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586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临沂市临沭县届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效仿/发酵甲胄/压轴戏祛除/曲意逢迎

B.皎洁/打搅 捭阖/柏油路 契机/提纲挈领

C.隐瞒/蛮横居然/狙击手称职/趁热打铁

D.空旷/粗犷触角/处理品对峙/博闻强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博弈 尺牍愤笔疾书仗义执言

B.蜗居忤逆门庭若市出其不意

C.幅员冒然贻笑大方改弦更张

D.吊销插座真知灼见以逸代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民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受“从众”心理影响,二是违反了被抓,处罚也轻,不顾及交通安全。

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

“中国式过马路”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A.从而不耻   一经   

B.进而不齿      已经 

C.进而不耻已经    

D.从而 不齿  一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从一些地方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得出的经验教训看,好多事情就是因为“不作为”、“乱作为”而导致问题积羽沉舟、积重难返。

 B.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旷日持久,坚持不懈,真正确立“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思想,并能同工作实际相结合。

 C.课堂上,我们应该增强效率观念,防止和克服抽丝剥茧、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努力做到当堂学习的内容能及时理解消化。

 D.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印章图谱存世量沧海一粟,六七十万元的价格,如果藏家或投资者购买字画,只能买到普通之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机动车行至交叉路口或者人行横道之前,就应该履行减速缓行、停车让行的义务。

B.针对“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爱一点还是严一点,是穷养还是富养,多数家庭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C.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毫无疑问,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水平将直接决定中国反腐败斗争的成功与否,决定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非虚构写作”的价值

洪治刚

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

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

譬如,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

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散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性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

“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

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

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聚焦,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

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

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

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

像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就是通过对故乡一些自杀个案的追踪采访、记录和反思,指出巨大的医疗负担和尖锐的家庭关系,仍是威胁中国农民生存尊严的重要因素。

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

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隔”,换句话说就是“经验的贫乏”。

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表明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

像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以作家自己“卧底”传销组织的亲身经历,鲜活演绎“传销”这颗社会毒瘤之所以屡除不灭的缘由。

而李天田的《相亲记》则通过自己的相亲经历,揭示了各类婚介机构的隐秘内幕,对人们的道德伦理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此外,像韩石山的《既贱且辱此一生》、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作品,在追忆自我成长经历的同时,不断追问历史深处的沉重与诡异。

当然,这种以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作为主要审美目标的写作,艺术性上有时会偏弱些。

那些现实调查类作品尤其明显。

毕竟,它们突出的是“实录”之后的分析和思考,彰显的是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

但是,如果当代作家都能够抽出一些时间,亲身介入社会历史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非虚构写作”,我以为,这会为他们的虚构性写作提供巨大的帮助。

(选自2013年1月15日人民网)

6.关于“非虚构写作”,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理论上讲,“非虚构写作”应该涵盖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从发表的作品实际看,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文体特征。

B.“非虚构写作”直接展示作品主人公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表现出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

C.与传统的“纪实文学”相比,“非虚构写作”记叙的事件可以是不完整的,所表达的主题也不一定是宏大的。

D.在纪实过程中,“非虚构写作”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有时也会有一定的感性抒情和诗性怀想。

7.下列对“非虚构写作”价值的认识,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虚构写作”能够激发当代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改变他们蛰居书斋进行想象性写作的习惯。

B.“非虚构写作”能使作家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调查,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

C.“非虚构写作”使作家不再仅仅凭借媒介资讯和既往经验的惯性来了解社会,进而克服作品“不接地气”的问题。

D.“非虚构写作”能够让作家通过对历史或现实的细致观察和分析,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观化的、现场直击式的介入是“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作家的有效思考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呈现来达成的。

B.作者举李天田的《相亲记》为例,意在揭示各类婚介机构的隐秘内幕,对人们的道德伦理提出尖锐的质疑。

C.因为“非虚构写作”追求独特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强调彰显创作主体的特定感受和理性思索,因此艺术性难免受到影响。

D.从“非虚构写作”的内容来看,既有来自历史的,也有来自现实的,甚至有的还来自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

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

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

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

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其父戒之曰:

“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

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

”熙自是稍加饭粥。

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

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

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

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

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

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

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

“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

”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

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

“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

”于是相率归附。

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

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

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

②渠帅:

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

③总管府:

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性严重,有雅量             重:

持重

B.熙自是稍加饭粥              稍:

稍微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

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

禁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           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上闻而嘉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我辈其可违乎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

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

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

令狐熙到任后,

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

(3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

(3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题。

(8分)

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②年最少。

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

②“庾郎”本指庾信。

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

③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

(1)词中“老”与“嫩”两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

(4分)

(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2),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3)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4)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五、(12分)

16.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4分)

本报电(记者赵珊)记者从“2013众信万人美国旅游年”活动上获悉:

由于2012年美国使领馆放宽了续签免面签时限,增派签证官,使赴美签证效率大大提高。

新政提升了游客多次出游的意愿,赴美旅游势必成为2013年出境游的一大热点。

众信旅游在新年伊始推出美国五大系列主题旅游产品,包括:

由异国新年、得克萨斯州牛仔节与花车大游行组成的缤纷节日系列;春秋季“樱兰郁枫”的浪漫赏花赏枫系列;感受摩登畅快的购物炫彩都市系列;玩遍迪斯尼、海洋世界等童话世界的主题乐园系列和绝美自然的国家公园系列。

17.1月10日,公交车上,一位民工小伙给老人让座,可是老人却掏出纸巾,把座位擦了一遍才坐下。

民工小伙开始愣了一下,随后就明白了,有点尴尬地笑了笑,脸变得通红。

此事被一位乘客发上网后,网友们对这位老人的做法议论纷纷。

请写一段话,阐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用反问或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述,不超过60个字。

(4分)

18.下面是某大学以大学生“人文·读诗”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请根据表一、表二显示的调查结果概括现状,分析原因。

要求简明、准确。

(4分)

表一:

你在入大学后阅读诗歌的数量

阅读数量

人数

所占比例

0首

28

14%

10首以内

102

51%

10—20首

64

32%

20首以上

6

3%

表二:

你认为诗歌在当下的存在价值是(可多选)

问题选项

人数

所占比例

让人类获得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体验

53

26.5%

为物质社会增添精神追求

22

11%

反映人性的美德和光辉

32

16%

成为诗人谋生的一种手段

75

37.5%

毫无价值

85

42.5%

(1)现状概括:

(2分)

   

(2)原因分析:

(2分)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雪域青稞

次旦多吉

①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

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不能得解。

②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地是一模一样的吗?

不就是如此平淡吗?

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

③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地里。

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子吗?

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每次都是微微一笑。

说:

“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能收,这样咱们就可以做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

”原来如此!

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青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一样可以长大成人。

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

④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

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

那些青稞刀切似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出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要触摸天空。

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的佼佼者。

⑤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

强劲的北风一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

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

只有一个完全的自由者,才会拥有这种飞翔。

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稞,真倒像极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

⑥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

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

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来。

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

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

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

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⑦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裸。

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

⑧某一个暑假,我专程赶回老家,想去看看久违的青稞。

这个时期青稞和油菜花一样长得茂盛而碧绿。

回到家后,母亲先为我打点好餐饭,我心里就一直默默念叨:

我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吃上青稞。

我一口气吃了四个热乎乎的青稞饼。

紧接着就独自一人跑向青稞田。

当我爬上一座山头,一边啃着母亲做的青稞饼,一边放眼辽阔的青稞田时,我的情绪变得有些难以控制,仿似一下子扑进了母亲的怀里。

⑨到这里,我觉得,我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不但孝顺生我养我教诲我的母亲,而且更加孝顺生我母亲养我母亲教诲我母亲的青藏高原。

19.作者说青稞是“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20.“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

”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合理吗?

为什么?

(4分)

21.请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22.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抒情可以删掉,你同意吗?

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6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

本报记者 余建斌

⑴2月26日上午10时30分,87岁的科学巨星朱光亚停止了思考,传奇而神秘的一生从此画上句号。

但苍穹之上那颗“朱光亚星”,将永久绽放光芒。

⑵对这位“莫逆之交”,李政道评价说:

他十分精心地组织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于敏、黄祖洽、陆祖荫等成千上万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两弹”研制,他在“两弹”的研制中是“科技众帅之帅”……

⑶“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朱光亚说。

⑷从20世纪50年代末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工作,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朱光亚与核“打交道”长达近半个世纪。

⑸1959年7月1日,宋任穷等人把35岁的朱光亚请去,邀请他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在1946年8月,22岁的他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进入了密执安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

学生时代漂洋过海去追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⑹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⑺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

由于走错了路,朱光亚一行人还没有赶到山头的观测站,原子弹就爆炸了。

还在赶路的朱光亚转过身来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

⑻1972年后,李政道每年回到祖国都能见到朱光亚,但朱光亚对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从来只字不提。

李政道也是从公开的资料中,才知道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⑼“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曾称赞朱光亚“细致安排争好省,全盘计划善沟通,周旋内外现玲珑”,“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称赞朱光亚“深思熟虑,把握航道”,上级领导则说朱光亚是“杰出的科技帅才”。

⑽回顾往事,朱光亚却屡次提到:

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

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⑾“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⑿爱国之情,始终是朱光亚的精神动力源泉。

1950年2月底,朱光亚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处在热恋中的女友、也是未来的妻子,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

之前,他和其他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一封给留美中国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

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⒀回到国内后,朱光亚成为当时北大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⒁但朱光亚的功劳不仅仅在“两弹一星”的功勋中,他还被国防科技领域的同行们誉为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

时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曾有一番评价,朱光亚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远见卓识的科学家。

他参加了包括《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在内的新中国历次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作……1970年后的30多年里,他一直负责领导我国核武器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处于高层科技决策的中心,潜心探索中国特色的核武器发展之路……

⒂“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

⒃由于特殊的事业,朱光亚的经历鲜为人知。

但这和朱光亚极为低调也有关系。

多少年来,一直看不到描写朱光亚的文章,其实不是没有人写,而是写了文章到他那里过不了关,不是被扣下来,就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

他总说,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⒄2004年,朱光亚80岁。

为表彰他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原子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他平实地说:

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

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

⒅朱光亚淡泊名利,时任中国工程院秘书长葛能全曾回忆,1996年,朱光亚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100万元港币奖励。

他拿到奖金支票后,马上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界的工程科技奖奖励基金。

他攒了4.6万多元稿费,也捐给了中国科协的一个基金会。

(选自2011年02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9.简要分析“‘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的标题含义。

(4分)

20.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朱光亚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4分)

21.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22.有人认为爱国情怀是朱光亚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对这种看法你持什么观点?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

“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

”朋友很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

”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

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

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