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8085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docx

周版易筋经问题集中营

一、正身图

1.比如“龍探右爪”,背後的手現在看,是貼在肩胛骨上好(這樣有助于前伸),還是抓住肩胛骨(這樣更好掰開肋骨)好,還是微離開,而與另外一隻手呈相反方向對拉好——就像十二式的青龍探爪。

這一式我覺得重點在前面的手,做點要作出探物未得的樣子

我是貼着肩胛骨來練的,以前有段時間也覺得前面的手探物未得是重點,但最近卻覺得,前面那個手一直盡量前伸也很重要,兩個應該都是重點。

2.第二個動作(從起功算起則是第四個),就是前推出雙手後又收回的那個,雙手手心是不是也要在手背與腕垂直的前提下,盡力轉向臉(丹鳳朝陽)?

而收回之後,是否盡力貼身,還是留些縫隙?

這與十二式中的第一式“肺經”有關。

此式内涵,不太了解,我是兩掌心相對。

3.後面的“十指相疊”怎樣做是最合适的?

“向下一擲”和“用力一排”是不是要有力度也要快一些,這樣雖然很多動作形式一樣,卻因爲動靜快慢,剛柔緩急而又有不同效果?

動靜快慢,剛柔緩急的節奏,應該是随着不斷練習,随着自己的體會而改變的,難有絕對标準,“向下一擲”,取個“擲”字,好像丢東西那樣,自然是應該快的,“用力一排”,也應用力,如排開東西那樣。

4.脊椎頸椎是否放松、向後一擲時,胸是否不應該挺起,脊椎不該僵硬?

才疏學淺,實在難以回答,我隻知道,練功過程,站姿和骨架應該中正自然。

我也覺得正身中有很多可以在研究的:

如拱立歸位式中講到"初如獻杵還原之式"那此時腳要掂起來嗎?

"平氣一口"和前面的呼吸有差别嗎?

如果有,差别在哪裏?

我是沒有再踮腳,但依照原書,似乎兩種說法都說得通,收功的要點,在于引氣歸元、平複氣血,開始那個,重點在于提起氣血準備練功,兩者姿勢雖然相近,但用心和要點卻完全不同。

2.起式的時候,心中要大緻有個“開始了”的想法,氣血活潑活動起來,接下練功。

想法意念,有時候也是有很大影響的,不能完全有排斥的心理。

後面準備收功的時候,盡量在此過程中,使呼吸平穩,讓躁動的氣血穩定下來,心中也有個收功的想法,不過,對初學來說,可能要在原書的這幾個姿勢之間,就做到平複氣血很困難(能調均勻呼吸就不錯了),這點,德利老哥的建議是,在每個圖式之間,比如拱立歸位勢後,再繼續緩緩呼吸九口,可以酌量增減呼吸數量,直至氣血完全平複爲止,再接下來,開始做下面的圖。

3.起功和收功的兩個動作表面一樣,但含義不同,前面大家基本說清楚了。

在具體做法上應該是這樣的,啓功時手腕下壓,感覺是愈來愈緊,逐步進入練功狀态;收功時手腕等放松,逐步恢複原來的狀态。

4.呵呵,問題來了。

本人在練習周版中,積累了海量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今一一提出,有的涉及功理,有的涉及具體的動作。

務請各位道友踴躍讨論,謝謝。

從正身圖開始:

1.環拱正立是和獻杵啓功是的功理上有無區别。

我本人覺得似乎兩者一緻。

所以環拱正立完全可以用獻杵啓功式代替

2.三才通氣各式,書上說是精華。

可是練到今天,也沒覺得怎麽個玲珑剔透法。

反倒覺得此14個動作比正身的其他各動作差,不知何故?

3.練飛鷹展翅的時候,膻中穴跳動狂熱,伴随很大聲音,如同心跳。

不知是動作不對,還是什麽别的原因?

4.龍探爪,在變化左右的時候,探的手收回,到另外一手探出,是否需要在中間的位置變換呼吸。

比如從吸氣(直到探的手回到中間的位置),到呼氣,同時手開始探出。

這次先提這些。

謝謝各位。

1,肯定有差别,但具體差别在哪裏不懂。

2,因爲呼吸次數比其他的少啊,所以會讓你有如此感覺,有段時間,我确實感覺次14式功效極大,但後面也有覺得不如何的階段,練功時主觀的感受,不能完全相信。

3,都是常見的氣感狀态吧,守下丹田等,也常有如此狀态。

4,我是跟着原書做法,動作之間不呼吸

5.5.雙飛朝陽式,兩個手手指是要盡量網上翹嗎?

力度如何?

沒有盡量上翹,以緊爲度即可,不必使大力。

6.三才通氣第二,下按下丹田。

這裏有沒有意守下丹田之意念?

謝了

動作到位即可,不必意守下丹田,效果也差不多。

7三才通氣第五,雙手疊于背後,這式很少做好。

其要點是什麽?

如何使力?

背後相疊的手,一個手心向上,一個向下,取個擲字是關鍵,好像往下擲東西那樣。

8。

三才通氣第九,先問一下這個式子的中間動作,是如何從第八轉到第九的,我現在是收回雙手至肩部,吸氣,然後上插,同時呼氣。

不知可行否?

是如此做,但注意高度問題,是要求從兩腋耳邊順勢插上。

第九這個動作的要領是什麽,和第十式的功理上有和區别?

謝謝。

三才通氣第九也是我覺得效果很差的一個(另外一個是三才通氣第五,再就是三才通氣第二)

不明白你的問題,我覺得三才通氣14式之間,并沒有什麽功理上的太大區别,至于那三式,也沒感覺效果差,至于說要領,書裏也已說了,主要是疏通三焦之用,所以,練得通順順暢即可。

9三才通氣第十,爲什麽沒有轉陽掌翻轉往上的動作?

似乎有點不合理。

沒有不合理吧,是你多心了。

10.三才通氣第四,八,第十三,三式是完全一樣嗎?

其要點是什麽?

我理解的三個動作是一樣,都是用力排往左右直到到位如十字般(但書裏文字,第8式略有不同,不知是否有差别)。

11仰面朝天,是腳收回相靠近了在做,還是與肩同寬做,手的位置,手指上端是靠近眼睛,鼻子,口,還是下巴?

謝謝。

收回了兩腳腳跟立定後再做,手的位置,合掌時,兩個拇指下的空洞,大概對着鼻子即可。

12收式,是兩腳收回立正站立了做,還是開步做?

和仰面朝天一樣,腳沒變(延王版似乎仰面朝天有踮腳,但周版這式開始就立定了)

6.1.環拱正立是和獻杵啓功是的功理上有無區别。

我本人覺得似乎兩者一緻。

所以環拱正立完全可以用獻杵啓功式代替

有差别的,環拱正立其實是個準備動作,一方面盡快進入練功狀态,一方面吐出體内的濁氣。

過去古人一般都是早上起來就練功,準備活動很少,就需要這一式吐出一夜體内積攢的濁氣。

我們準備活動做得好,就不用鼻吸口呼,直接用鼻吸鼻呼。

延王版這一式就直接改了變成兩手心相印,啓動真元,準備練功。

獻杵啓功勢就是直接起動肺經,還有疏通任督二脈作用。

獻杵啓功勢和獻杵還原式動作一樣,但用意不同,前面說過。

2.三才通氣各式,書上說是精華。

可是練到今天,也沒覺得怎麽個玲珑剔透法。

反倒覺得此14個動作比正身的其他各動作差,不知何故

看來是做動作時沒有掌握要點,這十四個動作,除第一個是爲下面動作做準備外,其他動作做的時候要力灌(暗勁)臂膀,動作達到極處時把力量彈出,就能感覺到反彈力,同時臂膀有松有緊,動作連貫,一氣呵成。

這樣抻筋的效果就出來了。

第九這個動作的要領是什麽(我主要想知道如何盡量往上插,以及身體的配合),和第十式的功理上有和區别?

(分手上插,和和手上舉,功理似乎有不同)。

謝謝。

三才通氣第九也是我覺得效果很差的一個

    要領是:

兩手上插時要用力,到達頂點就放松,這時氣感應該比較強的。

第十式就和前面其他動作要求一樣的。

二、侧身图

1.在側身中丁字步的時候兩腳的距離是多大?

我是兩腳跟差不多相連,一腳向前,一腳向側

2.側身中的白鶴閃翅式中每次下蹲的深度一樣嗎?

還是一次比一次往下?

一樣吧,是起落三次的。

3.第一勢中“站如丁字”此時右腿是伸直還是練功時膝蓋是彎曲的?

還有在這式中左手是放在哪裏的?

腳直,除丁字腳外,前兩式還需要踮腳,放後背那隻手,手背大緻在命門附近或者臀部股骨上面,不過由于體高和手臂長度的問題,其實每個人位置都會有點出入,将大手臂保持上下垂直(和身體成直線),然後手肘成90度,那位置大概就差不多了。

4.翻手拔刀式中的頭是向前看還是向右看或者還是接第一式的位置不動?

向與肩上的那隻手反方向看,,比如右手則看左方,左手則看右方,不過适度即可,不必太勉強。

5.開弓打蛋式中在右三式的時候右手是拳還是掌,我的理解是拳。

書本上說“右曲腕與左掌相對”如何曲腕?

最後有“将右拳打出,順作下式”但好象催女士的視頻中沒有?

是否直接朝左手方向打出?

是拳,但我用的是握固方式的握拳。

曲腕就好像拉弓那樣,右拳和前面的掌大緻在同一水平線,是爲“右曲腕與左掌相對”,崔琳的練法我不懂,我是将右拳朝左方打出的。

6.白鶴式中是陽掌上提吸氣,陰掌下按呼氣還是在定式的時候呼吸?

就好像你說的,一邊動作一邊呼吸,這個呼吸屬于書中少數的特例,有特别标明動作配合呼吸的方法的。

2.側身式中白鶴閃翅的呼吸方法究竟應該怎樣?

是定式呼吸還是過程中呼吸?

過程中呼吸,下呼上吸

問題:

增演上的圖是置于腰後,真善美版是拇指在前,其他四指在後插于腰上,崔琳女士是手握拳置于腰後,請問具體應該是怎麽做?

我是握拳,手背向背,但感覺這個細節似乎不是很關系緊要。

(1)原文:

此勢就前勢,将左手放開,平掌,順勢伸膀直肱,向左逆撐,高與肩平,又随勢收回。

随勢收回指回到胸前嗎?

此時右手做何動作?

随勢收回我的理解是右手的動作,就好像拉弓那樣的動作。

(2)原文:

兩腳換丁字向左,然後立定腳跟,豎起膝腿腰脊,将左曲腕與右平掌向兩邊一撐,如開弓狀,頭向左旋,目注左掌,右曲腕與左掌相對。

問題:

右平掌是怎麽來的?

右平掌一撐如何轉換爲右曲腕?

懷疑這裏是抄寫錯誤,應該左右互換。

1.以前練習正身每一動作都是先吸再呼,而側身尤其是翻手拔刀中寫到“一呼一吸”,是先呼後吸的意思嗎?

書前面已經說過這個問題,呼吸是文法上的習慣,實際肯定是先吸後呼,斷然沒有先呼後吸的道理,這裏一呼一吸的寫法,應該也是類似緣故。

2.獨手擎天勢中“目注神凝”,目注是看右掌的手背嗎?

如果不是頭部位置是正中還是轉向右側?

是注視上面的手背。

翻手拔刀勢頭部是正中還是轉向左側,圖示上好像都有轉頭的動作而文字上沒有闡述。

上面已經回答過。

3.開工打蛋勢中“兩腳換丁字向右”,隻需轉動右腳,還是兩腳都需轉動。

需要轉換丁字腳方向,兩腳都需要轉換(右邊三式做完,左邊的前兩式,和此式的丁字腳方向一樣無轉換,隻是前兩式需要踮腳,此式無。

4.一字平肩勢中是不是要将雙腳分開,還是在白鶴閃翅勢中将兩腳分開。

兩種方法都可。

5.白鶴閃翅勢中呼吸是伴随動作,下呼上吸,還是在定身時在做啊?

伴随動作,下呼上吸。

3.1、獨手擎天勢裏,“左手叉腰下股上大骨間”的叉該怎麽做?

我看各個視頻有握拳也有平掌

以上已答。

2、翻手拔刀定勢以後,右手的姿勢就是膀肱曲折,肘向上,手在右肩窩握拳吧?

是,不過之前,是先向前,再繞頭至後,然後才在肩窩處握拳。

3、開弓打蛋時,左手“随勢收回“以後,”左曲腕與右平掌向兩邊一撐”時,左手是否需要像定勢後的右曲腕一樣握一下拳?

不太明白這個問題,握拳從收回開始,到三口呼吸之間,是一直固定的,隻是三口呼吸前,要左右支撐,直到打出後,握拳才取消。

4、開弓打蛋時,“右平掌”是否就是随翻手拔刀順勢放下,象正身圖橫肱蹲立的右手一樣?

不是,我剛剛說了,原書開弓打蛋一式,文字上的左右似乎有點抄寫混亂,請參考圖畫,翻手拔刀式上面那隻手,是握拳收回的,平掌是身後的那個手。

謝謝老師的精彩回答。

根據個人的經驗,翻身中也有必要這樣集中一下,您說呢?

1.在側身中丁字步的時候兩腳的距離是多大?

我是兩腳跟差不多相連,一腳向前,一腳向側

這個我個人覺得一腳跟應該在另一腳的中間位置

似乎也有道理,這點,會和其他人讨論讨論。

下呼上吸不是很理解,麻煩您能具體說說?

謝謝

就是動作下按時呼氣,提上來時吸氣

雙腳呈垂直方向接觸,其中一腳跟靠在另一腳窩處,兩腳尖對兩斜角,如一“丁”字,所以叫丁字步。

丁字步是中國古典舞中最基本的腳位。

以上是XX等對丁字步的解釋,不過,我對這個的理解,主要還是從原書的圖和自己練的體會來理解,因爲周版側身雖然說丁字步,但注意,前兩式是需要踮腳的,如果一腳跟在另一腳的中央位置,踮腳的時候,身體的方向就會自然扭向一邊,而書上的圖,看不出身體是往右練的,如果是正面的話,那丁字腳的位置,一個腳跟應該是挨着另外一腳跟的,就算要往中間挪,幅度也絕不能太大。

其實我覺得主要還是書中交待不清楚的問題,隻說了一個丁字腳,但卻沒有進一步說明大步小步,是斜還是正的幅度問題,如果是斜的話,自然沒有我以上說的問題,可以用一腳跟在另一腳中間位置的方式,但我練的體會,這個應該是要幅度大才好,這樣就好像行不通了。

(PS:

關于前兩式需要踮腳的問題,書裏面沒有明說,但注意第三式裏面有個“立定腳跟”的詞,言下之意,前兩式應該是需要踮腳的。

原書中開弓打蛋一式,裏面有關左右的錯誤,确實如你标示出來的,我的看法也一樣,請大家練的時候,除了文字外,還要注意圖的方向。

另外,我之前說的大臂垂直,肘成九十度,隻是個大緻的說法,事實因爲人手臂長度的不同,這麽做後位置也不太一樣,這點,你也可以參考崔琳視頻的做法,她就是将拳頭手背直接放在那個位置先,其實也大同小異

對于側身,我現在大緻說說自己本身的練法,但其實我的練法,主要是第一式獨手擎天,和一般練的甚至書上說的都有點不同,大家可爲參考,不必照跟。

獨手擎天式,我個人的練法,并不像12式或者延王版那樣,從身側直接橫拉到位,我的練法,有點類似崔琳的視頻那樣往上推,但位置不太一樣,我是右手在身側上升,到頭部/頭頂位置時,翻轉手掌,以“逆撐”的要點往上推到位,我之所以選擇如此練法,是因爲經過多次嘗試後,覺得這樣做,比身側直接橫拉到位的做法,更能拉開筋骨。

這裏,我想說一點,那就是,我練側身的獨手擎天式,和坐身的摘星換鬥式,方式并不一樣,因爲我個人的看法,側身的重點在易筋錯骨,而坐身在引氣歸元、行氣,所以,側身的獨手擎天式,我是用以上方法練,也是有用勁用力練的。

但到了坐身圖開始,我每一個動作都是以極度松柔的方式來練,而坐身的摘星換鬥式,我則不以以上的方式練,而是用橫拉到位的做法(類似12式或者延王版側身),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行氣通關。

第一式,獨手擎天。

有掌背對有腳背,怎麽對?

我覺得如果一定要做,就得掌背盡量翻轉,掌指盡量下壓。

這樣的話,有個很大的扭矩在。

不知理解可對、?

掌背對腳背,大概知道位置相對即可,心中有點譜就好,不必太過于斤斤計較要求精确。

至于掌背盡量翻轉,掌指盡量下壓的做法,我覺得不必如此勉強手臂,獨手擎天此式的要點,在于拉開脊椎,這點周版比較難以領會此要點,可以嘗試延王版做法,即上面的手向上用力,背後的手向下用力,如此即可以比較容易領會。

第二式,反手拔刀,這個兩個手的具體位置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這個兩手的動作。

尤其是使氣一提一平的具體理解和做法。

反手拔刀,後面的手不動,上面的手先放下向前,到頭前方後,再繞頭至肩窩上、握拳(我練側身的所有握拳,都是握固方式),至于使氣一提一平很簡單吧,就是呼吸配合體勢起落,吸氣身體略提,呼氣放下。

第三式,開弓打蛋。

儒老師的意見,力在後手。

有也是這樣練的。

覺得非常好。

隻是力量使用起來還是不順。

不知道兩個手的具體用法。

開弓打蛋,我的理解,力并非在後手,應該說三式一氣呵成,到此,易筋錯骨的功效,大緻集中在後面那隻手的上下半身(側身)。

開弓打蛋這式用力有兩個階段:

第一,是後面那隻手于胸前放平後,以“逆撐”的要點前推,而肩窩上的那隻手,放下至胸前後收回,如同拉弓狀,這裏,并非是力在後手,而是前後手用力的方式和鍛煉的要點并不一樣。

(注意此式,丁字腳方向需轉換)

第二,在以上的動作固定後,向左右兩邊方向用力支撐(左右手都需要),就好像我們真的在拉開一隻弓箭一樣,現在正在保持這拉開弓箭的動作,維持這狀态呼吸三口,然後将後手拳頭往前手方向打出。

有一點想要說明一下,目前看到很多人練此式,最後将拳打出,隻是做個形式,甚至完全取消,但我練此式時,是确實感覺到後手一半身子筋骨,自然激發出來的一股力量,所以,我是配合此力量,真的用力将拳打出去的,拳打出去後,之前一半身子筋骨扭緊的狀态,即完全放松,這點,大家可以自己體會一下,但不必勉強嘗試。

第五式,這個式子,因爲離地尺許,不知道是否理解爲雙腿和地面平行,,雙手似乎也要平行。

不知理解的對嗎?

不太理解你問的問題什麽意思,白鶴閃翅勢?

你雙手放輕松點做,就好像翅膀上下扇動就好。

這個式子還有問題,就是一平一提的時候,手在做什麽?

是什麽都不做嗎?

還是需要用力配合?

如何配合?

“就是呼吸配合體勢起落,吸氣身體略提,呼氣放下",這裏是否有誤,是不是吸氣放下,呼氣擡起?

謝謝

因爲我以前是長期習慣用順呼吸的,所以習慣的一些練法,可能不太一樣,如果用逆呼吸的話,那可能确實和你說的一樣

動作固定後,前手臂是直的還是彎曲的。

後手是緊靠身體還是有一定距離。

做出開弓狀,總覺得後手使不上力。

手打出時,打多遠?

打過身體中線,還是打過身體邊緣?

還是更遠?

謝謝

前手臂是直的,後手,小手臂和大手臂接近,往後拉了,應該不碰身體或者隻有拳頭部分碰到吧,總之,兩隻手是處于直線、一樣水平的前後位置。

後手的力不是自己催谷的,而是姿勢到位、動作緊湊後,筋骨自然扭緊,到此式,其中自然會覺得隐含爆發出一股力量,這點,初學可能無此體會,需要慢慢體味。

至于拳打出,我大約是打到前手手掌的位置,有時略後、有時略前,感覺松了扭緊的筋骨即好,并沒有刻意追求幅度。

三、半身图

半身中的疑問:

1.半身中的騎馬式的樣子應該是馬步低的時候效果比較好,我剛開始的時候是比較高的,時間長了他慢慢自己低了下來,以前是大腿和小腿肚沒有接觸的,現在是在練的時候兩者接觸在一起了,接近蹲了,我的疑問是這樣是不是不太好,兩者最好不接觸?

2.半身中的“起立朝天式”中“仰面三次,呼吸三口”是指仰面一次,呼吸一口,然後恢複頭正,再仰面一次,再呼吸嗎?

頭正的時候要呼吸嗎?

1,大腿和小腿肚接觸。

變成蹲踞式了,不是馬步。

大腿和小腿之間最好成90度。

另外馬步要随着柔韌性和能力的提高逐步開大,腳尖也要逐步立起來。

以上是循循漸進的過程,力争每天都有點進步,哪怕最微小的進步,積少成多。

2,起立朝天式,是仰面朝天後,呼吸三口,在回轉原獻杵式。

建議看書時,仔細研究。

問題:

1.起立朝天勢

此勢就前勢,将腳跟立地,使膝直腿伸腰脊聳,然後呼吸,導氣由腳尖上行,過鵲橋、翻泥丸、至尾闾爲一轉,又由尾闾度丹由,逆提至泥丸,爲一運。

仰面三次,呼吸三口,仰逆諸法與正身圖中仰面朝天同。

然後呼吸,是呼吸幾口?

渴望老師講到:

"起立朝天式,是仰面朝天後,呼吸三口,在回轉原獻杵式。

建議看書時,仔細研究。

"我的疑問是"仰面三次,呼吸三口"是指分三次仰面,每次呼吸一口,還是三口?

謝謝!

周版的半身圖是一共仰面三次,每次呼吸一口,這樣才能配合導氣,這點,和正身等圖的仰面朝天不同,德利老哥可能是從延王版那邊出發吧。

不過關于導氣方面的東西,初學可以先不理會,建議至少練全圖半年至一年以上,使氣血極爲充盈,氣脈基本通暢、通關後才開始嘗試書中各處有導氣要求的地方。

因爲半身時候,胯部以下是緊的,氣血就向上半身流(上半身這時候是放松的),正身動作是疏通三焦的,所以就感覺上半身動作流暢,有時丹田就會出現暖熱現象。

易筋經疏通經絡的道理這是這樣的,在身體局部造成有松有緊。

我來說兩句吧,首先,馬步蹲不久、不标準的問題,這個在姿勢的理解上如果沒有錯誤的話,主要就是功力和下盤力量的問題,要靠下功夫練出來,如果有毅力,可以每天專門練馬步踮腳,一般現在的人很少吃得苦的,就隻能先站高樁,慢慢一點點下去了。

其次,克魯說用力做的話,心跳得很快,呼吸短促,這是正常的,練功時呼吸的長短,和強度是有直接關系的,用力練,呼吸自然比放松練會加快、呼吸強度大,因爲這是身體所需啊,不過,如果練時心跳過快的話,就不對了,主要還是一個“度量”的問題,一般來說,練動功,在部分功法強度大的地方,心跳沒有超過每分鍾110、120次左右,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太快了,就不行了,要注意是否用力過度了、或者憋氣、或者繃緊僵硬之類的。

至于凝神與否,我不懂你對凝神的理解是什麽,但我覺得這其實與用力不用力沒有直接關系,用力練,一樣能夠氣定神閑、不急不躁的。

其實《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圖說》書中寫得還是很詳細的,不知您是如何“用力”的?

有時這個很難用言語表達,不過全身很用力的去做,我認爲是錯誤的。

周述官版有别于十二式,現在流行的一些十二式參雜了太多習武者的練法,而周述官版實際上是爲“修行”服務的。

您可以不要用力練,盡量讓自己放松,但練習的時間要加長,比如您現在練習到半身圖了,那從正身到半身最後靜坐收功,一天要保持2-3個小時的練習時間(多練習幾遍),然後每隔一個星期看一遍《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圖說》,對于動作,以書爲準,不增不減,初學者不要做意念上的導引,呼吸自然,如此進步應該會很快的。

上述個人觀點,僅作參考。

說,“用力”是很難用言語來形容的,這點我贊成,不過不同的觀點是,我認爲用力練,才是初學容易掌握的方法,因爲常人本來就是習慣用力做事的,以此入手,是符合常人習慣,自然比較容易,所以我認爲,對一般身體還算健康、無基礎的人來說,不管不顧的用力練,是初學的最簡易之法,但不是唯一之法。

再者,我不懂克魯你是怎麽用力的,但從“全部用力”這個形容詞上,實在有點讓人擔憂啊……

我這裏就簡單說說用力吧,用力就是用力,很簡單的事情,随着動作的變化,自己感覺應該怎麽用力、牽涉什麽部位就怎麽做,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全身用力、繃得好像一塊鐵塊那樣的僵硬,那正常嗎?

即使是去健身房練健美肌肉的,也沒人會這麽幹的吧?

就像渴望老哥一直說的,易筋經的重點之一,就是在于松緊,以全身局部不同的松緊,來推動氣血、鍛煉筋骨,關鍵在于配合,練易筋經,是個技術活兒,而不是毫無技術含量的硬鼓硬抗。

再舉個例子,你試試提起幾十斤的東西看看,你會全身都繃緊用力嗎?

這是不可能的,别的不說,單說手臂,即使你舉起再重的東西,達到自己的極限,手臂的肌肉群,也還是會有部分是沒用上,處于放松狀态的,這隻是常人的肌肉用力,還不是内裏的筋用力,呵呵。

我的理解,用力本來就是很自然、人人都會的一種本能啊,怎麽一練功,大家都不懂得怎麽用力了呢?

這是很自然的東西,你日常幹活做事,無意識之下,用力都很自然,很流暢、全身力量的傳達、上下左右都是充分配合的、松緊什麽的,也是自然就做到了,怎麽一練功,大家就全不懂了呢?

呵呵,跟着動作就好了啊,該怎麽用力,就怎麽用力,這是初學能做的,至于深入的要領訣竅,隻能靠功夫深入後,慢慢體會了,這沒辦法,周版不是12式,不可能每一式拆開來仔細講解,所以用心練、多看書體悟很重要。

最後,克魯說的,書上有說的托,撐等等,那些與其說是要你用力,還不如說是功法要求的一部分。

其實每個人用力,都不可能是獨立存在,或者隻搞局部的,别的不說,一般人手上用力,丹田腹部部位、背肌、腰等等其實都是不自覺的會在用力、或者牽動到,隻是普通人做到這些的時候,沒什麽感覺、意識到而已,呵呵,說也奇怪,這些人人無意識狀态下,都能輕易做到的事情,練功後,一有意追求,反而都不懂了,要花時間去練出來……

以上這些,也隻是我個人對初學用力的一點看法,還不包括練功時種種細微和訣竅,更和功深後感受到裏面的氣血、呼吸的力量、筋、内功等等無關,這些東西,說簡單很簡單,說深奧,也深得很呢,慢慢來吧,日久有功,總會漸漸懂得的。

四、屈身图

1.“左右排闼式中”有“着力一提”,曾經和儒老師讨論過要用暗勁,那此時是要配合呼吸嗎?

請問老師是如何完成的?

着力一提要應該要和後面一式的三盤落地結合一起來看待,提起來後,呼吸完畢,就落下去了,這過程,我倒沒怎麽注意要用暗勁,隻覺得這過程比較吃力一些,我是體勢起落配合動作來做的。

2.“三盤落地”中講到“然後複起,排闼收回”是指三盤落地的三組動作完成後,還要排闼一次嗎?

然後兩掌回抱?

嗯,應是如此,關于排闼的做法,書上比較難以看出來,可以參考延王版的做法,動作就有點類似扇子扇風、或者劃水那樣,往後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