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452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docx

《管理学》终极复习题考研期末

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ANS:

(1)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2)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先计划、再组织、再领导、后控制。

(3)但在一个长期运行的组织中,这四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工作圈。

2.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有何不同?

ANS:

按层次划分,可以将管理人员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

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

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导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3.管理概念是否在不同国家间具有可转移性?

ANS:

无论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各国存在任何差异,对不同国家管理实践的比较研究表明,没有证据支持管理概念的普遍性。

因此,适用于西方国家的管理理论在应用于我国的管理实践时需要进行一些修改。

£

4.什么是管理?

ANS:

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

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5.什么是组织?

为什么管理者在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NS:

组织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组织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管理者在组织中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你认为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对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是否还有意义?

ANS:

(1)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于20世纪初,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规范作业方法、作业环境以及工具,并且通过选拔一流的人员,采用刺激性的激励等措施来努力达到最高的生产率。

(2)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看,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基础性的管理工作还是很不规范,存在众多的凭经验、靠运气的现象。

因此,应该说科学管理原理通过建立规范来保证实现最佳的生产率的方法,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2.什么是权变理论,其主要的思想是什么?

在实践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ANS: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最好的、能适应一切情况的、一成不变的管理理论。

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因此,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境及其变量决定应采取何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3.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ANS:

1制定工时定额2选择“第一流的工人”3实施标准化管理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7试行职能工长制。

8实行例外原则。

4.试比较科学管理阶段与行为科学管理阶段管理思想的差异。

ANS: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

他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工时的科学利用、实行有差别的工资制度、按标准操作法对工人进行训练以及管理部门的分工等一整套管理方法。

泰罗对企业管理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主张一切管理问题都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解决,使个人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使各项工作标准化。

行为科学学派则重视做人的工作,激励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企业取得更多的利润。

他们认为人和人的行为,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强调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从人的目的、动机、相互关系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来研究对企业生产经营及其效果的影响。

但是行为科学派并不排斥管理科学理论的必要性,只是认为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

5.什么是霍桑试验?

它有什么样的意义?

ANS:

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屋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该试验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

6.简述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ANS: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

(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1.构成组织一般环境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

ANS:

一般环境中的主要力量是:

经济力量、全球力量、技术力量、社会文化力量、

政治和法律力量。

2.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如何决定组织的计划的有效性的?

ANS:

高度不确定性环境的组织,计划应当是指向性的,计划的期限也应尽量地短,因为精确的

计划此时反而会束缚组织成员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妨碍组织取得良好的绩效;

相反,如果环境中的所有因素都保持不变,这样的组织无疑会从制定具体计划当中受益,

因为具体计划指明了方向,并建立了非常详细的基准,可用以衡量实际经营中取得的成绩

和存在的问题。

3.为什么同一组织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需的能力结构不同?

ANS:

(1)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相对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相对重要;人际技能对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重要。

(2)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的长远目标和战略计划感兴趣,他们处理问题时,往往依靠的是其丰富的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

(3)基层管理者主要关心的是具体工作的完成,他们在工作是主要凭借其丰富的生产、销售方面的技术技能。

(4)中层管理者依据其位置的高低,其能力机构会有不同的偏重。

4.构成管理外部环境的内容有哪些?

ANS:

(1)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机构、职业机构、民族构成和特性、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

(2)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等。

(3)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国民经济结构,市场的供求况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等。

(4)科学技术环境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国家科技政策、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等等。

(5)文化教育环境主要包括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各种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等。

(6)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条件和气修条件等。

5.企业环境变化为什么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使命?

ANS:

企业使命是企业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确定的;顾客需求变化要求企业重新考虑企业使命问题。

1、选择备选方案应满足什么要求?

为什么?

应满足“满意准则”。

因为在实际的决策中,不可能选择最优方案,这是因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人、财、物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找到全部方案;另外在对多方案选优时,也难以找到一个综合标准,去判断最优。

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往往是寻找多个所有目标都符合要求的满意方案,然后从中选优即可。

2、某组织的一项实际决策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1)决策目标及制约因素的明晰化程度;

(2)决策组织过程的有效性;(3)参与人的能力、风险倾向及个性特征。

3、为什么决策时应选用撀庾荚驍而不是撟钣抛荚驍?

在实际的决策中,不可能选择最优方案,这是因为

(1)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人、财、物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找到全部方案;

(2)在对多方案选优时,也难以找到一个综合标准,去判断最优。

因此在实际过程中,往往是寻找多个所有目标都符合要求的满意方案,然后从中选优即可。

4、试论决策者的地位和作用。

决策由人作出,它本质上是一种人类活动。

承当责任的决策者,一般情况下是管理者,其地位和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者是管理的核心人物。

一切管理工作都是围绕管理目标进行的,而目标的选取要靠决策

者决定。

做决策可能在瞬间完成,而影响却能波及长远,所以决策是一项涉及效益高下的有重大严肃责任的工作。

决策受决策者的知识、经验、能力的制约。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所以决策者的地位至关主要。

2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计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决策如:

目标的确定、预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的选取、行动方案的选择等等;组织、领导、控制等等职能的发挥也离不开决策;所以决策渗透于管理的各个职能之中。

管理就是决策。

3决策正确与否关系着组织的存亡决策规定了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活动方向和方式,是任何行动发生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

组织行动的成败得失与决策是否正确密切相关,一项成功的重大决策可能会使组织转败为胜,而一项错误的决策也可能使组织陷入困境。

所以决策的正确性、合理性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5、决策者的理性限制及其克服。

(1)理性限制:

知识有限、预见能力有限、设计能力有限

(2)克服:

决策权力下放。

组织民主决策、 

6、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各种决策失误。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很多决策者不遵循决策的原则和程序。

如有的决策者惯于凭主观想象和撆哪怨蠑决策;有的决策者过分追求完美的决策方案而迟迟不能决定,延误决策良机;甚至在过去基本建设项目中还存在边审批、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针对以上现象,试用决策理论分析如何提高决策质量。

(1)决策定义:

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几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一个良好的决策应具备五个特征:

1.决策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2.决策要求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3.决策要求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4.决策要求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5.决策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3)在制订决策时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1.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2.评价备选方案3.选择方案(4)用以上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

7.决策分析有哪几种类型?

试简述构成各种决策类型的条件。

决策分析问题根据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决策的内容分类

①战略决策这类决策是指高层次中重大问题的决策。

例如,制定重大的政策法令、经济和军事政策。

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等也都属于这一类战略决策。

②管理决策这类决策多半是执行战略性决策时中层次中的一些决策问题。

如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在组织和管理上合理选择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就属于这一类决策。

③事务性决策这种决策也称做业决策,是指为提高业务效率以及执行管理性决策等日常工作中进行的决策。

如通常的库存管理、生产控制、销售工作等方面的事务性决策。

(2)按决策的性质分类

①确定型决策这类决策问题只可能出现一种确定的自然状态。

每个行动方案在这惟一自然状态下的结局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确定型决策问题是一种逻辑上比较简单的决策,只需从所有备选方案中,根据每个方案的结局,选择出一个最好的即可。

确定型决策问题知心朋友具备如下4个条件:

1存在着决策人期望达到的目标;2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3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4不同行动方案在确定的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定量地估算出来。

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型决策问题并非像上述那样简单。

尤其当行动方案为数较多时,就很难直观地找出最优方案,因此必须借助于优化技术求解。

②风险决策(亦称统计型决策)这类决策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出现多种自然状态θi(i=1,?

m),每一个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有不同的结局,且能预先估计出各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P(θi)(i=1,2,?

m)。

决策分析的重要讨论对象是风险型决策,构成风险型决策问题应具备如下5个条件:

存在决策者期望达到的决策目标;

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决策者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决策者选择的行动方案;

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均可定量地估算出来;

在各种自然状态中,未来究竟出现哪一种自然状态,决策者无法肯定,但可

在事先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得到必要的信息。

③非确定型决策这类决策与风险型决策一样,在决策过程中可以出现多种自然状态。

但这类决策问题中不能预先估计出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即是一种没有先例的、没有固定处理程序的决策。

(3)按决策的规范性分类

①程序化决策可按一定程序和制度进行的决策称为程序化决策,又称为例行决策。

确定型决策、业务性决策和大部分管理性决策均属此类。

对于这类决策问题,只要获得所需的信息,就可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

决策分析中主要讨论这类决策问题,它们大多数可用数量化方法解决。

②非程序化决策(亦称例外决策)这类决策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程序制度可依,而要依靠决策者本人的经验、能力与胆识进行决策。

大多数战略决策属于非程序化

8;定性决策应考虑什么问题?

明确决策对象的性质,了解决策应遵循的规范,寻求有效的决策策略,使决策变为行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9、什么是决策分析?

决策的要素有哪些?

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就是对各种需要进行科学决策的问题,提出一套在科学决策时所需要的推理方法、逻辑步骤和科学手段,是根据系统评价时所能取得的信息,对决策问题的各种替代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作出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是决策人员作出合理抉择的依据。

决策主要素为一般来说,任何决策问题都由下面几个基本要素组成:

①决策单位(个人、群体、组织或社会);

②决策的可行方案,用dj(j=1,?

n)表示;

③事件,包括自然的状态或对手的行动,用θi(i=1,2,?

m)表示;

④自然状态概率,用P(θi)(i=1,2,?

m)表示;

⑤结局,即各方案在各种可能的自然状态下产生的结果,当选用dj方案,自然状态为θi时,产生

的结局用R(θi,dj)表示。

11,制定备选方案应满足什么要求?

在确定目标后,在分析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决策方案。

制定决策方案就是寻找实现决策目标的手段。

为了实现目标,人们总是去追求最佳的手段,所以要拟出多种方案可供比较和选择。

制定备选方案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整体详尽性,即备选方案应包括全部可能的方案,否则可能使被选方案不一定达到优化

(2)相互排斥性,即不同方案之间必须有原则性区别,不能使甲方案的行动措施包括在乙方案之中,或者二方案是解决同一问题的两个因素;

(3)方案的可比性,即每一个方案都应该根据评价准则定量反映方案的效果,以便比较选择。

12.什么是决策?

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采取的决策行动有何不同

决策就是决策者为了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实现组织目标,在充分搜集并详细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依据评定准则和标准选定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13.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决策的原则是什么?

管理者作决策时的依据是信息。

在对决策方案的选优到底要坚持什么准则的问题,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的原则。

即我们所说的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的原则。

决策有哪些基本类型?

对比并举例说明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的决策。

从决策的影响时间来看,可以把决策分成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来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依据决策所面临的自然状态,我们可以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从决策的主体上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从决策的主体上看,可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从决策的起点看,可把决策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14、决策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一、发现问题,确定根本原因;

二、确定明确具体的目标;

三、列出可行备选对策或方法;

四、评估方案优劣后果;

五、方案选优;

六、方案实施;

七、监督与评估。

 

15.群体决策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重视?

群体决策有哪些优缺点?

决策者面临的组织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决策者本人的价值观、态度、信仰、背景有一定的局限性;决策相互关联的特性客观上也要求不同领域的人积极参与。

(一)群体决策的好处;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智慧;能利用更多的知识,借助更多的信息;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与背景;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有利于使人们勇于承担风险。

(二)群体决策可能存在的问题;速度、效率可能低下;有可能为个人或子群体所左右。

 

16.简述德尔菲技术的概念和步骤。

头脑风暴法主要吸收专家积极的创造思维活动。

其原则如下:

①严格限制问题范围。

②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怀疑和批评,要研究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这种设想是否适当与可行。

③发言要精炼,不要详细论述。

④鼓励参与者对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改进和综合,为准备修改自己设想的人提供优先发言。

⑤支持与鼓励参加者解除思想顾虑,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激发参加者的积极性。

 

17、简述决策的原则

答: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因为现实中要使决策达到最优的条件

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的说包括

(1)决策者很难收集到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2)决策者对收集到的信息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从而只能制定出数量有限的方案;

(3)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18、简述德尔菲法的要点。

答:

(1)不记名投寄征询意见。

就预测内容写成若干条含义十分明确的问题,规定统一的评价方法,然后将这些问题邮寄给所选的有关专家,背对背地征询意见。

(2)统计归纳。

收集各位专家的意见,然后对每个问题进行定量统计归纳。

(3)沟通反馈意见。

将统计归纳后的结果再反馈给专家,每个专家根据这个统计归纳的结果,慎重地考虑其他专家的意见,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

然后,把收回的第二轮征询的意见进行统计归纳,再反馈给专家。

如此多次反复,一般经过三、四轮,就可以取得较集中一致的意见

 

1.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ANS:

(1)明确目标;

(2)参与决策;(3)规定期限;(4)反馈绩效。

 

2.什么是目标管理?

ANS:

目标管理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一过程一级接一级地将目标分解到组织的各个单位,正如图4-3-3所描绘的,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每一级组织单位的具体目标,即从整体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的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

由于较低层单位的管理者参与设定他们自己的目标,因此,目标管理的目标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

最终结果是一个目标的层级结构,在此结构中,某一层的目标与下一层的目标连接在一起,而且对每一个雇员,目标管理都提供了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

因此,每个人对他所在单位的贡献都很明确,如果所有的人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的目标,则他们所在单位的目标也将达到,而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也将成为现实。

 

3.计划工作的完整步骤是什么?

ANS: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

(4)拟定备选方案;(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6)选择方案;

(7)拟定辅助计划;(8)编制预算计划使计划数量化。

Ö

 

4.影响目标管理成功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ANS:

目标管理能否成功实施,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目标的设定是否有效。

在关系到目标管理方式成效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具体目标的设定。

目标管理中目标设定的准则有以下三条:

定性目标定量化;长期目标短期化;目标实施的资源配合。

(2)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目标管理方式是建立在Y理论基础之上的,即组织成员能自觉的工作,积极的努力。

当他们有什么失误时只需要少量指导就可圆满解决。

(3)组织的价值理念。

组织的价值理念渗透到组织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实施目标管理之前必须反思组织的价值理念,反思组织存在的目的与追求。

(4)组织高层领导应给予重视。

组织的高层领导必须对目标管理有深刻的认识,考虑并制定出有效目标,在公司内公布于众并执行。

(5)对目标管理实施的控制。

目标管理在组织中运用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推行机构加以引导控制,使之能够有效地运行。

 

5.管理者为什么制定计划?

它与其它管理职能的关系是怎样的?

ANS:

计划在管理中有着以下重要作用:

第一,为组织成员指明方向,协调组织活动;

第二,为组织的未来预测变化,减少冲击;

第三,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

第四,有利于进行控制;

第五,可以尽量避免仓促决策可能带来的损失;

第六,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减少迟滞和等待,使各项工作能够均衡平稳的进行。

计划和其它管理职能有以下的关系:

第一,计划工作具有首位性,先于其它管理职能;

第二,计划工作是其它各项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前提;

第三,计划服务于其它管理职能,是有效进行其他管理活动的必要工具。

6.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因此制定计划意义不大,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ANS:

(1)计划是对未来活动的预现筹划,计划具有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新性。

(2)计划工作可以弥补不确定性和变化带来的不足。

(3)计划工作有利于主管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4)计划工作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5)计划工作有利于控制。

因此,上面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7.简述计划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ANS:

计划工作相对于其它管理职能处于首位。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

计划工作必须先于其它管理职能。

在实际工作中,所有职能交织成一个行动网络,但计划工作有它特殊的地位,因为它牵涉到整个集体去努力完成的目标。

此外,主管人员必须制定计划以了解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关系和人员素质,按什么方针去领导下属工作人员,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控制。

因此,要使其它管理职能发挥效用,必须首先做好计划。

8.什么是计划?

ANS:

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作的综合的统筹安排。

它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提供从目前通向未来目标的道路和桥梁。

计划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制定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因此,计划涉及目标(做什么),也涉及达到目标的方法(怎么做)。

9.什么是目标和战略的关系?

ANS:

目标和战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略就是规划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方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

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更不可以没有正确的战略。

10.简述目标的激励作用。

ANS:

目标是一种激励组织成员的力量源泉。

从组织成员个人的角度来看,目标的激励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个人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调动起潜在能力

(2)个人只有在达到了目标之后,才会产生成就感和满意感。

要使目标对组织成员产生激励作用,一方面要符合他们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有挑战性。

目标的挑战性是制定目标的另一条原则。

11.企业为什么制定战略计划?

ANS: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环境变得越来越风云变幻,具体表现为: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需求变化日益加快,并朝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人们发现,企业依靠传统的计划方法来制定未来的计划显得不合时宜了,企业要谋求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地对外部环境的可能变化做出预测和判断,准确把握未来,制定出正确的战略计划。

12.什么是战略管理?

ANS: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使组织和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高度协调,

而在制定和实施战略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的总和。

它将战略计划和

管理二者合一。

战略计划成为一项鼓励所有管理者具有战略思维棗既从战略角度

思考组织长期的、外部的问题,也思考短期的战术问题的工具。

13.什么是总成本领先战略?

ANS:

总成本领先战略。

这种战略是在70年代由于经验曲线概念的流行而得到日益普遍应用的,通过运用一系列针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