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718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

壮族人口最多,1600万。

3、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建省有畲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三歌会藏族——晒佛节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汉族——赛龙舟朝鲜族——跳跳板苗族侗族——芦笙节

回族——开斋节高山族——丰收节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中国地形图:

P23

3、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P27

阶梯名称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分界线

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二阶梯

1000—2000米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

第三阶梯

500米以下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

4、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对气候:

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

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对交通:

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对经济:

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对水能:

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6的表格2.1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5

(1)三列东西向的山脉

(2)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

(3)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4)南北向的山脉

(5)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3、中华五岳: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三、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特点:

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地形比例图)

2、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主要地形区特征: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2)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最大;

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

油气资源

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4)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大。

成因:

纬度位置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普遍高温。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图:

P32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

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

(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

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的干湿地区图:

P36

2、季风气候显著

(1)什么是季风:

夏季——偏南风;

冬季——偏北风

(2)夏季风影响降水和时空分布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4)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3、大陆性特征强烈:

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二、特殊天气

1、寒潮:

概念、侵入路径和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海南省、台湾、云贵高原等不易受影响)

危害:

农作物受冻等。

2、梅雨与伏旱:

6月中旬—7月中旬与7月中旬---8月中旬;

江淮地区。

3、台风:

夏秋季节

4、沙尘暴:

在干燥的春季多发生。

三、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洪涝:

2、干旱:

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一、外流区为主

1、流域与水系、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概念。

2、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

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3、外流区

(1)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

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见表格

4、内流区

(1)主要内流河:

塔里木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5、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夏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含沙量

水量大

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无结冰期

辽河、海河、

黄河含沙量大

成因

降水量大

气温高

冬季风盛行时

水量小

水位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

降水量小

1月气温在0度以下

6、我国的主要湖泊

(1)青藏高原湖区: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东部平原湖区:

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二、滚滚长江

1、长江的源流概况

(1)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东海);

(2)长度(6300千米)、入海水量、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3)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湖口);

(4)主要支流及湖泊

2、长江的水能开发

(1)水能最集中的河段:

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宜宾段三峡段;

原因:

落差大,降水丰富。

(2)长江三峡:

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黄金水道

(1)有利条件:

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运输价值:

水运成本低;

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

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三、滔滔黄河

1、黄河的源概况

(1)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碦拉山)、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渤海);

(2)长度、流域面积;

(3)上、中、下游的划分

(4)主要支流

2、黄河的水能开发

(1)水能集中上、中游

(2)主要水电站:

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3、“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及治理

(1)成因:

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

中游地区植被差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

(2)危害:

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

(3)治理:

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

打坝淤地;

下游:

加固江防大堤;

修建分洪工程;

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上的巴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曲(卡日曲)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长度

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

5500千米,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上中下游的划分

源头——宜昌——湖口—入海口

上中下

源头——河口——旧孟津——入海口

支流与湖泊

北: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南:

乌江、湘江、赣江

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泾河

流经省区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1、概念:

2、主要类型:

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

1、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中情:

不及世界的1/3。

二、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

(1.3亿公顷)

三、地区分布不均

1、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3、草地分布在内蒙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藏高原

5、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区域

地形

热量与降水

土地类型

东部季风区

北方

平原广,耕地多

热量较低,降水少

旱地为主

南方

丘陵山地耕地少

热量高,降水丰富

水田为主

西部内陆

荒漠为主耕地少

热量较为丰富,降水不足

草地和荒漠为主

青藏高原

光照充足,热量不足

高寒荒野

四、珍惜每一寸土地

1、耕地存在的问题:

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对策:

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问题:

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

营林造林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草地存在的问题:

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划区轮牧,防灾。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一、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1、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年际变化大。

3、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2、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

3、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4、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5、南水北调工程:

东、中、西三条路线:

P78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一、秦岭与淮河

1、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2、走向与流向:

东西向

1、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四、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位置

秦淮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范围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面积

占全国的20%。

占全国25%

人口

占全国的40%

占全国55%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特征

平原面积广阔: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水网纵横,河湖众多,典型的水乡特色。

人文旅游资源

古都有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云南的丽江、滇池、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等

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农业生产条件

以暖温带和中温带为主,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长城以北:

一年一熟;

长城以南: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主要农产品

春小麦、甜菜;

、玉米、高梁、大豆、马铃薯

冬小麦、花生、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

水稻、油菜、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热带作物

水果

苹果、犁、桃、杏、柿、枣、葡萄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

地方特产

东北三宝:

人参、鹿茸、貂皮;

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

热带作物基地

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

矿产资源和工业生产

矿产资源

P55—56

煤:

山西的大同、阳泉、西山和平朔,陕西的神府,河北的开滦、峰峰,黑龙江的鸡西、鹤岗。

铁:

河北的武安和迁安,辽宁的鞍山,海南石碌,四川攀枝花。

石油:

黑龙江大庆,山东胜利和中原,河北华北,辽宁辽河

有色金属多占优势:

铜矿—云南东川、东西德兴

钨矿—江西大余

汞矿—贵州铜仁

锡矿—云南个旧

锑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

铅钭矿—湖南水口山

工业基地

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太原、西安、兰州等

上海、武汉、重庆等

传统交通爱好

马;

赛马、滑冰

船;

赛龙舟

主食

面食

稻米

住房

注意防寒

通风散热

能源

以火电为主:

煤、石油

以水电为主:

水能资源丰富

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基本概况

横断山以西,喜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

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的北部

占全国的25%

占全国的30%

占全国的1%

占全国的4%

民族

以藏族为主,青海省东北部汉族较多。

汉族为主,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自然环境特征和保护

高寒,世界屋脊

1、干旱,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2、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3、太阳辐射强;

4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保护

三江自然保护区:

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

珍稀动物的保护:

藏羚羊、雪豹、藏山羊

农业和牧业

低温、太阳光照强

干旱,太阳辐射强

农作物

青稞、豌豆、小麦、油菜

长绒棉、优质瓜果、葡萄

农业分布

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绿洲农业:

天山山麓、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

牧业基地和主要牲畜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我国主要的牧区:

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

经济

交通

公路:

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

铁路:

青藏铁路(北段:

西宁—格尔木,南段:

格尔木—拉萨);

航空:

以拉萨为中心

稀土矿—白云鄂博;

镍—金昌;

煤—石嘴山、石炭井、伊敏河、霍林河;

石油—克拉玛依、南缰

工业城市

西宁、格尔木、拉萨、林芝

包头、

西部大开发

P96主要内容

注意:

完成P97的表格和P98的活动题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

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纤维作物

饮料作物

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

花生和大豆

甜菜

棉花

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的主产区。

华南是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椰子、可可、咖啡

东北是春小麦,华北是冬小麦

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黄河流域

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

油菜子

甘蔗

长江流域是油菜子最大产区,

华南、四川盆地和广西

长江流域

特色

新疆长绒棉

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

四、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1、农产品出口基地:

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2、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五、畜牧业分布:

农耕区畜牧业的牲畜占主要(80%)

两类畜牧地区

主要畜禽种类

发展的有利条件

西北部的天然放牧业

(我国四大牧区)

内蒙古

三河马、三河牛

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畜牧业历史悠久。

新疆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青海

青海牦牛

西藏

藏绵羊、藏牦牛

东南部农耕区的禽畜养殖业

四川、湖南、河南、江西、江苏

生猪、鸡、鸭、鹅等

农耕区饲料丰富

六、影响农业的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因地制宜:

丘陵—副业、经济林;

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

高原—畜牧业;

水域—渔业

第二节工业

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三、影响工业的因素:

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等。

第三节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1、三大高技术产业带: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2、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交通运输业

一、重要作用:

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运输

线路

运量

运价

运速

特点

陆路:

铁路

速度较快,运量大,运价低,长距离运输

公路

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门对门”,短途

水路:

海运

航海线

投资首,运量大,运价低,长距离,时效性不强

河运

内河

航空

航空线

速度快,舒适,安全

管道

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三、铁路运输:

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五纵铁路干线;

记P24图和表

1、四横:

1)滨洲——滨绥线;

2)京包——包兰线;

3)陇海——兰新线;

4)沪杭——浙赣——湘黔线——贵昆线;

2、五纵: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京广线;

4)焦柳线;

5)宝成——成昆线

3、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上海、徐州、郑州、株洲、兰州、包头、哈尔滨、九龙、广州等。

五、海洋运输:

(1)有利条件;

(2)运输航线分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沿海航线以夏门为中心,分北方沿海航线(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和南方沿海航线(广州和香港为中心);

远洋航线以沿海港口为据点。

六、内河运输:

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七、管道运输:

西气东输工程

八、航空运输:

四大航空港:

北京、上海、香港、广州。

第一节祖国的心脏——北京市

一、位置和地位:

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我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

历史和文化名城。

二、地形:

山地为主

三、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科教文化:

1、大学和图书馆和博物馆多。

2、金、元、明、清朝和现在的都城。

3、世界人类遗址:

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

五、城市建设和人口:

多环路、地铁、等;

特大城市(1400多万人)

六、环境问题:

1、主要方面:

一是自然环境问题:

浮尘、扬沙、沙尘暴和水资源缺乏。

二是人文环境问题:

人口急增,交通拥护,空气污染等。

2、解决途径:

治理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

城市道路改扩建等。

第七节东方明珠——上海市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交通:

1、我国大陆南北沿海线的中点。

2、地形几乎是平原。

3、便利的水陆交通(长江和海洋)

二、功能齐全的大都市:

1、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2、我国科技、教育、商业、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3、我国最大的海港和世界著名海港。

三、浦东新区的开发:

第一节祖国宝岛——台湾省

一、位置组成与居民。

1、位置:

约22°

N—26°

N,119°

E—124°

E。

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2、组成:

主体台湾岛,周围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

3、居民:

人口2240万,汉族为主,福建籍为主,少数民族有高山族(居东部沿海和山区)。

二、地形与河流:

1、地形:

以山地为主(平原占1/3,山地占2/3)台湾山脉以中央山脉为骨干,东北—西南向平行分布。

平原分布在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