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180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闽文化概论专科.docx

闽文化概论专科

1 . 在“闽中四先生”中,( )最为重要。

A . 周希孟B . 陈烈C . 郑穆D . 陈襄

2 . 元代最著名的福建画家是由南宋入元的连江人( ),其《墨兰图》画兰而不画土,寓意国土被异族践踏,兰花不愿生长其上。

“露根兰”由此成为一种绘画流派,在福建一直盛行到清末。

A . 吴激B . 章友直C . 林希逸D . 郑思肖

3 .明代莆田人( )善画人物,美国哈佛大学高居翰教授将他的一些作品与十七世纪初传到中国的一些西洋版画对照,认为他的画必然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其作品如《仙山高士图》、《文杏双禽图》等。

A . 宋钰B . 吴彬C . 李在D . 边景昭

4 . 清代( )主持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一部类书,共一万卷。

A . 林侗B . 李光地C . 陈梦雷D . 何秋涛

5 . ( )流行于龙岩、三明及龙溪等地,因其主要声腔属弹腔南北路,故称“乱弹”;又因其声腔来自外省,亦称“外江戏”。

A . 闽西汉剧B . 大腔戏C . 平讲戏D . 词明戏

6 . 流行于连江城关一带的《茶篮鼓》,是一种形式活泼、充满吉祥气氛的( )。

A . 高跷B . 武舞C . 球舞D . 灯舞

7 .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 )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A . 东山B . 厦门C . 龙海D . 晋江

8 . 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 )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

A . 竹马戏B . 梨园戏C . 歌仔戏D . 高甲戏

9 . 北宋末与南宋初,是闽学( )。

A . 创造性发展B . 进一步发展C . 成熟发展阶段D . 创始阶段

10 . 基督教在明代福建得到广泛传播,其影响最大的是称被为“西来孔子”、开教福建第一人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 )。

A . 雅禆理B . 颜珰C . 白多禄D . 艾儒略

11 . ( )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A . 龙海白礁慈济宫B . 惠安青山宫C . 德化石壶殿D . 泉州东岳行宫

12 .明代著名思想家( )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他的文学观与封建正统的文学观相对立,著有《焚书》、《李氏文集》及诗话《骚坛千金诀》等。

A . 郑善夫B . 黄道周C . 陈第D . 李贽

13 . 中国第一部道藏刻版完成于宋代( )。

A . 武夷山冲佑观B . 莆田江口东岳观C . 泉州玄妙观D . 福州于山九仙观

14 .近代福建作家( )的诗歌理论将论诗与时事政治紧密相联,其《射鹰楼诗话》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彻底改变了以往诗话回避现实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诗话的社会地位和文学地位。

A . 林昌彝B . 谢章铤C . 梁章钜D . 张际亮

15 . 著名翻译家( )一生翻译了40余种世界名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留世等。

A . 魏秀仁B . 林旭C . 严复D . 林纾

16 . 明代长乐人( )的《五杂俎(十六卷)》记录了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材料,是研究明末社会的重要史料。

A . 余文龙B . 宋端仪C . 蔡保桢D . 谢肇淛

17 . 唐代高僧长乐人( )在《禅院规式》(又称《丛林清规》、《百丈清规》)中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进一步促进了佛教中国化,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A . 灵祐B . 希运C . 怀海D . 慧海

18 . 宋代一首诗描写当时( )佛教兴盛时称:

“潮田种稻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A . 三明B . 南平C . 泉州D . 福州

19 . 唐五代福建作家( )对律赋的领域有新的开拓,其《江南春赋》虽写江南秀色,却能针对时事抒情,打破了诗赋的常规,赋中“今日并为天下春,无江南兮江北”是传诵一时的名句。

A . 陈诩B . 江文蔚C . 郑良士D . 王棨

20 . 福建各种木偶头中,以( )最为出色。

A . 龙岩木偶头B . 漳州木偶头C . 石码木偶头D . 泉州木偶头

1 . 闽南十音的曲调可分成(    )、热烈红火、昂扬激烈等多种类型。

A . 诙谐风趣B . 欢乐活泼C . 优美幽雅D . 沉静

2 .福建北连浙江,南接广东,西临江西,这几个邻域的文化长期对福建渗透,通过(    )在周边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

A . 互派官吏B . 经济贸易C . 人口迁移D . 交通往来

3 . 寿山石雕艺术特色是“石”,即根据(   )和石色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也称“因势造型”,有“一相抵九工”之说。

A . 石形B . 石纹C . 石质D . 石材

4 . 闽西山歌主要有(   )。

A . 汀州山歌B . 连城山歌C . 龙岩山歌D . 客家山歌

5 .在福建穆斯林的五个来源中,其中两个是闽南(特别是泉州一带)穆斯林的主要来源,这两个来源是(  )。

 

A . 元以后,以种种原因(如受聘为阿訇、投亲、居官)等从甘肃、宁夏、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来福建的回民

B . 元以后由外省来福建任职的将领及所带的兵士

C . 明清两代由全国各地(以安徽、河南、广西为多)移居福建经商的回民

D . 有的先从海上到中国其它地方,再或由北方南下

E . 宋元时代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到泉州居住

6 . 闽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创新、总结。

A . 超出B . 改动C . 发挥D . 补充

7 . 福建山水诗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 . 藏书丰富B . 漫游生活的影响C . 远离战乱中心D .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8 .清至民国,福建总志有五部,即(   )、陈寿祺等人修纂的《福建通志》、陈衍等人修纂的《福建通志》(也称《福建新通志》。

A . 徐景熹等编纂的《福州府志(七十六卷)》

B . 沈廷芳等人主撰的《福建续志(九十二卷)》

C . 谢道承等人编纂的《福建通志(七十八卷)》

D . 郑开极等人修纂的《福建通志(六十四卷)》

9 . 福建寺藏佛学经典浩繁的原因是(   )。

A . 寺院购买B . 海外寄赠C . 朝廷多次向各寺颁赐经书D . 刻经历史悠久

10 . 外地传入福建的舞蹈主要有途径为(   )。

A . 国外传入B . 东南传入C . 台湾传入D . 中原传入

1 . 1928年,台湾歌仔戏“三乐轩”班首次回闽南演出,受到漳州、厦门等地乡亲们的喜爱,于是又在闽南故土迅速发展。

(√)

2 . 闽剧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莆田等地。

( ×)

3 . 寿山石雕在1500年前就已问世,南朝墓葬中出土的寿山石雕“卧猪”形象逼真,雕工简朴。

(√ )

4 . 福建民间舞蹈经常在全境交流,有的舞种能覆盖全境。

(× )

5 . 福建不少戏曲唱做俱佳,其表演程式和科步动作,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因此福建舞蹈不少直接脱胎于戏曲。

(√ )

6 . 闽学学者大都能身体力行儒家的义理,有强烈的务实精神和事业心,他们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讲究清正廉洁。

(√ )

7 . 福建小说不发达,与语言这个构成小说最基本的要素关系极为密切。

福建方言不但在语音上、还在词义上与传统书面语言差距极大,无法写成书面语言,而小说中最丰富形象的语言往往在这些土话俚语之中,这不能不说是福建小说家的一个悲剧。

( √)

8 . 宋代,伊斯兰教在泉州很活跃,这与穆斯林人数急增有关。

(√ )

9 .没有哪一个省的穆斯林来源有福建这么广泛。

(√ )

10 . 我国回族族居情况,大都是“大分散,小集中”,回族虽然散布在各地,但其聚居点比起其他地区来说是小集中。

福建的回族族居却仅见大分散,难见小集中。

(√ )

11 . 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处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

(√ )

12 .福建道教音乐具有独特的乡土味,它从福建民间音乐和戏曲中汲取营养,又给福建民间音乐以多方面影响。

( √)

13 . “顿悟”到唐末能衍为五宗,与福建有极大的关系,如临济宗的始祖义玄是福清人黄檗希运的门徒,沩仰宗创始人沩山灵佑是长溪人,曹洞宗创立者之一本寂是莆田人,立云门宗的文偃出于南安人义存门下,立法眼宗的文益则为闽县人师备的再传弟子。

( √)

14 . 中原汉族曾四次大规模进入福建,第一次是西晋末年的八姓入闽,第二次是唐代陈元光开发漳州,第三次是唐末五代王审知治闽,第四次是北宋南迁。

(√)

15 . 从影响上看,闽学曾由地域性上升为全国性并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正宗思想。

(√ )

1 . ( )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 . 罗从彦B . 真德秀C . 朱熹D . 黄道周

2 . 清代( )主持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一部类书,共一万卷。

A . 何秋涛B . 陈梦雷C . 李光地D . 林侗

3 . ( )流行于龙岩、三明及龙溪等地,因其主要声腔属弹腔南北路,故称“乱弹”;又因其声腔来自外省,亦称“外江戏”。

A . 词明戏B . 平讲戏C . 大腔戏D . 闽西汉剧

4 . 明代( )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其《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史学著作,表现出力主解放,不囿传统的史学观。

A . 李贽B . 谢肇淛C . 曹学佺D . 赵弼

5 . 流行于连江城关一带的《茶篮鼓》,是一种形式活泼、充满吉祥气氛的( )。

A . 灯舞B . 球舞C . 武舞D . 高跷

6 .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神父和主教为福安人( ),1634年由方济各会西班牙籍传教士利安当施洗入教,后赴马尼拉在多明我会主办的圣多玛斯学院半工半读,之后偕西班牙籍传教士多人回闽传教,并曾任南京教区主教。

A . 罗文藻B . 张赓C . 李嗣玄D . 黄子玉

7 . 北宋时,( )成为国际贸易港,被称为“涨海声中万国商”,与三十六个岛国有贸易关系。

A . 福州B . 漳州C . 泉州D . 厦门

8 . 福建曲艺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影响最大、最古老、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是( )。

A . 南音B . 锦歌C . 南词D . 评话

9 . 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 )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A . 晋江B . 龙海C . 厦门D . 东山

10 . 闽西十班因其中由十个人掌握( )组成班子而得名。

A . 六件乐器 . 八件乐器C . 十件乐器D . 十二件乐器

11 . 北宋末与南宋初,是闽学( )。

A . 创始阶段B . 成熟发展阶段C . 进一步发展D . 创造性发展

12 .基督教在明代福建得到广泛传播,其影响最大的是称被为“西来孔子”、开教福建第一人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 )。

A . 艾儒略B . 白多禄C . 颜珰D .  雅禆理

13 . 明代著名思想家( )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他的文学观与封建正统的文学观相对立,著有《焚书》、《李氏文集》及诗话《骚坛千金诀》等。

A . 李贽B . 陈第C . 黄道周D . 郑善夫

14 .( )是元代福建颇有名气的作家,被称为元四大家之一,其诗歌理论著作为《诗法家数》。

A . 黄镇成B . 杨载C . 洪希文D . 林泉生

15 . 全真道南宋五祖之一为闽清宋代人( ),他提出以精、气、神为核心的内丹理论,将内丹与雷法并传,强调“内炼成丹,外炼成法”,被后世学者称为“道教南宋正统,丹鼎派中最杰出之才”。

A . 黄舜申B . 白玉蟾C . 徐知常D . 彭耜

16 . ( )福建出现了以收精炼气为主的“炼养派”和以役使鬼神为主的“符箓派”,一些著名道士都分属这两大派。

A . 唐五代B . 宋代C . 元代D . 明代

17 . 近代重要诗派“同光派”闽派诗人领袖( ),其浩繁的《石遗室诗话》力主“三元说”,对中国近代旧诗坛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A . 陈宝琛B . 林文C . 陈衍D . 林直

18 . 五代闽国,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其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繁荣B . 人民生活安定C . 外省高僧大量入闽D . 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

19 . 剪纸在( )被称为“铰花”,它以“鸳鸯”、“龙凤”、“牡丹”、“鱼草”、“蝙蝠”、“鹿”等组成鞋花、肚围花、猪头花,表示吉祥如意。

A . 泉州B . 漳浦C . 柘荣D . 浦城

20 . 宋代福建作家()编有《西昆酬唱集》,是“西昆体”主要作家之一,在当时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A . 郑文宝B . 杨亿C . 黄昇D . 杨徽之

1 . 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      )延伸性、易移性这些特点。

A . 多元性B . 难融性C . 双向性D . 不平衡性

2 . 惠安石雕的种类有(    )。

A . 圆雕B . 浮雕C . 沉雕D . 影雕

3 . 福建画家外出的途径主要有(    )。

A . 应选B . 游历C . 任官D . 流寓

4 . 闽学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   )。

A . 善于吸收理学中各种不同派观点B . 善于汲取佛道中的精华

C . 善于吸收民间宗教中的学说D . 包容各种学派

5 . 福建史学家的著述特点主要表现在(   )。

A . 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B . 体例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

C . 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史识D . 史料丰富,极具地方特点

6 . 元代,穆斯林在福建有了很大发展的标志表现在(    )、穆斯林来源了不仅仅由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不仅仅是商人为做生意而来,也有西域的军士为驻屯而来。

A . 更多穆斯林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涌入泉州B . 泉州又修建了多座清真寺

C . 穆斯林的足迹已不仅局限于泉州D . 不少汉人被融合而皈信伊斯兰教

7 . 明代福建戏曲发展的原因是(    )。

A . 外来声腔传入途径多样化B . 传入路线多方面

C . 涌现了一批戏曲作家与作品D . 涌现出一些在戏曲评论方面有见地的学者

8 .福建寺藏佛学经典浩繁的原因是(   )。

A . 刻经历史悠久B . 朝廷多次向各寺颁赐经书C . 海外寄赠D . 寺院购买

9 . 流行于闽南《拍胸舞》的来源有多种说法,除了认为与戏曲有关外,有代表性的说法还如(    )。

A . 与古闽越族祭祀舞蹈有关B . 与古代中原踏歌有关

C . 与古代闽南人劳动习俗有关D . 与宗教有关

10 .福建文学的发展与(    )、外地宦游流寓入闽的作家为福建作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等有着密切关系。

A . 科举考试使福建作家有机会走向全国

B . 重视教育使福建作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C . 漫浸于艺术聚宝盆的福建作家受到耳闻目染的影响D . 刻书业的发达使福建作家在习书藏书方面得天独厚

1 . 高甲戏渊源于明代泉州地区民间街头妆扮游行,最早因多扮演《水浒传》里宋江故事,故早被称之为“宋江戏”。

(是 )

2 . 高甲戏传流剧目约600多个,大部分来自民间传说。

(否 )

3 . 闽剧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莆田等地。

(否 )

4 . 南音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乐种,被称为“活的音乐历史”和“音乐化石”。

南音不仅是唐末五代燕乐杂曲的遗响,还可从中探寻到宋代南戏的声腔,甚至可以从中找到在戏曲史界已无法寻觅的海盐腔、早期弋阳腔、青阳腔及昆山腔、二簧腔的音调,堪称绝响。

( 是)

5 . 闽学家们注重烦琐的文字训诂和名物的考证,认真注释书中典故,注释经书时完全忠实于原作。

(否 )

6 .有人把孔孟称为第一期儒学,把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闽学,就没有理学;没有理学,就没有新儒学。

( 是)

7 .福建小说不发达,与语言这个构成小说最基本的要素关系极为密切。

福建方言不但在语音上、还在词义上与传统书面语言差距极大,无法写成书面语言,而小说中最丰富形象的语言往往在这些土话俚语之中,这不能不说是福建小说家的一个悲剧。

(是 )

8 . 宋代,伊斯兰教在泉州很活跃,这与穆斯林人数急增有关。

(是 )

9 . 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处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

( 是)

10 . 在闽南的传教士为了学习汉语和传教的需要,拟定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记号体系的白话字,被称为闽南的白话字(即厦门话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其字母一共只有23个。

凭这23个字母就可以写闽南地方方言的一切,凡是口里可以说出的,笔下完全可表现出来。

( 是)

11 .位于泉州清源山的巨型石雕老君像,高5.1米,由多块巨石雕拼而成,衣褶分明,线条遒劲有力。

(否 )

12 .中原汉族曾四次大规模进入福建,第一次是西晋末年的八姓入闽,第二次是唐代陈元光开发漳州,第三次是唐末五代王审知治闽,第四次是北宋南迁。

(是 )

13 . 福建木雕一出现就是一种独立的木雕工艺品种,龙眼木是主要木雕材料之一。

(否 )

14 . 宋代福建佛教愈加兴旺,其寺院之多为全国之冠,其僧尼之多,亦为全国之首。

(是 )

15 . 福建在唐以前称作“七闽”,唐玄宗时,取福州、建州各一字名为福建经略使,从此有了福建的名称。

(是 )

16.( )流行于龙岩、三明及龙溪等地,因其主要声腔属弹腔南北路,故称“乱弹”;又因其声腔来自外省,亦称“外江戏”。

  A.词明戏  B.平讲戏  C.大腔戏D.  闽西汉剧

1、由于()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A蔡元定B黄干C陈淳D真德秀

2、宋代(A)的《通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体例仿照《史记》而有所创新。

A郑樵B李纲C祝穆D胡宏

3、明代莆田人(C)善画人物,美国哈佛大学高居翰教授将他的一些作品与十七世纪初传到中国的一些西洋版画对照,认为他的画必然受到西洋画的影响,其作品如《仙山高士图》、《文杏双禽图》等。

A边景昭B李在C吴彬D宋钰

4、明代(A)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其《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史学著作,表现出力主解放,不囿传统的史学观。

A李贽B谢肇淛C曹学佺D赵弼

5、今人改编整理的《贻顺哥烛蒂》是(B)A莆仙戏B闽剧C高甲戏D梨园戏

6、福建的地方宗教也有很大的影响,最有名的是“三一教”。

这是将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教派,由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福建莆田(A)创建的。

A林兆恩B吴崇岳C王中正D杨万大

7、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神父和主教为福安人(A),1634年由方济各会西班牙籍传教士利安当施洗入教,后赴马尼拉在多明我会主办的圣多玛斯学院半工半读,之后偕西班牙籍传教士多人回闽传教,并曾任南京教区主教。

A罗文藻B张赓C李嗣玄D黄子玉

8、闽西十班因其中由十个人掌握(C)组成班子而得名。

A六件乐器B八件乐器C十件乐器D十二件乐器

9、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B)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

A高甲戏B歌仔戏C梨园戏D竹马戏

10、福州《渔歌》“老子自幼在江边,不怕地来不怕天,看不尽青山绿水,吃不尽鱼虾渔鲜。

”属于(B)。

A海上渔歌B水上渔歌C闽南渔歌D闽东渔歌

11、北宋末与南宋初,是闽学(A)。

A创始阶段B成熟发展阶段C进一步发展D创造性发展

12、(B)是元代福建颇有名气的作家,被称为元四大家之一,其诗歌理论著作为《诗法家数》。

A黄镇成B杨载C洪希文D林泉生

13、中国第一部道藏刻版完成于宋代(A)。

A福州于山九仙观B泉州玄妙观C莆田江口东岳观D武夷山冲佑观

14、《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载(C)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六洞天”,名“真升化玄洞”。

A太姥山B霍童山C武夷山D冠豸山

15、著名翻译家(A)一生翻译了40余种世界名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留世等。

A林纾B严复C林旭B魏秀仁

16、祖籍浙江平湖的(D)于1929年1月入闽后,先后在闽南十四年时间,曾挂锡过厦门、南安、泉州、惠安、晋江、漳州、同安、永春等闽南名刹51所,并创办了“南山律学院”。

A太虚法师B常惺法师C印顺法师D弘一法师

17、唐五代福建作家(B),文长于叙事抒情,名篇如《南阳孝子传》、《与郑伯义书》等。

A陈陶B欧阳詹C薛令之D林蕴

18、五代闽国,福建“佛法独盛于其时”,其主要原因是(D)。

A经济繁荣B人民生活安定C外省高僧大量入闽D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

19、剪纸在(B)被称为“铰花”,它以“鸳鸯”、“龙凤”、“牡丹”、“鱼草”、“蝙蝠”、“鹿”等组成鞋花、肚围花、猪头花,表示吉祥如意。

A泉州B漳浦C柘荣D浦城

20、宋代福建作家(D)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著有《乐章集》。

A王迈B萧德藻B黄公度D柳永

21、在“闽中四先生”中,(A)最为重要。

A陈襄B郑穆C陈烈D周希孟

22、福建闽越人图腾(A)A蛇B鸟C猴D狗

23、流传在(A)一带的儿歌《天乌乌》,妙趣横生,余味无穷。

A闽南B闽北C闽东D闽西

24、基督教在明代福建得到广泛传播,其影响最大的是称被为“西来孔子”、开教福建第一人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A)。

A艾儒略B白多禄C颜珰D雅禆理

25、宋代福建作家(D)把时代社会的重大主题纳入词中,把爱国主义题材引进词的领域,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对后来辛弃疾爱国词派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归来集》、《芦川词》。

A李纲B刘子翚C谢翱D张元干

26、(D)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A泉州东岳行宫B德化石壶殿C惠安青山宫D龙海白礁慈济宫

27、近代福建作家(D)的诗歌理论将论诗与时事政治紧密相联,其《射鹰楼诗话》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彻底改变了以往诗话回避现实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诗话的社会地位和文学地位。

A张际亮B梁章钜C谢章铤D林昌彝

28、近代重要诗派“同光派”闽派诗人领袖(C),其浩繁的《石遗室诗话》力主“三元说”,对中国近代旧诗坛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A陈宝琛B林文C陈衍D林直

29、明代长乐人(A)的《五杂俎(十六卷)》记录了明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材料,是研究明末社会的重要史料。

A谢肇淛B蔡保桢B宋端仪D余文龙

30、(A)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泉州B漳州C福安D福鼎

31、(C)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罗从彦B真德秀C朱熹D黄道周

32、(D)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