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994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docx

环境连片整治可研

 

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巴格其村、色格孜力克村

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古勒阿瓦提乡人民政府

2012年4月21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3

第二章项目背景……………………………………………….7

第三章项目区农村环境概况………………………………….9

第四章项目整治内容及建设方案………………………….13

第五章运行管理.…………………………………………….16

第六章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17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8

第八章项目实施及运行的保障措施..………………………19

第九章环境及经济效益..……………………………………2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

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巴格其村、色格孜力克村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1.2项目主管单位

温宿县环保局、温宿县财政局

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环保治理设施

1.4项目建设单位

古勒阿瓦提乡人民政府

1.5项目建设地点:

古勒阿瓦提乡巴格其村、色格孜力克村

1.6项目建设年限

2012年4月—2012年12月

1.7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改善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居民的生活环境。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村庄垃圾收运系统建设:

配置垃圾收集桶610个,主干道垃圾箱20个,保洁车13辆,摇臂式垃圾转运车2辆,配备组合垃圾箱4个,建设2座垃圾中转站,面积4400平方米。

1.8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

购置垃圾收集桶610个,需要资金30.5万元,购置主干道垃圾箱20个,需要资金6万元,购置保洁车13辆,需要资金1.5万元,购置垃圾转运车2辆,需要资金14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2个,需要资金66万元,其他费用需要资金2万元。

1.9资金筹措

申请上级财政资金120万元。

1.10编制依据

1.10.1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

(2)《关于深化“以奖促治”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59号);

(3)《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1〕29号);

(4)《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环办〔2010〕178号);

(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

(6)《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9〕48号);

(7)《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165号);

(8)《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示范区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

(9)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意见》(新党发〔2009〕6号);

(10)《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新政办发〔2009〕136号);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2011—2013年》(新财建〔2009〕143号);

(12)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示范区申报指南》的通知(新财建〔2011〕237号);

(13)《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

1.10.2技术规范

(1)《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3)《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

(4)《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

(5)《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

(6)《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BAT)》;

(7)《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

(8)《新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试行)》

1.10.3相关规划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的规划标准及要求

(1)规划项目概况

(2)规划设计依据

(3)规划指导思想

(4)规划的主要思路

(5)规划的总体布局

(6)人口规划

(7)道路系统规划

(8)绿化系统规划

(9)市政工程规划

(10)竖向规划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区社会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古勒阿瓦提乡位于温宿县城东南58公里处,东临阿克苏市,南接农一师六团,西接青年农场及克孜勒镇,北靠恰其力克牧场,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面积931.5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现有人口17593人,耕地19.5万亩。

全乡共设立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35个。

共有党员732名,其中:

农牧民党员569人,预备党员33人,女党员151人。

2011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3714万元,比去年增加8316万元,增长率为20.8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2423.83元,比去年增加2213.99元,增长率21.68%。

2.1.2社会经济

巴格其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1841人,其中:

男963人,女878人。

村干部数9人,村支委人数4人,村委数7人,村党员44名。

农户375户,村总劳动力1043人,其中,男588人,女455人。

农作物主要种植有:

小麦、玉米等;牲畜存栏总数5661头,其中:

奶牛590头,马40头、驴51头、绵羊3996只、山羊984只;农机具小麦播种机4台,大型拖拉机10台,中型拖拉机26台,小型拖拉机71台,其中:

棉花地膜机6行1.8米宽的3台,4行1.45米宽8台,4行1.2米宽6台。

林果业方面:

核桃、红枣、杏树、苹果、香梨。

色格孜力克村共有个4村民小组,总人口数1095人,其中:

男598人,女497人。

村干部数6人,村支委人数5人,村委数5人,村党员29名。

全村农户235户,村总劳动力553人,其中:

男302人,女251人。

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玉米等;牲畜存栏总数4102头,其中:

奶牛433头,马26头、驴33头、绵羊2627只、山羊983只;农机具小麦播种机4台,大型拖拉机9台,中型拖拉机22台,小型拖拉机58台,其中:

棉花地膜机4行1.45米宽9台,4行1.2米宽11台。

林果业方面:

核桃、红枣、杏树、苹果、香梨。

表2—1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

序号

行政村

人口数量

(人)

村庄

户数

耕地面积

(亩)

农民人均收入(元)

1

巴格其村

1841

375

11345

12999.72

2

色格孜力克村

1095

235

14947

13064.28

合计

2936

610

26292

26064

 

第三章项目区农村环境现状

3.1项目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为确保古勒阿瓦提乡环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切实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和指标,切实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

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成立了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副职领导与一般干部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古勒阿瓦提乡制定了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与各村(居)委签定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落实居民“门前三包”,建立保障长效制度,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增强了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为了促进环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突出抓好辖区内环境质量改善、总量控制指标完成、建设项目环境“三同时”执行以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运行等指标的考核,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奖惩机制。

近年来,两个村利用广播宣传共计200余小时,开辟环境保护宣传栏20期,横幅30条,标语150条,信息10篇,宣传教育人数达2500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两个村组织专人多次深入各村民小组以及农户家中,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开办环保知识讲座5期,发放宣传画册55册,培训村义务环保宣传人员5人,同时,在村小学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举办“环保书法比赛”、“环保警示教育图片展”、“环保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受教育人数达250人(次),切实做到了把环保知识带到村队、留在农户,在全乡营造了一个“人人关心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3.2项目区环境污染现状及主要的环境问题

1、新建富民安居示范点,存在着无排水管道,生活废水、污水无法排放的实际问题。

富民安居示范点建成后,人员及房屋比较集中,垃圾清运及处理也将成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

2、垃圾随处倾倒现象严重,生活垃圾弃置在路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空地、洼地、池塘边。

环卫设施极度欠缺,垃圾清运车、垃圾桶等装备和设施未配备,垃圾收运系统不完善,垃圾收运处于无序状态,村内产生的大量垃圾无法迅速收集清运处理,给当地的村民的生活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

3.3实施连片整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按照自治区、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要求,加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的力度,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以往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基础上,2012年,我乡将巴格其村及色格孜力克村作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重点村庄,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的各项基础性建设。

这两个连片村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按照县、乡两级村庄建设的总体规划,我乡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实施了“富民安居”工程,目前,这两个村庄的户数已达487户,人口达2314人,且各项指标均符合申报要求,为此,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3.4项目区环境整治技术路线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排放特点,拟采用农村户分类、村收集转运、乡处理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模式,即在垃圾产生点由农户对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再由农户所在村对各户所产生的垃圾进行收集,将各户产生分散的垃圾统一收集至村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再由垃圾运输车运送至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

3.5环境治理总体目标

1、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1年时间解决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项目区内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村庄“脏、乱、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打造新疆南疆农村环境分类综合整治示范点,完善和创新农村环保政策和机制,探索巩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成果的方法,为阿克苏地区乃至新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2、本工程建成后,古勒阿瓦提乡的2个项目行政村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外运至古勒阿瓦提乡进行集中处置。

3、日常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理,村庄、水体、河岸清洁、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棚舍、无秸秆乱堆乱放,河道、池塘等水面无漂浮物。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消除垃圾对耕地、水源的影响,优化乡村环境,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

 

第四章项目整治内容及建设方案

4.1项目整治内容

根据区域内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环境整治内容。

村庄垃圾收运系统建设:

配置垃圾收集桶610个,主干道垃圾箱20个,保洁车13辆,垃圾转运车2辆,配备组合垃圾箱4个,建设2座垃圾中转站,面积4400平方米。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4—1。

表4—1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行政村

垃圾桶(个)

主干道

垃圾箱(个)

垃圾转运车(辆)

组装垃圾箱(组)

保洁车(辆)

垃圾中转站(座)

1

巴格其村

375

10

1

2

6

1

2

恰其力克村

235

10

1

2

7

1

小计

610

20

2

4

13

2

4.2建设方案

4.2.1建设原则

⑴点面结合,示范先行。

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要求,优先选择符合各种相关规划、人口集中、具备实施条件的连片村庄,开展连片整治示范。

   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按照示范片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治对策和措施。

 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针对区域内农村环境保护特点,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项目。

努力做到示范项目建设与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目标相符合,并与“安居富民”、对口援疆、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等规划相衔接、相协调。

 ⑷创新机制,依靠科技。

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规范项目实施管理、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研究、推广项目实施所需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探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连片整治成效。

4.2.2建设方案的选择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案选择

依据减量化、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的原则,采用“户分类、村收集转运、乡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进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

生活垃圾处理采用运行经济、处理相对稳定、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的操作方法,尽可能降低工程日后运行管理费用。

4.2.3建设规模的确定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

项目区人口数量2936人,项目区内以村庄为单元,建立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系统。

在居民聚集区,设置垃圾收集桶,每户设置一个垃圾箱。

考虑到垃圾的运输问题,每个行政村配备垃圾收集车1辆,用于垃圾集中收集和转运,由村统一收运后运至温宿县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通过垃圾桶、垃圾集中收集和转运,可以使垃圾清运率达到100%。

经测算,本项目共需配置垃圾收集桶610个,垃圾收集箱4个,垃圾转运车2辆,保洁车13辆。

①垃圾收集桶和收集箱

项目在公路沿线居民较为集中,垃圾量产生较大的地点设置垃圾收集箱体,并于公路沿线或居民较为集中的区域布置垃圾收集桶和垃圾收集箱。

主次道路旁设置垃圾收集箱,设置间距根据人口分布情况而定,宜为70—100米。

测算参数的选取:

垃圾日排出重量不均匀系数A1=1.5;居住人口变动系数A2=1.05;预测的人均垃圾日排出重量0.0012t/人•d;垃圾密度变动系数A3=0.7;垃圾平均密度0.103t/m³;垃圾高峰时日排出体积的变动系数K=1.8;单只垃圾容器的容积0.36m³/只;垃圾容器填充系数B=0.75;垃圾清除周期1次/2d。

②垃圾收集转运车及组合垃圾箱

本项目垃圾收集系统主要采取垃圾收集桶和垃圾收集转运车的形式。

由于示范区内的2个村庄运距较短,垃圾收集后可直接运至村内组合垃圾箱内。

故本项目拟在示范区内的2个村庄配备辆用于垃圾转运车。

组合垃圾箱,即摆臂垃圾车垃圾斗,是一种用来装运垃圾的车箱。

本项目采用封闭式组合垃圾箱,主要是收集从农户家庭和沿街道分类收集来的生活垃圾。

垃圾箱料斗容量6立方米。

按每80—100户设计安装一个组合垃圾箱,需组合垃圾箱4个。

③保洁车

为便于将各户产生分散的垃圾统一收集至村垃圾点,再由垃圾转运车运至乡垃圾处理场处理,在连片行政村配置保洁车辆。

在方便垃圾收集的同时,提高垃圾收集效率,减轻保洁员的劳动强度。

第五章运行管理

5.1运行中的技术管理

⑴村收集:

村保洁员每天必须将责任区垃圾箱内的垃圾统一收集到各村固定的垃圾收集点;保持环保设施的清洁和完整。

⑵乡乡转运:

指定工作人员每天将各村垃圾由村垃圾收集点直接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⑶县处置:

由县环卫部门负责将乡乡中转站的垃圾运往最近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置。

 

第六章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6.1编制说明

1、巴格其村、恰其力克村是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

该已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和基本建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当地群众治理污染积极性高、具有迫切治理需求,力争通过一年左右的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巴格其村、恰其力克村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要求,被纳入新农村建设、“安居富民”、对口援疆民生工程规划,采取集中连片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

支出项

单位

数量

单价

(万元)

项目预算资金(万元)

备注

合计

99

规格型号

垃圾收集桶

200

0.05

10

主干道垃圾箱

40

0.3

12

垃圾中转站

平方米

150

0.3

45

壁挂式垃圾收集车

1

15

15

垃圾转运车

2

7

14

保洁车

10

0.1

1

广告牌

2

1

2

6.2投资概算

6.3资金来源

申请上级财政资金99万元。

6.3运营成本测算

国内设备购置依据现行市场价格及厂家询价,设备运杂费、安装工程费及建筑工程费依据本地区工程预算定额。

6.4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资金全部由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专项资金解决。

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7.1项目建设期限

2012年4月—2012年12月

7.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12年4月成立组织机构,搞好宣传发动,积极协调地方配套资金以及农民投工投劳自筹资金。

同时完成项目的勘察、设计,完成可研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

2012年5月完成施工招投标工作,并全面动工。

2012年10月底完成设置环保户用垃圾回收箱、配垃圾收集箱,购置垃圾运输车辆工作。

2012年12月前对工程进行完善整理,准备验收。

 

第八章项目实施及运行的保障措施

8.1制度保障

对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公示制和审计制等制度,作到规范、高效管理,确保项目成效。

⑴项目法人制。

项目承担单位履行项目法人责任,对项目投资和工程建设负责。

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管理,进行项目实施组织、项目工期和质量管理、资金使用等。

⑵招投标制。

项目的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等的要求和规定委托县财政局进行公开招标。

项目建设工程中简单土方等工程,由乡政府组织实施。

⑶公示制。

乡政府对项目基本情况采取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项目开工前,在各项目村点张贴公告,发布项目基本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⑷审计制。

委托县审计局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对项目竣工进行审计,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费用支出情况、项目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项目资金结余及债权债务情况等进行系统审核,出具审计报告。

发现不规范的问题,要求施工方及时进行整改。

8.2资金保障

为保证资金用于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按制度化、程序化工厂透明管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根据计划和进度分批拨款,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严格按计划使用,杜绝挤占、挪用。

第九章环境及经济效益

9.1环境效益定性分析

1、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有效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3、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9.2环境效益定量分析

该项目的建设,会极大地改变当地的环境面貌,有效改善和治理当地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使居民点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生活污水处理率≥75%以上,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9.3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会起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此项目切实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