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9901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定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

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

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

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

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类比法:

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类比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

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

用类比的方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多。

4.教法

a.在学完数轴一节课后,把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补充进来,提前讲解,在讲完绝对值后,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样做既可以体会到数轴的用途,也可以避免两种方法放在一起给学生造成的混乱,而利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写法上学生一般情况下掌握不好,

这样可以着重训练学生的写法,分散难点。

b.注重联系实际:

这本教材的编排更注重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

因此,在每课的“创设情境”这一环节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使学生充分体现到学好数学是有用的,因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c.对于绝对值一课的教法建议:

对于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学生往往感到困难,教者可以告诉学生:

两棍中间夹着一个人(整体),当它是正数和零时,两棍一扒拉,直接走出来,当它是负数时,两棍一扒拉,拄着拐棍走出来,比较形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在《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才可以顺利去掉绝对值符号,进行化简。

d.注重本章的选学内容第40页的“翻牌游戏中的数学定到理”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

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a.整体数思想:

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

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

例如:

已知:

a-b=-3,c+d=2,求(b+c)-(a-d)的值

b.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习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

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

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a.转化思想:

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

解方程3/2(3x+1)—1/2(3x+1)=5运用整体思想可以使解题步骤简捷,思路清晰。

c.数学建模思想:

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d.数形结合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a.本册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b.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

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

这是一些经典题型。

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c.关注教材第92页的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将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进一步体会方程的应用。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

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角的比较与度量。

(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2)空间观念的建立。

a.分类讨论思想:

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

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他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习题中。

a.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想象、思考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b.在讲立体图形平面展开图中,我建议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粉笔盒等其它实物,亲自动手操作,全班集体归纳总结出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不用动手折叠,就能通过观察展开图,想象出立体图形的形状的能力。

c.在讲“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注重培养学生依据几何语言画图的能力,注意补充一部分“根据语句画出图形”的习题。

d.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

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

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四、本学期工作具体措施

为全面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组织水平,特制定本组教研活动如下:

(一)备课。

加强管理,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按时参加集体备课,针对学生实际,以学法指导为中心。

个人备课要做到有课必备,先周备课,备课标和说明,备教材和教参,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的设计与辅导。

集体备课要根据《山大华特卧龙学校关于加强集体备课的几项具体要求》,努力做到六个统一:

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习题,统一课件和统一检测。

加强电子备课中练习的实效性,积极与有关的中考题目相联系,体现电子备课中练习的时代性和新颖性。

教案、学案和课件三者高度配套,切实有效,操作性强。

(二)作业。

作业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选题要有典型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了落实因材施教,题目设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布置的作业尽量全批全改,下次课前尽量发给学生,对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题目要重点讲评,并充分利用好错题集。

(三)检测。

单元检测要先系统复习,梳理出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以及易错易混题目,精心设计题目,题目设置难易适中,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

阅卷要流水批阅,先做好试卷分析,然后进行试卷讲评,并做好查漏补缺。

(四)合作学习。

在平时工作中要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强教师交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多交换意见。

强化研究意识,教师对要讲解的题目和知识,必须充分思考如何教给学生方法,讲前要先做。

(五)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非常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能跟好的进行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

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同学都有更大的提高。

(六)要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由于我班学生很多,他们的性格很复杂,数学素质差距较大,为缩小在数学上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是通过平时单元考试和课堂了解,每位数学老师挑3—4个进行重点帮教补差。

与此同时,由每个学习小组长带一个后进生,双管齐下,共同提高。

再是平时也要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培养小组长认真负责的态度。

在班内形成一种要学习的好风气,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对每一位差生和尖子生负责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每一位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其实他们才是班级灵魂和中流砥柱。

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重视,才能整体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七)参与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了解本学科的教学教研的新动向,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

我们会在总结上学期的经验和教训之后,要更加认真,更加努力,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希望能在本学期能够更上一层。

五、本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时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9月1日—9月2日

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

1.1正数和负数(第2课时)

9月3日抗战胜利日

2

9月5日-9月9日

1.2.1有理数(1课时)

1.2.2数轴(1课时)

1.2.3相反数(1课时)

1.2.4绝对值(第1课时)

1.2.4绝对值(第2课时)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3

9月12日—9月14日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1.3.1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1.3.1有理数的加法(习题课)

9月15日中秋节

4

9月18日—9月23日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

习题课(复习有理数的加减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1.4.1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1.4.1有理数的乘法(习题课)

5

9月26日—9月30日

1.4.2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

1.4.2有理数的除法(第2课时)

1.5.1乘方(1课时)

1.5.2科学计数法(1课时)

1.5.3近似数(1课时)

10月1日国庆节

6

10月8日—10月14日

1.5习题课(1课时)

第一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

2.1整式(第1课时)

2.1整式(第2课时)

2.1整式(第3课时)

2.1整式习题课(1课时)

10月9日重阳节

7

10月17日—10月21日

2.2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

2.2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

2.2整式的加减(第4课时)

2.2整式的加减习题课(1课时)

8

10月24日—10月28日

第二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

期中复习

9

10月31日—11月4日

10

11月7日—11月11日

期中考试

11

11月14日—11月18日

3.1.1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

3.1.2等式的性质(1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1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2课时)

3.2习题课(1课时)

12

11月21日—11月25日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第1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

3.3习题课(1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

13

11月28日—12月2日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5课时)

第三章复习与检测(2课时)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

14

12月5日—12月9日

4.1几何图形(第1课时)

4.1几何图形(第2课时)

4.1几何图形(第3课时)

4.2直线、射线段(第1课时)

4.2直线、射线段(第2课时)

15

12月12日—12年16日

4.2直线、射线段(第3课时)

习题课(1课时)

4.3.1角(1课时)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1课时)

4.3.3余角与补角(1课时)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16

12月19日—12月23日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2课时)

第四章复习与检测(2课时)

17

12月26日—12月30日

期末复习

1月1日元旦

18

1月4日—1月6日

期末复习

19

1月9日—1月13日

20

1月16日—1月20日

期末考试

21

1月21日寒假开始(1月28日春节)

2016年8月28日

课题

1.1正数和负数教案(第1课时)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归纳,让学生体会思维的一般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

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使他们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表示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类比、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鼓励每组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表演活动,看哪一组获胜。

教师说出指令:

向前一步,向后一步;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三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也参与表演,适当加以引导启发,用符号(加减号)表示。

活动后,评选出速记最快,方法最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其感受到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引入新课。

二、新课

合作探究一:

初步了解,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启发学生举出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师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给予适当点评,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判断一些量是否具有相反意义:

(出示幻灯片一)

例题:

判断下面各对量是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温度是零上25℃和零下18℃;

(2)某条河的水位上升0.7米和下降1.2米。

(3)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4.43米和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二: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

教师综上进行引导: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并在表示这量的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来表示;

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并在表示这个量的前面放上一个“-”(读作“负”)来表示(零除外)

【设计意图】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鼓励学生任意结组,举例说明,巩固练习。

做一做:

(出示幻灯片二)

1、请你仿照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完成下表:

向东走1.8千米

向西走3千米

收入14200元

支出4745元

水位上升30厘米

水位下降50厘米

+1.8千米

+14200元

+30厘米

2、请你把下面句子中的量用“+”或“-”的数表示出来

(1)一辆公共汽车在一个停车站下去10个乘客

(2)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4.43米和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

(3)商品价格上涨10%和下降15%.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最后板书答案。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

合作探究三:

观察归纳、理解正数和负数

议一议:

(出示幻灯片三)

观察由前面的问题得到的数:

3,4745,50,18,+8844。

43,-155,+10%,-15%哪些数的形式与以前学过的数有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同时板书课题及正、负数的概念。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多名学生回答,可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

在已学过的数(0除外)的前面添上“-”得到的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在已学过的数(0除外)的前面添上一个“+”得到的,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教师强调两点: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中的“+”可以省略不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总结归纳能力

合作探究四:

巩固训练(出示幻灯片四)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3,19,+0.4,0,3.14,+,-,-0.01

2、下面哪对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

(1)在知识竞赛中,加20分和扣10分。

(2)一座水库水量增加10000立方米和减少12000立方米。

(3)某汽车站开进汽车28辆和开出汽车24辆。

(4)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和面积是27平方厘米。

3、写出与下列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飞机上升200米,____________________

(2)铅球的质量低于标准质量2克,_________

(3)木材公司购进木材2000立方米,________

【设计意图】同桌或小组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对于第(3)问同学们可以各抒已见。

合作探究五:

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

星期

+16

+5.0

-1.2

-2.1

-0.9

+10

-2.6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

存进了多少钱?

(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的相比多了还是少了?

(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帐?

比较各种记帐方法的优劣。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运用正、负数表示的优越性。

4、学习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学生尝试小结,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一、正数概念

二、负数概念

三、0的属性

四、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作业设计

课本第5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