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1445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战国授田制,授田制虽然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农民在沉重的租税负担下,生活仍是十分贫困,农民的收支情况仍处于亏空状态。

3.秦汉时,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表明当时(  )

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

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有对官吏任免的权力,说明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故C正确。

题干未出现选官相关标准,排除A。

“职无常守”是巩固统治的措施,并非冲击官僚体制,排除B。

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

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4.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

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

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

该发现(  )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

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解析】“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

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表明该发现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故A正确;

秦始皇焚书是在秦代,故B错误;

儒学独尊、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材料未体现,故CD错误。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题的关键是“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我们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是:

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一分为二,批判地加以继承。

5.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

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

这说明(  )

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

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

【解析】依据材料“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可知,国家事务与皇帝联系在一起,故A项正确。

材料“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与政治是否成熟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不代表所有内外朝官员的职能完全一样,故C项错误。

在家国一体的体制下,皇室本身就是政治权力的中枢,不是因唐代内外省的设置而形成,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需要掌握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6.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

这种做法(  )

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行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解析】监察官位卑权重是封建政治体制的经验所得,一方面品秩低得监察官易于为皇帝掌控,能够让皇帝实时了解官员的情况;

另一方面,监察官品质低下,任期较短,可防止监察官结交权贵,拉帮结派,坐大势力,形成关系网,威胁皇权,故B正确。

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贞观之治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法,同时,魏微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

据此可以推断(  )

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

C.唐太宗有意塑选理想的君主政治D.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

【解析】A.史书能够反映出历史事实,只是记述的详略有区别。

B.材料只是否定了隋炀帝的暴政,并没有涉及到对隋朝制度的全面否定。

C.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的史书对唐太宗的历史污点轻描淡写,而最隋炀帝的历史污点,浓墨重彩,可以看出,唐太宗有塑造明君政治的理想。

D.材料没有体现出谏言政治的作用,只是反映出历史书修撰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书的编写,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史书编写的特征专制政体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封建时代的史书本质上是为君主服务的,同时,史书的修撰也会受到君主意志的影响。

8.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  )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解析】从材料中“妇织”“儿锄”分析,这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典型表现,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农村商品交换内容,因此排除A项;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小,只是满足自给自足为主,故排除C项;

材料无法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排除D项。

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概念的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主要是对小农经济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要求,故难度较小。

9.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

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

这反映出当时(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D.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可知,宋朝商业活动打破了地点的限制,坊市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

历代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可以看出宋朝商业活动仍然受官府的监管,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发展。

需要掌握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据记载,元代中书省多次要求各地行省“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秉者,议拟咨来。

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凡事都请示中书省)”。

这反映了元代行省(  )

A.内部纷争使行政效率低下B.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C.缺乏地方管理上的自决权D.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机制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可知D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

故排除。

依据材料“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秉者,议拟咨来”可知B说法错误,故排除B。

C不合史实。

D。

本题考查元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

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

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的能力,总体难度适中。

11.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

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

A.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B.水利工程事业发达

C.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D.积极贯彻重农政策

【解析】依据题干“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故D项正确。

题干材料涉及的农业政策,不能说明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故A项错误。

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应排除。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故C项错误。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

需要掌握重农政策的表现。

解题额关键信息是“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

本题考查对重农政策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2.宋明理学家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传承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将之延续,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后者(  )

A.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B.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C.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D.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解析】儒学不是宗教思想,并且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没有对儒学进行彻底抨击,故A项错误;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并且黄宗羲还对君主专制进行抨击,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故B项正确;

“儒家学者掌握‘道’”是二者的相似之处,故C项错误;

“民主革命”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13.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

该书的意义在于(  )

A.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B.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

C.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

D.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

【解析】“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表明该书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故A正确;

B不符合史实,排除;

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材料未体现,故CD错误。

本题考查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还出版了几十种介绍西方军器制造的书籍,涌现出了一些研制新式武器的专家。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新思想的萌发,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开始面对现实,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14.如表中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由“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到“平民、劳工、劳动、阶级”是由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D正确;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任务已完成、政治权利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一统天下的沉闷气息,让思想冲破牢笼,民族精神获得极大振奋。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火炬,率先在一片荒原上披荆斩棘地开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5.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体现出反对满族贵族统治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体现出各五族共和的民族主义思想,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故B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共和制的实质,排除A;

材料主张“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排除C;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结合所学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这种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后,又对后来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6.1930年3月,毛泽东说:

“扩大红色区域主要条件就是农民武装,若不能创造农民武装,则所谓深入工作只是一句空话。

”这一观点着重说明了(  )

A.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B.要注重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C.农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D.红色区域由农民阶级来领导

【解析】“扩大红色区域主要条件就是农民武装,若不能创造农民武装,则所谓深入工作只是一句空话”表明要注重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故B正确;

中国革命的实质、农民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材料未体现,故AC错误;

红色区域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故D错误。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解题的关键是“扩大红色区域主要条件就是农民武装,若不能创造农民武装,则所谓深入工作只是一句空话”。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7.据有关统计,1956年一年中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此现象(  )

A.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B.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

C.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D.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

【解析】A项,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

B项,材料无法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排除。

C项,体现了政府政策对科研的促进,排除。

D项,是“双百”方针影响的结果,排除。

本题考查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具体考查“双百”方针的影响。

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的影响,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注意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原因、主要成果、意义。

18.下表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1977年8月

召开了科学教育座谈会

1977年12月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1978年3月

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1982年底

科技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

据此可推知,当时(  )

A.计划经济体制遭否定B.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

C.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D.经济发展急需科教人才

【解析】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18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思想解放的标志,故排除B。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的重建,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以及科技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故C正确。

D项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9.复旦大学历史学者黄洋指出,雅典民主是从公元前508年建立起来的。

公元前11年。

雅典通过政变建立的寡头政府仅仅维持了四个月,民主制就恢复了。

公元前104年,斯巴达占领雅典后扶持的“三十僭主”寡头政体也仅仅统治了十个月就被民主政体所取代。

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  )

A.建立过程中充满曲折B.受到外部力量的干扰

C.得到雅典民众的拥护D.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解析】“雅典通过政变建立的寡头政府仅仅维持了四个月,民主制就恢复了。

公元前104年,斯巴达占领雅典后扶持的“三十僭主”寡头政体也仅仅统治了十个月就被民主政体所取代”表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故D正确;

建立过程中充满曲折、外部力量、民众的拥护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雅典通过政变建立的寡头政府仅仅维持了四个月,民主制就恢复了。

公元前104年,斯巴达占领雅典后扶持的“三十僭主”寡头政体也仅仅统治了十个月就被民主政体所取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0.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国家最高立法权威“十人团”,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肯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

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

A.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B.本质维护平民的利监

C.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解析】“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表明罗马法律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故C正确;

共和政体、人人平等材料未体现,故AD错误;

罗马法本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监,故B错误。

本题考查罗马法,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是奴隶制的法制体系。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马法,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

21.毕达哥拉斯以数学研究来探索宇宙奥秘,寻找超脱轮回的永生之道。

牛顿花费大量精力以炼金术求窥见上帝的生化创造之功,力图从自然法则中寻找世界末日的根据,甚至甘冒天下之大不讳而坚守自己的信仰。

这说明了(  )

A.宗教信仰成为科研的根本动力B.自然科学发展与宗教相互关联

C.宗教神学受到自然科学的挑战D.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待全面加强

【解析】A.宗教信仰不是科研的根本动力,选项表述是错误。

B.能够看出自然科学发展会受到宗教的影响,说明它与宗教有联系。

C.材料体现不出宗教神学受到自然科学的挑战,反而能够看出科学为宗教神学服务。

D.材料是强调科学素养需要提高,而是强调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特征。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科技发展表现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2.法国启蒙学者博马舍在剧作中为老贵族巴尔多洛安排了这样一段台词: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

尽是些胡说八道的东西。

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法国(  )

A.启蒙运动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B.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

C.出现了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D.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

【解析】“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

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表明在当时的法国新旧思想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故D正确;

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启蒙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发展、新思潮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我们这个时代产生过什么东西值得赞扬?

地心引力、电气、种牛痘、‘百科全书’、信教自由、思想自由”。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3.达尔文给他的读者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

思想观念得换一换了,《圣经》对物种起源的解释好像不大对,应该代之以自然主义的说明。

材料旨在说明达尔文的著作(  )

A.长期深受宗教的困扰B.否认了《圣经》的原有作用

C.瓦解了传统的思想观念D.转变了人们的自然观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圣经》对物种起源的解释好像不大对,应该代之以自然主义的说明”可以看出材料旨在说明达尔文的著作转变了人们的自然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