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709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哈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哈师大附中2009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zì) 囹圄(yǔ)  窈窕(tiǎo)  棱角分明(líng)

B.会晤(wù) 狡黠(jié)  气馁(něi)  风度翩翩(piān)

C.锲刻(qiè) 讹诈(é)  忖度(cǔn)  浑然天成(hún)

D.拜谒(yè)炽热(chì)阔绰(chuò)瞠目结舌(chē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作出了,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报警系统已经成功的开通了。

③    天气恶劣,这些初到庐山的外国朋友还是游兴盎然。

A.计划演练不管      B.规划演练尽管

C.计划演示尽管      D.规划演示不管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晚会临近结束,气氛达到高潮,全场观众在主持人的要求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难忘今宵》。

B.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推行“台独”路线,一心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决不会听任“台独”势力为所欲为。

C.除了个别受灾严重的景区外,全国其它地方的旅游部门推陈出新了许多短途旅游产品和节庆活动,丰富了节日期间的旅游市场。

D.像吴老师这样体弱多病的老师,仍然在为培养我们而聊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三鹿奶粉”事件说明,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B.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于2009年2月18日在哈尔滨举行,这是我国举办的世界综合性首次冬季运动会。

赛会共设12个大项,82个小项。

C.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地球日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目的是唤醒人们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D.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将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7-10题。

翰林院与翰林

①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此制度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材制度。

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

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②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

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

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

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

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

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称之。

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

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

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③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

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

为了防止冒考,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

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

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

④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

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于三级结构之上又多出一个层次——翰林。

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

(选自2008年《百科知识》第11期)

5.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翰林院与翰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

B.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自此,开始了“非进士不入翰林”时代。

C.翰林是明清科举制度人才结构中的最高级别。

D.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的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再考试,考试合格者被称为翰林,不合格者不能称之为翰林。

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情况下产生的,是一项公正的选材制度。

B.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

C.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D.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在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可谓一箭双雕。

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

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

D.古代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①郑善果母者,清河崔氏之女也。

年十三,出适郑诚,生善果。

而诚讨尉迥,力战死于阵。

母年二十而寡,父彦穆欲夺其志,母抱善果谓彦穆曰:

“妇人无再见男子之义。

且郑君虽死,幸有此儿。

弃儿为不慈,背死为无礼。

违礼灭慈,非敢闻命。

”善果以父死王事,年数岁,袭爵开封县公,邑一千户。

开皇初,进封武德郡公。

年十四,授沂州刺史,转景州刺史,寻为鲁郡太守。

    ②母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

每善果出听事,母恒坐胡床,于障后察之。

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即赐之坐,相对谈笑。

若行事不允,或妄瞋怒,母乃还堂,蒙被而泣,终日不食。

善果伏于床前,亦不敢起。

母方起谓之曰:

“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

吾为汝家妇,获奉洒扫。

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妇耳,有慈无威,使汝不知礼训,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汝自童子承袭茅土,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

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瞋怒,心缘骄乐,堕于公政!

吾死之日,亦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乎?

    ③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善果曰:

“儿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

”答曰:

“呜呼!

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至于公事,何由济乎?

今此秩俸,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当须散赡六姻,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独擅其利,以为富贵哉!

又丝枲纺织,妇人之务,上自王后,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制。

若堕业者,是为骄逸。

吾虽不知礼,其可自败名乎?

④自初寡,便不御脂粉,常服大练。

性又节俭,非祭礼宾客之事,酒肉不妄陈于前。

静室端居,未尝辄出门阁。

内外姻戚有吉凶事,但厚加赠遗,皆不诣其家。

《隋书·列女传》(有删节)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位至方伯,岂汝身致之邪致:

导致

B.至于公事,何由济乎济:

渡过

C.妻子奈何独擅其利擅:

占有

D.便不御脂粉,常服大练服:

服用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郑母教子为官清正的一组是()

①违礼灭慈,非敢闻命。

②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③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⑤秩俸幸足,母何自勤如是邪?

⑥非祭礼宾客之事,酒肉不妄陈于前。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郑母感慨善果年幼丧父,自己又是寡妇,有慈无威,未能教他懂得礼训,教导他不要心里只想着骄傲享乐,耽误了公事。

B.郑母希望善果仿效其父,为官清廉自律,不问私事,做一位无愧于家国的忠勤之士。

C.郑母鼓励善果处理政事应该剖断合理,同时又劝戒他不要妄加瞋怒,行事不公,要对得起忠臣创下的业绩。

D.郑母自从守寡就不施脂粉,她性情节俭,不贪食酒肉。

但是亲戚们遇到凶吉之事,她都会亲自登门送上财物。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1)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即赐之坐,相对谈笑。

(5分)

(2)汝年已长,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自   叙杜荀鹤①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②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注:

①杜荀鹤:

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人才华横溢,仕途坎坷。

②奈值:

奈何。

(1)此诗首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2)这首诗在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结构层层推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请根据提示分析中间两联。

(4分)

首联:

“乐于贫”,带出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表明“乐于贫”的心迹;

颔联:

颈联:

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又与开头“酒瓮琴书伴病身”相呼应,满篇皆活,浑然一体。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①青青子衿,。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②,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⑤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①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读书苦乐杨绛

①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

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

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难免会有些困难吧?

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②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

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

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

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又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

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

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推上大门——就是说,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④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

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

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⑤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

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

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

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

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

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

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

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吧?

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

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

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⑥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

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

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牙,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

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妄言。

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14.文章开头,作者引用陶渊明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请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6分)

答:

15.简要分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

答:

16.第③段中作者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结合文意,分条概述“‘隐身’的串门儿”有什么好处?

(6分)

答:

17.联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思想。

(6分)

答:

六、(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只写句子的序号)(4分)

讲述了上世纪初山西青年书生田青因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

该剧以走西口的历史为大背景

51集电视连续剧《走西口》是央视2009年的开年大戏

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

也被业界认为是《闯关东》的姊妹篇

19.请依照例句以“幸福”开头,再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5分)

例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

幸福是

20.下图是为“5.12”大地震设计的公益海报,请你对设计元素“5.12、爱心、蜡烛、黑丝带”的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6分)

设计说明:

阿拉伯数字“5.12”的设计,象征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天。

爱心象征

蜡烛象征

黑色的“5与2”形似黑丝带寄托着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更好地编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纲要》编制组向全国征求意见,是否应该取消“文理分科”。

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担心者有之。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近日指出,高中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

他同时建议教育部,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和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

文理分科是由于高考分科选拔,而高考分科是由于大学分科培养人才的需要。

如今直接影响高中文理分科的高考,仍是唯一的选拔模式。

不分文理的招考,科目成绩的复杂,必然增加录取鉴别的复杂程度。

所以正如新任北师大校长钟秉林教授所言,文理分科“应该深入思考研究”,而轻言取消文理分科为时尚早。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哈师大附中2009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C(A.“棱角分明”读成léng;B.“狡黠”读成xiáD.“瞠目结舌”读成chēng)

2.B(计划:

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规划:

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演练:

训练演习。

演示:

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尽管:

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

不管:

不论。

3.B (“情不自禁”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是发自内心地做某事,与句中的“应主持人的要求”相矛盾。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该成语不能带宾语。

“聊尽绵薄”自谦之词,指稍尽自己薄弱的能力)

4.D(A“诚信……迫在眉睫”句式杂糅。

B“首次”放到“举办”前,语序不当。

C“唤醒”“行为”不搭配。

5.D(原文信息是“只要在翰林院学习过的就被称为翰林”)

6.B(A.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在当时社会条件下”;C.弄错对象,“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应是在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才形成的;D.混淆范围,不是所有进士,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二三甲进士需要通过考选)

7.A(B.弄错条件,应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能”改为“只有……才可能”;C.还要参加复试,只有复试合格者才能参加殿试;D.明清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三级结构)

8.C (A.致:

得到、获得;B.济:

成功、办成;D.服:

穿)

9.B (①表现郑母的贞烈;⑤是郑善果的陈述,不是郑母的教导;⑥表现郑母的节俭)

10.D(原文是“内外姻戚有吉凶事,但厚加赠遗,皆不诣其家”,说明郑母没有亲自登门送上财物)

11.

(1)如果听到郑善果剖析判断的合乎情理,善果回来后母亲就很高兴,然后赐他就坐,面对面谈笑风生。

(闻:

听到;剖断:

剖析判断;归则大悦:

善果回来后母亲就很高兴;各1分。

句意通顺2分)

(2)你(年纪已经大了)已经长大了,我以为你懂得了天下的道理,今天听到你这番话,原来你还不懂啊。

(谓:

以为、认为;故:

原来;犹未:

还未懂得,还不懂得;各1分。

句意通顺2分)

12.

(1)概述了自己的境遇和处事态度。

(2分)是一个整日以酒浇愁,以琴书为伴,不得不安于贫穷的,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孤高悲愤的知识分子形象。

(2分)

(2)颔联“闲吟客”带出颈联“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1分)点出“吟”的内容和造成“闲吟”的原因;(1分)

颈联“不容真”,带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1分)说明“不容真”的结果。

(1分)

13.

(1)①悠悠我心②久在樊笼里③亦足以畅叙幽情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⑤大块假我以文章

(2)①海不厌深②依依墟里烟③所以游目骋怀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4.内容上:

陶渊明是“不求甚解”的读书人,乐而忘言,欣然忘食,在现代社会恐怕只会处处碰壁。

(2分)作者以此批评了那些苦读书、死读书的功利思想,那样就失去了读书的乐趣。

读书如果成为一种获得利益的途径,就兴味索然了。

(2分)

结构上:

从现世的观念入题,提出自己的读书观。

为下文埋下伏笔。

(2分)

15.作者尽管没有亲眼看到“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但是曾经在书中读到过这样的内容,(2分)路过此地触发回忆与联想,就如同亲眼看到了一样。

(2分)

16.①既无被拒绝的尴尬也不影响主人的生活。

②不拘礼节,随意进出,还可与主人辩论。

③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不受专业影响,都可以尽情享受。

④态度可恭敬庄重,也可调皮笑问,可随意设想,不拘场合、氛围。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只抄写原文中相关句子而不概括的扣2分。

17.批评那些为功利而读书的思想,人生有限,但知识无限。

(2分)人的认识受现实条件的限制,不带功利地读书,吸收知识的营养,感受生命的真谛,我们自然会乐在其中。

(我们不能读遍所有的书,但只要有所得、有所悟。

这就是最幸福的事。

)(4分)(按意思酌情给分)

18.③⑤②①④

19.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20.*爱心象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蜡烛象征生命之火,希望之火。

为逝者照亮天堂的道路,为幸存者点燃生存的勇气。

*黑色的“5与2”形似黑丝带,寄托着全国人民悲痛悼念与无限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