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121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docx

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课程分析:

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是重要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本节课观察所用的装片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重点在于掌握如何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及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

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是手段,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目标,观察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此外高倍显微镜在后续的观察实验中还要用到,因此这节课掌握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初中时学生已经使用过低倍显微镜,对于操作步骤有一定了解,学生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加上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可能找不到所要观察的细胞。

因此,需要教师详细示范和指导。

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步骤不但需要学生掌握,而且教师需要在操作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便使其真正理解这些操作步骤,更好的完成观察细胞的任务。

三、设计思路:

首先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再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同时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这些操作的原因,并进行示范和指导,然后对于显微镜使用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也进行说明,最后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示范和指导,学生观察细胞并进行比较归纳。

四、学习目标:

1.说出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2.能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五、教学流程:

一.初步观察整体感知

(一)显微镜的结构

请结合课本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观察显微镜的各个组成部分,明确其各部分作用,可以同桌交流也可询问老师。

二亲自操作了解实质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显微镜中的物镜及目镜并参照显微镜的使用流程动手操作,独立完成下列表格,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桌交流之后自由发言。

1.取镜

2.安放

3.对光

4.放置装片

5.使镜筒下降【调节粗准焦螺旋】

6.使镜筒上升【调节粗准焦螺旋】

7.低倍镜下调清晰,并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8.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9.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目镜和物镜与其放大倍数的关系

镜头种类

有无螺纹

长度

放大倍数

视野大小、明暗

物镜

小而暗

大而亮

目镜

大而亮

小而暗

放大倍数的实质:

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距载玻片的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少;反之越多。

(二)思考题

结合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交流,自由发言。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

【能否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不移到视野中央行不行?

如果不移,直接换高倍镜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为什么?

4.比较分析你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的异同

(三)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物像移动与实物的关系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体是放大后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所以要把右上方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应该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即“偏哪移哪”

思考:

对于一些游动的生物来讲,进行观察时,若此生物正在向左上方游动,如何移动装片使其位于视野中央?

2.低倍镜换至高倍镜的操作注意点

a.使用高倍镜时,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

b.换用高倍镜后,一般视野会变暗,可将光圈由小变大,将反光镜由平面镜转换为凹面镜以增加视野亮度。

C.慢慢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找到清晰的物像,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3.如何判断污染物的位置

目镜、物镜、装片

移动装片,若污染物不动,则在镜头上;反之在装片上。

转换物镜,若污染物不动,则在目镜上,反之位于物镜上。

三.巩固练习,提升迁移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交流,自由发言。

1.通过显微镜观察“上”,能看到什么图像?

2.为什么高倍镜下的视野会变小、变暗?

3.在视野左下角的图像,如何调到视野中央?

4.简述使用高倍镜的操作要点

【实验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年级:

高一教师:

张英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

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

1.仪器:

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

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

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

(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要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选材:

苹果:

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研磨成浆:

加石英砂,加5ml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过滤:

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

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水浴加热:

煮沸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②斐林试剂要两液混合均匀且现配现用。

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斐林试剂的配制过程示意:

斐林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

斐林试剂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

③在鉴定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时还能用其他那些鉴定方法?

学生回答:

还可以用斑氏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及糖尿试纸据糖的由少到多产生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

(二)、脂肪的鉴定

1、脂肪的鉴定步骤: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取理想薄片

制片

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

去浮色

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转为高倍镜观察。

结论:

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脂肪的鉴定实验:

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②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③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三)、蛋白质的鉴定

1、蛋白质的鉴定步骤:

结论: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稀释液)。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g/ml的NaOH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g/ml的CuSO4溶液)。

③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年级:

高一教师:

张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分析说明DNA和RNA在结构上的不同点

(2)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掌握制作装片的方法

(2)使用试剂对材料进行染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实验原理、显微镜的使用

2、教学难点:

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三、实验原理与解析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四、实验器材

1.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根尖细胞,蛙或蟾蜍的血细胞,果肉细胞。

2.用具 400mL烧杯,250mL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及配制方法

(1)试剂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乙酸钠,乙酸,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

如果化学试剂商店没有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可以分别购买甲基绿和吡罗红G,然后按A液的第二种方法配制(见下文)。

 

(2)染色剂的配制

①染色剂A液的两种配制方法

第一种方法:

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溶解,然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第二种方法:

取甲基绿2g溶于98mL蒸馏水中,取吡罗红G5g溶于95mL蒸馏水中。

取6mL甲基绿溶液和2mL吡罗红溶液加入到16mL蒸馏水中,即为A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②染色剂B液的配制方法B液是一种缓冲液,由乙酸钠和乙酸混合而成。

先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备用;再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备用。

取配好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稀释的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B液(缓冲液)。

五、主要步骤(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

1.取材

①滴: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烘: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

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

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

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

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

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

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

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高:

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实验四】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年级:

高一教师:

张英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观,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

1、说出本实验的原理。

2、概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正确地使用高倍镜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及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特点。

难点临时装片的制作

四、教法

首先当然是在教学中应用最广的讲授法,在我们的印象中讲授法似乎就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简单的传递,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

但是如果我们能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样也是有意义学习。

其次是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还有谈话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是讨论法,有利于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我认为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缺点,在教学中我们应灵活选用,做到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五、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归纳比较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首先让学生预习本实验的内容,思考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操作步骤。

2、我将通过讲授与演示相结合为学生呈现本实验的内容。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4、总结实验,让同学思考后完成讨论部分的作业。

七.实验步骤

取材

制片

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体验(描述、评价)

八.实验解疑

(1)为什么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

藓类属阴生植物,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且藓类小叶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便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为什么观察叶绿体的监时装片,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防止细胞内的叶绿体失水,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高倍镜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般地讲,在低倍镜下调节清晰后,可直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但若高倍镜不是原配的,则应先稍微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后再换高倍镜,然后下降镜筒进必须从一侧注视物镜下降到一定距离。

换高倍镜后因镜头与装片间的距离很小,切记不可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以防损坏镜头与或装片。

应该一面从目镜里观察,一面逆时针方向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清晰为止。

在高倍镜下若要换装片,必须升高镜筒后才能进行。

(4)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

为什么?

不是静止不动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它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

 

【实验五】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年级:

高一教师:

张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阐明其原理

(2)技能性目标: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难点: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由于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法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以及进一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而我将其列为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

(三)学生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

(四)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串,由浅到深一步步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

(五)教学方法

层进设问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实施的程序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进

实验过程:

材料呈现: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洋葱根尖、菠菜叶、水绵、干燥的红枫叶;0.1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0.5g/ml的蔗糖溶液;清水;0.9%NaCL溶液;酒精。

显微镜。

1、应选择哪些材料进行实验呢?

启发学生依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讨论如下问题:

(1)材料选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2)材料选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还是洋葱根尖?

(3)材料选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还是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创设比较:

如部分同学做活细胞、部分做死的表皮;部分同学做根尖分生区细胞、部分做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部分同学做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部分同学做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在比较中得出本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是:

(1)材料必须是完整的活细胞。

(2)材料必须是成熟植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中才有较大的液泡。

(3)材料选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液中带有色素,最好带红色或紫色的花青素。

并分析白色的材料有何缺点。

2、用什么试剂可以达到细胞失水、吸水的效果?

学生分析得出:

蔗糖溶液,清水

老师强调:

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用哪种浓度蔗糖溶液最好?

引导学生回忆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通过设计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对照实验来探究确定0.3g/ml的蔗糖溶液最好。

3、用什么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思考并得出:

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4、观察的对象是什么?

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讨论得出: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老师介绍自身对照实验:

自身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设计目的: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究,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学生设计实验

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交流,指导学生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6、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两个学生一组,分28个小组进行实验

强调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取材的厚薄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让学生比较,再探究!

表皮撕取太薄,容易撕破液泡,色素外溢,只能观察到细胞壁,无法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表皮撕取太厚,细胞层数重叠,不方便观察,并且分离试剂渗入到细胞中需要较长时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速度慢。

只有表皮细胞撕得恰如其分,实验效果才能既好又快。

因此在撕取表皮时可以多取几次,选择较好的一块进行观察。

(2)“引流法”时不要移动装片。

用引流的方法,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或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三次。

在引流的过程中移动了装片就会影响到对特定细胞的观察。

(3)在观察时选择低倍镜即可。

观察时要善于移动装片,选择材料中只有一层细胞又带色素的部位进行观察。

(4)观察的对象。

主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位置

7、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预期对比,得出正确结论。

8、表达交流

组织学生组间交流,体验实验成败。

将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并解决个别质疑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内化。

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常会受到时空的限制。

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学生的课余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加强课后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生物学实验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有着更大的作用。

布置课外作业:

【实验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年级:

高一教师:

张英

一、学习目标

学习探索酶的催化效率的方法;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知道酶在什么部位获得;能用科学术语表达生物现象,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这个实验需要你尝试着收集证据,并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同时试着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和解释数据。

二、观察与思考

生活中因外伤造成伤口时,可以用双氧水进行消毒,你知道什么是双氧水吗?

它就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看起来像水一样无色透明,当你把它涂在伤口上时会出现白色的泡沫,这些白色的泡沫就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Fe3+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得无机催化剂,动物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谁的催化效率更高呢?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交流、讨论(对猜想与假设进行交流讨论)

三、设计与交流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仪器和药品),列出具体实验步骤,设计自己或小组的实验方案)

①实验方案

◆我的设计②实验器材(仪器与药品)

③实验步骤

①实验方案

◆小组设计②实验器材(仪器与药品)

③实验步骤

四、实验解析

(一)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中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将。

温馨提示:

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主要实验材料:

①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

②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③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④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三)方法与步骤(按下表添加试剂)

步骤

试管编号

1

2

3

4

H2O2溶液

2ml

2ml

2ml

2ml

温度

常温

90℃

常温

常温

FeCl3溶液

-

-

2滴

-

肝脏研磨液

-

-

-

2滴

气泡释放量

卫生香燃烧

(四)注意事项

1.H2O2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用量筒量取H2O2溶液时请小心,切勿将H2O2溅在皮肤上或者衣服上,一旦发生要马上用大量清水冲洗。

2.实验过程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者同学,以免反应太剧烈,气泡冲出试管冒到脸上产生危险。

3.由于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所以使用的动物肝脏必须新鲜,此为实验成功之关键。

4.不要使用滴加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以免互相干扰。

5.向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卫生香时动作要快,尽量往下,直到接近液面,但不要插到气泡中,以免使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五)实验变量分析

在本实验中,H2O2溶液的浓度,使用剂量,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等为无关变量。

五、实验结论及分析

1.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的比较

试管编号

反应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