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学位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01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功学位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气功学位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功学位图.docx

《气功学位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功学位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功学位图.docx

气功学位图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上文简述了十二正经经脉,实际上区隔其外的还有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

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

任脉------“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

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

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

上至毛际曲骨端,内行腹内入胞中,是为“经络之海”。

任脉为血海,又与胃脉相会,同时任脉、督脉、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而任脉走腹部,督脉走背部,冲脉并少阴,分布于胸中。

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歌诀:

“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

”患任脉疾病者的病候:

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疝气。

                  

====================================================================================

冲脉------ 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与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冲、任脉盛,月经才能正常排泄,故又称血海。

循行部位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

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

                            

    本经脉交会穴:

会阴(任脉)、气冲(足阳明经)、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足少阴经)、阴交(任脉)、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共14穴

                

==================================================================================== 

带脉------ 带之言束也,犹如束带一般。

带脉的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

所谓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学“带脉”所绕之处。

带脉一旦不佳,则腰部日显肥厚,苗条曲线不再。

《奇经八脉考带脉篇》:

“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

”带脉起于足少阴之正脉,出于舟骨粗隆下方之然谷穴。

带脉与肾脏神经系统有关,故带脉强健可以固精、强肾、壮阳。

由于带脉总束腰以下诸脉,下焦是奇经汇集之所在,张从正(1217-1222)《儒门事亲》曰:

“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

”患带脉疾病的病候:

腹部胀满,身似上浮。

           

====================================================================================

阴维脉------经脉循行:

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足太阴经相合,过胸部,与任脉会于颈部。

联系脏腑:

心包、腹。

主要病候:

心痛,忧郁。

交会腧穴:

筑宾(足少阴经)、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经)、期门(足厥阴经)、天突、廉泉(任脉) 

====================================================================================

阳维脉------经脉循行:

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到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合于督脉。

联系脏腑:

腰脊、下肢、头肩。

主要病候:

恶寒发热,腰痛。

交会腧穴:

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

                     

  ====================================================================================

阴蹻脉------乃足少阴肾经之别脉。

阴蹻脉起于跟中,起于足少阴肾经之然谷穴,再循内踝上行腹股、生殖器、胸腹,再上行至咽喉,并至睛明穴。

《难经》:

“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

”患阴蹻脉疾病者,阳气不足,阴气偏盛,欲闭目而睡。

经脉循行:

起于足舟骨后方,上行的内踝上,直上沿大腿内侧,经阴部,上行沿胸部内侧,进入锁骨上窝,进颧部到目内眦,与足太阴经和阳跷脉相会合。

主要病候:

多眠、癃闭。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足少阴经)、晴明(足太阳经)。

                              

====================================================================================

阳蹻脉------ 是足太阳之别脉。

起于跟中穴,循外踝上行,入风池穴。

阴阳蹻脉交会于目内眦,入属于脑,故《灵枢寒热病》有“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的说法。

阳蹻盛,则不易入睡。

阳蹻脉失调时,会出现肢体内侧肌肉弛缓而外侧拘急的病症。

经脉循行:

起于足跟外侧,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

《难经二十八难》:

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

联系脏腑:

咽喉、眼目、脑。

主要病候:

目痛从内眦始、不眠。

交会腧穴:

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经)、居髎(足少阳经)、臑俞(手太阳经)、肩髃、巨骨(手阳明经)、天髎(手少阳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睛明(足太阳经)。

常用气功点穴的部分穴位图解

  日期:

2015/4/910:

10:

43 人气:

1920

在气功点穴的临床治疗中, 必须掌握十四经循行及主治作用, 还要熟悉人体分部穴位及其分寸进行辨证取穴治疗。

就此分别介络如下:

-、头面颈项部

头维一一前额两发角,入发际1.7厘米,当神庭穴旁开15厘米 。

神庭一一鼻直上,入前发际1.7厘米 。

百会一一入前发际16.7厘米,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风池一一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中,略与风府穴相平。

风府一一枕骨下,在项后入发际1.3厘米 。

图l-1头面颈项部常用穴位

天柱一一在项的后发际(当第1、2颈椎之间)大筋外侧陷中。

 太阳一一眉梢下端1横指陷中 。

攒竹一一眉头陷中 。

睛明一一目内眦角外o.3厘米陷中 。

图1-2头面颈项部常用穴位

 

 

印堂一一画眉之正中,准对鼻尖。

瞳子髎一一目外眦角后1.7原米许。

承泣一一目下2.3厘米 。

迎香一一紧靠鼻孔旁外1.7距米 。

下关一一耳前动脉下空下廉,合口有孔,张口则闭颊车一一耳下方约3.3厘米,当下额角嚼肌中 。

地仓一一平口角旁,1 3厘米许。

水沟一一上唇人中沟上三分之一处。

承浆一一下唇下陷凹中。

翳风一一耳垂后,距耳约1.7厘米,骨边陷中。

鱼腰一一眉毛当中。

二、肩背腰臀部

肩井一一缺盆上,肩胛骨前,当大椎、肩髃两穴之间,略向前些。

大椎一一第七椎椎棘突下 。

大柕-一项后第一椎下旁开5厘米 。

肩髃一一肩端画骨陷中,举臂有凹陷之处 。

风门一一第二椎下旁开5厘米 。

秉风一一肩胛岗上骨缝空内,近外侧缘(曲垣穴外约6.7厘米)。

肺俞-一第三椎下旁开5厘米 。

膏肓一一第四椎下旁开1 0厘米(肩胛骨内缘) 。

肩贞-一肩胛下两骨之间,后腋缝纹端上3.3厘米。

心俞一一第五椎下旁开5厘米 。

天宗一一秉风穴下方(约平第四椎),大骨下陷中。

隔俞一一第七椎下旁开5厘米 。

肝俞一一第九椎下旁开5厘米 。

胆俞一一第十椎下旁开5厘米 。

脾俞一一第十一椎下旁开5厘米 。

脊中一一第十一椎下。

胃仓一一第十二椎下旁开10厘米 。

胃俞一一第十二椎下旁开5厘米。

志室一一第十四椎下(命门穴)旁开10厘米(平肾俞穴)。

肾俞一一第十四椎下旁开5厘米 。

命门一一第十四椎之下(即第二腰椎之下)。

次髎一一第十九椎旁,在第二骶骨孔中 。

 中髎一一第二十椎旁,在第三骶骨孔中。

 下髎一一第二十一椎旁,在第四骶骨孔中八髎一一即上、次、中、下髎的总称。

长强一一尾骶骨端下1.7厘米处。

承扶一一臀下横纹中央。

三、胸腹部

云门一一在巨骨下方,肱骨头内缘喙突下,距正中线20厘米。

中府一一乳上第三肋间,当云门穴下3.3厘米。

肩内俞一一在三角肌前侧缘,与肩外前穴相对。

䐺中一一胸前正中线,两乳之中间 。

期门一一乳头直下二肋端,距正中线13.3厘米。

日月一一期门穴下1.7厘米 。

章门一一季肋下,当第十一肋骨之端 。

居髎一一髁前上棘三分之一的髋后凹陷处 。

环跳一一髀枢中,大转子的后方, 画足并立有凹陷处。

中脘一一脐上13.3厘米 。

大横一一脐中旁开13.3厘米 。

天枢一一脐旁6.6厘米。

神阀一一脐窝的中央 。

气海一一脐下5厘米 。

关元一一脐下10厘米。

中极一一脐下13.3厘米 。

四、上肢部(图1-6、1-7)

少海一一屈肘内侧,大骨(肱骨内上髁)前1.7厘米许

尺泽一一肘窝横纹中,偏拇指侧筋外陷中 。

内关一一腕横纹上6.6厘米,两筋间 。

列缺一一腕横纹上梭侧5厘米,当两手虎 口交叉,食指尽处 。

神门一一掌后尺俩锐骨之端,腕纹陷中。

曲池一一曲肘外側横纹头陷中 。

手三里一一曲池穴下6.6厘米。

外关——腕后(阳池穴上)6.6厘米两骨间

图1-6 上肢部常用穴位    图1-7上肢部常用穴位

 

阳池——掌背腕部,无名指直上橫纹陷中

合谷——手虎口间,歧骨陷中

八邪——两手指缝间,左右共8个穴点

五、下肢部(图1-8,1-9)

髀关——伏兔之上交纹中

伏兔——膝盖上20厘米,肉隆起处

风市——直立垂手中指尖尽处,膝上23.3厘米

鹤顶——膝盖骨正中直上3.3厘米

膝眼一一膝盖骨下两旁陷中。

阳陵泉一一腓骨头前陷中,膝下6.6厘米(自髌骨间起)。

阴陵泉一一膝下6.6厘米,内辅骨上陷中,与阳陵泉穴相对稍高些。

图1-8下股部常用穴位

足三里一一膝眼下10厘米,胫骨旁约3.3厘米筋间。

 三阴交一一内踝正中(去踝)直上10厘米。

解溪一一足次趾直上, 足背与小腿交界处横纹中 。

图1-9下股部常用穴位

 

 

委中一一腘窝横纹正中央。

承山一一小腿肚下,分肉之间陷中。

悬钟一一足外踝上10厘米,腓骨前 。

昆仑一一足外踝后1.7厘米,跟骨之上陷中 。

太溪一一足内踝后1.7厘米跟骨上。

浦泉一一足掌心中央(约当足的前五分之二处) 。

上一个:

没有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