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0068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重点整理(马海涛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③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指财政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达到社会供需基本均衡,同时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是经济运行和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④监督职能。

维护财经秩序、实现财政资源有效配置。

4.直接民主的公共选择——多数票通过原则

含义:

简单多数(1/2)和2/3多数

前提:

①投票者有单峰形偏好。

(单峰形双峰形)②两两投票表决。

结果:

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

5.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框架把握)

①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

②置换理论。

③经济发展阶段论。

④非均衡增长论。

⑤官僚行为增长论。

6.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政府和个人部门的不同)

①衡量标准不同。

财政支出:

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二者冲突时,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

/个人:

经济效益。

②计算“所得”和“所费”的标准不同。

不仅要计算自身的成本和收益,而且必须将支出项目的外部效应考虑进去。

自身的成本收益。

③择优标准不同。

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

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

7.成本—效益分析法★

①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根据某项支出的目标,设计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并测算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最优支出方案的方法。

②步骤:

确定目标—列举成本(C)和收益(B)—测算成本和收益—测算贴现收益和成本—选择决策标准—选定项目。

③评估标准:

A.净现值标准。

净效益现值NPV=(i为社会贴现率)

B.收益—成本比率标准。

则可取(为折现率)

C.内部收益率标准★。

内部收益率(IRR)是让一个项目的NPV为零的贴现率。

内部收益率的求法:

若存在>

0,使得,则为内部收益率。

标准:

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即资金的机会成本)。

缺陷:

a.只注重收益与成本比的大小,忽视收益和成本的绝对规模。

b.损失既可以看作成本增加也可以看作收益减少,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④结论:

B、C方法都可用于成本—效益分析,但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而用A方法是三种方法中最优的。

8.社会保障支出的筹集方式

①现收现付式(边进边出式):

预先不进行储备积累,完全靠当年的收入满足当年支出的需要。

隔代赡养模式。

优点:

费率调整灵活,社会共济性强,基本上不存在基金受投资风险影响的问题。

缺点:

随着社会保障支出需求的增加,得不断提高费率,否则财政负担沉重。

②完全基金式(储备积累式):

根据未来支出需要确定和预提社会保障基金,并进行储备积累。

建立个人账户,退休金直接来源于社会成员本身的储蓄积累。

a.缓解保障制度受人口老龄化的冲击,避免现收现付式导致的工薪税增加。

b.不会造成政府额外的财政负担。

c.不会扭曲个人的工作、储蓄行为。

d.产生更多储蓄,有助资本积累。

③部分基金式(中国采用):

根据不同的保障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

近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和远期横向收付平衡原则的结合。

可能增大成本。

9.税收支出的概念和特征

①概念:

税收支出是指政府通过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给与特定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而形成的财政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②特征:

A.税收支出有很强的法制性。

通关税收立法的形式制定。

只中央政府才有给与纳税人各种税收优惠的直接权力。

B.税收支出具有宏观性特征。

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执行倾斜性政策的主要措施。

10.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税收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无偿地向人们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

(关键字:

取得财政收入、根本目的:

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要、直接目的:

政府筹措财政资金、只能由政府征收、社会财富再分配)

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

11.课税要素

①征税主体:

即国家。

②纳税人:

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本国公民及外籍人士、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人)、法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和非法人组织(民间协会等)。

③课税对象:

征税的直接对象或标的。

主要使用“三分法”,以商品、所得、财产为基础。

A.分类:

商品和劳务、收益额、财产、资源、人身。

B.相关概念:

a.税源:

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b.税目及计税依据:

税目是征税的具体项目(质的具体化)。

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量的具体化)。

④税率:

核心要素。

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⑤税收特别措施:

分为税收优惠措施(减免、抵免、亏损结转、出口退税等)和税收重课措施(加成、加倍征收)。

相关概念:

A.起征点:

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

e.g.增值税起征点(部分群体享受)B.免征额:

对课税对象总额免于征税的数额。

e.g.个人所得税3500免征额(全体享受)

⑥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

12.税收分类(判断归于何类型)

①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A.流转税:

以商品(交易额)或劳务流转额(收入额)为课税对象。

属于间接税。

特征:

水源稳定、征收及时便利、税负隐蔽。

e.g.营业税、增值税、关税、消费税。

B.所得税:

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

属于直接税。

税负不易转嫁、采用累进税率时可“自动稳定器”作用。

e.g.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C.财产税:

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

分为动产、不动产。

D.资源税:

以资源的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课税对象。

e.g.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②按税负是否可转嫁分类:

直接税(不可转嫁,e.g.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间接税(可转嫁,e.g.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流转税)

③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分类:

中央税(由中央管辖征收并支配,e.g.消费税、关税)、地方税(由地方管辖征收并支配,e.g.车船税、契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共同享有并按一定比例分成,e.g.增值税、个税、企税)

13.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基本观点:

税收负担是有一定限度的,在一定限度之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长;

如果税率的提高超过了一定限度,再提高税率就会影响人们工作、储蓄、投资的积极性,导致谁记得减少幅度超过税率的提高幅度,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结论:

①高税率不一定带来高税收收入,高税收收入的取得也不一定需要高税率。

②取得同样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不同的两种税率。

在税制运行过程中,政府应尽量选择低税率。

③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佳点是E点,税率水平为T。

14.税收的效率原则★

①税收中性:

指政府课税不扭曲是成绩值得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②税收的经济效应:

指在获得既定税收收入前提下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

③超额负担:

指征税引起市场相对价格的改变,干扰了私人部门的选择,进而导致市场机制扭曲,而产生的经济福利损失。

④马歇尔—哈伯格理论:

税前—均衡点E,产量为G,价格为B。

税后—均衡点F,产量降至H,价格升至A,税收收入为CD(销量)×

DF(税率)=ACDF。

生产者损失的剩余BCDE,消费者损失的剩余ABEF,合计ACDEF,大于政府税收收入ACDF。

二者差额FED即超额负担。

产生原因:

因价格上升,消费者可能转向其他商品,使消费者行为扭曲。

减少超额负担的方法:

对需求弹性为0的商品征税、对所有商品征等量的从价税、对所得课税。

15.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①税负转嫁的形式:

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②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

A.需求曲线弹性越低,交易数量的减少程度越低,消费者承担的税负越大。

B.需求曲线的弹性越高,生产者支付的税额越大。

C.供给曲线的弹性越大,消费者负担的税负越大。

16.比例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征税前—预算线DZ,斜率为净工资率W,效用最大化点为E1,闲暇时间为OA,工作时间为AZ。

征税后—预算线CZ,斜率为W(1-t),效用最大化点为E2,闲暇时间为OB,工作时间为BZ。

劳动供给增加了BA,这是征收比例所得税的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政府征税使闲暇和劳动的额相对价格变化,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降低,引起个人以闲暇代替劳动。

(AF)

收入效应:

政府征税使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表明只减少个人的而收入而不改变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所以无差异曲线向下平移。

(FB)

17.最优课税理论—弹性反比法则和拉姆齐定律★

①弹性反比法则:

商品课税的税率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

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实行高税率,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商品应实行低税率。

②拉姆齐定律:

如果商品税是最优的,其税额的少量增加将会导致全部商品需求量下降相同的比例。

18.增值税的类型

①消费型增值税:

一次性扣除当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金。

税基为纳税人当期的销售收入总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价款后的余额。

只对消费资料征税,不对生产资料征税。

②收入型增值税:

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部分所应分摊的那部分税金。

税基为纳税人当期的销售收入扣除折旧及外购中间产品与劳务数额后的余额。

对国民收入部分征税。

③生产型增值税:

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已纳税金。

税基为纳税人当期销售收入扣除外购中间产品与劳务后的余额。

对国民生产总值征税。

税基大小:

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19.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20.国际税收的税收管辖权(小)

①国际税收:

指涉及两个或以上国家间税收利益的经济活动及制度,反映各自国家政府对跨国纳税人行使课税权力所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②税收管辖权

A.属地原则:

以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地或经济活动发生地为标准。

e.g.地域管辖权(广泛)

B.属人原则:

以纳税人的国籍和住所所在地为标准。

e.g.居民管辖权、公民管辖权

③国际税收协定:

指两个或以上国家为协调相互间在处理跨国纳税人征税事务和其他相关事务的税收关系,本着对等原则,经政府谈判所签订的书面协议。

21.公债的职能

①弥补财政赤字。

可有效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防止大规模通货膨胀。

②公开市场业务的工具。

可以调节社会货币资金总量,实现宏观调控。

③筹集建设资金。

可为经济建设筹措财政资金。

④调节经济运行。

一公债既能改变社会货币资金投向,优化投资结构,为私人投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二公债能调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防止积累率过高或过低。

三公债能调节社会货币资金总量。

22.公债分类

①按发行地域分类:

国内公债、国外公债。

②按有无偿还期限分类:

有期公债(短期(国库券、银行借款)、中期(1-10年)、长期(10年以上))、无期公债。

③按公债发行本位分类:

货币公债、实物公债。

④按应募条件分类:

强制公债、自由公债。

⑤按公债流动性分类:

上市公债、不上市公债。

⑥按债务主体的政府级次:

中央公债、地方公债。

⑦按发行形式分来:

凭证式公债、记账式公债。

23.公债规模的衡量

①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五个标准:

应债能力、偿还能力、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证券市场的容量。

②国民应债能力指标:

公债发行额占GDP的比例、公债发行额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比例。

③公债规模指标体系★(每个指标的经济含义)

A.公债依存度。

,反映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公债来筹措的。

(安全15%-20%)

B.公债负担率(最重要)。

,从国民经济总体把握公债数量界限。

(警戒线45%)

C.借债率。

,反映当年公债增量对GDP的利用程度,反映当期债务状况。

(3%-10%)

D.公债偿还率。

,反映一国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有多大比例是用来偿还到期债务的。

(8%-10%)

24.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

广义:

政府非税收入指政府通过合法程序所获得的除税收收入外的一切收入。

属于财政资金范畴。

狭义:

不包括公共债务收入和社会保障缴款。

包括:

①行政事业收费②公共资产、资源收入③政府性基金④罚没款收入⑤其他。

25.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是指国家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它是国家的立法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26.国家预算体系

①按编制形式分类:

单式预算(一个统一的预算表格)、复式预算(两个或以上)。

②按收支指标确定方法分类:

增量预算、零基预算。

③按预算级次分类:

中央预算、地方预算。

④按收支平衡状况分类:

平衡预算、差额预算。

⑤按预算执行时间分类:

年度预算、中长期预算。

27.国家预算的组成

①五级预算

②按预算收支管理范围分:

总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

28.财政分权的概念

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给与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和支出责任范围,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和结构。

29.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标

①弥补纵向财政缺口。

②缩小各地政府公共服务的横向不公平。

③针对公共服务收益外溢的补偿。

④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并实现国家平等化。

⑤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⑥促进一国各地区间和谐发展。

30.财政政策的类型

①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分类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税收和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政府利用本身财力有意识地干预经济。

汲水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

补偿政策:

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②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分类

A.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财政支出(乘数较大效应大)和减少税收(流转税-供给,所得税-需求),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B.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抑制社会总需求。

C.中性财政政策。

要求财政保持收支平衡。

31.财政政策的工具

①税收。

具有权威性。

其作用体现在:

A.宏观税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B.税负分配C.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

②公共支出。

指政府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③政府投资。

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之初,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一可以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关键作用,二在“基础瓶颈”条件下释放受制约的民间部门生产潜力。

④公债。

三大作用:

弥补赤字、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

调节作用体现在:

A.排挤效应—投资和消费挤出。

B.货币效应—影响货币供求。

C.收入效应—持有者获得利息回报,代际收入与负担的转移。

公债的市场操作协调两大政策体系的不同功能,一可淡化赤字的通货膨胀后果,二可增强央行调节货币供应的能力。

3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