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94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铁岭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文档格式.docx

C.光通过两种不同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虚化现象,有些光就会被“捕捉”在密度较大的介质中。

D.山兰凤蝶机体组织和空气是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其光折射率之比为1.6:

1,这就使密度较大的山兰凤蝶机体组织的色素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光。

  3.下列根据原文内容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动物们仅用色素还不能获得鲜艳色彩或伪装效果,它们必须利用物理方法。

B.孔雀制造出绚烂色彩与山兰凤蝶制造“超黑”机理相同,不过它的做法不是消除彩色,制造黑色,而是消除黑色,制造彩色。

C.如果把山兰凤蝶的翅膀浸到水中,也会像浸到三溴甲烷溶液中一样,使其翅膀中的黑色部分变得不黑。

D.人类仿造“超黑”的事例表明,动物在启发工程设计方面具有巨大价值,许多事情我们都能从自然中获得启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

未冠,以词业称。

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

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

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

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

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

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

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

道曰:

“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其党岂无诖误邪?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

或识之曰:

“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

”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

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

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

“此当分赡孤遗。

”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搢绅服其履行。

好学,嗜弈棋。

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

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①间关:

辗转。

②逋负:

拖欠税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鳜尺许以馈 

馈:

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

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

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

人质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

A. 

(1)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 

2) 

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B. 

1)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2)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C. 

1)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2)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D. 

1)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2)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

好学,喜欢弈棋。

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到寇准的赏识。

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

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

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

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

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

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

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7、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3分)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4分)

③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水调子,水调歌。

(8)找出写景句,说说它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找出诗中描写音乐的句子。

(1分)

(9)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

(6分)

(三)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

《孟子》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是一致的。

(4)王勃在《滕王阁》中,既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歌咏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身处逆境时应有的人生态度。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5分)

棉花被子衣向东著

有些物品被我们珍藏着,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它们多么稀奇贵重,而是其中融入了我们太多的情感。

比如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枚发卡等等。

马宁珍藏的是一床棉花被子。

马宁二十年前跟妻子赵薇结婚是在他的家乡马湾镇,这是一个普通的南方小镇,南方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使得门前青石板上的苔藓,一年年滋蔓着。

每年入冬之后,日子就阴冷得很了。

赵薇是北京部队大院出生的女子,对南方阴冷的天气,难免有些不适应。

马宁说:

“你别担心那边冷,我早就写信告诉我妈,让她缝做一床新棉花被子,冷不着你。

赵薇感觉到这件事情对马宁的重要性,她就不再说什么了,跟随他走进南方阴冷而灰暗的天气里。

马宁的母亲按照儿子来信的要求,选用了上等的新棉花,缝做了一床棉被。

白棉布的被里,大红的缎子被面,密密实实的针脚,看上去非常讲究了。

她怕冻着了北京来的儿媳妇,被子里絮了厚厚的棉花。

赵薇拥着被子,就闻到了新棉花的气息,还有白棉布的香气。

等到儿子儿媳离去后,母亲就很细心地收起棉被,保存在厚重的木箱里。

南方的屋子潮湿,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棉花一直保持着蓬松细软。

马宁结婚的第二年,家乡发了一场洪水,环绕马湾镇的河流水位暴涨,淹没了屋前的石阶。

母亲屋内的水漫过了床铺。

她用塑料布缠裹着那床加厚棉被,抱在怀里,站在客厅的方桌上,整整站了六个小时。

马宁的哥哥试图帮她接过棉被,她却不肯松手。

屋前的柿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北京的儿媳始终没有回来。

这当中也有好消息传来,就是北京的儿媳给她生了一个孙子,让她在寂寞的时光中,又多了一份幻想和思念。

一个夏天的晚上,母亲突然主动把电话打到北京,问什么时候能再回老家,说她想他们了。

“这好办,你到北京来住些日子吧。

马宁就让哥哥把母亲送到了北京,母亲住了二十几天,就再也住不下去了,吵着要回老家。

眼下南方正是霉雨季节,她老是担心木箱内存放的那床棉被潮湿生霉了。

马宁弄不懂母亲的心思,见母亲坚决要走,以为她想家了,就让哥哥来京把母亲领了回去。

母亲到家的当天,就把棉被从木箱内倒腾出来,果然挨近木箱底部的棉被子,有些潮湿,她急忙把被子展在阳光下晾晒。

这样又过了两个春秋。

有一天母亲晾晒被子的时候,因为胸闷气喘,竟没有力气将被子搭在铁丝架上了。

母亲心里就恨自己不中用,知道自己活不太久了,禁不住抱着棉被子,蹲在地上哭了。

也就是这个冬季,母亲在一个阴冷的雨天走了。

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马宁的姐姐一直守候在病床前。

母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

马宁赶回家处理了母亲的后事。

马宁的姐姐就把关于棉被子的一些细节,详细告诉了马宁。

姐姐说:

“妈说,要是以后赵薇回来,让她放心地盖那被子,还软乎呢。

”马宁把棉被带回了北京。

尽管他居住的楼房一年四季都很干燥,但他还是经常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把棉被子放在阳台上晾晒。

有时候他也陪伴着棉被,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一些很久远的事情。

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棉被因为吃足了阳光,贴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柔软而温暖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棉花被子是小说的线索,小说通过对棉花被子这一物件表达了母子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

B.母亲住在北京时依然想着家里的棉花被子,可见母亲已经将打理棉花被子当做一种精神寄托了。

C.马宁珍藏着棉花被子,可见棉花被子已经融入了他和母亲以及他和赵薇的爱情。

D.北京媳妇赵薇结婚时就领教了江南冬天的阴冷,之后再也不敢回马湾镇了。

E.母亲去世后,马宁经常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表现出他对母亲的愧疚。

(2)阅读全文,请说说母亲为什么执著于晒那一床棉花被子。

(3)“想到愧疚处,他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请联系全文,说说这“泪水”中包含着那些信息?

(4)母亲临终时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请你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母亲此时的心理,并谈谈你由此引发的感想。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她的缺憾告诉你什么是完美

杨澜: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你的故事被媒体宣传,被政府的最高领导人肯定,其实你一直生活在社会关注当中,被当成一个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榜样,这种情形是否会让你自觉不自觉地压抑一部分天性以满足人们的期待?

张海迪:

不,我觉得人要有思想,活着才有意义。

我从懂事起,我就一直这样想,我虽然已经病了49年,但心理上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在生活。

我觉得我是站在被宣传的海迪之外看这个海迪的,我觉得我坚持了一些应该坚持的东西。

杨澜:

后来有大学要授予你荣誉学位,你拒绝了。

其实作为一种荣誉,也可以接受。

张海迪:

是山东大学。

我想他们是对残疾女青年的一种尊重,对我学习的一种认可。

我从未进过一天学校的门,这真的太不容易了,给我那个荣誉学位,我为何不要呢?

但我想有一天我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真才实学,这才是重要的。

你恨自己的身体吗?

不恨,我爱它,我总是很细微地照顾自己的腿。

需要换个姿势吗?

不用,我惯了,就是胳膊,撑着很疼的。

你用两个手支撑着自己的身体,所以我在你面前我也坐得很挺拔,因为我觉得你坐得很挺拔。

你知道平常有时候要开大会。

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对,一坐几个小时,就这样坐着,在那个过道里面,很显眼,但是我就这么坐着,有时真的找不着劲了,太难受了,我就这样那样地变换姿势,有的时候会给自己一粒薄荷糖吃。

所以你应该是最主张会议少说废话的,因为你要忍受身体很大的痛苦来支撑。

对。

如果是重要会议,我愿意把会议坐到底。

人总要有点意志,革命者不怕把牢底坐穿,我不怕把轮椅坐坏。

所以一个人要做自己,实际上是要付出代价的。

对,我觉得残疾女性,要做自己;

健康女性,也要做自己;

漂亮而健康的女性,尤其要把握好自己。

我要求我自己做到不仅仅活着,而且要活出诗意来,这个诗意是个范围很大的东西,这里边包括了对完美人生的追求。

诗意是完美的。

你觉得你会拥有完美人生吗?

不可能。

人生总是不完美的。

我有时候这样想,造物主啊,他总是破坏美,破坏美叫别人去感受美的珍贵。

前段时间我去看了一位受伤的舞蹈演员,看到她的时候我觉得她是那么地完美,如果不是瘫痪的话,那真的是非常非常完美,前程无量。

但是生活都是这样的,总是把美打碎,让你留下很多很多的遗憾,这才是生活。

很多很多的坚韧,顽强,其实都是在对美的一种捍卫中产生的。

它让人更加珍惜生活,也让被破坏了以往生活的人,去想另一种生活。

假如说,那个人能够在痛苦的磨砺中走下去,他的坚韧、顽强将给人生带来另一种东西。

如果做一个假设,你遇到上帝的时候,会不会第一句话就是劈头问他一句,你为什么让我的腿无法走路?

不会。

你会说什么。

我就跟他说“hello,It’verygood”,谢谢你给了我生命,尽管它是残缺的,我也认为很好,如果我不承受的话,别人也可能承受,既然是我承受了,我就说一句,勇敢地说一句,我不承受谁承受。

人要大度一点对吧。

有一种承担啊。

对,应该锻造这样一种品格。

(1)下面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海迪不愿意像被人期待的那样被当做一个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榜样,因为这会压抑自己的部分天性。

B.张海迪认为山东大学授予她荣誉学位,是对残疾人的尊重,是对她学习的一种认可,但她更想通过努力去获得真才实学,所以最终拒绝了。

C.杨澜在张海迪面前“坐的很挺拔”,不仅表现了她对张海迪的尊重,也表现了张海迪最求完美的精神使她深受感染。

D.“革命者不怕把牢底坐穿,我不怕把轮椅坐坏”,张海迪用寓庄于谐的语言,类比手法表达了甘愿为自己的追求付出代价的精神境界。

E.海迪感谢上帝,因为上帝给了她残缺的身体,让她学会了大度,拥有了比常人还要坚韧、顽强的品格。

(2)这篇访谈涉及了哪四方面的内容?

请分条列举。

(3)杨澜在访谈中多次提及张海迪目前的身体状况,其用意是什么?

(4)本文题目是“她的缺憾告诉你什么是完美”,那么你是怎样看待“缺憾和完美”的关系的?

请结合文意和自己所熟悉的典型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举办世界杯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有人说,能给中国足球带来质的飞跃,这种论调简直不可理喻。

B、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难关。

C、咱们从小在一块长大,虽然分别了几年,但是时间并没有阻断你我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困难你尽管说出来,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D、水价上调是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听证会上,供水企业只说亏损,对水价构成始终三缄其口,这让人们大为不满。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分)

A.胡锦涛主席国庆60周年发表的讲话,受到了法新社等外国媒体的广泛关注,纷纷引用,世界各国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关注不言自明。

B。

“番茄大战”现身贵阳,这或许又是一次与国际的接轨,然而一些人在陶醉于这种“接轨”的同时,是否想过这样的游戏有悖我国国情?

C.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

D.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首府白沙瓦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

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

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

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

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

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

但是中国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

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A.⑥④①⑤②③B.⑥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⑤④③⑥D.②①③⑤④⑥

22.请仿照下面的语句,从春、夏、冬三个季节中任选一个季节进行描绘,展现季节的特点和魅力(4分)

例:

秋,是飘落发梢的那片叶,是暂住帽沿的那片蝶,是引人思索的那团红,是给人宁静的那泓蓝。

23.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从祥林嫂、葛朗台、别里科夫中任选一个对象,仿写句子。

(4分)

  例句:

在读者的心目中,阿Q既是一个文学形象,又是一个旧中国落后农民的典型;

“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不仅是一句人物语言,更是他精神胜利法的集中体现。

24,请把下列带序号的诗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诗歌填在横线处(只填序号)

“西风错漏出半生轻叹,秋葭一夜就愁白了头。

”上世纪30年代陆蠡说的极富诗意,同样是荻花,王室后裔吟来却满是凄凉:

“”

①王孙芳草伤心色②雪点芦花起白鸥

③散作江南处处秋④片帆一叶画中游

六、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座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

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

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

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

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过来的温暖。

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

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来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自拟题目,不准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

A(只限于雄性的山兰凤蝶)

2.答案:

C(“两种不同的介质”错,应为“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

3.答案:

D(A项否定了色素的作用。

B项.孔雀和山兰凤蝶获得色彩的机理相同,结果相反,但做法不是清除黑色,制造彩色。

C项,如果把山兰凤蝶的翅膀浸到水中,不会出现同样的结果

二、(4-6题,每小题3分)

4【答案】D质:

典当、抵押或译为:

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

5【答案】B(A对亲之孝\使两川者所为;

C都是对亲友仗义疏财\乐于相助;

D亲族对查道的资助\不偷取他人佳枣)

6【答案】C

【解析】“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7【译文】

(1)(查道的)母亲曾经患病,想喝鳜鱼汤,正是严寒的冬季,不能买到鳜鱼。

2)(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3)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

“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

【解析】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对于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以及语法现象要格外留意,它们往往是采分点。

(1)省略主语和宾语,“羹”、“市”;

(2)省略主语,“微服”、“趋”。

(3)“第”、“分赡”

(二)(8)首句。

①交代了环境;

②为全诗定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

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岭色千重万重雨。

(9)①断弦反映了筝曲的激越。

(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是筝曲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想象瑰丽,表现乐意的繁促酣畅;

“断弦”表明激越的音乐达到了琴弦的极限。

)②断弦表现了弹筝人的忘情。

(弹筝人创造着音乐形象,又被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所感动,心潮彭湃,不能自己,拨断了琴弦。

)③断弦也揭示了“泪痕深”的原因。

(正因为筝曲激越,乐人倾情演奏,乃至“断弦”,才深深打动了“客心”。

10.(6分)

(1)我劝天公重抖擞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三、

(1)CD

(2)马宁曾给母亲写过一封信,告诉母亲:

儿媳妇是北方人,受不了南方的阴冷的天气,母亲反复晾晒棉被,一是出于对儿子和儿媳妇的关心,表现出一个老人对孩子体贴疼爱,二是因为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儿子和儿媳都没有回来,反复晾晒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惦念、思念

(3)泪水中既包含着对没有能够经常回家看望母亲的悔恨和自责,又包含着感受到母爱的幸福感,还包含着对母亲的怀念和阴阳两隔的落寞和无奈。

(4)我再也不能给孩子晾晒那床被子了,要是儿子一家回来,可不能让他们受凉,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