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68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docx

地理八年级下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

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

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通过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区、气候、主要河流、人口分布、主要资源;了解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布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六、教学计划

第一周———第四周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五周———第十周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

第十二周———第十四周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十五周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第九章走向世界

第十六周周至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1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

2.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

3.了解黄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重点难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综合、概括、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寒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假期到过哪些地方呢?

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二、预习导学

1.我国北方的地理位置位于秦岭----淮河的哪个部分?

2.北方地区的人口是多少?

面积是多少?

3.北方地区包括哪些省区?

4.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发布特点?

三、合作研讨:

1.本区的平原分别由哪些河流冲积而成?

2.北方地区气温、降水、等因素,对农业、交通、建筑业、衣着、居住的房屋等有什么不同?

3.北方地区的熟制怎样?

4.北方地区的资源有哪些?

5.制约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6.有“黑土地”之称的是?

有“黄土地”之称的是?

四、课堂反馈

1.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的划分是()

A、大兴安岭、B、秦岭----淮河C、昆仑山

2.北方地区有“()”和“()”之称。

3.窑洞这种民居位于()以北。

4.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是以()为主。

5.北方地区的耕地以()为主。

五、课后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南方经济的发展

重点难点: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及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预习导学

1.提问:

我们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影响中,南方地区是怎样呢?

有什么特征?

2.读图5.8,找出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洞庭湖、鄱阳湖、江汉平原、东海、珠江

三、合作研讨: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地形:

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3.完成课本P7.活动2

4.对比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土壤,红土地的形成?

5.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6.找出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省份

7.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阅读“知识之窗”,完成P10活动3.

四、课堂反馈

1.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可以()

A、一年两熟到三熟B、一年三熟c、一年一熟D、两年三熟

2.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以()为主的工业基地。

3.能否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便于接受更多的阳光B、便于空气流通

C、便于更快散热D、便于排泄雨水

4.我国有()个经济特区。

五、课后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1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秦岭到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重点难点:

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预习导学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从图5.20.5.21中或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出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

(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

(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

(3)通过南北气候、降水,说说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2.完成P11活动1

依据一:

依据二:

依据三:

三、合作研讨:

1、完成P12活动2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温度带

干湿区

水资源丰歉程度

河流是否结冰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主食

主要水果

民居特点注重

2.学生学习活动3分两组讨论“以到底南方好还是北方好”为题

四、课堂反馈

1.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这山脉是()

A、昆仑山B、秦岭---淮河C、大兴安岭D、天山

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界线

3.归纳五线合一

是()的分界线。

是()的分界线。

是()的分界线。

是()的分界线。

是()的分界线。

五、课后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第四节:

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1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

2.主要的铁路线的发布

3.使学生掌握西部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重点难点:

1、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如何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预习导学

1.从纬度位置看,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部的边缘,属内陆地区,越往西距海越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2.在图5.22中找出: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及塔克拉玛干沙漠。

说明本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三、合作研讨:

1、对照图5.22,在图5.24中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2.完成P14活动第二题

3.在图5.22找出塔里木河。

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3.那西部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

4.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引黄河水、长江水,因而成为“塞外江南”的是宁夏平原

5.完成P16活动1.2题。

6.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发布图,请完成书本P17活动1

7.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所以,在资源开发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

8.了解历史古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并完成书本P17活动2

四、课堂反馈

1.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河。

2.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和()。

3.古代三大工程是指()、()、()。

4.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

五、课后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明确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

3.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重点难点: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根据什么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单元?

2.北方地区被称为“”和“”。

农作物熟制为一年或。

地形以为主。

3.南方地区主要指我国以南,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为主,农作物熟制为或。

4.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

5.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区。

二、预习导学

通过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18——21页,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任务)

1.读图说说青藏地区的位置。

2.完成P18活动第2题。

3.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海拔的大高原,有“”之称。

4.青藏高原的“”和“”是主要的自然特征。

5.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是,被称为“”。

6.读图P18.5.34,世界最高的山峰是,最高的山脉是。

7.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是。

8.世界最大的峡谷是。

9.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是铁路。

10.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11.青藏地区常年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12.青藏地区包括省.自治区.省的西部和的南部。

13.青藏地区的地形是以.为主。

三、合作研讨:

1、比较青藏地区与前面所学的三个地区,说出本区气温有什么显著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读图5.41,说出青藏高原的地势对该地区的气侯特征,太阳幅射、河流及流向,地表形态,植被、生产和生活等产生了影响。

四、课堂反馈

1、青藏地区包括省、自治区、省的西部和的南部。

2、青藏地区的地形是以、为主。

3、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海拔的大高原,有“”之称。

4、青藏高原的“”和“”是主要的自然特征。

5、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是,被称为“”。

五、课后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第六章:

认识不同的区域

第一节:

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1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环境等。

2.掌握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

重点难点:

1、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预习导学

1.读图6.1说说东北的地理位置特征

2.东北包括哪些省份?

3.我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宝库发布在哪里?

4.东北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和药材

5.东北林区的“三宝”指:

6.东北平原主要有哪些农作物?

三、合作研讨:

1.看课本P24图6.2结合24案例,说说为什么东北地区气候寒冷?

2.这种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呢?

下列说法合理吗?

3、讨论课本P25活动第2.3题。

冷湿的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东北人们的生活还影响到人们的生产。

所以,人们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发展本地有特色的经济收入。

4.指导学生读图6.5,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并完成P27活动1.2.3.题。

5.讨论P29“北大仓”是否又会变成“北大荒”呢?

6.认识“三江平原的变迁”,引导学生对湿地的保护。

四、课堂反馈

1.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A、东北林区B、西南林区C、东南林区D、“三北”防护林

2.东北平原的主要粮食是()

A、高梁、大豆、春小麦B、玉米、冬小麦、水稻

C、玉米、春小麦、水稻D、冬小麦、甜菜、棉花

3.东北的哪一种矿产探明储量居全国单元位()

A、石油.B、天然气

C、铁矿D、锰矿

4.下列油田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A、华北平原、胜利油田B、华北油田、玉门油田

C、大庆油田、辽河油田D、中原油田、大庆油田

五、课后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第二节:

首都北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地图好资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

2.通过课本材料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的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

1.北京未来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重点难点:

1、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

2、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3、北京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预习导学

1.学习P36祖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完成P36活动。

2.结合地理图册,请打开课本第P37页,让我们学会从地图上寻找北京、认识北京。

3.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河流)、交通状况。

4.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属于什么温度带,是内陆还是沿海?

三、合作研讨:

1.说说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有哪些省区,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有哪些主要河流、并流向哪里?

河北省,西北高,东南低永定河、潮河、京杭大运河等并流入海洋。

3.完成P37活动1.2.3题。

4.归纳北京的优越性

5.结合你的知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6.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7.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8.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9.看课本P42,谈谈北京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四、课堂反馈

第一课时:

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制约华北平原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2.北京的文化教育发达,高等院校多,其中著名的高等院校有()、()等。

3.北京属典型的()气候,其特点表现为夏季()、冬季()。

4.“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所在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驻北京,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A、全国军事中心B、全国经济中心C、全国政治中心.D、全国文化中心

第二课时:

1.离北京最近的港口是()

A、秦皇岛B、天津C、烟台D、大连

2.北京的中关村被称为“()”。

3.北京的沙尘暴来源于()

A、辽宁B、天津C、河北D、内蒙古

五、课后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第三节:

长江流域(3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长江流域的位置、范围。

2.了解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

3.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4.长江流域的经济。

5.长江流域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重点难点:

1、结合地图、图表数据资料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2、长江流域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3、保护长江要从源头做起。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预习导学

1.长江流域的地区具体范围在哪里呢?

主要包括哪些省份?

2.通过观察地图,小结归纳长江流域的范围。

3.读图6.24P45,说出长江流域、支流主要水电站名称。

4.课本P46的知识之窗、课本图6.42案例,说说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

5.长江水系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有“黄金水道”之称。

6.水能资源,年发电量1万亿度,占全国的53.4%,称为“水能宝库”。

7、1.在这条“黄金腰带”上经济最为发达,起带头作用的哪里呢?

4.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本P56的地图和文字资料。

三、合作研讨:

1.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在我国五大河流中,为什么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

长江水量最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长江水系中,为什么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因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哪些工程组成?

4.读案例,图6.51,完成P47活动题1.2.

5、学习长江流域的经济。

读课本P.50图6.53,完成P50探究活动,讨论并解释:

为什么说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黄金腰带”?

结合P57知识之窗内容,明确保护长江源区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大致位置、范围,以及了解更多的对长江源区的保护、治理措施。

四、课堂反馈

第一课时:

1.三峡水利工程位于()

A、四川B、湖南C、湖北D、重庆市

2.“黄金水道”是指()

A、长江B、珠江C、黄河D、淮河

3.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

A、暖温带、湿润区B、亚热带、湿润区

C、暖温带、半湿润区D、亚热带、半湿润区

第二课时:

1.我国的“黄金腰带”是指()

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东北三省

2.位于长江流域的著名煤炭工业基地是()

A、河南的平顶山B、江苏的徐州C、贵州的六盘水D、四川的攀枝花

3.位于江西省的旅游风景名胜是()

A、泰山B、黄山C、庐山D、华山

第三课时:

1、长江流域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水果是()

A、苹果B、石榴C、柑橘D、荔枝

2.三江源是哪三条江的源头()

A、长江、珠江、黄河B、黄河、长江、澜沧江

C、长江、淮河、澜沧江D、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3.下列造成长江全流域洪灾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位于我国的半湿润区,降水丰沛

B、中下游湖泊面积缩小

C、上游地区草原退化、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D、干流寻求长,水量大

五、课后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第四节:

西北地区(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西部地区的范围和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2.了解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3.明确开发1的重大意义。

4.认识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状况。

5、认识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明确西部开发过程中,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重点难点:

1.西部地区的资源与开发。

2、以地图、资料等让学生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难点工程,明确这些重点难点工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预习导学

1.我们通常说西部大开发,那西部究竟包括哪些省区?

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

3.那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呢?

请大家一起讨论P60活动,所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什么决定?

三、合作研讨:

1.阅读本节讨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开发什么呢?

2.结合资料和课本P.61—62的地图、资料,归纳西北地区的重要资源和大致分布。

3.结合课本P63案例一和图6.79,一起来讨论P64的活动1.2,明确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及其带来的好处。

4.西部很多地区沙漠广布,在这些地区修建公路,怎样才能防止公路被沿线的沙丘掩埋呢?

5.西北地区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

6.我们应该怎样做。

应该注意什么呢?

阅读P65-P66资料,讨论、掌握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四、课堂反馈

第一课时:

1、我国长绒棉基地分布在()

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甘肃省D、宁夏回族自治区

2.我国西北地区不包括()

A、内蒙古自治区B、陕西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山西省

3.宁夏“五色宝”包括白色的(),红色的(),黄色的(),青紫色的()、黑色的()。

4.我国最大的盐湖是()盐湖,被称为“()”。

青藏公路上著名的盐桥是()盐桥就横跨在此湖上。

第二课时:

1.“西气东输”的源地是()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西部大开发的首要问题是()

A、脱贫致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B、改善生态环境

C、粮食基本自给D.修建交通通信设施

3.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是()

A、柴达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

4.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

A、胡杨林B、红松C、藏羚羊D、孔雀

5.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大型油田是()

A、克拉玛依油田B、大庆油田C、胜利油田D、辽河油田

五、课后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教学反思

 

第五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

学习目标:

1.掌握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并落实在地图上。

2.了解台湾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的自然环境。

3.认识台湾丰富的物产和著名的旅游景点,理解台湾为什么被称为“祖国的宝岛”。

4.了解台湾的经济,明确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重点难点:

1.掌握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认识台湾被成为“祖国宝岛”的原因,能结合历史说明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

2、掌握台湾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以及自然地理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我国北回归线穿过的省有哪些?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其中不和祖国大陆相连的是台湾。

二、预习导学

1.台湾的位置,结合课本P.68图6.81的台湾地形图,归纳台湾在中国的位置以及台湾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