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802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 最新.docx

高三历史教案资本主义经济史整理最新

(一)重点讲解返回总目录

一、关于三次技术革命

二、关于工业革命

三、关于“柯立芝繁荣”。

四、关于经济危机

五、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

一、关于三次技术革命

返回重点讲解

除了要掌握前提条件、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因这些中学课本叙述较详,略)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两点:

1.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而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已经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正因为如此,我们一般称前两次为工业革命,而最后一次(也只有这一次)为科技革命,即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前两次革命的实质是解放人手,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实质是解放人脑。

2.科学和技术的关系问题。

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中,科学的发展都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虽然尚未结合,但自然科学已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的成就为蒸汽机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三次技术革命中,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更是显而易见。

二、关于工业革命

返回重点讲解

(一)关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开始于英国?

(1)英国有安定的环境。

由于英国处于岛国的地理位置,使本族不受外来人侵的干扰而能够长期保持和平的状态,而且在国内也很少有动乱不宁的局面,使社会既有长期的安定又有秩序,这就可使国家和大众安心从事建设事业,从而保证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

(2)英国有大量的资金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沦为可雇佣的廉价自由劳动力;在广大殖民地进行的掠夺和野蛮的奴隶贸易中,英国资产阶级积累了巨额原始资本。

(3)英国有高度发展的手工工场,在18世纪,英国手工工场的规模之大,分工之细,位居欧洲先进国家之前列,发达的手工工场与分工的专门化,为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提供了可能。

而英国政府又十分重视和鼓励发明创造,早在1662年就成立了皇家协会以促进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工艺的应用研究,注册发明专利。

这就为从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市场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无形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市场的日益扩大,尤其是海外市场的扩大,使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能力,已经满足不了对商品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刺激了生产上的技术革新。

市场的扩大呼唤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因为:

(1)同印度的竞争,需要物美价廉,批量生产。

(2)适应当时英国大部分居民的喜爱与需要。

(3)投资少、技术简单、资金周转快、利润高。

(4)兰开夏郡的气候温和湿润,棉纱不容易断,适合发展棉纺织业。

(5)棉纺织业是当时的新兴工业,受旧习惯的束缚比较少,如没有成立行会组织,对于新方法的采用比较容易。

(6)不像毛纺织业那样分散,因此也容易改变成大机器生产。

3.为什么以“珍妮机”的发明作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这里要注意区分工具和机器的区别。

工具一般是指从事劳动、生产所使用的器具,它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如剪刀、钳子等;而机器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工具机(或作业机)、传动机和动力机。

因此,尽管凯伊的飞梭是一项重要的发明,提高了织布的效率,但它只是手工工具的一个部件,很难算是机器。

而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尽管仍是使用人力劳动,但它具备动力、传动、工具三部分的装置,同时纺出八根纱线。

这是机器,它的出现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

4.关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三个因素

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经济迅速发展。

成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将整个世界作为它的产品销售市场的原料产地,一度几乎垄断了整个世界工业。

它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场呢?

第一,机器使用的普及为工业生产保持世界首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9世纪40年代初期,一个完整、独立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开始建立起来,实现了机器生产本身的变革,为机器大工业生产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机器的广泛使用,使英国的经济蓬勃发展。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品的40—50%出自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都超过了法、德、美三国的总和,同时它还控制了世界20%左右的贸易额。

英国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工商业垄断地位。

第二,欧美大陆从英国进口各种机器,引进先进技术和借贷资金,也促进英国工业急剧发展。

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洲北美传播,直至19世纪中期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向欧美提供了大量的机械设备,承包了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借贷给各国政府或私人的资金用来购买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成为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两根重要杠杆。

第三,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占领世界各地市场。

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英国政府逐渐取消了17世纪末以来的重商主义政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凭借这一政策,英国以优质价廉的工业晶成功地击败了世界市场上的所有竞争对手,夺取了世界工商业的霸主地位,使“世界工厂”的美誉一直维持到19世纪70年代。

(二)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

1.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

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它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军事战争中,日益被国家、集团和个人所依重。

以物质文化论,工业文明在许多方面截然不同于古老的农业文明:

结构复杂的机器取代了简单的手工工具;蒸汽、煤炭取代了人力、畜力、水力,成为最主要的动力能源;钢铁及各种人工合成材料取代了石块、木头等自然原材料;火车、汽船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喧闹、拥挤、快节奏的城市取代了宁静、闲散的农村;汽笛长鸣盖过牧笛田歌,绿草地被黑煤屑污染,蓝色天空布满暗灰的阴霾。

2.经济布局的变动。

第一次科技革命时,由于蒸汽动力代替了水力,使工厂能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形成和发展一批新的工业城市,使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煤铁复合体型”的工业布局方式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工业中心都分布在英国,主要以伯明翰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区。

3.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农业在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第三产业已成为英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经济繁荣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现在基本上靠工业和服务行业来支撑。

4.城市化和工业制度。

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够像近代大工业那样,将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大部分原先处于分散、彼此隔绝或联系不大的人口,动员、组织集中在一些城市、城镇当中,使他们之间相互配合地·进行“社会化大生产”,使他们拥有共同的经济生活,使他们的社会交往、政治文化联系,变得极其密切相关,这就是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城市化。

英国工业期间的城市化进程,可以通过城乡人口的比例来说明。

据统计,到1851年时,英国总人口为1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

而同期的法、美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俄、意的农村人口更占绝大多数,从城市的规模来看,英国也居世界前列。

1851年,英国城市中居民人口达到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为5个;这一年,伦敦人口达到230万,而巴黎人口仅愈100万。

不过,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交通、供水、居住、卫生条件很差,许多城市没有下水道,垃圾、粪便成堆,严重污染了居住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

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着市区,工厂废弃物对城市造成严重的污染。

5.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其他各社会阶级都在发生分化而向这两极靠拢。

到工业革命完成时,英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已基本简化成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三大基本阶级。

6.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

工业革命极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开拓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着这些地方旧的思想和旧制度。

从19世纪中期起,逐渐形成了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和以亚非拉广大地区为边缘地带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

7.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三)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启示

每一次科技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科技革命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社会政治、社会思想、社会生活也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也说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科技革命,不仅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不是一成不变的。

(四)我们应如何对待新的科技革命?

1.从国家来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技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2.从学生个人来讲,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高科技知识,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3.从经济学上讲,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的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充分认识到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认识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从哲学上讲,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技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

5.从政治学上讲,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认识到决定一个国家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

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三、关于“柯立芝繁荣”。

返回重点讲解

(一)关于“柯立芝繁荣”出现的原因

一战后,美国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职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其原因可概括为三方面:

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同交战双方做生意,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欧洲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金融中心由英国转到了美国。

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2.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战后,美国利用雄厚的资金,积极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开展“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研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3.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二)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1.第一次快速发展(19世纪中期)

(1)发展原因: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科技条件;

②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的掠夺——市场、资源条件。

(2)影响:

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促进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浪潮掀起,最终于19世纪中期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壮大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实力,刺激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疯狂扩张,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④对阶级结构的影响:

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

⑤三大进步政治思潮相伴而生。

(3)特点: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重要发展(19世纪晚期)

(1)原因:

①科技条件: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

②市场条件: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

③社会环境:

19世纪70年代以后30年,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

(2)影响:

①资产阶级剥削方式:

资产阶级注重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

②殖民侵略:

刺激帝国主义国家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③世界格局: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加深,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3)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3.第三次快速发展

(1)原因:

①社会环境:

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一定时期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②市场:

一战后,以“委任统治”制度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科技条件:

20世纪20年代,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注重调整政策。

(2)影响:

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严重,最终引发1929~1933年的“大危机”。

(3)特点:

①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

②潜藏危机,发展短暂。

4.第四次快速发展(20世纪50~70年代)

(1)原因:

①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成为最强有力的因素。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④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2)影响:

①对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②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为70年代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奠定了基础。

③对世界格局:

西方国家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紧“冷战”的实施,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④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⑤对教育地位:

经济发展最主要得益于科技推进,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

⑥对文学艺术生活:

具有新的特点。

(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3)特点:

日本、联邦德国发展尤为迅速,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由进一步巩固到出现动摇。

(三)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四次快速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对经济快速发展原因的认识:

①经济发展需要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内国际环境);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③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

④市场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征服与掠夺也是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对经济快速发展影响的认识:

①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到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

②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乃至影响到资本主义政治格局的变化。

③经济的快速发展,更促进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瓜分、掠夺、奴役。

④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影响到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

四、关于经济危机

返回重点讲解

(一)关于经济危机我们需要掌握

1.原因:

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直接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脱节(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与劳动群众支付能力相对缩小造成的矛盾激化,导致经济危机)。

2.本质特征及表现:

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它往往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最繁荣的时期。

表现为商品积压、市场萧条、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经济与社会生活混乱。

3.面对经济危机资本家采取的手段:

资本家往往用缩减生产、降低销售、销毁存货等手段缓和矛盾。

4.趋势:

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再次繁荣――再次危机

5.突出事例及社会影响:

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要社会条件;1847年欧洲工商业危机,成为1848年革命的原因之一;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工人运动高潮,促成第一国际成立;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0世纪70年代由两次石油危机引起的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束了稳定发展时期,进入“滞胀”阶段。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模式;垄断组织由国内垄断向国际垄断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它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就已出现物质基础。

在30年代大危机中,很多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特别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为那些投资大、规模大的新兴高科技工业准备资本和进行有效管理,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在本质上与私人垄断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它突破了私人资本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更加社会化,在更大范围内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克服了私人垄断的有限性及它同现代化企业所需要的巨额投资的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缓解了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可以在一定时期减轻经济危机压力,促进生产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联合的形式发展,表明资本社会化越出了民族国家范围,达到更高的程度,从而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同盟或一体化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

归根到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垄断资本统治的实质,它必然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其他矛盾,走向更深刻的危机。

五、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

返回重点讲解

(一)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发展水平比较相近,彼此之间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生产高度发达,各国之间的经贸交往密切。

这些共同点为欧共体的成立提供了可能。

二战后,西欧所面临的特殊环境,为欧共体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1.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大大提高,西欧六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需要一个超出一国范围的国家机构进行协调。

2.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为国际间的协调提供了基础。

二战后各国为协调经济,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干预经济的体制日益完善,这就为国际间的协调提供了条件。

国际间的协调实际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原则在国际间的运用。

3.战后国际形势与西欧地位的变化促使西欧走联合之路。

战后初期西欧各国痛感苏联的威胁,不得不依赖美国的保护,这又导致了西欧与美国之间在政治上的不平等,经济上受约束,失去了往日的大国的地位。

他们认识到单靠一国的力量根本无法与美苏相抗衡,因此只有加强各国之间的联合,才能维护他们在欧洲乃至全世界上的地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迅猛发展,使得要求联合的呼声更为强烈。

4.美国战后初期的对欧政策,一定程度推动了西欧的联合;这主要是指战后初期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时候,有一个前提条件,要求西欧各国联合起来向美国提出一个总的援助计划,并且承诺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政治上允许西德加入北约,在大西洋内解决了重新武装德国的问题,这就缓解了法国对重新武装德国的恐惧感,使法、德之间的关系缓和下来。

有意无意地加速了欧洲的联合。

(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确立的原因:

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大,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确立: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丧失的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迅速发展。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原因:

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表现:

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3.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原因:

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表现:

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返回重点讲解

返回总目录

(二)典型例题返回总目录

例1.(2002年全国高考题)

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回答23-27题。

23.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2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与欧美相比,日本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由国家主导进行②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完成③国营企业比例不断增大

④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6.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27.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大国。

加入WTO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B.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收入D.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探测

本组题是政史科综合题。

围绕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和我国重工业的发展状况来设问,跨古今中外,是一道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题。

23~26题从历史角度考查;27题从政治角度考查。

考查的知识点较明,但在考查上渗入了很大的思维含量,因而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诊断

解23题的关键是C项的确定,A、B、D根据课本所学的知识较易做出判断。

C项“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这就要求考生对工业革命的开始和发展的进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知道英国直到19世纪40年代才基本实现工业化;法、美、德、意依次要晚,而最晚的要数俄、日,,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完成,所以C项的“迅速”二字用得欠妥,为不正确答案。

24题题干提供了四个选项,题支是四选三,只需排除一项即可。

前三项根据所学知识容易做出正确判断。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很易造成迷惑,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前后,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就使得世界三大洲的欧、亚、美都有了资本主义国家。

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增大了实力,殖民地遍及全世界,资本主义已经确立了在全世界的统治。

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25题是四选二。

本题基础性较强,①、②据所学知识容易选出,③是一个错误选项,国营企业的比例不是加大,而是减少,因为向垄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