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8499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禄丰三中高中部新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文档格式.docx

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也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

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而这个方法是:

让学生教别人。

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

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

而且要学生以教师的身分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透过个体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在这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

2、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

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

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3、教师应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自觉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诱思探究教学”是张熊飞教授经过十八年潜心研究,并组织实验,在与实验学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充实、完善,由省教科所倡导,并向省教委推荐,省教委决定在全省中学广泛推广,并由省教科所具体组织推广的一项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成果。

顾名思义,“诱思”的“诱”,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很好发挥其主导作用。

“思”,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其主体作用。

“探究”是教学过程、模式和方法。

“探”,即探索,以观察为主要方式。

“究”,即研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特征。

诱思探究教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1、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内涵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模式论和三维教学目标论。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和谐关系。

张熊飞分析了教与学的各自职能: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归纳为“循循善诱”;

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归纳为“独立思考”。

其后,他分析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职能,认识了四条教学规律:

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和易以思,这就是为师之道的根本。

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

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这就是教学辩证法的真谛。

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就是启发教学的精髓。

言之,就是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自然有一定的运行机制。

张熊飞分析了学生学习全过程所内涵的过程与要素后,构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的和谐统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论中的僵化模式和以偏概全的弊端。

这就是探究教学模式论。

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

具体到教学领域则要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目标。

这就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维教学目标论。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精华所在。

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同时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科学的精神,以求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诱导、思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学生创新的目的。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

发挥教学职能→启动教学机制→实现教学价值。

这一内在逻辑联系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态教学系统:

思想上是启发式,过程上是探究式,目标上是发展式。

2、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诱思探究教学立足于更新教学思想来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

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

因此,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

基于这种认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

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主思考,大胆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诱思探究教学”着意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

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诱思探究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更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

学生不是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

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并逐渐形成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

诱思探究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思”,还注重学生的“练”,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听、读、议、写。

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

诱思探究教学把“练”的规律和方法作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大大提高了“练”的效能。

诚如张熊飞所言,诱思探究教学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处于不断检验与发展的过程之中。

尽管它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要充分发挥诱思探究思想,还需要不断努力深化。

真正落实诱思探究教学,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

(四)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

衡水中学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始于1997年3月7日。

这一天,学校出台了《衡水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

明确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落实“五个要让”,优化十个环节。

所谓“三个转变”,①就是把原来强行灌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启发诱导(这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②把教师单向的讲授、学生被动的听课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这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③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能、德并重(这是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

落实“五个要让”非常直白,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表述;

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

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

二、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需要新型课堂教学

新课程教材中众多栏目如问题探讨、想象空间、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及讨论、旁栏思考问题、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练习、自我检测等,这些栏目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老师讲,但我们要督促、确保学生去完成,而且有些内容并没有唯一答案,关心的是学习、思考过程。

因此,这些栏目的完成,最好的方式就是改革我们的现行课堂教学方式:

学生独立预习、独立预习后小组内和小组外的研究讨论、展示课上学生的再讨论和教师的点拨,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材编写意图,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三、“自主互助学习型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摸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它由预习课、展示讨论课、反馈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组成,预习课要求教师发放预习导学案,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预习中可与组内同伴交流,对交流中的重点、难点、疑惑点、方法和规律性问题可进行全班展示与讨论,我们的口号是“预习不充分不交流,交流不充分不展示讨论”。

在预习课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指导者;

在展示讨论课上,教师是点拨者、激发者、欣赏者、调控者、评价者;

在反馈课上教师是总结者、发掘者、提升者、探索者、反思者。

四、禄丰三中高中部“自主互助学习型循环大课堂”操作摸式

教学模式按照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我校高中部模式初步定为:

“5预备+35展示+10预习”。

课前5分钟预备铃响之前教师进教室,很快安排各小组所需展示的内容,并为展示做准备(讨论、写黑板等),上课铃响起立后不坐下,再做5分钟的准备便开始展示,展示过程包括解决疑难、点拨补充、训练反馈、反思小结和背诵记忆,35分钟内展示必须结束,最后10分钟是预习安排和预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预习做必要的引导、安排,让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明确思路、要求和目标,每节课为45分钟,教师每节课按要求编写预习导学案。

课后的预习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时间是每天晚上最后一段自习进行,是在第二天有课的各科老师的全程督促和指导下进行的,此时,教师完成学情调查并进行二次备课,以便展示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为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预习时间完成导学案,将取消各种课外自习教师的辅导,每天课外自习时间不变,但不安排给具体学科,由年级安排班主任和本年级教师值日负责维持纪律和安全。

特别强调的是,在这样的操作摸式下,小组合作极其重要必不可少,因此各班必须按4至6人的人数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以餐桌式的方式进行学习。

五、禄丰三中高中部“自主互助学习型循环大课堂”教学要求

(一)预习:

高中部的预习是在展示课后的10分钟安排的基础上,在预习导学案的引领下,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

预习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预习、组内交流等措施落实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初步训练巩固。

只有基础知识巩固了,才能进行拓展训练和能力提升。

所以,如果预习课落实不到位,学生的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既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影响展示讨论课的效果。

为保证预习课的效果,我们制定了预习课的程序和要求。

1.导入新课:

每节课保证10分钟或多于10分钟的预习安排和预习开头,对预习进行内容说明、方法指点、激发兴趣,可以“旧”引新,以“奇”引新,以“惑”引新……语言要具有生动性、煽动性和激励性。

2.认定目标:

认定目标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

可以由学生齐读,也可由老师结合引人概括说出等,但勿走形式。

3.自主预习

(1)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以课本、预习导学案为蓝本进行自主学习,对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进行标注,作为小组交流的重点内容。

预习、小组交流、展示分别用黑、蓝、红三种颜色的笔标注和书写。

(2)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环境要安静,强调此过程的独立预习、独立思考。

(4)高中部学生的预习特别强调是,预习过程中,值日教师和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预习状态,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对共性问题给予及时点拨,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给予提醒,组织各小组内部形成有效的互相督促机制,让每一个学生不要“落后”在基本教学内容的学习上。

值日教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想法确保预习进行的高质高效。

4.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是在学生独立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预习不透不交流讨论,交流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疑难点、教学目标的理解等。

对于确认、升华学生个体的预习成果,落实和巩固基础知识,解决个人的多数难点疑点,暴露共性的难点疑点等,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教师和班主任也要高度重视此环节的组织。

缺少此环节是不可能做到高效展示的。

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如下习惯:

(1)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对标注出的疑难问题重点交流。

小组交流环节要完成基础目标。

(2)强调小组长的统领作用,调控交流时间、进程、方向和内容,督促组员落实。

(3)“一帮一”在此环节中要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以确保基础目标达成。

(4)各小组对组内不能解决和解决不到位的问题向相关学科的老师进行提问,以便及时得到指导,同时帮助老师更好的完成学情调查。

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及时调整自己的备课方案,准备所要“展示”的问题。

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5.预习课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预习(特别是刚开始时,要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

(2)独立预习阶段需要一个“静”字,自己静,也让别人静,进行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讨论时应处理掉大部分学生自己独立预习阶段留下的问题。

(3)注意小组人员的搭配,成绩,思品,男女比例,好、中、差原生态环境。

(4)班主任的作用很关键,利用好小组长、科代表,组织好兵教兵,兵促兵,兵练兵,兵强兵,督导教师要发挥方法指导和纪律督促的作用。

(二)展示讨论课:

展示讨论课是在预习课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拓宽、延伸和提高,可以说展示讨论课是预习课的升华。

它有以下几方面方面的功能:

一是检查功能,学生自主预习的认真程度、预习效果,特别是展示课不必重点展示的内容,做些必要的提问等,当然,展示的各个环节也都有检查功能;

二是激励功能,通过展示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鼓励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搜集更多的资料走进课内;

三是解惑功能,通过全班展示讨论和教师的必要点拨和补充解决小组内的疑难和困惑;

四是点拨补充功能,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有错误时、思路不对时、学生说不清楚时等等,教师该出手时必须出手;

五是总结功能,这是展示讨论课学习目标的进一步认定和强化;

六是巩固,这是知识的背诵记忆、运用训练和延伸问题。

这是所有学习环节中最容易出彩的环节,是最能激发孩子们创造活力、学习热情因而也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环节,当然也是对教师挑战最大的一个环节。

作为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的组织,通过这一环节把学生预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困惑消除掉,通过激烈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拓展思维、升华认知、学到方法、提高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

1.具体程序和要求

(1)展示讨论准备。

展示讨论的问题应是教师通过学情调查发现的学生预习时有一定难度的、共性的问题。

课前5分钟预备铃响之前教师进教室,很快安排各小组所需展示的内容,并为展示做准备(讨论、写黑板等),上课铃响起立后不坐下,再做5分钟的准备便开始展示,让学生充分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内容,以保证展示讨论的充分、高效。

(2)对重点、难点问题要重点展示和讨论,要通过质疑答辩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切忌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不分难易、不分重点次重点的头发胡子一把抓。

应赢出更多的时间用于知识的回顾总结、背诵记忆、训练提高和进行下一节课的预习安排和预习。

(3)强调讨论不能停留在表面(只对答案),要透过“问题”看“本质”,即要理清题目的解题思路、应注意的问题、解题方法及规律、前后知识联系、收获感悟等。

2.展示讨论课应注意的问题

(1)重点、难点突出,针对性强,控制展示量,尽量缩短展示时间。

做好学情调查,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做到预习环节学生已经掌握的不展示,学生能通过小组解决的问题不展示讨论,学生预习不透彻的不展示,学生根本预习不懂的不展示,展示了学生也不会的不展示。

教师要注意调控展示讨论的时间、进程及方向。

(2)永远以课本为本,突破、强化落实课本基础知识、高考考点,不能丢开课本去做大量补充知识和练习,而大纲上要求落实的重点、难点基础知识却落实不到位,知识落实不到位,做多少练习也无用,“知识一步到位,能力逐步提高”。

(3)用好展示课的激励功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认真预习、踊跃展示,以获得激情和自信。

这需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并积极思考、认真探索激励措施。

(4)展示讨论过程中要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笔记,对游离学生给予及时制止。

(5)展示讨论中控制优势学生的发言,以便给其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6)展示讨论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进行变式练习,加强落实

(7)展示讨论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注意展示题目的方法、思想,而不是读解题过程,不是为做题而做题。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8)展示讨论过程中要注意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整理、小结,整理消化,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注意检查落实,进行交叉巩固。

同时要将一帮一落到实处。

(9)预习的动力之一——预习安排不少于10分钟,对要预习的内容进行说明、方法指点、激发兴趣、开头、明确目标等等,把学生送上预习的快速列车。

(10)目标意识。

预习开始时明确目标,展示开始时重申目标,展示小结时强调目标。

(11)展示不完,或没有预习安排的时间就不要求学生预习,而是在第二天的或下一次课上继续展示或作预习安排后开始预习。

(12)展示课的“五度”要求:

第一,要求学生展示时声音清晰洪亮,粉笔字的大小适宜、笔画清晰,注意站立姿势和方位,不挡同学们的视线。

言行表达要有“力度”。

第二,强调使用各种规范的展示用语,限时展示。

此过程致力于学生倾听、笔记、补充和质疑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耐心、包容、尊重、礼貌等品格的形成。

上台展示要有“风度”。

第三,学生展示讨论的问题讲解不深不透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分解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把问题讲透。

问题挖掘要有“深度”。

第四,一般情况下,教师要视情况对展示内容进行点拨提升。

要“高屋建瓶”地总结所学内容,“深人浅出”地提炼方法规律,以“发展为本”评价合作与纪律,达“画龙点睛”之功效。

方法总结要有“高度”。

第五,展示课上必要时可引入生活实践中的体会以及课外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学习的广度,但课堂的开放是有限的,无关学习主题的“课外话”“逸闻趣事”应注意提炼和筛选。

课外拓展需要“适度”。

(13)达标巩固。

这是展示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落实。

第一,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对预习导学案进行整理、补充,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落实,进行交叉巩固。

第二,回扣目标,回顾小结。

第三,当堂进行达标测试或进行相应练习,进一步落实。

第四,要求学生对学习不到位的内容课后进行及时巩固或布置作业,可安排在下一节课的导学案上。

(三)小结与检测

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的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到位。

如:

(1)老师对本节课的预习从学习、纪律、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逐渐规范学习程序。

(2)对一些基础目标(如字词读写、课文、公式、定理等知识点的记忆或背诵等)可在本节课的最后进行检测。

(3)要求学生对完成不充分的内容课后进行补充、完善,布置拓展类作业(如查资料、课外阅读、探究实验等)或巩固类作业,作为链接课堂内外的过渡。

(4)如下一节有展示讨论任务,要特别跟学生交代明白,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

(5)利用一些课堂和学科自习时间进行必要的章节测试,以鼓励和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四)教师教案要求

有了预习导学案后,教师还有必要再另设计一份教案,以提高预习导学案实施程序的有效性。

具体内容如下:

一、关键环节“导语”设计

1.导人语:

重视课的导入环节,可以“旧”引新,以“奇”引新,以“惑”引新等,语言要具有生动性、煽动性和激励性。

不能过分简单如:

这节课,大家依据预习导学案进行学习。

2.过渡语:

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过渡时必要的引导语言。

3.指导语:

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指导语言。

4.规则语:

课堂规则建立的要求语言。

以上各种“导语”要在教案中体现两方面内容:

何时说、说什么。

说的方式指教师运用讲授性语言直截了当的讲解,避免填空式问答等师生对话方式讲解,以提高效率。

各种导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

二、教师点拨提升设计

1.何时点拨。

2.点拨什么内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等)。

总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每节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

三、学生活动设计

1.小组活动如何组织:

一帮一、组长带领、小组轮流、组间交流等。

2.展示程序如何组织:

展示什么内容,是轮流展示还是竞争展示等。

总之,要设计好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作业完成的设计,导学案上作业完成形式、作业方法,以及检查落实方案等等。

五、课后反思、完善导学案

自己上完第一节课后,必然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要用红笔在预习导学案中进行记录、修改和完善,以便提高下节课和今后的效益。

总之,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

(五)试卷讲评课的程序及要求

随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深人研究,教师逐题讲解的试卷讲评方式已不适应课改的要求,学生不会的讲,会的也要讲,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还让学生感到厌倦。

实际上学生不会的、困惑的大部分内容完全可以通过全班互动交流的方式解决。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形成了一个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相适应的试卷讲评课模式。

1.讲评课流程

(1)考试概况分析,明确学习目标

考试情况分析包括:

试题分析、成绩分布、表扬进步等;

教师在阅卷后根据学生试卷上暴露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确定目标,并在学生自改试卷前明确指出,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学习更有方向性。

(2)学生自改,反思出错原因

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改试卷,要求学生自改试卷过程中注意反思出错原因,分清是因为审题、计算、方法等导致的非知识性错误,还是由于知识没掌握而导致的知识性错误,使学生意识到自改能改对的,应在考场上尽量避免,仍有疑问的做出标记。

(3)组内交流,解决个性问题

组内合作交流能使每个人做过标记的大部分疑问得到解决。

仍有疑问的,在交流过程中,给老师提出。

(4)班级展示讨论,解决共性问题

展示讨论的内容包括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和教师阅卷中发现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学生没提出的教师可以补充提出),根据各小组对题目掌握情况分配任务。

展示讨论过程中一人讲解,多人补充质疑,化解共性问题。

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把握、调控交流讨论的方向和深度,有的放矢,注意寻找新的生长点。

(5)教师点拨提升,深化理解应用

将学生错例展示给学生,指出试卷上反映的共性问题。

如书写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解题方法、规律的点拨提升等,提高学生答卷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回扣目标,完善落实改错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