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793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7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局长致辞Word文档格式.docx

2003年1-12月人民币汇率汇总表

2003年1-12月主要货币兑美元折算率表

1994-2003年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

2003年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款余额变动一览表

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概览表

附录

1994年以来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回顾

2003年中国外汇管理大事记

2003年中国外汇管理主要政策法规一览表

全国各地区办理境内居民个人售汇业务的银行机构数

全国各银行办理境内居民个人售汇业务的机构数

全国具有《证券业务外汇经营许可证》的证券公司名单

全国具有《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的保险公司名单

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投资额度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名单

国家外汇管理局简介

2003年,在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经受了“非典”疫情的考验,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85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5亿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外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2003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增长再创新高。

截止200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4033亿美元。

在过去的一年中,外汇管理部门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切实满足经常项目合理用汇需求,拓宽资金流出流入渠道,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改进国际收支统计监测体系,培育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出现了新气象。

2004年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向好,我国对外经贸有望继续平稳增长。

但国内外经济发展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国际收支管理将面临着新的更大挑战。

我国政府已经明确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涉外经济政策也应积极发挥作用。

为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04年,外汇管理部门将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继续完善经常项目管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便利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

加强对外汇资金流入流出的全过程监管,有效防范短期资本流动风险;

坚持标本兼治,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

加快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外汇管理方式调整;

积极发展和规范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

外汇管理的政策调整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建立健全对资金流入流出的全过程监控体系,逐步使资金双向流动的条件和环境趋于一致。

二是努力创造内资、外资公平竞争的环境,为促进多种经济主体共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按照同等对待法人和自然人的原则,规范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外汇收支的管理。

新的一年,充满着新的压力新的挑战,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机遇,是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进一步深化外汇体制改革,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实现国民经济内外均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郭树清

200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努力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对资本流动的监测,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进一步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完善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建立逐笔核销、批次核销和自动核销三种分类监管模式,推广使用“出口收汇核报系统”。

二是规范全国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扩大边贸结算及核销的币种范围,引导边贸结算进入银行体系。

三是进一步取消部分进口付汇备案类别,简化进口预付货款项下的购付汇手续,便利企业经营。

四是深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

截止2003年末,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地区由原来的6个省(市)扩大到14个省(市),试点地区境外投资购汇总额度达19亿美元。

五是规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外汇管理操作。

截止2003年末,共批准境内11家商业银行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托管人,批准12家境外机构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批准其中10家境外机构投资额度共17亿美元。

规范企业和个人外汇收支活动,切实满足经常项目合理用汇需求。

一是适应企业外汇资金运作需要,允许国际承包工程、国际劳务等特殊企业全额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

二是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进行改革试点,允许跨国公司直接对外支付境外代垫或分摊的非贸易费用。

三是提高境内居民个人因私购汇的指导性限额并扩大供汇范围,提高个人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限额。

四是完善银行外币卡管理,允许个人购汇偿还持外币卡在境外消费后形成的外汇垫款。

五是规范外币代兑机构的市场准入和业务经营,方便个人办理外币兑换业务。

开展外汇指定银行收汇、结汇专项检查,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

一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外汇指定银行收汇、结汇业务合规性的专项检查,及时处理违规操作,对投机性资金起到了威慑作用,并为全面掌握外汇资金流入情况,完善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

二是正式实施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制度,初步建立了银行、外汇局和公安等执法部门三位一体的外汇领域反洗钱工作机制。

三是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在重点地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捣毁有组织的“地下钱庄”和外汇黑窝点,严厉打击了外汇非法交易活动。

四是制定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五年工作方案,积极促进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改进国际收支统计监测体系,积极培育银行间外汇市场。

一是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管理,将涉外收入申报的时限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并开展统计申报工作的核查。

二是正式运行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系统,按季对我国国际收支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

三是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银行和业务范围,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时间并开通了买卖双向报价交易。

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工作,继续保持储备资产的安全、优质和充分的流动性。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按照投资基准采取积极的经营措施,拓展投资领域,加大投资分散力度。

同时,以投资基准管理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决策体系,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保障储备经营的顺利进行。

积极进行研究论证和准备,支持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

为便利我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引导在香港的人民币有序回流,从2001年开始对支持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进行了调研、论证和准备工作。

经国务院批准,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在香港办理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业务的有关银行提供清算安排。

顺利完成外汇储备向试点银行的注资工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创造条件。

根据国务院决定,顺利操作实施了运用外汇储备等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注资工作,没有对储备经营和国内外金融市场造成任何负面影响,有力地推进了两家试点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程。

做好外汇管理服务,便利“非典”期间涉外经济活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要求,在严防“非典”,保证外汇管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积极为抗击“非典”和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外汇服务。

对与防治“非典”相关的物资进口,在付汇及核销环节采取灵活措施;

提高与抗“非典”有关资金往来业务的审核效率;

合理调整工作方式和程序,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专栏:

香港银行个人人民币业务

为便利我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贸和人员往来,引导在香港的人民币有序回流,2003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为在香港办理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业务的有关银行提供清算安排。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了关于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备忘录。

根据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商香港金融管理局选择一家香港持牌银行作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简称清算行),授权其集中办理香港人民币头寸的存取、人民币现钞运送及有关个人人民币业务的清算。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清算行,与自愿接受清算条件和安排、参加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的香港持牌银行(简称参加行)签订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按协议为其办理清算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为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各项业务所提供的清算条件与安排是:

人民币存款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为清算行开立清算账户,接受清算行的存款,并支付利息。

清算行的存款仅为其接受参加行所吸收的香港居民个人的人民币存款。

人民币兑换业务:

清算行可作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办理人民币与港币兑换业务的平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清算行为参加行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民币与港币兑换业务提供平盘服务:

个人每人每次不超过等值6000元人民币的现钞兑换,或通过存款户每人每天不超过等值2万元人民币的兑换;

在香港提供个人旅游消费服务的指定商户收取的人民币现钞兑换港币。

人民币银行卡业务:

由清算行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办理有关个人人民币银行卡的清算。

内地居民可使用内地银行发行的个人人民币银行卡在香港用于旅游消费支付,以及在香港自动取款机上提取小额港币现钞。

参加行或其附属机构向香港居民个人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可在内地用于个人消费支付,以及在内地自动取款机上提取小额人民币现钞。

人民币汇款业务:

具有个人人民币业务经营资格的内地银行可以接受经由清算行汇入的香港居民个人人民币汇款,该汇款的收款人须为汇款人,每人每天的人民币汇款最高限额为50000元。

未提用的人民币汇入款经审核后可汇回香港。

2003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为清算行。

2004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内地银行卡在香港正式使用。

2004年2月25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开始为本地39家参加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的银行提供存款、兑换和汇款清算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为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有利于香港银行业巩固优势、增强竞争力,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进程,促进内地经济金融稳步走向开放;

有利于便利两地居民互访和旅游消费,密切两地经贸关系,推动两地的共同繁荣。

国际收支、外债与外汇市场

&

#0;

纵观全年国际收支、外债最新数据

一、2003年国际收支基本状况

2003年,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增长再创新高。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全年经常项目顺差458.75亿美元,同比增长30%;

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27.26亿美元,同比增长63%;

年末外汇储备为4032.5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44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8.2767元人民币兑1美元,保持基本稳定。

(一)经常项目顺差增长

货物贸易顺差与2002年基本持平。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3年货物贸易顺差446.52亿美元,同比增长1%。

其中,出口4382.70亿美元,增长35%;

进口3936.18亿美元,增长40%。

2003年,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促进作用,以及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货物进口持续快速增长,且增速大于出口增速,直接造成贸易顺差变化。

服务贸易逆差有所增加。

随着我国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往来的日益密切,2003年,服务贸易项下收入467.34亿美元,增长18%;

支出553.06亿美元,增长19%;

逆差85.73亿美元,逆差上升26%。

服务贸易的主要逆差项目是:

运输项目逆差103.26亿美元,逆差上升31%。

2003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快速增长,运输项下收入和支出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8%和34%;

受“非典”因素影响,2003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74.06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5%,2003年我国旅游项目顺差22.19亿美元,顺差下降56%;

保险项目逆差42.51亿美元,上升40%;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项目逆差34.41亿美元,上升15%。

收益项目逆差减小。

2003年,收益项目逆差78.38亿美元,逆差下降48%。

其中,收益项目收入160.95亿美元,上升93%,支出239.33亿美元,上升3%。

2003年,我国吸引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以境外的资本金汇入和设备为主,境内外资企业的利润再投资规模上升较缓,收益项下支出增长较小。

而金融机构增加了收益。

收益项下收入大增和支出缓慢增长使2003年我国收益项下逆差有所下降。

经常转移顺差增加。

2003年,经常转移收入184.82亿美元,增长34%;

支出8.48亿美元,增长5%;

顺差176.26亿美元,上升36%。

引起经常转移顺差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个人来自境外的侨汇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大幅上升

直接投资顺差保持稳定。

2003年,直接投资顺差472.29亿美元,上升1%。

其中,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收入535.05亿美元,支出64.28亿美元。

来华直接投资处于稳步增长中。

证券投资由逆差转为顺差。

2003年证券投资项下呈现顺差114.27亿美元。

2003年,我国金融机构改变近年不断增持境外证券的做法,纷纷将资金调回国内,满足国内日增的贷款需求。

我国金融机构减持境外证券,调整境内外资产的匹配状况,改变了我国证券投资项下自1998年以来出现的持续呈现较大逆差的状况。

同时,我国企业境外筹资和我国吸引外资来华进行证券投资步伐加快也对证券投资项顺差做出贡献。

其它投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

2003年其它投资项下逆差58.82亿美元,上年该项下为逆差41.07亿美元。

2003年我国部分金融机构在减少拆放境外资产的同时,增持了其它类型的外汇资产,整个其它投资项呈现逆差。

(三)储备资产较快增加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2003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170.23亿美元,比2002年多增加415.16亿美元。

其中,特别提款权和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分别增加0.9亿美元和0.89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168.44亿美元,比2002年多增加426.02亿美元,增加额创历史最高水平。

截至200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4032.51亿美元。

(四)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贷方

2003年,净误差与遗漏出现在贷方,为184.22亿美元,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量的2.21%,处于国际公认的5%的合理范围内。

预计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具体来说:

经常项目继续保持顺差,但规模将有所回落。

2004年,我国贸易出口仍将保持增长,但出口增长率预计将低于2003年;

进口将会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增速将超过出口增速,但贸易项下仍将维持顺差。

服务项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相关服务行业已逐步开放,而我国国内服务业总体水平存在的差距,以及我国涉外经济发展对国外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决定了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持逆差上升势头;

收益项下的逆差主要来自外商投资企业外方的利润支付;

经常转移仍将维持较大规模顺差。

总体而言,贸易和经常转移项目顺差仍将超过服务及收益项目逆差,经常项目仍将保持顺差。

资本和金融项目将保持一定顺差。

2004年,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依然较为有利。

随着开放领域的逐步放开,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但增速较以往可能会有所减缓。

预计2004年直接投资继续呈现顺差,且全年资本和金融项目也将保持一定顺差。

二、2003年外债基本情况

截止2003年末,我国外债余额折合1936.34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增加222.78亿美元,增长13.0%。

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165.90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0.21%,比上年末增加10.28亿美元;

短期外债余额为770.44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39.79%,比上年末增加212.50亿美元。

外债余额中,登记外债余额为1570.60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365.74亿美元。

在登记的1570.60亿美元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527.66亿美元,占33.60%;

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76.23亿美元,占23.95%;

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377.95亿美元,占24.06%;

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76.25亿美元,占4.85%;

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209.48亿美元,占13.34%;

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03亿美元,占0.20%。

2003年1-12月,我国新借入外债(不含贸易信贷)金额为1015.44亿美元,还本929.06亿美元,付息52.21亿美元,汇率差及调整数使外债余额增加33.89亿美元。

2003年我国外债余额和新借入外债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用外资环境不断优化,同时本外币利差也是导致外债增长的一个因素。

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充足,国际清偿能力很强,外债的增长不会对我国外债安全构成根本影响。

据测算,2003年末我国外债偿债率为6.85%,债务率为39.92%,负债率为13.74%,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为19.11%,均处于国际安全线之内。

三、银行间外汇市场与人民币汇率

2003年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外汇交易更加活跃,成交量再创新高。

2003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共进行251场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折合1511.11亿美元,日均成交量6.02亿美元,与上年相比,日均成交量增长30.3%。

外汇市场持续供大于求,国家外汇储备保持增长。

2003年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幅增加,需求相对减少,促进了国家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

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2003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2767元人民币兑1美元,比上年末(8.2773)上升了6个基本点。

全年汇率基本保持在8.2765-8.2776元人民币兑1美元之间小幅波动,年平均汇率为8.2770元人民币兑1美元,与上年持平。

全年影响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首先,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收支形势良好,企业和银行外汇收支量增长较快。

这是银行间外汇市场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

其次,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一是自2003年2月8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从过去的上午9:

30~11:

00调整为9:

30~15:

30,实现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币四种主要外币的全天交易。

二是自2003年10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开通了买卖双向报价交易,改变了过去银行在同场交易中只能进行单向买或卖的局面。

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银行及时平补资金头寸,规避汇率风险;

有利于增加市场会员的报价频率和成交机会,活跃市场交易。

第三,远期结售汇业务进一步推广,业务范围扩大。

继1997年中国银行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后,2003年4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正式开始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四家银行的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至资本项下的部分项目。

2003年全年共办理远期结汇签约127.8亿美元,远期售汇签约21.5亿美元。

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逐步推广,进一步方便了企业,活跃了外汇市场。

第四,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各银行补充外汇资本金及化解不良外汇资产的客观需求,对外汇市场进行积极调控,完善对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业务的管理,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和涉外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我国也将继续采取措施,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在此基础上,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在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更趋活跃,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国际收支统计的“净误差与遗漏”

国际收支统计是对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统计采取复式记账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原则。

因此,从理论上讲,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双方应该总和一致,总差额为零。

但是在实践中,统计口径和数据来源的多样化以及其它技术原因,都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借方与贷方金额不相等。

为此,国际收支平衡表设置了一个单独的项目,即净误差与遗漏,作为平衡项目。

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其差额记入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贷方,反之,记入借方。

净误差与遗漏的大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统计质量的高低。

根据国际惯例,只要净误差与遗漏占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进出口额的比重不超过5%,都是可以接受的。

主要外债指标

1、偿债率:

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及短期外债利息与当年外汇收入(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入之和)之比,一般标准为25%之内。

2、负债率:

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一般标准为100%之内;

3、债务率:

外债余额与当年外汇收入之比(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入之和),一般标准为200%之内。

4、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比重,一般标准为25%之内。

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比,一般标准为100%之内。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

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汇率制度以银行结售汇制度为基础,机构和个人卖出或购买外汇都通过外汇指定银行进行。

外汇指定银行又根据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的规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卖出多余或补充不足的外汇头寸,进而生成人民币汇率。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市场汇率,即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人民币汇率,而非官定汇率。

二是单一汇率,即境内本外币交易均使用一种汇率。

三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即人民币汇率可以在规定的区间内浮动,中国人民银行依靠法律规范和市场手段,调控外汇供求关系,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汇率制度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我国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200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继续大力推进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建设,改进统计技术手段,在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同时,加强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统计信息标准化的研究,充分发挥国际收支统计对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的支持作用。

继续完善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建设。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重新修订并发布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细则》,为跨境资金流动统计监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是发布《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非现场核查制度(试行)》,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非现场核查制度和方法。

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的透明度和时效性。

在我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通用系统1周年之际,在国家外汇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