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359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杀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自杀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杀2.docx

《自杀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杀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杀2.docx

自杀2

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干预研究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大学校园中,自杀或企图自杀口益增多,大学生自杀仅次于

意外事故成为第二位的死亡原因。

因此,通过研究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

找出具有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以此作为自杀的早期信号,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对减少大学生自杀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归因分析和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技

术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干预效果的研究,将积极心理学和团体辅导的技术结

合起来,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团体辅导的社会支持作用,在理论上是对

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拓展,有助于扩大积极心理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范围;在

实际工作中,有利于扩大心理危机干预的受益面,提高校工作成效。

本研究结构主要分为文献综述、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影响因素研究、积极心

理取向团体辅导研究、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干预实验研究等四大部分。

除文献

综述外,本研究重要探讨了积极心理取向团体辅导的具体技术,大学生自杀意念

的影响因素,利用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技术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进行干

预的效果。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统计方法采用了显著性检验、回

归分析等;同时,对文字材料还进行了质性分析,以补充量化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的结论有:

1.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心理影响因素研究中,自杀意念的产生无明显的性别差

异,友好关系、健康关注、消极情绪和幸福体验4个因子显著地影响大学生自杀

意念的产生及严重程度;

2.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干预有明显效果,并对

提高大学生的幸福体验、生活满意度、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利他行为、健康关

注和积极情绪上效果显著;

3.追踪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在降低自杀意念,提高生活满意度、

人格成长和幸福体验上也具有良好的保持效果。

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加以讨论分析,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建议。

自杀意念界定为:

思想或意念上有死或者不想活了的念头,没有自杀计划和

自杀准备,也没有出现自我伤害行为。

2.4结果讨论

综合以上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中,不同自杀意念的产生无明

显的性别差异;不同类型的学校间,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政法类和师范类的学校

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学校,这有可能是由于学校管理机制和学生在校生活状况导致,

也可能是本身有自杀意念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这两类学校而出现的结果。

在大学

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中,友好关系、健康关注、消极情绪和幸福体验4

个因子显著地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及严重程度,其中幸福体验和消极情绪

的作用尤大,这个结果一方面与以往认为抑郁等消极情绪是影响自杀意念的最主

要因素相吻合,另一方面,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发现了对自杀意念新的重要影响

因素。

当然,由于研究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在因子选择上受到了一定限制,没有

对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防御方式及应激事件进行相应研究,也无法对学生的家

庭情况等因素进行差异性研究,没有对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

行研究;由于统计方法使用的局限性,结果的分析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累积。

7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Zo}io。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友好关系、消

极情绪、健康关注和幸福体验。

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理论针对大学生自杀意念设计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切实

可行,可以作为提高干预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方案备用。

而且,积极取向的团体辅

导作为高校心理危机一种干预形式,相对于传统个别咨询,更经济,操作性和针

对性更强,安全性更高,可以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辅助手段。

6总讨论

6.1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

在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方面,经过对重庆市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大

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20%,得分2.06,标准差为2.49。

界定为有自杀意念方

面是根据样本平均数加上一个标准差而定。

原本在讨论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操作性

定义时,采用的是更为宽泛的标准,即得分为零即判定为自杀意念,得到的结果

超过了50%。

基于后续研究筛选实验者的可靠性,故改用平均数加标准差的判定

方法。

在性别方面,男生有自杀意念人数为41人,占男生总数的21.0%,女生有自杀

意念人数为56人,占女生总人数的19.3;在有自杀意念的97人中,男生人数所占

百分比为42.3%,女生人数所占百分比为57.7%,有自杀意念的女生略高于男生。

可能在个性方面,女生更为敏感,倾向于忧郁造成。

但在过去的研究中,也在结

果表明男生的自杀意念率高于女生的,这有可能是存在取样偏差,又或者是由于

地域差异造成。

各年级方面,大一有自杀意念的人数占该年级总人数的18.6%,大二有自杀意

念的人数占该年级总人数的19.9%,大三有自杀意念的人数占该年级总人数的

21.7%,大四有自杀意念的人数占该年级人数的21.7%。

向个年纪自杀意念的差异

不显著。

本次问卷调查为了方便取样,在年级方面没有注意人数的分配,只是随

机的,因此,年级差异参考意义不是特别大。

但我们从自杀意念占该年级被调查

总人数的比例可以看出,大三大四年级的自杀意念稍高于大一大二。

不同类别学校方面,政法类自杀意念的人数占该学校总人数的15.7%,师范类

自杀意念的人数占该学校总人数的20.3,医学类自杀意念的人数占该学校总人数

的22.3,理工类自杀意念的人数占该学校总人数的18.3%,综合类自杀意念的人

数占该学校总人数的21.3%。

按照大部份人的理解,理工科、医学类的学生压力更

该更大,自杀意念应该更明显,但结果却相反。

师范类与政法类学校反而较高。

这可能是选择师范类和政法类的学生本身偏于感性一些,而理工类、医学类的学

生虽然压力大,但他们对情绪的知觉感受性不如另几类高校的大学生强烈而造成;

又可能是由于选择样本比较小,在每个学校只抽取了几十份,而每个学校专业却

很多,代表性不够强而造成数据的偏差。

这个问题笔者也疑惑,还需要在以后的

研究中进行探索。

6.2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影响

实验表明,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干预有明显效果,

而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体验、生活满意度、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利他行为、

健康关注和积极情绪上也有效果。

在降低自杀意念,提高生活满意度、人格成长

和幸福体验上也具有良好的保持效果。

从客观评价方面,实验组和控制组是同质的,而前测结果的对比没有显著差

异也证实了两组是同质的结论(表s.2}。

经过六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组成员在从

实验组前后测的结果表明,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提高大学生的幸福体验、生活

满意度、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利他行为、健康关注和积极情绪在显著性差异,

而控制组前后测并无显著变化。

由此可以证明实验处理带来的效果主要在降低大

学生自杀意念。

但是实验组的消极情绪前后测差异不显著,但还是有所降低。

极情绪的产生和积累形成时间较长,较之而他几个方面,它可能要花较长时间才

能消除。

在三个月后进行追踪研究,实验组在自杀意念的降低,生活满意度、人

格成长和幸福体验的提高上效果保持良好,而其他几个因子效果减去,可能是因

为这个因子一旦改变,就会有较强的稳定性。

而其他因子,更少的能运用到生活

中,而且在干预时强化不强,因此保持效果不好。

在主观评价方面,由团体辅导效果问卷、成员每次活动的个人反馈、观察员

的记录表明,成员对于团体的氛围非常满意,觉得可以在一个真诚、互信的环境

云分享自己的感受。

并觉得像这个环境很温馨,这无形中增加了团体的疗效功能

而团体成员能够在团体中学着慢慢品味生活,从平淡中找出快乐、感恩的事。

且,在对生命的态度上,也更愿意去面对困难。

6.3带领类似团体辅导的启示

6.3.1带领类似团体辅导的操作规范

①实验组被试的筛选

在进行实验组被试筛选时,严格按照预定的筛查标准,并且实验者对被试进

行面对面的访谈,判断来访者最近的生活事件、情绪状态,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

自杀意念,以免无自杀意念或重度自杀意念的个体进入团体,造成团体辅导无效

果或领导者无法操控的局面。

②对观察员的培训

选择团体观察员时,需要选择在心理学上已经学习多时并有一定经验的个体

在团体辅导前,需要与团体观察员进行系统的沟通,使观察员明白实验者的意图

并培训观察员应从哪几个角度对成员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每一次团体辅导前,也

应与观察员沟通,让观察员熟悉整个流程。

③团体辅导进程中的规则

团体辅导进行时,主要遵守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在团体初始阶段,需要介绍整个团体辅导的规则,讲清楚活动进行时

的注意事项,如需要每次活动关掉手机、无特殊情况下必须出席每次活动、暂停

评价、对他人的信息保密等。

第二,如果每次团体辅导的时间偏长,那么活动的环节设计不要连续的分享

或者连续的动态活动,尽量采用活跃的活动加静态的分享这种一动一静相结合的

方式,以免成员产生疲惫感。

第三,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注意适当的时候提醒成员尊重他人、注意倾听等

原则,保持团体在一个温馨、信任的氛围中发展。

并且在每次活动后,需要成员

承诺对本次活动中涉及到他人的隐私保密。

第四,团体结束时,要针对成员的分离情绪作一定的处理,以免“分离”给

某些成员带来第二次创伤。

并在他们将来的发展方向上作一定指导,让成员能在

团体辅导结束后不感到迷茫,即使团体结束了,但团体的动力依然在支持他们前

进。

④团体结束后处理

在团体结束后一段时间内仍然进行追踪辅导,以保证成员将团体中得到的收

获有效运用到口常生活当中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团体效果能持续。

如建立一

个QQ群,成员可以在群内发言,相互了解近况,相互支持;继续完成“每天感

恩/快乐三件事”,定时在QQ上传给领导者,在成员自愿的情况下,在QQ群内分

享。

⑤对团体效果的评估

团体辅导评估的手段,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评估,质性量性评估结合,还

可考虑加入内隐测试,使对效果的评估更加真实、可靠。

⑥与其他干预相结合

自杀意念的干预仅属于危机干预的一个小部份,团体辅导只是当中一种方式,

不能孤立起来看待,应整合多方面资源,与个别辅导和学校危机干预系统方案相

结合,以达到更为广泛、有效的降低学生危险行为发生率的目标。

6.3.2带领类似团体辅导的注意事项

①如何避免话题的敏感性

在设计有自杀意念的团体辅导时,需要对被试隐藏真实的实验目的的设计,

避免给被试戴上标签,减少话题的敏感性;同时,以“提高生活幸福感”等为主

题吸引被试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②如何让成员守时、遵守约定

对于在团体辅导中迟到的成员,领导者应当与恰当的方式处理。

并且,领导

者率先承担责任,表示成员的迟到一部份责任在于自己没能很好的建立规则,耽

误了大家的时候,向其他成员表示歉意,并自愿接受惩罚(如唱歌、讲笑话等)。

领导者的榜样带动没有遵守规则的成员,让其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整个团

体带来的影响,促使在以后的活动中遵守规则和约定;另一方面,违规成员受到

惩罚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才艺,拉近成员间的距离。

③领导者如何快速把握整个团体

整个团体一共10名成员,其中8名被试,2名榜样。

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年级、

不同的环境,拥有着不同的性格。

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能了解每一位成员

的性格特点成为领导,快速把握整个团体、控制团体发展方向的重点。

这就要求

团体领导者在团体活动准备阶段对每一位成员进行详细的谈话,深入的了解他们

的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目前的生活状态等方面。

这样在团体辅导进程中才能把

握好哪些东西是会刺伤成员应当避免的,哪些又是可以深入探讨的;这样才能更

准确的把握好什么样的分享内容和引导才能深入成员的内心,促使他们成长。

④如何快速消除成员间的疑虑、增加团体凝聚力

在团体建立初期,基本上每位成员都会存在紧张、犹豫、疑惑等情绪,这种

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团体辅导的效果,因此,在团体建立初期的1-2次活动

中,要有关于成员刚进入一个团体时的分享,如:

“当我进入一个新的团体,我感

到?

在团体中,我最担心的是?

”通过这样的分享,让成员明白不只是自己才会

存在这样的问题,原来大家都会和自己有一样的困惑,并且知道出现这样的状态

是正常的,大家会和自己一起努力解决。

同时,在整个团体辅导的前半部份,要有连贯性的活动设计来增加成员的信

任感,为后半段更深入、真诚的分享成员的感受做铺垫,如在团体辅导开始的前芝

次分别设计有“信任之旅一一信任圈—信任背摔”。

⑤榜样的作用与选择

在团体辅导的进程中,榜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在

开始几次团体分享环节时,有的成员有些羞涩,不好意思或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

己的感受,榜样在这个时候积极主动的分享,和对自己内心体验的挖掘对其他成

员后面很好的进行分享起到了引导作用;二是在分享的内容上,榜样往往带出的

是一些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较新的分析角度,这无疑对分享的效果能起到很好的推

动作用,提高领导者在进行小结时的说服力。

可以说,有团体辅导的影响力中,

榜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选择榜样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间的成长,感受到这个集体所带来的力量。

6.4本研究的不足

首先,由于研究者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限,在整个团体辅导过程当中,对

于积极心理学和团体辅导的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带领团体的能力,处理

团体突发事件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经验总结。

其次,虽然研究的效果明显,但是,评估的手段和量表较单一,以后要加强

评估效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多样性。

再次,而且在团体辅导设计方案的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

局。

最后,在被试的选取上,由于选取对象的特殊性,研究人员的精力和能力有

限,本次团体对象都是样本相对较少,实验结果的外部效度有限。

以后可以和学

院联合,适当扩大样本,拓宽参加学生的范围。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解析与防控对策研究

第六章结论

涂尔干认为:

“自杀者所完成的动作似乎只表现他个人的性格”,而“实际上是这些

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社会状态的继续和延伸”。

)大学生自杀,同样延续着某种社会状

态,而这种状态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它萌生于社会失范、文化冲突、进程多

变和刻板印象,它伴随着参照缺失、文化震惊、目标置换和标签效应,它已经不是单个

心理问题的产物,而是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对于自杀的心理学治疗过程中,一直使用着“心病还需心药医”的策略。

对于引

起心理原因背后的社会原因,在寻求解决方式时,我们在理论对策层面不得不将人们的

视野拉回到宏观社会中来,构建一个宏大的“四位一体”(社会一家庭一学校一伙伴群体)

立体防控体系,真正找到自杀这种病态社会现象的症结所在,从根本上给予彻底的治疗。

而从操作层面来看,及时发现具有自杀倾向的疑似自杀对象、建立可以长期备查的疑似

档案、动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和专业社会工作队伍,科学防范和解决大学生自杀

问题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行的。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案例

的介绍因受篇幅的影响而进行了相应的删节,这会导致因案例介绍的不完整而使分析过

程出现逻辑不畅;对于操作层面提出的“学校社会工作”,没有能够进行完善和系统的

分析和探究,以及未能将“学校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学科进行有效地整

合,而让人感觉意犹未尽;在研究方法的使用过程中,一手资料和理论分析的结合也还

存在深度上的差异。

以上这些问题,将在本人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开展下去。

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现况,识别与筛选有自杀意念的高危个体,探讨自杀意念

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开展该人群的自杀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43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贝克抑郁评

价量表第七条目的回答作为筛选有无自杀意念的依据并筛选高危个体;通过x检验、t检

验、秩和检验和多因素的Iogistlc回归模型筛选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用个体深入访谈方法定性分析高危个体产生自杀意念的原因。

结果:

①在近一周内,有自杀意念者为260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7.4;其中男性159

人(9.2}>,女性98人((5.6%)o②多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影响因素有:

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OR=0.48,P=0.03)、积极应对“7R=0.61,}0.02)、对自杀行为性

质持中立态度(OR=0.26,P=0.00)是防止大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而大学生受

惩罚因子(Ol}l.10,}0.00)、轻度抑郁(01七3.54,P=0.00)、中度抑郁(OR=11.58,

}0.00)和重度抑郁(01124.59,X0.00)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

③用比例法和

权重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显示7类自杀意念发生原因的出现率分别如下:

家庭关系(比

例法50.00,权重法24.54)、人际关系(58.33},10.84)、学业压力(49.99%,

14.16})、前途压力(41.67%,8.47)、经济压力(25.00%,7.17%)、健康状况(16.99

%,8.340)和媒体影响(8.330,6.670)0

结论:

大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积极应对、对自杀行为性质持中立态度、受惩罚因子、

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影响因素。

而外部诱导与内心冲突的相

互作用是大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原因。

外部诱导表现家庭关系、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经

济压力、前途压力、健康状况和媒体影响。

内心冲突表现为大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方

式、方法上的偏差。

3.讨论

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早期的心理活动,

有必然的联系,但临床研究证实,在自杀死亡者中,约有

尽管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之间没

80%在行动前以各种形式表露过

自杀念头〔36,57-60],若能从个体角度出发探讨自杀意念发生的原因将有利于了解自杀意念的

形成过程,从而避免大学生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出现。

3.1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本次访谈结果显示这些原因包括家庭关系、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经济压力、前途压

力、健康状况和媒体影响。

其中,家庭关系、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引起被访者发生自杀

意念的重要性较大。

虽然家庭的规模也许越来越小,家庭的权威甚至家庭的合法性正受到

现代社会的冲击,但家庭仍给个体带来基本的安全感(或使个体缺乏安全感)以及社会支

持,有时还带来经济支持。

而且,家庭还是人们社会化及将价值观、人生态度传递给下一

代的场所。

作为一种社会环境,家庭的状况是影响个体自杀的主要因素,在一些自杀者的

个人史中经常可以发现其家庭在其自杀前或自杀当时存在冲突,可能加剧个体自杀的危险

性〔69]。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比中学时期更为复杂,由于身边的同学都来自不同

的地域,各自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可能会对他们在相处过程中造成一

定矛盾和冲突,当彼此相互不适应或矛盾处理不当时就会导致强烈的心理障碍,容易诱导

自杀意念的发生。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受教育的水平不一,

各自的水平参差不齐,竞争相当激烈,尤其体现在奖学金的评选方面。

有些同学基础差,

底子薄,较难适应学习压力;有的同学学习懒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考试补考,面临着

退学的危机,心理承受的压力很大,容易走向极端而自杀。

通过访谈资料的综合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外部诱因与内心冲突。

外部诱因表现为访谈者阐述的的客观、具体原因。

当出现外部诱因时,大学生在受这些因

素影响的同时还伴随内心冲突过程,即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在解决问题的方

式、方法上的选择。

根据个体提供的资料显示,个体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常有伴有明显的情

绪波动、思想冲突。

同时,这些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从而他们在应对时

可能会感到个人能力有限、无法获得解决的方法,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悲观观念时情绪再次

引起波动、内心痛苦,当个体持续一种内外因素相互交困、自我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削减情

况时,会出现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方面从外界得到支持和帮助,当个体接受外来

的帮助并转变自我悲观观念时,情绪和心理状况得到缓解、重新对事物形成新观念,避免

自杀想法的进一步演变和消除自杀意念;另一方面当个体从外界无法获得帮助或没有接受

外来帮助时,悲观观念没有得到转变而痛苦情感体验再次加深、从悲观心理转变成失望心

理,在持续的失望心理影响下会出现逃避心理与绝望感,并寻求自我解脱的方法,容易产

生自杀想法j.L自杀企图或实施自杀行为。

人们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解决本身

痛苦的希望存在。

Chiles和Strosahl指出,无论个体是否存在精神疾病,只要他(她)所

体验到的巨大情}'尔:

1:

i1苦被知觉为无法逃避的、无穷无尽的和不可容忍的,任何人都会产生

引发自杀的绝望感}E;.}i。

本研究中发现访谈对象在应对外部诱因时,对问题的认识均采取消

极、;It=rL.`观的态度,认为问题无法解决,因此,大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方式、方法上的

偏差是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自杀的深层次原因。

尽管定{。

;.研究似l定性研究方法具有差异,但两者分析的量化结果具有一致性,显示家

庭关系、人1r},)/}v关系、学业、经济等方面事件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或外部诱导因素,而

通过定性研究的过一步探讨的结果揭示社会与心理因素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过程中

起到关过的作川。

外部诱因能够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而不同的心理认知直接产生不同

观念或行为倾向,心理认知处于消极、悲观状态就容易产生自杀意念。

3.2定注它:

丁二产‘’厂不度、效度评价

木次定{,!

二形千究具一育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研究结果均根据个体深入访谈内容的原始资料

分析得出,}i进行仁:

息整理时由调查者按照现场的录音或笔记记录逐字逐句阅读转入文档

资料。

l司时一}{厂人,{文日资料的内容进行分类编码,从被访者的角度来阐述自杀意念发生的原

因,从训查汀的泊度来要将被访者反映的各种不同的原因联结起来并进行比较,以发现自

杀意念的形成过程,}“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再有,将访谈的实际资料与现场调查结果相结合

系统解洋自杀意念发生原因,探讨自杀意念形成过程的模式。

山于本研究的时间限制,本次研究仅初步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出现的影响因素与原

因,自杀问题址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以

后的工作中还汀待于从结合多学科的观点与理论出发来进一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和原因

导致大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机制作用。

4.结论

通过现况调查与个体深入访谈来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情况,应用定量研究和定

J胜研究来探讨该人群自杀意念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地识别和预测大学生的自杀行

为、开展该人群的自杀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积极应对、对自杀行为性质持中立态度是防止大学生出

现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

(2)大学生受惩罚因子、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是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

危险因素。

(3)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外部诱因与内心冲突。

外部诱因表现家庭关

系、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经济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