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18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1Word文档格式.docx

(2)古镇政府决定好好保护、努力开发“古镇灯饰”这一区域品牌,将“古镇灯饰”商标申报为“广东省著名商标”,以使其成为不断_______的社会资本。

(3)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讲_______已经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A.甄别增值资历B.辨别增值资力

C.甄别增殖资历D.辨别增殖资力

4.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恐怖分子危害平民,滥杀无辜,罪不容诛,正义的力量绝不允许他们逍遥法外。

B.在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中,许多全国名校都苦于提炼不出自身特色,等而下之,遑论一般学校。

C.近年来,全球一些地方相继发生耸人听闻的大地震,一时间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甚嚣尘上。

D.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宋儒以理杀人。

”这个论断真可谓振聋发聩,石破天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社论指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就必须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显得尤其重要。

B.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C.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说,政府要逐步改善社会管理职能,破除二元结构,逐步取消农村户口,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管理,这是户籍改革的大方向。

D.他在时代旋律与艺术创新、历史潮流与个人价值、讴歌与冷静审视社会等方面,有着非凡的糅合能力。

这是谢晋电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美国《时代》周刊20日刊发了记者发自四川的报道,标题是“从废墟中崛起”,报道称“四川大地震后展开的重建活动是中国最令人惊叹的行动之一”。

B.战国时期,孟子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实行“仁政”。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天下,如“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

C.资金的投向将直接造福百姓,从安居工程到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再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软件”上关注了百姓的未来生活品质。

D.即将出炉的奥巴马“新政”或许将带来好消息,因为与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更有意愿拯救美国汽车工业的“三巨头”:

即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9题。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上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辨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的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审美、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烂灿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

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

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

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

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

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

《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手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给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

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

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7.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哲诗”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诗哲”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

B.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互涵互动”,“互涵”指彼此促进,“互动”则指彼此渗透。

C.“史著文学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

“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

D.“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洋溢着诗情;

“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

8.关于战国时期文史哲之间互涵互动关系的表现,下列哪一种说法与文意不符()

A.文学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

B.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因素,产生了以形见理的《老子》一书。

C.史著文学化,出现了“史传文学”。

D.哲学诗意化形成了“诗化哲学”。

9.下列对文章论述主旨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屈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B.战国时期文史之间呈现互涵互动的关系。

C.庄子、屈原出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D.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产生了“庄骚辉映”这一种文化奇观。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www.ks5u.com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

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

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

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

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

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

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

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

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

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

“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

”卒奏寝其事。

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

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

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

“行逮汝。

”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

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

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

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

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

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

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

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

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

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

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课农桑 

督促B.卒奏寝其事 

搁置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 

邀请D.命有司以礼存问 

问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宝取骨,毁于庭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B.①杖巫而遣之 

②少者强者而夭殁

C.①宝至京,绝不与通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①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②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奸的一组是( 

①峻却之 

②独无宝迹 

③虑生他变④绝不与通 

⑤欲使宝劾之 

⑥勒致仕去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

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

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

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简册上,取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第Ⅱ卷(共111分)

四、(27分)

14.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

(3分)

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3)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冬夜听雨戏作二首(其二)

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

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1)两首诗都写到诗人听雨,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

请概括说明。

(4分)

(2)两首诗的第四句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赏析。

17.默写及文学知识填空。

(9分)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6)请写出下列横线上词人的姓名。

南宋词人,白石①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

其堪与北宋人颃颉者,唯一幼安②耳。

近人祖南宋而轻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

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

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①白石是指________________②幼安是指________________

(7)我国有用对联颂名家的习惯,譬如:

用“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来颂项羽和勾践。

那么“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颂的是_________。

(8)“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是清代作家__________对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

五、(18分)

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8—21题。

清欢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

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

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

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

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⑤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⑥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

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⑦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

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⑧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

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⑨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

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

有一摊是儿童乘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

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

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激烈的哭声尖亢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⑩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

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

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

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

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

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

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谿山卧游录》中说的:

“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

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

”此言极是。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8.本文以“清欢”为题,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

清欢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作者看来,人们怎样才能获得清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在文中先后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和苏轼的诗(“梨花淡白柳深青”),分别说说这两首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6分)

21.本文第

段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请分析其好处(4分)

六、语言表达。

2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2分)

①几名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首先用汽车炸弹袭击美国领事馆

②闻讯赶到的沙特安全部队将领事馆包围

③美国驻沙特红海之滨城市吉达的领事馆6日遭武装人员袭击

④并劫持了领事馆内多名沙特雇员作为人质

⑤并且逮捕了2名受伤的袭击者

⑥经过一番激烈枪战后击毙了3名武装人员

⑦炸开大门后冲进领事馆

答:

23.校训是大学的精神。

它不仅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也深刻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品行。

下边是中国两所著名大学的校训:

复旦大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山东大学: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请仿照上述示例,为下面几处大学拟制校训,要求:

①采用对偶形式。

②体现学校专业特点。

③每条校训不少于8字。

(任选二处即可)(4分)

某师范大学:

,。

医科大学:

,。

某地质大学:

七、作文。

(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葡萄园,四面都有很高的围墙,狐狸怎么也跳不进去。

一只老狐狸在四周仔细地找,终于找到了一个洞,可这个洞太小了,老狐狸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绝食三天,让自己瘦了再进去。

终于,它瘦身成功,进去了。

葡萄园里的葡萄真的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老狐狸足足吃了三天,可它又吃肥了,又是出不来。

无奈,它只好又绝食三天,又瘦得像进去时一样,才从那个洞爬出来。

这个老狐狸受了许多动物的嘲笑,可是它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体验,得与失并不重要。

请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标题自拟。

(命题人:

任俊玉审题人:

安伟)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掎角之势jǐ量体裁衣lià

ng;

B果脯fǔ;

D佣工yōng;

为虎作伥wè

2.A(A藏污纳垢悬梁刺股B稗官野史C提纲挈领唇枪舌剑拾人牙慧出其不意D全对)

3.C(“增值”,顾名思义,是指一事物的价值发生了增长;

“增殖”意为增生、繁殖。

资本的特点是追求利润,以钱生钱,故用“增殖”。

4.C(耸人听闻是指故意夸大其辞,使人害怕。

5.D(A.杂糅。

应删除“显得尤其重要”。

B.成分残缺。

在“走”后加“以”,同“为基础”搭配。

C项“执行”和“管理”搭配不当,改为“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的管理规定”。

6.A(B项后引号应该标在“王矣”和前括号的中间,C项“教育”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D项中冒号改为逗号)

7.D8.B9.D

10.C(要:

拦截)

11.A

12.D(①②表现邵宝不结交宁王宸濠,④不结交刘瑾;

③邵宝担心开矿产生变故,⑤刘瑾想要让邵宝弹劾官员,⑥邵宝被弹劾辞官)

13.C(邵宝回家奉养的是母亲,他“三岁而孤”,父亲去世)

14.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15.

(1)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的人多达用千来计算。

(“士不葬亲者”“与”“相率”各一分)

(2)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以及邵宝,勒令他们退休离去。

(“劾”“致仕”各一分)

(3)邵宝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

(“甫”“算”各1分)

【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

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

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

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

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

明孝宗弘治七年,邵宝进朝廷担任户部员外郎,历任郎中,升任江西提学副使。

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来安置在里面学习的人。

江西民间喜欢听信阴阳家的话,有的人父母去世几十年都不下葬。

邵宝颁布法令,不把去世亲人下葬的读书人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把亲人下葬有上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