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9314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讲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此外,在答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题时,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例文导读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

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

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

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

“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

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

”①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

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

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

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

“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

”廖医生爽快地说:

“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③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

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

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

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

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

“好,我收下。

钱的事,不要说起。

”④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

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

廖医生拗不过,说:

“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

”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

⑤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

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

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

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

“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

摘了卖给我,好吗?

”⑥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

廖医生拿秤一称,竞有一斤。

他说:

“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

”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

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

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

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

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

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

“我的恩人呀……”⑦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

临终拉着我的手说:

“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

”⑧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要点精析·

点拨技巧

①语言描写。

明写廖医生对母亲的责备,实则侧面表现廖医生对病人的关爱之情。

②神态描写。

由“脸色晴朗”到“一脸阴云”,揭示母亲由喜转悲的复杂心理,因儿子的腿能治好而喜,又因无钱治病而悲,为下文廖医生治好“我”的腿不要钱作伏。

③语言描写。

给病人治病急而自己收诊费不急,医德高尚。

④神态语言描写。

“酸”“掉”表现母亲的辛酸,“湿”表现廖医生的同情和善良。

他的话,既是对母亲的安慰,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行动描写。

一个“塞”字,突出廖医生救人于急难的坚定决心。

⑥语言描写。

为给我继续治病,不仅亲自上门,还想出一个绝妙之法,消除母亲的心理负担,深化了人物形象。

⑦神态语言描写。

此句从侧面表现了廖医生的高尚品质。

点拨: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不直接写某人某事,二是写与之相关方面,来达到写某人某事的目的。

这种写法也称为“曲笔”

⑧语言描写。

用木槿花象征对美好品质的赞美和思念,篇末点睛之笔。

点评:

这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跌宕多姿,耐人寻味,紧紧围绕廖医生给我治腿展开情节。

文章主要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廖医生的心地善良、尊重弱者、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

正面描写主要是对廖医生的语言描写,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对母亲的神态、语言等描写来表现廖医生的高贵品质。

文章以“洁白的木槿花”为题,别具匠心,以此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训练22

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

①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

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②大约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

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

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

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③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

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

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

她在信中告诉我:

“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

”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④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

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

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

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

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荡着她的笑声。

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

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

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

她想了想,答道:

“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

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

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盲人学会用电脑,使他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

”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

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

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

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⑤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

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悟。

这声音里有一个中学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

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⑥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遐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

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不久,杜琼寄来了书。

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

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唯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

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

“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

”我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看到它就想起杜琼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⑦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象她的那个黑暗世界。

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

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

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

我问她:

“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

”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

“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我宁可死!

”我心头一震。

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象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

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得那么不同。

⑧杜琼初中毕业了。

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

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

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

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老师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

我为她高兴。

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

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这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⑨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

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

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被婉拒,想报考大学的中文系,也被回绝。

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

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⑩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

“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

”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11她作了一个使我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英语进修学院。

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

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轻人一起坐进了教室。

一本厚厚的英语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

怎么办?

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

期中考试,她考了90分,期末考试,她考了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

当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她的同学们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12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盲人学生。

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13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

她在电话里和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

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14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

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追求理想的脚步。

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有智慧的中国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

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

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

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

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

“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

这一天会有的。

”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甜美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

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15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

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

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

对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可贵。

有些人,生着明亮的眼睛,却仿佛被黑暗包裹着,在窄小的圈子里举步不前。

而在这个盲姑娘面前,无边的黑暗却无可奈何地溃散了。

杜琼的经历告诉我们:

只要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

  (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

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__________;

__________,我“为她捏一把汗”;

她设法设计___________,我“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

请再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5.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妙在哪里。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

(不要照抄原文)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

(不少于20字)

训练23

送报少年

万欣兰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

“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

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

“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

”我说了声谢谢。

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

“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

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

“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

“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

“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

“他是干什么的?

我是干什么的?

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

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还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

“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

“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

”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了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

“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

“那你呢?

少年说:

“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

那少年又补充道:

“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选自《世界文化》)

1.从第二段画线的句子中摘抄三个富有表现力的短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题是“送报少年”,作者却用了许多笔墨写自己的儿子,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3.找出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一句话。

4.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哪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

训练24

北京时间不到点

(1)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

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

“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

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

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2)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

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

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儿子则跟我孩子不相上下。

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

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都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

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为的视线里。

(3)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

“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

“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

”向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

”服务员微笑着说:

“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

”乡下父亲愣了,说:

“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

”服务员微笑着解释:

“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8点之前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

”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

”乡下父亲“啊”来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的垂下了头。

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

“勇,要不,咱明天再来?

”叫勇的小孩说:

“明天还要看我妈哩!

”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

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

“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

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

”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

“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

”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

“勇,要不晚上过来8点咱们再来?

”勇说:

“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

”乡下父亲说:

“你不用来,我来!

“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

”说着又低下了头。

(4)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皴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

儿子正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理怦怦直跳。

我答道:

“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

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

“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

快了整整5分钟!

”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

“对,对!

快乐5分钟!

”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

“看,现在刚十点!

”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5)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楞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

刚才几个正忙不迭地说着:

“先生欢迎关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

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的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

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

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6)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

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

“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不——到——点!

”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

接着,我听到,整个柜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

“北京时间——不到点!

”“北京时间——不到点”……

(7)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联系全文,说说“北京时间不到点”的含义。

3、第

(2)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4.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5、如果你是乡下儿子,吃到这来之不易的汉堡时,最想说些什么?

(不少于30字)

训练25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

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

他瘦而黑,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