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30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docx

实用参考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经验分享docx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分享

我把自己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

学习就是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的事,不要动摇信念,时时注意查缺补漏,总结经验,与研友多交流,多研究课本,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胜利就在前方。

前篇

我11年毕业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二本工科类学校,测绘工程专业。

从小感觉自己更加喜欢文科,对理科并不感冒,但阴差阳错地在小学毕业时有幸考上一奥林匹克实验班,懵懵懂懂地也就从了理科。

后来渐渐发现确实不太喜欢,天赋也平平。

但由于初中是奥数班出身,加上所上的高中又偏重理科,高中分科时一怕可惜了初中的基础,二怕学校不重视文科,三就是小孩子的一点幼稚想法,即觉得学理科的孩子聪明一些(哎,小孩子的虚荣心啊)。

所以最终依然是选择了理科。

现在看来,当初的这个选择似乎是欠妥的,当然,人生没有假如。

高考我觉得自己发挥还算正常,并不是发挥失常神马的,当时确实只有二本的实力,不敢妄言发挥欠佳这种话。

所以当时我是比较心甘情愿地去上了大学,并未有过复读的想法。

而且当时年少,除了知道一些特别牛气的大学,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之类的,对于大学几乎没有任何概念,更不用提什么211,985了。

就这样迷迷糊糊地开始了大学生活,上课,考试,放假,日子如流水般过去,不能不说是欢乐的,但我却清楚地知道我并不是真正开心的。

有时在人人上看到很多曾经朝夕相对的同学的信息,知道他们很多都在牛校里过的丰富多彩,不是不羡慕的,也是不甘心的。

问题是,我这个人比较懒,意志力又不是特别强,加上从小起点较高,骨子里骄傲又好面子,畏惧人言,怕去奋斗了又失败,索性就不去奋斗吧,这样我还可以说我只是不认真罢了,不然我也很强的。

呵呵,多苍白的言辞,多幼稚的想法。

我自欺欺人地过了两年大学生活,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上吧。

直到进入三年级,渐渐有考研的想法。

既然考研,当然就要选考什么。

我是学工科的,学校又是一个纯工科学校,周围考研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选择本专业。

我也不是没考虑过考本专业,只是当时一方面本身自己并不太喜欢本专业,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自己很难考上武大(我最初是抱着要考就考最好的想法。

测绘专业的话,武大绝对是岗岗的)。

遂放弃。

另外,由于曾经在大二的时候偶然知道有法硕这个硕士学位,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可以去学文科了,加之自己对法律也颇有兴趣,贼心不死的我遂决定要考法硕。

但当时刚上大三,考虑的并不多,只是一头热地想考法硕,还专门去书店买了本指南,一本正经地开始抽空看。

当时周围的同学甚至很少知道有这个专业,更不用提有人会考了,那时我就是彻彻底底的异类啊有木有。

后来对法硕更加了解一些之后,知道它只能由非法本报考而且不分导师,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觉得对于我这毫无文科功底又非关系户的人来说再适合不过了,考法硕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择校

决定考法硕以后,自然就面临择校的问题。

我两年都是选择的华东政法大学。

一战时的理由很简单,一是想去上海,二是华政是上海法律专业类最好的学校。

二战时,由于经历了一年考研,了解的东西也多了,自然考虑的也多了。

曾经在复旦和华政之间有过摇摆,说实话,复旦的金字招牌实在诱人,我不是不动心的。

毕竟我是有些名校情结的,也一度难以取舍。

最终让我决定选择华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华政相对难度小。

我毕竟是二战,如果这次再考不上,绝没有第三次机会了。

即使我有信心能进入复试,又担心复旦歧视我这普通二本的出身而最终导致悲催地被刷掉。

二是光论法律这块,华政在上海绝对是最好的。

虽说作为传统的政法类专科学校,从整体学校实力来说和复旦不能相比,但政法类绝对够强。

我觉得上到研究生,就是奔着专业去了,况且我也喜欢法律,想要去感受学校深厚的法学底蕴。

所以专业实力在我选择学校这一决定中所占权重大于学校整体实力。

三是学费问题。

复旦学费比较贵,而且公费名额少。

华政虽然也涨到1万了,但公费比例大些,我还是有信心能拿到华政的公费的。

关于如何择校肯定是很多同学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在此我多说几句。

学校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我家住长三角,大学上的比较远,想着研究生一定要考回来,所以地区首先选择了上海,然后就在上海的学校里面再做选择。

我择校基本就是三步走:

先专业,想好自己以后最想要干什么,最喜欢干什么;再地区,以后想在哪个地方发展就选那个地方的学校;最后学校,在以上的条件下选择牌子最好的学校。

曾经看过李志勇学长的永平法硕择校3因素论,受益匪浅,推荐同学们也可一看以作参考。

一战

前篇

一战我考了324,政治65,英语54,专一101,专二104。

11年A区国家线325,华政线326。

悲催地挂了,很无奈啊。

哀怨了一段时间以后也就平复下来。

觉得不能用运气不好这种理由就搪塞过去,虽说确实只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但毕竟已经这么大的人,要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与错误,这样才能更好地往前走。

学习篇

前面提到我在大三开学没多久就买了指南开始看,但真心没看多少。

当时没有什么压力,觉得准备考研还早,而且学校实习又多,到上学期结束连刑法都没有看完,看过什么也基本忘了个干净。

真正开始复习备考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那时候考研的同学也都开始准备了。

占座,买书,上课,上自习,基本就是这么个流程。

我们学校考研的自习室比较紧张,一座难求,不过还好占一次就够了,不用天天去占。

政治用书:

大纲解析(红宝书)、大纲、任汝芬序列二、真题、肖秀荣四套题、20天20题、fzGjc时政。

红宝书看了2遍的样子。

别看跟指南比起来显得很薄,但字又小又多,而且非常枯燥,常常让人看的昏昏欲睡,看了一遍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

不过我还是坚持看了这本,因为觉得红宝书是本源,其他都是从它变化出来的。

大纲几乎没看,就是红宝书上的黑体字部分,不看也无妨。

序列二实在是让我比较郁闷。

这本习题集题目还是不错的,但为什么没有答案解析,光秃秃几个字母,还有不少错误,真是不知道任汝芬老先生是怎么想的。

真题是复印了同学的肖秀荣真题,做了两套的选择,大题是直接看答案的。

因为盛传政治真题参考价值不高,我也未敢花太多时间。

肖秀荣四套题是最后才做,匆匆做了选择题部分,平均33分的样子。

大题没做,只是草草看了眼答案。

20天20题给我的感觉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对于有那么点侥幸心理的人来说,包括我自己在内,20题这样的小范围确实是颇具诱惑。

可是当我买来以后才发现,虽然的确只有20题,但20题下面有很多个小题,每个小题还拓展出很多知识点。

看来投机取巧永远都不是长久之计,我草草略过一遍就没有再看。

fzGjc的时政是我看过性价比最高的书。

其实也不能算书,就是几张纸的内容。

时政我只看了这个,考试的时候时政题都覆盖到了,当真是字字真金。

英语用书:

真题黄皮书、胡敏的阅读200篇、考研1号作文书、单词书、新概念英语第三册。

真题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相信大家都懂的。

张剑的这本写的确实不错,自习室里几乎人手一本。

我自己用下来感觉也是不错,讲解挺仔细的。

阅读理解的书总是要有一本的,胡敏的这本是先易后难,前一部分文章短,后面的就长了,类似于真题难度。

这本书我磨磨唧唧做了很久,大概是到大三结束的暑假才做完,阅读能力多少还是有提高的。

自习室的同学用的比较多的还有张剑出的150篇,质量也不错。

作文书是在跳蚤市场买的,也没看多少。

大家都盛传作文到最后阶段背模板就可以,不用花太多时间,我当时也就没花太多心思。

但后来在考场上就原形毕露了,憋得满头大汗,磨磨蹭蹭写了一篇蹩脚的作文,质量怎么样暂且不论,时间总是花了很多,给其他题型增加了很大压力。

单词书是肯定要有一本的,单词是基础,背的越熟越好。

我从来就不擅长背单词,背的慢不说,还背过就忘。

单词掌握的不扎实就会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

这也是我阅读理解速度一直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一篇阅读理解平均下来要20多分钟,算是很慢了。

至于新概念,我是因为听闻背新概念对考研英语有帮助,所以每天早上花一小时跟着录音背诵,虽说没有坚持全部背完,但也是背了有20多篇的样子。

就英语来说,我个人认为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特别是考研英语,你很可能背了很久的单词,做了很久的阅读,当做到真题的时候还是错的一塌糊涂,甚至有倒退的现象。

这种时候很多人都有抓狂和挫败的感觉。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弃,要知道英语就是这样,对于很多人来说,考研英语的难度是相当大的,看看每年有多少人死在英语上就可见一斑。

专业课用书:

指南、配套练习、老妖四件套、分析、真题(老妖版)、法条(老妖版)。

指南是前期必备的,这本我看的比较多,不过也就3遍的样子,而且只是看而已,并未记住多少。

配套练习是指南的配套练习题,题目很多。

现在好像又出了标准化题库,没做过,听说题量很大,有些难度还不小。

配套练习除了大题都做了,但也是做一遍了事,错误率很高。

四件套加强版看了一遍,1000题做了一遍,错误率相当高!

10套题做了2套,整套的真题做了3套的样子。

最后是把老妖背诵版勉强背了两遍就上考场了。

老妖的背诵版确实是值得一看的,他把分析上的重要知识点都总结成一本比较薄的册子,懂得利用的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分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法硕考试题目的答案几乎都可以在上面找到。

出的比较晚,我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好好背诵,其实可以买上一年的来看,我就是傻傻地等最新版,真是相当大的失误。

法条是在做题的时候查阅用的,准备一本就好,老妖的挺不错的。

教训篇

一战失败的经验教训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心态问题。

我一直都有好高骛远的毛病,对自身实力往往又估计过高。

一旦决定要做,就一味想要做到顶尖。

我太想要一个出色的成绩来证明我并不比别人差,太想要再次能跟我那些优秀的同学比肩。

所以一开始的目标就定的很高,复习起来就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每个细枝末节的地方都纠结很久,遇到重点的地方也没有刻意突出,只想着最后的时候有的时间去强化这些重点,先把细节的地方搞清楚再说,因为真的高手都是在细节上比高低。

虽然这话不假,但问题是,我并不是高手。

这种心态让我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结果是细节的地方没掌握好,而由于前期用时过多,后期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强化重点,满盘皆输啊!

其次,策略问题。

我们专业野外实习很多,大四上学期的课程又安排的特别满。

所以其实我真正能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但我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种现实情况,还是一头热地想要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要做好。

大三下学期考过了计算机二级证,刷了一次六级成绩,专业实习也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全勤,而且还是悲催的最忙的组长……大四上学期是关键时期了,我也迫不得已逃了很多课,但有些课却实在不好逃,老师也并不开恩。

而我在课堂上又是很难看进去书的,这些都无疑占去了我不少宝贵的复习时间。

而由于以上提到的心态问题,我还是一味面面俱到地复习,殊不知在现有的实际条件下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所取舍才是王道!

最后,复习地点的问题。

这个我可能有一点特殊。

这方面我自认为有两个失误。

一个是在大三的暑假,我并没有留校复习,而是选择了回家。

自认为自制力强的我觉得回家复习没什么不好,还可以省去我去食堂吃饭,走回宿舍睡觉的时间。

确实,我也勉勉强强做到了假期每天有八九个小时是看书的。

但问题是,复习并不是你把时间堆上去就可以的,关键还是要看效率。

我这八九个小时的效率是很低的,之前制定的暑期计划必然是没有完成的。

另一个就是大四开学以后,由于不喜欢自习室拥挤的环境,我搬回了宿舍里复习(其他舍友都在自习室复习,宿舍就我一个)。

我又一次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重蹈了暑假的覆辙,效率依然低下。

要命的是,到了后期,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人往往会有各种烦躁不安,我是个凡人,而且前期复习效果一般,并不能给我以足够淡定的自信。

自然的我就也很不淡定了,每天患得患失,觉得也许我一个人待在宿舍并不好,失去了很多和同学交流的机会,不知道同学们的进度都怎么样了,不知道同学们的复习状态都是怎么样,有些重要的复习资料会不会我不知道?

失稳的心态进一步拖慢了我前进的脚步。

二战

踌躇篇

比起一战,我相信每个二战的人都有自己更为印象深刻的经历。

因为二战必然要承担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一战失败以后,我就有二战的想法,但那时并不是很坚定,只是有这个想法而已。

父母的想法是希望我能老老实实找个工作,踏踏实实挣钱。

他们对于我二战能考上很持怀疑态度。

我从小就比较听话,也不能完全逆着父母的意思,我也曾劝说自己也许好好找份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上了研以后面临的还是工作这个问题。

大四下学期,去参加了很多学校的宣讲会,面试,也一度有一些单位递出还不错的offer。

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有的考上了,有的找到了工作,开始各奔前程。

那段日子是在毕业论文和大大小小的饭局中度过的。

我一直都没有想好到底要怎么样,二战or工作?

很长一段时间我其实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

就那么迷茫地写论文,和同学聚会。

很多朋友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看着他们意气风发,我想也许这样也不错。

但每每独自一人,心里总是有个声音在说,你不是要证明你自己的吗?

你真的开心了吗?

你不是说华政是你的梦想吗?

……是啊,梦想!

那是我的梦想,那是我愿意为之奋斗的梦想!

我这时又想起帖子开头写的《勇敢的心》里华莱士在阵前说的那段经典之言。

我想50年之后,再想起现在这个时刻,我很可能会因为没有选择再次为梦想奋斗而后悔。

是的,现在我是失败了,辛苦了一年我现在确实一无所有,但是至少我还有一次机会,只要我愿意,我还可以抓住它,我要再次追逐我的梦想!

终于我是下了决心了,我知道不再拼一次是不会甘心的。

长到这么大,终于有一次可以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去争取,我绝不放弃!

前篇

先说一下二战分数。

总分379,政治67,英语69,专一121,专二122。

决定二战以后就推掉了所有offer,但并没有立即开始备考。

因为面临着毕业,这段时间其实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

11年7月,在12届考研大军手下总算是抢到了自习室的座位,正式开始二战。

我首先总结了一战失败的经验教训(见一战教训篇),摆正心态,重新制定了目标以及复习计划。

我有两个目标,高级目标和保底目标。

高级目标是400,政治75,英语75,专一125,专二125。

保底目标是380,政治70,英语70,专一120,专二120。

之所以把保底分定为380,并不是认为当时自己有多牛,而是因为考虑到面临的实际情况。

我自身的现状是:

二本出身,二战考生,本科期间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复试时可加分的荣誉。

华政的情况是:

10年大年,复试线349。

11年小年,复试线326。

华政的复试线一向有波动,加之12年缩招为180人,并且改革了奖学金制度,12年很可能是大年。

抱着必须考上的决心,我能做的就是把初试的分数尽量考高,所以在衡量了自身当时的实力并且考虑了可复习的时间的基础上定下了380的保底目标(虽说最终还是没达到,但已经没有关系了)。

至于400的目标,说穿了是贼心不死的我的一点小小愿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希望吧。

学习篇

时间安排:

从7月份开始,每天7点多到校,8点开始学习,晚上10点半结束。

除去吃饭、午休的时间,其他都用来学习。

上午用来看英语,午休一小时,下午两小时看政治,一小时看专业课,半小时跑步(身体实在是太差了,保持健康是王道啊!

),晚上四小时看专业课。

政治用书:

把序列二换成肖秀荣1000题,其他不变。

因为一战时序列二用的实在不爽,遂果断换成肖1000。

这本书做了两遍,质量不错。

很多题目跟序列二相似甚至相同,但胜在有答案解析,而且没有答案错误。

这一次我依然主攻红宝书,始终坚信得红宝书者得天下。

整体看了两遍,比较难懂的马哲部分仔仔细细看了三四遍,还是有领悟的。

后期又买了肖四,大题依然没做完。

选择题平均分提高到40分,有点虚高,因为很多题目在肖1000里都做过。

我两次政治都考得不好,二战自我感觉花了大力气也只提高了两分,看很多同学轻松考上75,比他们花更多力气的我很是无奈。

后来结合了同学的经验,感觉可能还是自己没有背大题的缘故。

两次复习我都没有背诵大题,一战时大题都是干巴巴几句话。

二战时由于红宝书看多了,即使没有背考场上也能写不少,我想背一下的话应该会更好。

英语用书:

加了一本经济学家杂志,其他不变。

经济学家杂志是舍友在论坛下的打印版,他只看了前几篇,考上后就送给了我。

这本书我是一边查字典一边看它附带的翻译才看完的,难度颇大。

我一天只能看一篇,看了一个月的样子。

真题又做了两遍,仔细分析了两遍。

单词依然每天背,国际惯例。

就像我之前说的,英语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切忌心浮气躁。

只要有信心,有毅力,量变总会引起质变。

我在看完了经济学家,研究完真题以后,才感觉到实力有了提升。

阅读速度从一战的20多分钟减少到15分钟,翻译也比以前快速准确。

这里还要提一下作文。

我的作文一向不好,四六级的作文分都很低。

不是没有努力,但似乎一直不得其法,归根结底还是平时写的太少。

二战时由于种种原因作文还是到后期才开始准备。

每天都坚持写一篇,但实在是写不出来,努力了很久效果甚微。

后来有一个朋友帮助了我,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他给予我的帮助。

他从前作文也很差,连一句通顺没有语病的句子也写不出来。

为了考上,他每天写一篇考研作文,通过qq发给女友(英语专业)批改,改好后再发回给他。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作文水平大幅提高。

他把所有批改的作文打印出来给我看,厚厚一本!

我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宝典”,看着他从第一篇被改的面目全非的作文到最后一篇通顺连贯一气呵成的作文,当真是佩服加感动。

通过他的“宝典”,我也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模板,终于攻克了作文。

专业课用书:

重新买了一本法律出版社的真题和一本盗版12年分析,其他不变。

经过一战的洗礼,我认识到专业课的重要性,要有大幅的提高就在专业课了。

所以这次我给专业课分配了更多的时间,加强了分析的背诵。

指南没有再看,前期仔仔细细又把分析看了两三遍,后期就是抓着分析背诵。

配套练习仔仔细细又过了一遍,真题仔细做了11年和10年的。

凭心而论,法硕考试的专业课难度并不是很大,理论性的东西比重较小,因为毕竟大家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律,考试的难度设计也是要符合实际的。

所以,对于分析的背诵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里的背诵当然不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你也记不住那么厚一本分析。

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效率是最高的。

至于要背到什么样的程度,那就要看你想要考多少分。

这就是考试策略问题了,大家自己体会。

我自己是按照125的目标去背的,地毯式背诵,不漏掉一个知识点,不说倒背如流,至少也要滚瓜烂熟。

看到这里,难免有同学可能会产生轻松甚至轻视的心态,认为原来如此,法硕不就那样吗,不就是背书吗,谁不会啊!

没错,背书谁不会,但是并不是每个考法硕的同学都考上了吧,他们中有不会背书的?

要知道,我们不是只要考专业课而已,公共课的复习会占去很多很多时间。

而且专业课的内容是很多的,特别是综合课,内容不仅多而且枯燥乏味,并不是那么好背的。

生活篇

大四毕业以后,为了准备二战,在学校附近的小区租了房子,专心备考。

每天上下自习都要骑车20多分钟,有时候遇上大风大雨,当真是风里来雨里去。

就是这样自己也很开心,因为心中有理想二字。

快到11月份的时候,天气渐凉。

北方昼夜温差大,晚上还有点冷。

加上出租房里没有暖气,自己又是睡得地板,总是觉得不妥。

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在学校研究生宿舍找了个空位住了下来。

舍友们都是新考上的研究生,知道我的情况,都表示理解,也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上面英语用书篇里面提到给我看“宝典”的朋友就是这时候认识的。

在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考过研的人,彼此都会惺惺相惜,因为那段经历实在是太难忘!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也听了一些录音。

一战刑法听了李芳晓的(缅怀李芳晓老师),民法靳文静,法理学王启富,法制史赵晓耕,宪法没听。

二战看了一个南大学长的帖子,听了他推荐的刑法民法的司法考试的录音,刑法讲的很好,民法就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每年都有很多同学纠结于听哪个老师的录音,我觉得其实关键不在于听谁的,而在于你要认真听完。

只要是能出来开课的老师,讲的课你都是能有收获的。

现在的人就是选择太多,反而不会选择了,当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我当初也是这样,总是纠结于自己听的老师不是讲的最好的,会因此落后于别人,于是听的时候不是很认真,巴不得赶快听完再去找更好的老师的录音。

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你认识自己的机会;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经验的体会就是让我知道了梦想就是让你坚持就能感觉到幸福的东西。

不要在乎前行路上的荆棘,只要内心充实的,明白自己的想要去的方向,努力就值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