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162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6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解析Word格式.docx

泾河流域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少,泾河水清,A错。

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侵蚀到基岩,含沙量小,水清,B错。

沙尘暴对河流泥沙含量影响小,河流泥沙含量主要来自水土流失,D错。

沙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

A.防风固沙B.吸烟滞尘C.保持水土D.净化空气

5.造纸产业链条能够()

A.使植被遭到了大规模破坏B.实现无废弃物排放

C.把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推动沙柳的种植

【答案】4.A5.D

【解析】4.沙柳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当地风沙危害较大,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利于当地防风固沙,故A正确。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是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故B、D错误。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而非水土流失,故C错误。

5.造纸产业链条有助于对沙柳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因此能推动沙柳的种植,故D正确。

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区造纸产业链条对植被是平茬,没有刨根,植被未遭到更大规模破坏,故A错误。

污水大部分回收,没有实现无废弃物排放,故B错误。

生产重点转向产品深加工,不是对废弃物综合利用,故C错误。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P地降水量较南北两侧多的原因是

①受海洋气流影响较大②受西北季风影响大③位于山地的迎风坡④距海洋较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造成M、N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地形、纬度、大气环流B.地形、洋流、纬度

C.洋流、纬度、大气环流D.洋流、地形、大气环流

8.图中T处为沙漠,而S处降水更少却没有形成沙漠,其原因是S处

A.距海近,地下水水位高B.位于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

C.有河流流经,农业发达D.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力度大

【答案】6.C7.A8.C

【解析】6.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亚地区,区域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印度洋上,以西南季风的形式影响该区域。

P地位于印度西南部,地势较高,海洋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其南北两侧丰富,据此选C。

7.MN两地降水迥异,分别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该现象既因二者的纬度不同、大气环流不同,也与二者的地形差异有关。

N地受大陆气团影响大,N地受海洋、西南季风影响大,N地地势低,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M地地势高,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

据此选A。

8.图中显示,T处为沙漠,S处虽然降水更少但有印度河及其支流等河流流经,农业发达,所以没有形成沙漠,S处降水少,地下水水位不高,地下水不丰富;

地表植被少,历史上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很大。

据此分析选C。

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

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和防护林网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9.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科技水平B.经济因素、科技水平

C.政治因素、自然条件D.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10.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

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地基沉降D.物理风化

11.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B.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

C.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D.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

【答案】9.B10.B11.D

【解析】9.现代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需要克服苛刻的沙漠环境,需要防暑防风防沙等等,这就对铁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因此,建设该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科技水平,选B。

10.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风力沉积,该破坏可以直接摧毁路基甚至导致公路被掩埋,交通中断。

地基沉降、物理风化一般是在大量冻土分布区需要克服的现象,并不是沙漠公路需要面对的最大的自然威胁。

据此分析选B。

11.沟谷地势低,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对大风沙几乎没有作用;

该地是沙漠地区,风沙天气常见,流沙更是常见,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效用不大;

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根本不能抵御大规模的风沙;

但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流沙对公路的威胁,相对比较实用、合理,选D。

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

104平方千米增至3.23×

104平方千米。

完成下列问题。

12.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壳抬升B.气候变暖C.下渗减弱D.河道淤积

13.内陆湖面积增大会带来()

A.生物多样性增加B.蓄洪功能减弱

C.湖水盐分浓度增加D.通航能力减弱

【答案】12.B13.A

【解析】12.青藏高原上内陆湖的补给水源以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为主;

短短的20年间,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青藏高原上冰雪融水量增大,补给湖泊的水量增大,湖泊面积增大。

故选B。

13.湖泊面积增大,湿地面积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

内陆湖没有调洪能力;

水量增大,湖水的盐分浓度减小;

湖泊面积增大,湖水变深,通航能力增强。

所以A项正确,BCD项错误。

故选A。

下表为湖南省长沙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占比(%)变化情况。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4.据表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5.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下水位升高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变长

C.地表高低不平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14.D15.B

【解析】14.据表推测,2003-2013年该市耕地减少,林地面积增加,但林地面积是先增加,后减少,A错。

表格中水域面积呈波动变化,B错。

表中未利用地面积呈波动变化,C错。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减少,体现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D对。

15.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说明城市规模扩大,可能导致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变长,B对。

城市建设,地表硬化,下渗减少,可能地下水位下降,A错。

城市建设发展,地表趋于平坦,C错。

地表硬化面积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

16.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17.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6.B17.D

【解析】16.自然环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

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度地带,历史时期该地区出现农耕和畜牧业的多次变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

17.草原地区打机井是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用水是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措施之一,①正确。

该地降水较少,不适合全面植树造林,②错误。

禁止放牧过于绝对,也不现实,③错误。

生态移民可减少该地人口数量,减少资源需求和人类活动,有助于防治该地荒漠化,④正确。

故选D。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19.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神シ,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答案】18.A19.D

【解析】18.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

19.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

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

图示为某区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图示地区

A.湖泊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面临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

C.湖泊直接参与了海陆间的水循环D.湖面面积因围湖造田而减小

21.图中沼泽的成因是

①气候湿润,降水丰富②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③水久性冻土层广布。

④湖水对河水顶托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2.图示农业区发展农业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沙尘暴C.土地盐碱化D.洪涝灾害

【答案】20.A21.D22.C

【解析】20.读图可知,图中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湖泊西北部有高山,湖泊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1.图中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①错误;

图中沼泽处纬度较低,海拔不高,没有永久性冻土层,③错误;

故图中沼泽的成因是地势平坦,排水不畅,②正确;

湖水对河水顶托作用,④正确。

22.图中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

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3.该地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

A.断层发育,地壳水平运动强B.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

C.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D.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

24.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原因可能是①地

A.光照更强B.坡度更缓C.土壤的水分更好D.植被覆盖率更高

25.该河在图示区域

A.干流流向为自东向西B.干流可能有凌汛

C.支流流速较干流慢D.该河图示干流比其下游流量大

【答案】23.B24.C25.D

【解析】23.根据经纬度,该地位于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发育,其主要原因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B对。

黄土高原沟谷是流水侵蚀形成,没有断层发育,A错。

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解侵蚀作用强是云贵高原地区,C错。

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是我国西北干旱区,D错。

24.结合图示沟谷分布位置,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原因可能是①地位于阴坡,蒸发弱,土壤的水分更好,C对。

阴坡光照差,A错。

距河谷较近,坡度可能更陡,B错。

植被覆盖率更高,不便于作物种植,D错。

25.结合经纬网,该河在图示区域干流流向为自北向南,A错。

干流流向较低纬度,不可能有凌汛,B错。

支流处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干流快,C错。

该河是黄河,图示干流有支流注入,比其下游流量大,下游缺少支流注入,D对。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

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如下左图,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下右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6.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B.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

C.沙丘东坡缓西坡陡D.沙丘向湖心移动

27.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因素有

①西北风②湖陆风③地壳隆起④河流⑤地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28.推测近年来青海湖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

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答案】26.A27.C28.B

【解析】26.根据材料,青海湖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东岸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A正确。

湖泊东部没有河流注入,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无关,B错误。

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西坡是迎风坡,坡度缓,沙丘东坡是北风坡,坡度陡,C错误。

沙丘向湖岸移动,D错误。

27.据图推测,图示西岸沙丘的西北部有黑山阻挡西北风,西北风不是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因素,①错。

地形是,⑤对。

湖陆风中湖风吹向陆地,将湖泊中泥沙吹上岸边堆积形成,②有关。

地壳隆起影响整体区域,不仅影响西岸,③错。

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是主要沙源,④对。

C对,A、B、D错。

28.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主要人类活动是利用草场资源放牧。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青海湖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过度放牧,B对。

气候干旱不是近年来的特点,A错。

高原上以牧业为主,没有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问题,C、D错。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9.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30.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31.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林带建设,使林场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④提高了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答案】29.C30.D31.D

【解析】29.根据题目材料得知,喇叭泉林场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地区缺水死亡,不是过度砍伐导致,A错误。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下水补给减少,但地下水位不会短期内持续下降,B错误。

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导致生产生活过度引水,下游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树木死亡,C错误。

植被新陈代谢和群落演替不会短期变化幅度这么大,D错误。

30.林地不适合作为耕地,故不会耕地大面积增加,A错误。

树木大量死亡,植被覆盖率降低,风沙活动活跃,荒漠化面积增加,固定的沙丘可能被激活为移动沙丘,B错误,D正确;

植被少,土壤腐殖质含量低,成土条件差,肥力降低,C错误,故选D。

31.林场林带建设,增加该地区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功能增强,防风效能明显,风速减小,①正确;

防风固沙,荒漠化缓解,当地应其经济损失减小,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②错误,④正确。

植被覆盖率增加,区域气温温差变小,农田蒸发量可能减小,③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进行了大量调查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许多地区建设了可以进行控制、能达到净化污水、改善水质的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面积大多在100~1000000m2左右,人工基质(人工湿地中的各种人工填充物)、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是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沉降、过滤、吸附、分解、吸收等作用直接去除污染物。

下图示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原理。

(1)比较污水处理人工湿地与天然湿地的差异。

 

(2)在人工基质和水生植物中任选一种,分析其在污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

(3)分析气候对北京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不利影响。

(4)探究人工湿地的综合利用方向。

【答案】

(1)污水处理人工湿地面积较小;

生物种类较少;

水体含污染物较多;

具有排灌系统(控制系统);

分布在都市和工矿区附近。

(2)人工基质:

为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环境;

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过滤、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

水生植物:

吸取污水中的营养物质;

吸附有毒有害物质;

向水中输送氧气,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

(3)冬季气温低,水生植物枯萎,微生物活动弱,治污效果差;

夏季气温高,易滋生蚊蝇,传播疾病;

夏季多暴雨,易造成污水外溢。

(4)对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的经济效益;

污水处理人工湿地与城郊绿化相结合,提高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的环境效益。

【解析】

(1)与天然湿地相比,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的形态、分布位置、生物量、调蓄方式等都有明显不同。

污水处理人工湿地面积较小;

具有排灌系统;

(2)图中显示,人工基质位于水生植物之下,可以为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环境;

还可以过滤、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

水生植物位于人工基质之上,兼具植被和湿地的功能,可以吸取污水中的营养物质;

(3)北京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多雨,这些都可能对污水处理人工湿地不利。

冬季气温低,水生植物枯萎,微生物活动弱,治污效果差;

(4)为了使人工湿地的综合效用更加强大,可以从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入手。

如对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水生植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的经济效益;

3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正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未来的长江应该“水清、岸绿、千帆竞渡”,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举世闻名的超级水利工程,是长江经济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充分发挥其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种功能并兼顾环境效益,一方面三峡水库采取“蓄清排浑”(在每年5~9月排出“浑水”,保持145m水位;

10月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满“清水”到175m水位)的运行方式;

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下图为三峡库区月平均降水量和三峡水库月平均水位图。

(1)分析三峡水库每年10~11月蓄水,保持高水位的原因。

(2)分析三峡水库每年5~9月排水,保持低水位的原因。

(3)三峡库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柑橘等经济林木种植。

说明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对三峡水库的有利影响。

(4)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人提出应该依托库区优势大规模发展网箱养殖业。

你是否赞同?

请你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1)10~11月降水量较夏季少,水库防洪压力较小;

降水量较冬季多,能为蓄水至175米提供水源;

河水含沙量小,此时蓄水水库泥沙淤积少;

保持高水位,以保证枯水期水库发电、下游航运和用水需求。

(2)5~9月长江流域降水量大,处于主汛期,库区来水量大、含沙量大;

保持低水位一方面是为了腾出库容防洪,另一方面减少水库的淤积;

增加下游泥沙来源,防止三角洲海岸线后退,保持土壤肥力。

(3)减少水土流失,缓解库区泥沙淤积,净化水源,改善水质;

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减洪峰,减少防洪压力。

(4)赞同:

三峡库区水域面积大,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不赞同:

大规模养鱼,大量投放饲料,易造成污染;

网箱养殖密度过大,捕鱼作业频繁,有可能影响航运。

(1)三峡水库每年10~11月蓄水,保持高水位的原因是因为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降水较夏季少但较冬季多。

此时,水库防洪压力较小;

(2)三峡水库每年5~9月排水,保持低水位是因为要充分发挥水库作用。

5~9月长江流域降水量大,处于主汛期,库区来水量大、含沙量大;

(3)三峡库区大力发展林果业,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缓解库区泥沙淤积,净化水源,改善水质;

而且林木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减洪峰等功能,可以减少防洪压力。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

赞同依托库区优势大规模发展网箱养殖业则立足于库区水域面积大,适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养殖可以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假若不赞同则侧重说明产业的负面影响,如易造成水体污染;

网箱养殖有可能影响航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