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081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学生村官可持续性机制

TheSustainabilityoftheMechanismofUniversityStudentsStudyVillageOfficial

Undergraduate:

WangMingxing

Supervisor:

ZhangChuanhan

Abstract:

Atpresent,the"

villageofficialcollege"

hasbecomeapopularterm,selectionofoutstandingcollegegraduatesasvillagecadres,andforthebuilding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strengthenthebuildingofruralgrass-rootsorganizationsandpoliticalpowertofostertrainingofyoungcadresinreservetoeaseemploymentpressure,separatejobs,aswellastheembodimentofuniversitygraduateswillhavetheirownvalues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However,thevillageofficialstatusofuniversitystudentsandisnotoptimisticthatmanystudentsonlythe"

villageofficial,"

asaspringboard,notreallywanttosacrifice,suchasinruralareas.Thisarticleaimstoanalyze,understandthecurrentstatusofuniversitystudentswhenthevillageofficialandtheexistingproblemsandproposesolutionstotheissueofthefeasibilityoftheprogram,suchasfromapersonalperspectiveoftherelevantmechanisms,suchasthesocialpointofviewmechanismsfortheimplementationofChina'

scurrentpolicyofvillageofficialcollegestudentsreferenceandmadeconstructivesuggestionstomakethispolicycanbeimplementedeffectivelytoenablethestudentsproduceshort-termlong-termservicebenefits,ruraldevelopmentsothatavirtuouscircle.

Keywords:

CollegestudentssustainabilityMechanismVillageofficial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

(三)文献综述1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2

1.大学生村官2

2.可持续性机制2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2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可持续性的因素分析3

(一)个人因素3

1.思想上,大学生观念滞后,缺乏到农村基层服务的主动性3

2.“大学生村官”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不足3

(二)社会因素5

1.政府因素5

2.农村环境因素5

3.社会舆论因素或者文化因素6

三、大学生村官可持续性的相关机制6

(一)从个人角度相关机制6

1.自我激励机制6

2.加强学习机制7

(二)从社会角度相关机制7

1.建立常态化选聘机制7

2.建立全方位管理服务机制7

3.建立多层次递进培养机制7

4.建立全员化创业机制7

5.建立综合性评判考核机制8

6.建立多元化选拔使用机制8

7.建立责任明确的组织领导机制8

结语8

注释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这是继200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后,党中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大决策。

这一系列的政策可以看出我国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到我国边远地区。

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缓解就业压力,分流就业岗位,以及体现大学毕业生自身价值等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袁君宝2008年8月在《“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优化分析》一文中这样写“根据调查,45%的村民很支持大学生做村干部,明确反对的比例仅仅是2%。

应该说大学生做村干部,有着良好的民意基础。

对“大学村干部计划”的理解方面,17%的村民认为是走过场、形式主义,更多村民期望这个计划能给农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村干部已经被村民熟悉和了解。

其中,35%的村民反映知道并且熟悉,一般了解的占44%。

调查的村民中,20%的村民找大学生村干部办过事情,其中17%的村民反映事情办的很顺利。

35%的村民虽然没找过,但都听说大学生村干部的口碑不错。

能为村民做事情,村民是欢迎和感谢的。

调查中,24%的村民也反映所在村的大学生村干部很一般,挂闲职。

请村民为大学生村干部打分时,13%的村民给了优秀,11%的村民评价很坏。

大部分的村干部已经被村民接受。

”[1]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农民对大学生村官已有了解,并认为我国的这一政策对我国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大力发展的必要。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当前,“大学生村官”已成为热门名词,本文旨在分析、了解中国目前大学生当村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为中国当前推行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提出参考依据和建设性的建议,使这一政策能够有效的得以实行能够使大学生在短期的服务中产生长远的效益,使农村发展良性循环。

(三)文献综述

1.有关大学生村官研究

当前,“大学生村官”已成为热门名词,很多的专家学者也都在这方面有所研究,袁君宝通过《“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优化分析》一文以武汉为例对我国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也肯定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如认为大学生当村官是向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大学生当村官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血液”支持;

大学生当村官是大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等,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若干建议,如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和用人体系、培养“本土化”的“大学生村官”、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实施“大学生村官”团队组合等;

韩新宝2008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一文中就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动力,立足于我国农村的实际,解决好制约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障碍因素至关重要。

他认为从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改善环境、完善制度等方面可促使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钮钦2007年在《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中从大学生村官的政府定位、高校定位、个人定位三方面谈村官的角色定位;

周玮、吴兆基、王娇、吴玉等人2008年在《高校在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对策研究》中首先肯定了选派大学生村官是解决农村管理人才不足的重大举措,接着分析我国目前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面临的阻滞,然后提出对策。

2.有关大学生相关机制研究

这些文章对我国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解决措施及大学生村官在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意义都做了较深入、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但是“可持续性”还不够强。

如耿相魁2008年在《如何健全大学生村官运行机制》中提到了以下几点:

1.制定政策,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

2.建章立制,强化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

3.营造氛围,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安心扎根;

4.督查服务,搞好大学生村官的扶持帮带。

虽然有这方面的意向,然而并不明确,而且比较片面。

中共芮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贾国平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完善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

一、实行三级联管,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管理;

二、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工作监督机制,工作监督机制;

三、制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1.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指近年来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

2.可持续性机制

可持续性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某一事物或现象可以长期地保持下去一种特性。

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本研究的可持续性机制是指政府相关组织或相关组织之间相互作用,以确保大学生村官这种社会现象能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能够长期保持下去的一种作用过程和方式。

换言之,就是政府机构和相关组织要为大学生村官这一新兴事物能够正常、健康发展下去而建立的一些相关制度与措施,能保证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关于我国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解决措施及大学生村官在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意义等问题的文章都比较多,而本文是就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机制进行简单地分析和研究,并且是站在金融危机这个特殊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更具创新意义。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可持续性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一新生事物能否可持续性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来简要分析以下影响大学生村官可持续的一些障碍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思想上,大学生观念滞后,缺乏到农村基层服务的主动性

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许多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的目的也就不那么纯。

大部分的大学生到农村不是想干一番事业,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为我国的“三农”事业做贡献,而仅仅是在现实严酷的就业环境下的无奈选择和权宜之计。

他们大都认为自己在农村不会待很久,一旦服务期届满后就会离开农村。

他们工作中缺乏长远观念,整天不是干实质性的工作而是暗暗盘算着离开的日子。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

“超过57%的毕业生认为,担任村官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

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占到24%。

20008年的一份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对于3年届满后的工作趋向,39%的大学生村官想考公务员,5%想考研。

我们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做出的选择。

还有一部分人对自己到农村服务感到脸上无光,认为自己到农村服务是大材小用,农村缺乏相应的工作条件和创业环境,不但无法体现出自身价值,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据一项调查显示:

“大学生村官”对现在生活不满意、烦恼和说不清楚的大学生村干部占17%,16%的人表示满意,而不满意的占到67%。

由此,他们在农村服务期间成天眼睛朝上,只想做大事,不愿干小事,结果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干不成,最终虚度时光,一事无成。

更有甚者自视甚高,轻视农民和农村干部,在工作中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在生活中则不尊重农民的生活习俗,动辄就把农民的生活习俗斥之为“封建迷信”。

[2]这就使得“大学生村官”无法真正地融入农村生活,不能为农民和农村干部所接受,使得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大学生村官”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不足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相对下滑,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之间还存在着诸多差距。

再加之大学生知识背景、综合能力远离农村实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在的大学生在农村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据统计,从专业知识结构来看,现有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占22%,哲学、历史以及其他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45%。

显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农业发展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

[3]

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

由于大学生村官和大部分农民在受教育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可能导致他们之间的良好、顺利沟通。

首先是与村民之间的沟通。

在农村,大部分的村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大学生大部分时间也是待在“办公室”,这就导致他们间的了解少,沟通交流也自然不那么顺畅。

同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一部分农民的“封建思想”很难理解,这也影响他们之间的沟通。

其次是与村干部之间的沟通。

大学生村官刚出大学校门,理论知识相对丰富,实践经验却相对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与村干部产生一定的摩擦,可能会有部分大学生轻视农村干部,在工作中高高在上,不愿与村干部沟通,导致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同时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对原有的村干部队伍形成一定的冲击,在给他们带来危机感的同时也使不少当地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是来抢自己饭碗的,再加上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使他们看不惯大学生村官的所作所为,对他们的工作指指点点、说三道四,不帮忙反添乱。

也有一部分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刚走出校门,没有多少工作经验,不了解农村情况,缺乏相应的工作能力,来村里只不过是当当参谋、挂个闲职,不指望他们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必要给他们指派什么重要任务,给自己当当秘书、写写材料就行。

部分群众对大学生当村官也不理解,认为他们好容易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却又回到农村,这些大学生肯定各方面都不行,在城里呆不下去了才又回到了农村,因此对大学生村官另眼看待,对他们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拿大学生村官当干部。

以上这些思想极大的挫伤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阻碍了他们工作的顺利开展,到头来损害的还是村民自己的利益。

三是组织管理等相关经验缺乏。

从目前大学生“村官”的构成来看,大部分都是刚刚离开学校的,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同社会尤其是农村接触不多,对农村的现状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和开展农村工作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我国的大学教育相对以前来说更注重实践方面的教育,但其力度还不够,大部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不是很强。

同时,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大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

虽然有些大学生来自农村,但要其对农村进行管理等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四是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刚刚走出校门还未完成角色的转变,对农村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估计不足,缺少长期工作的心理准备。

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往往热情很高、干劲十足,但容易盲目乐观、不切实际,认为在农村工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凭着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完成它不在话下。

很多大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都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大都具有坚强的优越感,可一到农村就不一样了。

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很多都不是这些刚出校门的“天之娇子”所能承受的。

出校门前,遇到困难和挫折,有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支持、鼓励与帮助,可到农村后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大部分的困难和挫折只能自己面对,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社会因素

1.政府因素

首先是计划方面: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有效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部分省市制定了大学生村官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公开招聘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担任村官。

这项计划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积极响应,受到了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不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特别是个别地方无的放矢的选派大学生村官,致使一些大学生村官用非所学,难以发挥自己专长,大学生村官成了摆设、“花瓶”,造成了人才和资金的浪费,引起了大学生村官和当地群众的失望和不满。

其次是制度保障不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基层创业的积极性。

目前,对于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规范化的制度,国家和各个地区也出台了许多吸引大学生服务基层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措施。

总体看来,这些措施对于把城市的人才、科技引入农村,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但是落实得不是很到位,也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一项新政策,大学生村官在法律层面、现实层面、实践操作中都遇到了困难。

在法律层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到农村当村官的大学生不是本村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不能担任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基于法律规定的这一限制,一般来说,这些大学生村官只在农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支部副书记尚可接受,但村委会“主任助理”一职则引起许多人质疑,因为村委会组织法没有这一职位的规定。

根据依法自治原则,“主任助理”则名不正言不顺。

在现实层面,大学生村官的待遇较低。

众所周知,现在接受高等教育个人投入越来越高,一个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至少要六、七万,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必然呈现出追求相应回报的心态。

而大学生村官单靠岗位收入来收回这六七万元的投入,其漫长过程可想而知。

我们常常把奉献、责任放在第一位,但是忽视了大学生村官最基本的、最迫切的生活需要,那么服务基层的热情、扎根基层的决心、基层创业的信心也无从谈起。

在实践操作中,大学生村官计划本来是让大学生做村官,但是在一些地方,大学生挂职还没有结束,领导却将其调到别的岗位。

另外,一些政策制定者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期满后怎么安置的问题,制定出的方案没有可操作性和切实可行性。

2.农村环境因素

农村环境较差,缺乏吸引人才的良好基层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深入基层工作,但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大学生村官”流失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事情呢?

关键原因就在于农村的基层环境太差。

有事实为证,四川省自1999年通过志愿者服务、下派等形式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

然而,截至2007年7月,仍在农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高达70%以上。

[4]农村基层工作生活条件较差,如乡村偏僻、交通不便、办公设施缺乏以及居住条件落后等都影响着大学生村官的去留。

如果农村不能为大学生村官营造一个用的放心、干的安心、创的舒心的基层环境,那么,发挥人才智力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也就成为一句空谈。

3.社会舆论因素或者文化因素

在大多数农村,村民往往缺乏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

事实上,大学生村官的社会认同现状并不像村官计划推行那样乐观,呈现出“迟发展效应”现象,即社会对这一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甚至是接受,滞后于该事物的发展进程,二者不能同步。

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的社会角色尚未被社会所完全理解和接纳。

[5]从大学生的来看,很大部分毕业生尤其是部分农村出生的大学生不愿回流农村,他们大部分将村官理解为“边缘化”、“发配”、“上山下乡”。

而相关社会群体,如学生家长等则片面地将大学生村官计划理解为国家的缓兵之计。

尤其是对子女寄予殷切期望的农村家长们大多不愿子女再回到农村。

在多数村民看来,“大学生村官”“上任”时间较短,而且大多两三年就有可能离开,给予他们实权并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因此,大学生服务农村多是以“助理”相待,却并没有实权,每天的工作也就集中在为领导打打字、写写报告,教领导学会使用电脑,帮办公室整理整理文件、档案这样一些琐碎之事上。

而且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们提出的建议不能被接受,觉得自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当地文化水平的匮乏使他们颇感精神上的孤独。

他们中很多人,在释放完激情后,带着所期望的优待政策重新踏上城市的旅途,寻找真正想要的生活。

孙柏英教授认为,这些“大学生村官”们的迷茫,最主要的是价值判断上的问题。

他们当中众多人的选择,并不是出自内心价值的驱动、不是出自对农村的热爱和责任,而是受到服务期满后能够享受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和诱惑。

三、大学生村官可持续性的相关机制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机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与大学生个人双方的因素:

(一)从个人角度相关机制

1.自我激励机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作为大学生,当怀着梦想踏入大学门槛时会感到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但当走出大学校门,经过层层选拔当上村官后,又会感到与梦想竟然还是那么遥远。

其实,面对未来,大学生担任村干部仅仅是站在了人生新的起点上。

大学生当村官,首先要调整心态,要从大学生的自豪和优越感中摆脱出来,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正确看待现实与理想,确定新的奋斗目标。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懂得如何调整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为我国的三农事业做贡献。

要能认识到农村也可以成为我们大展身手的舞台。

2.加强学习机制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课题。

学以立志,学以养德。

过去在学校学习,现在到农村,有了一个向实践、向群众学习的机会。

大学生村官走上工作岗位后,首先要对自己所在村的经济、地理、人文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以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二)从社会角度相关机制

为全面提升到村任职大学生工作整体水平,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党政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大型“蓄水池、储备库”,围绕对大学生村官的选、育、管、用等,建立七项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序开展。

1.建立常态化选聘机制

围绕“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目标,在积极争取省派大学生村官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自主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确保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