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454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docx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

 

课题:

重复的魔力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十四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课时:

1课时

课型:

设计制作

教材分析:

《重复的魔力》一课,选自江苏少儿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十四册第7课,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属“设计·应用”领域。

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对该领域后面几课(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方法,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本课分2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主要学习完全重复构成,第2课时主要学习非完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分解构成等)。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要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重复现象,认识到重复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体会重复产生的秩序美、规律美、统一美,然后进一步分析并归纳出重复构成的组成要素和设计制作方法,最后结合生活实践,指导学生设计一件重复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重复构成的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通过自身的动手体验,启发学生认识重复构成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学生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本课所要讲授的重复构成内容,也具备感性认识的能力。

特别是第十三册《物品上的花廊》一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这对理解本课中的教学重点——重复构成的骨式很有帮助。

此学段的学生很喜欢自己创作,但由于想象力的匮乏,较难设计出构思新颖、个性鲜明的作品,而且学生在艺术感知、形象思维及创新意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不过,此学段的学生充满活力、朝气蓬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在既有条件下,本课教学应顺应学生的认知和求知欲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学生创新思维转化为成果。

设计理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平面设计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课,在教学中应注意探究、讨论、协作等因素,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感受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形式美感,了解重复构成的组成要素和变化形式。

技能目标:

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利用剪贴、手绘等方法,设计制作有趣的重复构成作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与体验,开拓艺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构成的特点和组成要素,分析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进行平面构成造型的构思和实施,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同种实物若干、重复构成范作、其他辅助材料等。

2.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纸、圆规、直尺、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两段视频,清学生仔细观察。

(1)舞蹈《千手观音》片段

(2)“恒源祥”广告

2.教师提问:

(1)刚才的两段录像在形式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都有重复的现象:

肢体的重复、声音的重复。

(2)这些重复的现象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震撼人心、印象深刻…….

通过欣赏与观察,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重复现象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力,教师顺势揭示课题——重复的魔力。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对两段视频资料的赏析,感受重复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让学生对重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我们生活中常被人们忽视的重复现象通过艺术加工之后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让学生在对重复有一个直观感受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课程的深入做好铺垫。

二、感受领悟

1.观赏重复——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

(图1—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许多重复的现象,情绪受到感染。

2.寻找重复——请学生举例自然界还有哪些重复的现象。

3.思考重复——教师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让学生找出其中重复的元素,并请学生思考:

这里的重复是否还是自然现象?

(图5—图8)

图5             图6            图7                图8

教师总结:

人们从自然界的重复现象中发现并感受到了美,于是,人们从重复现象中寻找规律,归纳出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从而创造出许许多多的重复构成作品,重复构成的物品在生活中几乎涉及到了人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既方便又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4.再找重复——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重复构成,加强对重复构成的理解和深化,对重复构成与生活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感悟到了重复构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从自然界——生活这样的一个关系为线索,使学生对重复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并随着内容逐层展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了审美能力,愉悦了情感,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探究归纳

1.寻找要素:

教师出示一盒重复构成的巧克力,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

重复构成由哪些要素组成?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重复构成的两个组成要素——基本形和骨格

2.理解要素:

展示重复构成范作若干张,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基本形和骨格,加深学生对基本形和骨格的理解。

(图9—图12)

图9              图10                  图11              图12

教师强调:

单元形和骨格都完全重复的构成叫完全重复构成。

3.实物展示,化解难点:

课件展示用实物(橙子)组成的重复构成图片(图13),请学生赏析,并引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再拿出课前准备的相同实物(南瓜子),分成若干组,请学生在卡纸上摆放。

摆好后的作品式样异彩纷呈(图14—图16),请学生分析思考:

相同的基本形,为何会摆出不同的重复构成?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

相同的基本形,可以通过变化它的方向和骨格排列等来获取不同式样和风格的重复构成。

4.游戏探索:

教师出示一张队列重复图片(图17),进行一个游戏大pk:

以“人”为单元形,设计一个重复构成,看哪一组的设计与众不同。

学生自由分组,跃跃欲试,经过合作交流,以自己为单元形,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重复构成,教师迅速画出学生的排列形式(图18—图20),利用实物投影仪,带领学生分析:

自己变化了那个要素?

如何变?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5.介绍重复构成的表现手法:

分别出示用手绘方法、剪贴方法、剪纸方法制作的重复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并分析不同制作材料和方法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首先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两个组成要素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强调完全重复是为了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作品分析、游戏探索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动手动脑其乐无穷,又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两个要素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介绍多种表现手法的作品,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其创新意识,更是为即将开始的学生动手制作环节做好准备。

四、创作体验

1.教师选取用剪贴方法和手绘方法制作的重复构成作品各一件,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制作方法,特别是基本形的复制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做才能既快又好?

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配合必要的演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提醒学生注意:

(1)作图规范,需借助必要的工具

(2)注意基本形颜色与背景颜色的搭配

(3)保持作品的整洁

2.学生开始分组合作,设计制作重复构成作品一件,手法不限。

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新颖的设计,对制作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让学生针对作品自己分析出制作方法,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增强了自信,也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设计的过程,教师的示范则是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观察和理解。

分组合作是我们美术教学中常见的学生活动方式,既可以通过合理分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的设想能够以较快较好的方式来实现,也轻松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展评交流

1.学生自评: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的构思和手法特点。

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评,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按提出的评议标准进行互评:

(1)是否突出了重复构成的特点

(2)构思是否合理,创意是否巧妙

(3)是否易于识别并能使人产生深刻印象

(4)你认为这是一件成功的重复构成作品吗?

表现在哪里,或者反之

(5)你对重复构成开始关注了吗?

你对重复构成设计产生兴趣了吗?

3.教师适当点评、归纳,并从作品创意、色彩搭配、制作工艺等方面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的作品展示是要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自我展示的勇气和能力,通过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辨析及评价能力,教师最后给予适当点评,并根据作品的特色给予奖项,是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美术课的兴趣,同时也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以后的设计制作中能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