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8049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单元测试题基础教师卷Word文件下载.docx

3.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⑤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⑥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2分)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

D.①④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种群是某一个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群体,①错误,③正确。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为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②正确。

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通常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后出现了生殖隔离,④错误。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⑤错误。

不同物种之间不会有基因交流,⑥错误,C正确,A、B、D错误。

4.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2分)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

【答案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产生生殖隔离,因此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就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B

5.由于高铁的修建,一座山林被分为两个区域,恰好导致山林中的野猪隔离成了两个数量相等的种群,若干年后(  )(2分)

A.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

B.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一定相等

C.高铁的修建破坏了该山林的物质循环

D.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解析】A、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因此两个野猪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A正确;

B、开始时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相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若干年后这两个野猪种群的数量不一定相等,B错误;

C、高铁的修建并没有破坏该山林的物质循环,C错误;

D、该山林的水平结构会不断发生改变,D错误.

A.

6.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

,aa占

,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子一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为(  )(2分)

A.增大,不变;

增大,不变

B.增大,不变;

不变,不变

C.不变,增大;

D.不变,不变;

【答案解析】1、由题意中,该种群中AA=30%,Aa=60%,aa=10%,a=10%+

×

60%=40%。

A=1﹣40%=60%。

2、自由交配后,AA=60%×

60%=36%,aa=40%×

40%=16%,Aa=2×

60%×

40%=48%,则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频率是:

a=16%+

48%=40%。

3、这个种群自交一代之后,种群种不同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A=30%+

60%=45%,Aa=

60%=30%,aa=10%+

60%=25%,所以该种群自交一代之后,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

a=25%+

30%=40%。

7.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2分)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

B.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

C.自然选择决定突变基因的产生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答案解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前,B错误;

C、自然选择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是新物种的形成,如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D错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由普通西瓜培育出三倍体西瓜和“黑农五号”大豆品种的育种原理相同

B.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培育出了生产青霉素的高产菌株

C.瓜田长期使用某杀虫剂,导致害虫瓜蚜抗药基因频率增加,该田最终出现瓜蚜新物种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普通西瓜为二倍体,由普通西瓜培育三倍体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黑农五号”大豆是利用了基因突变技术,属于诱变育种,A错误;

B、青霉素的高产菌株的培育利用的诱变育种的方法,原理为基因突变,而基因工程的原理为基因重组,B错误;

C、若在瓜田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导致害虫瓜蚜抗药基因频率增加,导致瓜蚜发生进化,而新物种的形成需要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正确.

D.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分)

A.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的基因重组,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军备竞赛”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答案解析】A、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这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进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A正确;

B、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军备竞赛”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C正确;

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基因突变只是可遗传变异中的一种来源,D错误.

10.下列关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种群基因频率是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占种群全部基因的比率

B.自然条件下,亲代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子代的基因型频率

C.不随机交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改变基因型频率

D.种群内显性基因的频率不一定高于隐性基因的频率

【答案解析】A、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A错误;

B、子代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取决于自然选择,B错误;

C、不随机交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也改变基因型频率,C错误;

D、基因频率高低取决于自然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就高,即显性基因频率不一定高于隐形基因频率,D正确。

D。

11.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2分)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解析】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A正确;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B正确;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强性病毒感染的兔子死亡所致,抗病毒的能力并不是下降,C错误;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原因是该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D正确.

C.

12.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种蛾的一部分不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

下列对该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  )(2分)

A.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是两个物种

B.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

C.蛾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D.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答案解析】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为两个物种,A正确。

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B正确。

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的频率会发生改变,C正确。

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13.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人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是细菌适应抗生素的结果

【答案解析】A、抗生素对细菌不定向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不是使细菌产生定向变异,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本来存在着“耐药性”个体,使用抗生素后,不耐药的个体被杀死,耐药性个体能够生存并将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长期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升高,B正确;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C错误;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D错误。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分)

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共同进化

D.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

【答案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同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中适应能力不同,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适应能力也不同。

15.符合现代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①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②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③生物进化是以某一具体的生物个体的演变来进行的

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①正确;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通过原材料,②正确;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③错误;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A。

16.同种动物的三个种群,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并存在地理隔离.A、a是等位基因,如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以上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2分)

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

D.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答案解析】A、种群数量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

C、由题图知,②在125代时A的基因频率是75%,a的基因频率是25%,aa的基因型频率是25%×

25%=6.25%,C错误;

D、150代后3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差异较大,因此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D正确。

C。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频率高的基因一定更适应环境

B.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C.基因频率若发生变化,说明新物种已经产生

D.使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诱变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解析】A、一般来说,自然条件下,种群内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而人工选择条件下则不一定,A错误;

B、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正确;

C、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因此新物种不一定形成,C错误;

D、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

这是由于药物对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进行了选择,使抗药的个体存活并繁殖增多,D错误。

18.在一个数量足够多的种群中,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的是( 

 

)(2分)

A.突变

B.随机交配

C.基因迁移

D.自然选择

【答案解析】对于一个数量足够多的种群,突变、基因迁移和自然选择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是基因重组不会,随机交配使每个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相同,故不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分)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解析】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有个体发生突变,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进行了选择,A错误;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的形成是生物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的,使生物之间相互适应,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正确;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A

20.某果蝇种群只有Aa、aa个体,各种基因型个体均能存活,该种群随机交配,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果蝇占

‍,则该果蝇种群中Aa占(  )(2分)

A.

B.

C.

D.

【答案解析】根据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果蝇占

,可拆分为

+

说明A的频率为

,a的频率为

又果蝇种群只有Aa、aa个体,各种基因型个体均能存活,所以可判断Aa:

aa=1:

1。

2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分)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即基因突变

B.三体(2n+l)和单体(2n-l)属于二倍体

C.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解析】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B.三体(2n+l)是二倍体多1条染色体,单体(2n-l)是二倍体少1条染色体,它们都属于二倍体,B正确;

C.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易位,D错误。

2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

Aa:

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2分)

A.3:

3:

1

B.4:

4:

C.1:

2:

D.1:

【答案解析】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

,Aa占

,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频率为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的频率=

,Aa的频率=

,aa的频率为

,因此AA:

aa=4:

23.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

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野生型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葡萄球菌进化的实质是其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

【答案解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错误;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导致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

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产生的,青霉素只是起了选择作用,D错误。

2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c、f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

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解析】A、a、c、f是不同物种,不同物种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A错误;

B、同一种群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而a~j属于不同物种,所包含的全部基因不能称为基因库,B错误;

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等因素也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

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和称为生态系统,但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错误.

25.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2分)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答案解析】A、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因此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A正确;

B、在持续选择的作用下,控制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有可能降低至0,B正确;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都为50%,C正确;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除了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还与突变、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有关,D错误.

D

26.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形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

,a基因频率为

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2分)

【答案解析】由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相同,因此两个种群合成一个种群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是A=(80%+60%)÷

2=70%,a=(20%+40%)÷

2=30%,由题意知,该种群非常大、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影响,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所以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2×

a=2×

70%×

30%=42%.

27.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2分)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蚜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答案解析】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在A中不是同种生物,故A错误。

真菌也有很多种,故B错误。

蚜虫是同种生物,故C正确。

鱼也有很多种,故D错误。

28.下图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都属于物种形成的范畴

B.图中A表示的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没有地理隔离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

D.图中C表示种群间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解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遗传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范畴,A错误;

B、图中A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

C、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但是没有地理隔离也可能形成新的物种,C错误;

D、图中C表示种群间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29.有这样一个群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