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58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docx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

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教案(第一二单元)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一单元:

自尊自信。

通过复习,进一步引领学生在与自我、与同学老师、与学校生活的关系中,从心理、道德、法律三方面,建立和巩固起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教学方法】:

归纳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堂迅速浏览本:

〖二〗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该教材考试范围:

〖三〗归纳本教该教材的知识(第一单元)要点,明确个知识点的能级要求。

第1我是中学生了

考点聚焦:

1.了解良好班风的基本要求。

2.建立良好班风的重要性。

3.积极参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4.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应做好自我调整,做个阳光少年。

看书思考:

1、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

(相识的人成为好朋友的条)P4

2、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好朋友?

(朋友的作用)P4

3、什么是班风?

P44、良好班风的作用是什么?

P4

、优良班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

6、怎样形成良好的班风?

P—P6

7、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是什么?

为什么?

P6

8、如何适应新环境、适应学校新生活?

P6P8

9、怎样做好自我调整?

P8—910、怎样做一个阳光少年?

P9

拓展分析

1.班风是指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

是—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倾向。

2.良好的班风能引导全班学生的言行,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优秀的班风体现在精神风貌、学习氛围、同学关系等多方面。

3.优良班风的形成要靠班级中每一个人用行动去创造、去维护。

爱心是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

4.为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不仅需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还要么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做好角色的转换;做好心理上的调整:

主动调整生活节奏,做个阳光少年。

例题分析:

对于中学生说.做好自我调整,应该特别注意哪几个方面?

做—个阳光少年实质是什么?

点拨:

这是对中学生适应中学新的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注意本知识点的学习和归纳。

参考答案

(1)①做好角色转换。

②做好心理上的调整。

③主动调整生活节奏。

整。

④主动调整生活节奏。

(2)做个阳光少年.实质上就是会在学习和生活个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珍惜今天所拥有,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希望,我们就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生活的乐趣,我们就一定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学时代。

第2天生我材必有用

考点聚焦:

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科学方法,形成比较消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培养自信,克服自卑,充分认识相发挥由身的潜能。

看书思考:

1、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P13P14P1

2、怎样真正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

P14

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

P1

4、为什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意义)P16

、什么是自信?

P17

6、为什么要拥有自信?

(自信的作用或意义)P16—17

7、怎样才能获得自信?

P17

8、自卑的含义以及自卑产生的原因:

P189、怎样克服自卑?

P6

10、为什么说勤奋是成功的基础?

P20

11、怎样才能获得成功?

P16P17P20P21

12、自信与自满自负的区别是什么?

P20。

拓展分析:

1.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念之一。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低估自己。

接受自己,诚实地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拿出勇气去突破自己,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潜能,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常用的有自我观察法、自我反省法、相互比较法、咨询他人法、科学鉴定法练方法。

全面地认识自己,就能逐步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

充分地认识自己,相信由巴。

超越自已,这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

3.自信是一个人成长与成才个可缺少的—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重要因素。

自信的心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现状态。

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

自信也是多次成功的积累,一个人感受的成功体验越多,对自已就越充满信心。

当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议低时,就会产生自卑感。

自卑感是一种消极的白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是个人认为自已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有自信,还要充分地发挥自已的潜能,勤奋踏实地工作。

例题分析:

有位同学不漂亮。

但她热心、活泼。

同学们并不在意她的胖身材和小眼睛,反而因为她的可爱而让人喜欢,被同学作为优点写进作:

“胖乎乎的圆脸、笑眯眯的眼睛,让人觉得随和可亲。

”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点拨: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是关于审美角度的问题。

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渴求世界的完美而不接受它的暇疵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

这道题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塑造一个自信的“我”。

参考答案:

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和劣势,增强自信心,找到自信的“支点”。

正视不足,变弱为强,努力克服自卑心理,可以树立真正的自信。

第3知耻近乎勇

考点聚焦:

1.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

懂得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个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2.提高辨别是非、善恶、荣辱的能力,努力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

看书思考:

1、什么是羞耻之心?

(含义)P23

2、为什么要有羞耻之心?

(羞耻之心的作用意义)P24—26

3、什么是羞耻感?

P2对待羞耻感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P2

4、如何培养羞耻之心?

P26

、自尊心的含义是什么?

P27

6、为什么要自尊?

(自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自尊的力量是什么?

)P27P28

7、自尊与虚荣和自傲的区别:

P29

8、怎样维护自尊?

P30

9、如何理解”勿忘国耻”?

P30

拓展分析

1.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

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

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

自尊与自傲不同,自尊的人没有傲气,但有正气;自傲的人白视清高,目中无人。

2、羞耻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批评和指责时,就会感到羞耻,从而改过白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它能催人奋进,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已的信心。

知耻就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

这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重型条。

学会做人,就要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自尊知耻可以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勿忘国耻”可以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

例题分析

一位中国科学家在家里办了个Part。

日本朋友的妻子看见了科学家的太大,便夸奖说:

“先生,您的太太真是温柔,真像我们日本的女人。

”科学家的太大听见后,便对女土说:

“太太说得有道理:

因为日本化本身就于中国,一样也是正常的。

科学家的太大为什么这样对日本女士说?

点拨:

自尊是人格之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欣赏,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

无论是谁,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懂得尊重他人。

参考答案:

因为那个日本女士的话是对中国女性的歧视和侮辱,没有维护中国人的自尊。

科学家的太大的话,针锋相对,而又礼貌地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

第4人格不可辱

考点聚焦

1.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人格的重要组要组成部分。

2.了解法律对姓名权的有关规定。

看书思考:

1、姓名权的含义:

P322、为什么要维护姓名权和名誉权?

P32

3、如何对待给别人起绰号问题?

P334、如何珍惜名誉?

P34—3

、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

P366、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P36

7、当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P36

8、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P37—389、如何理解顾客是上帝?

P37

12、你是如何理解”诚信”的?

P3

拓展分析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姓名的决定和使用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珍惜自己的名誉,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名誉,这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表现。

姓名权是公民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

我国法律规定。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按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沙、盗用、假冒。

夫妻双方都有各自用自已姓名的权利。

子女可以随父姓。

也可以随母姓。

2、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已的名誉。

首先自己要珍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

例题分析

重庆云阳县某校八年级学生潘某面部长有黑色胎记,为此长期受到冷嘲热讽,同学们先后为他取了11个绰号:

“潘麻子”“黑熊猫”“青面兽”“黑狗”……这些绰号无休止地折磨着这个不幸的少年。

终于,当一名男同学当面叫他的绰号“黑熊猫”时。

他掏出匕首猛刺过去,将其刺成重伤。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给别人取绰号的行为?

(2)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点拨:

此题从现象入手,设置了一个情景,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做这个思路思考,由具体事情再到抽象的认识,最后达到知行统一。

参考答案:

(1)给别人起绰号,要以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为前提。

材料中的同学给潘某起的一些侮辱性绰号。

既是不尊重他人、不明、不道德的行为,又侵犯了潘某名誉权(或人格尊严),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青少年要加强道德修养,要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

〖四〗例题讲析:

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

他把一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

但他又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铅笔了,希望不要介意。

最后他说:

“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

几个月后的一个社交场合上,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纽约商人,并自我介绍:

“你可能已经忘记我了,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跑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1)纽约商人为什么又回取走几支铅笔?

(2)卖铅笔的人为什么后会经商获得成功?

(3)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复习内容】: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二单元:

善于交往。

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交往的前提和基本品质——平等待人和相互尊重开始,到交往的其他品质——友善与宽容,再到班集体中处理好男女生的交往和集体的团结,最后扩展到尊重不同的化和习俗,和外国人友好交往等知识的了解。

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中,从心理和品德两个方面,去探求、学习和实践交往的品德与技巧。

【教学方法】:

归纳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堂迅速浏览本:

〖二〗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该教材考试范围:

〖三〗归纳本教该教材的知识(第二单元)要点,明确个知识点的能级要求:

第敬人者人恒敬之

考点聚焦

1.知道受人尊重的奥秘,了解人与人平等的基本内涵。

2.学会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看书思考:

1、受人尊重的奥秘:

P442、相互尊重的意义?

(重要性)P44

3、如何理解“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P464、什么是人格?

P46

、什么是人格上平等?

P46什么是法律上的平等?

P46

6、尊重别人的前提是什么?

P46

7、家境清贫就低人一等吗?

为什么?

P49

8、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智力的差异P49

10、父母职务工作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P49

11、为什么我们不能凌弱欺生?

P49怎样对待弱小者和陌生人?

P49

12、学会平等尊重他人需要我们怎么做?

(1)P46

(2)P49(3)P49(4)P0()P0

13、我们怎样正确对待家境贫富,智力差异,父母职务不同等等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P49

拓展分析

1.知道受人尊重的奥秘。

掌握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道理。

(1)受人尊重的奥秘:

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答重别人。

只有尊重他人。

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就是受人尊重的奥秘。

(2)要做到尊重他人:

我们要容重别人,必须首先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是做到尊重别人的前提。

(3)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含义:

人与人之间平等,是指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人格,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做人的资格。

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平等是说任何人的人格尊严都不容侵犯。

谁都不能侵犯别人的人格尊严,也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人格尊严。

人与人之间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是说作为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都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2.懂得平等薛重他人的道理,知道平等尊重他人要从点滴做起。

(1)要学会平等尊重他人。

①我们要平等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不能以家境的贫富、智力的差异、父母职务及地位的不同论人,绝对不能把这些差异作为我们另眼看人、个尊重他人的理由。

②我们要平等尊重他人。

还必须做到欺弱凌生。

③我们要真正做到平等尊重他人,就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2)我们正确对待家境贫富、智力差异、父母职务及职业的不同等等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家境有贫富差别,但富裕并不能作为炫耀的资本,贫穷也并不就是一种耻辱,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决不能歧视。

影响智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环境因素、实践因素。

一个智力平平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同样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即使智力低下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

父母的职务及工作不尽相同,这只是由社会分工的不同造成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我们要正确对待弱小和陌生的人。

人群中总会有一些人生得瘦小,体力较弱,能力较差,有的人甚至有生理上的残疾。

对他们,我们应该尽力关心和帮助,不能瞧不起他们,更不能欺负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要与不相识的人交往。

对熟悉的人要尊重,对不熟悉的人同样也要尊重。

例题分析

请你就“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地尊重他人”发表白己的见解。

点拨:

这个题目是关于尊重他人的系列题目,旨在通过学生填写表格,达到帮助学生确立必须尊重他人和学会尊重他人的目的。

参考答案:

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在日常生活个养成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总之。

平等尊重他人,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第6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考点聚焦

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学会换位思考。

2、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并懂得爱是有原则的。

看书思考: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和包含的道理:

P4

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

P4

3、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

P4

4、爱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P6

、爱心的内涵是什么?

如何形成的?

P7如何理解爱?

P9

6、如何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

P8

拓展分析

1.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懂得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1)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着深刻道理。

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

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3)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原因是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

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

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2.懂得用实际行动为他人献爱心。

体会“献出爱心”的余香。

(1)爱心的表现形式有:

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

一次得力的救助,一次善意的批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适时的看望,一个及时的电话,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碰撞后的谦让,一次跌倒后的搀扶,这些都是爱心的体现。

(2)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

它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

(3)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实际上人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上,而且也表现在帮助他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上。

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所以我们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例题分析

秋云是武汉市的一位残疾姑娘,小时候一次不幸的事故使她几乎双目失明,但她克服各种困难,创立了武汉第一部由个人创办的社会服务电话——倾心热线。

热线开办仅几个月,就有上万个电话,两千多封信。

秋云说:

“今后我也许会双目失明,但既然现在还有一只眼睛,我就会用它微弱的光给困难的人送去光明。

(1)材料中秋云所说的一番话是什么意思?

(2)秋云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尔?

点拨:

此题设计主要是依据社会实际,让学生通过一个社会现象,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合理的回答。

解题时,要注意启示类的回答方法。

参考答案:

(1)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

(2)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关爱帮助别人,这样的人格是高尚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因此,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要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

虽然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实际上人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上,而且也表现在帮助他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上。

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拨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第7让人三尺又何妨

考点聚焦

1.了解宽容友善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与人和谐相处。

看书思考:

1、人为何要有宽阔的胸怀?

(P63)

2如何理解“宰相肚里能撑船”?

P64

3、为什么要宽容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P6

4、宽容忍让就是软弱无能吗?

为什么?

P66

、老师严格要求和批评学生就是不宽容吗?

为什么?

6、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P67

7、宽容友善就要容忍那些侵犯我们合法权益的行为吗?

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

P67

8、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

拓展分析

1.懂得宽容的重要性。

(1)原因:

①俗话说:

“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

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

纵览古今,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

而心胸狭小者,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②当别人不小心妨碍了你的时候,当朋友误解了你,使你感到委屈时如果你为此争吵、怀恨乃至报复,那么只会加深矛盾和痛苦,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

③实践证明,在隔阂误会面前。

宽容能医治心灵的创伤,使你忘记不快.而不会为往事耿耿于怀,宽容能使你用自己身心的温暖去融化寒冷的坚冰:

宽容也能使你理智地去填平感情上的洼地,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宽容是—种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

④宽容友善造就了中华民族和谐友爱、宽宏大度的民族性格。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宽容友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2)要求:

我们应该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

2.把握宽容不等于软弱、宽容与严格两者的一致性,知道宽容与维权的联系,做一个宽容友善的人。

(1)宽容与软弱。

宽容不是理亏的表现,更不是软弱无能。

(2)宽容与严格。

宽容不是纵容,宽存与严格两者是一致的。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教育。

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是对我们的关爱,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教育。

(3)宽容与维权。

人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宽容友善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但宽容不能丧失原则,依法“讨回公道”,正是对社会、对他人最大的友善。

例题分析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包涵诚解,这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小事,一句不注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寓理于此。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

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

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

他知道。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的“对于”出于内心的丑恶.在你背后说坏话时,此时你想伺机报复。

还是宽容?

当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此时你想从此分手,还是宽容?

读充这船,你冷静地想一想,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吧!

在平时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你经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呢?

(1)当同学错怪了你,未向你道歉时:

(2)当同学无意中弄脏了你的衣服时:

(3)当父母在气头上对你说了气话时:

(4)当老师在全班面前错误地批评严你时:

参考答案:

提示:

宽容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他起。

本题只要围绕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人人应当有健康的心理,宽阔的气量。

学会谅解别人,不在小是小非上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和谐,增强团结等方面作答即可。

第8相逢在花季

考点聚焦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

看书思考:

1、男女之间差异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P70

2、正确认识和对待男女差异和特点有何意义:

P70

3、如何树立健康向上的青春形象?

P72

4、男女之间为什么要交往?

(男女交往的必然性和重要性)P73

、初中生应该用怎样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P74—7

拓展分析

1.了解性别特点,树立青春形象。

(1)男女之间差异的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由于生理、心理、成长环境及社会角色的不同,在智力特点、体力、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

(2)正确认识和对待男女差异和特点的意义。

正确认识和对待男女差异和特点,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对于人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男女同学应树立健康向上的青春形象。

应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