失业的规定,在不同的国家往往有所不同。

在美国,年满16周岁而没有正式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称为失业者。

以下几种情况也算作失业:

(1)被暂时解雇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岗位的人;

(2)于30天之内等待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的人;(3)由于暂时患病或认为本行业一时没有工作可找而又不寻找工作的无业者。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自愿性失业;

(2)非自愿性失业;(3)摩擦性失业;(4)技术性失业;(5)结构性失业;(6)周期性失业;(7)隐蔽性失业等不同类型。

失业者可领取一定的失业救济金,但其数额少于就业时的工资水平,因而生活相对恶化,促使其重新就业。

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合理的失业率及其失业现象的存在,是促进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3.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

指在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或潜在产出时的预算盈余。

表示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可得到

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又可以称为周期性调整的盈余、高就业盈余、标准化预算盈余与结构盈余。

实际预算与充分就业预算之间的差别用公式可表示为:

,惟一的差别是由所得税的征收引起的。

换句话说,差别在于预算的周期性组成部分的不同。

在衰退时期,周期性组成成分倾向于表现为赤字,而在繁荣时期,可能表现为盈余。

4.凯恩斯革命:

指凯恩斯主义本身就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一次革命。

《货币通论》则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凯恩斯本人就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甚至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从而在整个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演进与发展中成为一个永恒的主角。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从宏观的视角对大量的宏观概念进行归纳与整合之后,使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限制,从而翻开了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崭新一页,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理论对腐朽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给予解释和弥补。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得以向前大大推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凯恩斯革命是一场方法的革命。

凯恩斯之后,无数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凯恩斯体系本身存在的种种“空隙”和“硬伤”给予修正、弥补、完善,使之在碰撞中交融,在裂变中整合。

凯恩斯主义内部发生的冲突、裂变、整合是凯恩斯主义得以发展、充实的重要前提和体现。

例如20世纪50年代后期爆发了持续几十年的“两个剑桥之争”——这场影响很大的学术争论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对20世纪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与贡献是深远的。

5.经济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

经济发展的一般定义,除经济增长外,还包括:

物质福利的改善,对那些低收入地区的人们来说,则强调消灭贫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盲、疾病和过早死亡;改变投入与产出的构成,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以生产性就业普及于劳动适龄人口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相应地使有广泛基础的集团更多地参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决策,从而增进自己的福利。

经济发展的内涵本身有着一个演变的过程。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就是整个国民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

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观点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经济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有了迅速增长,但是它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人民群众的贫困、失业和社会收入不均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因此经济学家才逐渐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别开来。

二、简答题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

国民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1)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不计入GDP。

(2)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不是存量。

购买一辆用过的车,这辆车以前已计提往年的GDP了,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不能重复计入GDP。

(3)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不能计入GDP。

(4)土地不是最终产品,它用于生产产品或劳务时,只有当产品或劳务的价值得到实现时,土地的价值才能得到补偿。

这时如果计算土地的价值将会使价值重复计算。

2.商业银行体系为什么能使原始存款扩大若干倍,通过什么方式?

答:

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以一定的比例留作准备金。

这一比例是由中央银行依法规定的,故称为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使得银行体系中可以成倍地创造货币供给。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10%。

若有一家商业银行增加了100元的存款,那它就可以贷款90元。

客户将这90元存入自己的账户,则为他开户的银行就可以放款81元。

如此等等,银行系统中增加的存款额为:

100+100×(1-10%)+100×(1-10%)2+…

一般地,如果银行系统中最初增加了存款

,那么以法定准备率

留有准备金,整个银行系统中最多可以创造出的货币量为:

当然,上述存款扩大的倍数是以所有增加的存款在银行系统内全额流动为条件的。

3.各国应该进行干预以稳定汇率吗?

答:

央行能够通过干预来消除汇率的暂时性波动。

但是,这样做经常是有问题的。

因为对于一次货币升值而言,央行不能确定这次扰动本质上是暂时性的(不久就会自我恢复)还是持久性的。

如果不稳定的汇率预期导致资本流动,而这种资本流动将会造成汇率的变动和国内产出水平不合意的变动,那么央行的干预看来就是合理的。

然而,央行经常实施干预试图通过阻止进口品价格的上升来达到降低通货膨胀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是持续的竞争力的损失,而这又会导致外汇危机。

最终,通货膨胀必须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制止。

央行也可能通过干预来影响贸易流量和国内产出的变化。

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将会从不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对抗强大的市场力量中获益。

如果政府真的想带来某方面变化的话,那么它应该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一起使用。

政府的干预如果以可信的政策作为支撑的话,那么它将更加有效。

有证据表明,未冲销的干预能够更有效地影响汇率,因为货币供给的变动量等于干预的变动量。

但是,如果政府实施的是冲销干预的话,那么国内货币供给量将保持不变,并且甚至更大规模的干预可能都难以将汇率改变到预期的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宏观经济为有效需求不足。

试用你掌握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具体原因和可以采取的对策。

答:

自1996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经济增长的势头开始减弱。

以后几年,曾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

(1)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消费由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变动主要来自于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投资乘数又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向变动关系,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表现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难以实现充分就业。

(2)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

首先,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各种改革方兴未艾,未来不确定性很强。

而且很多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因而,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收入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这就使得人们保持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投资需求的降低也包含边际消费倾向降低的因素,尤其是在经济转型的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均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需求就非常弱;再次,我国近年利率已降到很低水平,再降息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通过再降息以刺激投资的扩张型货币政策也很难拉动投资的增长。

三、计算题

1.假设消费函数是C=200+0.75(Y—T),投资函数是I=200-25i,其中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100;货币需求函数是L=Y-100i=M/P,其中货币供给M=1000,物价水平P=2。

(1)求出均衡利率i和均衡收入水平Y;

(2)假设政府购买从100增加到150,IS曲线会移动多少?

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3)假设货币供给从1000增加到1200,LM曲线会移动多少?

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4)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初值,假设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会发生什么变化?

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解:

(1)IS曲线:

Y=C+I+G

Y=200+0.75×(Y—100)+200—25i+100,

i=17-0.01Y;

LM曲线:

L=

/P=Y-100i

1000/2=Y-100i

i=0.01Y-5;

联立IS、LM方程,解得,均衡利率i=6,均衡产出Y=1100。

(2)新的IS曲线:

Y=C+I+G

Y=200+0.75×(Y-100)+200-25i+150,

i=19-0.01Y。

即IS曲线会向右平移2个单位。

联立原来的LM曲线i=0.01Y-5,解得新的均衡利率i=7,新的收入水平Y=1200。

(3)新的LM曲线:

L=

/P=Y-100i

1200÷2=Y-100i

i=0.01Y-6,即LM曲线会向右平移1个单位。

联立原来的IS曲线I=17-0.01Y,解得新的均衡利率i=5.5,新的收入水平Y=1150。

(4)物价水平不影响IS曲线,新的LM曲线为:

联立原来的IS曲线i=17-0.01Y,解得新的均衡利率i=7.25,新的收入水平Y=975。

2.假定某经济社会有如下资料(单位: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

试计算:

(1)个人储蓄S;

(2)投资I;(3)政府支出G。

解:

(1)S=Yd-C=4100-3800=300(亿元)

(2)I=S+(T-G)+(M-X)=300-200+100=200(亿元)

(3)G=GDP-C-I-(X-M)=5000-3800-200-(-100)=1100(亿元)或:

G=净税收-BS=(GDP-Yd)-(T-G)=(5000-4100)+200=1100(亿元)

3.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

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Y=C+I

解:

(1)由已知及均衡条件:

C=100+0.8Y

I=50

解得均衡收入:

Y0=

=750

消费C=100+0.8×750=700

储蓄S=Y-C=750-700=50

(2)如果实际产出为800,故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为800-750=50。

(3)增加的收入△Y=KI△I=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则均衡收入变为:

Y0=

=1500

消费C=100+0.9×1500=1450

储蓄S=1500-1450=50

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为:

△Y=KI△I=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由

变为

,乘数变大了。

4.表1中A国与B国的物价水平以及A国货币(以A代表)和B国货币(以B代表)之间的汇率。

(1)计算第一年到第三年A与B的实际汇率。

(2)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且汇率不变时,实际汇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3)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汇率同比例下降时,实际汇率如何变动?

表1

年份

A国物价水平

B国物价水平

A与B的汇率

1

2

3

100

110

110

100

100

100

每B为12A

 每B为13.2A

每B为12A

解:

(1)如表2所示:

表2

年份

A国物价水平

B国物价水平

A与B的汇率

A与B的实际汇率

1

2

3

100

110

110

100

100

100

每B为12A

每B为12A

每B为10.91A

每B为12A

每B为13.2A

每B为12A

计算公式为:

 例如,在第二年,A国物价指数为110,B国物价指数为100,汇率为每年B为12A,所以实际汇率为:

(2)正如第一年与第二年的变动所表明的,当A国物价水平上升而汇率没变时,实际汇率上升。

(3)正如第一年与第三年的变动所表明的,当A国物价指数上升而汇率同比例下降时,实际汇率不变。

5.设消费函数C=100+0.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0.2Y-0.5r,货币供给M=50。

价格水平为P。

求:

(1)总需求函数;

(2)当价格为10和5时,总需求分别为多少?

(3)政府购买增加50时的总需求曲线,并计算价格为l0和5时的总需求水平;

(4)货币供给增加20时的总需求函数。

解:

(1)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可得IS曲线为:

r=60-

Y

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可得出LM曲线为:

r=-100/P+0.4Y

由以上两式可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为:

Y=190/P+114

(2)根据

(1)的结果可知,当价格P=10和5时,国民收入水平为:

P=l0,Y=133和P=5,Y=152

(3)根据产品市场三部门均衡条件Y=C+I+G,可得出IS曲线为:

r=85-

Y。

此时,LM曲线仍为r=-100/P+0.4Y,因此可得出总需求曲线方程为:

Y=190/P+162

所以P=10,Y=181和P=5,Y=200

(4)当货币供给增加20时,由L=M/P,可推导出货币供给增加至70的LM曲线为:

r=0.4Y-140/P

再结合初始IS曲线r=60-

Y,可以推导出总需求曲线为:

Y=267/P+114

四、论述题

1.假设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是由菲利普斯曲线决定的:

在这里,

代表失业率,

代表自然失业率,

代表通货膨胀率,

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此外,假设民主党总是遵循高货币增长的政策,而共和党总是低货币增长的政策。

预测在以下条件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政治性经济周期”的形式是什么?

(1)据一枚硬币的随机抛掷,每4年两党中的一党执政。

(提示:

在大选期间预期的通货膨胀是多少?

(2)两党轮流执政。

答:

假设菲利普斯曲线是

通常,这意味着如果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那么失业率就在自然失业率之上,则就存在经济的衰退。

同样,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那么失业率就在自然失业率之下,则就存在经济的繁荣。

而且假设民主党总是遵循高货币增长的政策,这样就有一个高的通货膨胀,记为

;而共和党总是低货币增长的政策,这样就有一个低的通货膨胀,记为

(1)政治性经济周期的形式依赖人们在任期的一开始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如果预期是完全理性的,并且当新的政党上台的时候,合约能够被立刻调整,那么就不会存在失业的政治性周期的形式。

举个例子,如果民主党赢得大选,人们立即预期到高的通货膨胀。

因为

,民主党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没有影响。

我们是可以观察到通货膨胀的政治性周期的形式,当民主党执政的时候就有高的通货膨胀,而当共和党执政的时候就有低的通货膨胀。

现在假设合约是很长的以致于名义的工资和价格不能马上被调整。

在大选的结果知道之前,就有50%的机会通货膨胀是高的,而又50%的机会通货膨胀是低的。

因此,在每一个任期的开始,如果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他们预测的通货膨胀率是:

如果民主党赢得大选,那么一开始

>

,失业率下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

因此,在民主党任期的一开始就有经济的繁荣。

经过一段时间,通货膨胀率上升到

,失业率就回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如果共和党赢得大选,那么通货膨胀率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下,这样失业率就上升到自然失业率以上。

因此,在共和党任期的一开始就有经济的衰退。

经过一段时间,通货膨胀率下降到

,失业率就回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2)如果两党轮流执政,那么也没有失业率的政治性经济周期的形式,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哪个政党会上台,也就知道通货膨胀率是高还是低。

甚至是长期的合约也能够将正确的通货膨胀率考虑在内,因为所有的以后的通货膨胀率都是确定性的。

通货膨胀会根据哪个政党执政而在高的水平和低的水平之间转换。

2.为了减少经济的波动政府时常要实行以稳定经济为目标的政策。

你认为这些政策会有效吗?

试述你的理由。

答:

(1)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一般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有效性取决于经济所处的状况。

在理论分析中,稳定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①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指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

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②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