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2445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叙事散文Word下载.docx

在高秀山、雷景春副局长的带领下,是本股长与许春胜、马长林、肖华、张铁力、张宏伟一干人马,夙兴夜寐、南征北战,在风霜雨雪中厉兵秣马、殚精竭虑,翻动着义县德育的灿烂篇章。

其中班主任基本功训练的经验已在锦州全市、辽宁全省推广开来。

锦州市中小学举办了三届竞赛,我县两次获第一名、一次获优胜奖;

辽宁省举办了一届竞赛,我县班主任选手拿回了一个金奖、一个银奖。

1996年,《中国教育报》便刊登了题为《擂台赛---班主任培训的好形式》,我全面介绍了义县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的做法,我陆续收到了全国一百三十多封请教竞赛程序的来信来函。

北京某中学的一位校长来信中说:

“寄来的班主任答辩题及相关材料已收到,谢谢。

其中有两句答辩词引起我们的班主任教师拍案叫绝:

‘班主任是缩小了的校长,社会是扩大了的班级’,‘偏袒偏爱的背后是一双双喷火的小眼睛’河东狮吼、振聋发聩啊!

此语只得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哪!

”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位中学主任很直爽,来信说“校长挑灶坑门儿过日子,全靠班主任支撑门面。

日子过得红火不红火,全靠班主任有没有两把刷子。

怎样才能把班主任的两把刷子练硬、练强呢,我们琢磨了多少年了。

看了报纸,谢谢陈股长,还是你们辽西同行道行深,为我们提供了特别有操作性、特别有实用价值的妙法高招儿。

”我一边看着,一边心潮翻涌,嘴要不闭着,本股长浛水准得流下来。

2001年,辽宁省在锦西召开了《辽宁省中学班主任经验交流与培训会议》,我县在大会上作了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的现场表演,荣获了《风景五道添异采,擂台十年显神功》锦旗一面。

锦州市教育学院院长丁锦辉赞誉说:

这是一种凝神的文化、这是一项潜心的创造、这是一个镭射的电场。

文人嘛,说出话来,就像山间的一道小溪,随着叮咚悦耳的声音,娓娓蜿蜒着一路流淌下来。

听得我眼角都能流出蜜来,潺潺的,一直流进心里,甜丝丝、喜滋滋的,别提多滋润了。

可要知道,分理论答辩、实践操作两大类、配有23道理论答辩题的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从县城到农村、从1994年到2004年,我整整举办了十年的擂台竞赛,十年啊!

什么是创新?

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持续数年就是创新!

而我当年只是一个小小的教育局中教股长,这么大规模的、旷日持久的动作,我得得到局长们的认可、我得得到校长们的认同、我得得到广大班主任教师的支持,本股长我容易吗?

1994年到2004年,也就是我45岁到55岁,这十年,是我一生中刻骨铭心的岁月,这是用汗水和精力把我的才华和智慧彰显到极致的十年。

十年书生一场梦啊,踌躇满志、挥斥方遒,显现出本股长“精卫衔微木,刑天舞干戚”的献身精神,大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恢弘气势。

市教育学院德育部女士们俗称为的“陈德育”,在风雨飘摇中挥舞着德育为首的旗帜,伙同一批青年才俊,大潮之下,风声水起,滚滚战尘中,杀出了高玉文、许春胜、王跃军、凌金明、魏士敏、高稳等一批藩镇诸侯、封疆大吏。

风起云涌,花团锦簇,又出落了甘秋莲、李智、白云霞,王静华等一批优秀班主任的干练之才。

再说一下“五名系列主题班会”,五名,即名著、名曲、名画、名诗词、名书法,这是我县中小学主题班会的阳春白雪、颠峰之作,是让经典走下神坛、让瑰宝嵌入学生心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课堂。

活动首先以二初中《红岩》书评、一初中《蓝色的多瑙河》名曲欣赏、三初中《清明上河图》名画欣赏班会拉开序幕,接着,一高中《蒙娜丽莎》、二高中《伏尔加河纤夫》、职高《千古绝唱·

化蝶》的名画、名曲班会相继粉墨登场,纷纷出炉。

高潮时,是一高中的《翰墨飘香》名书法欣赏、二中的《二泉映月》《西诗庭圣母》名曲、名画欣赏、张家堡中学《卜算子·

咏梅》名诗词欣赏主题班会,可称得上是五彩缤纷、好戏连台,把五名班会推向巅峰。

一时间,义县的主题班会流光溢彩,不可名其状;

姹紫嫣红,不可言其盛。

那时节,五爱班会、科研班会、心理健康班会、辩论式班会,同五名班会一起,犹如雨后春笋、满天星斗,在我县城乡中小学遍地开花、熠熠生辉。

用锦州市教育局中教处处长景梅石的话说:

清水出芙蓉,经典下神坛,义县的老铁把主题班会整绝了;

副处长毛玉焕说:

不可能再找到这样精彩的主题班会了。

科员李胜文在邻县筹备德育会议时说,你们整啥都行,就是别整主题班会,为啥呢?

你咋整、也整不过义县,另外,别的县看义县的班会口味都看高了,都这儿来再看你们的班会,那不是擎等着磕碜、找着不够挨吗?

听听,这话说的,栽一棵、砍一棵,杀伤力多强,让人听着心里多敞亮、多熨帖,咱有多光棍!

这么说吧,义县的主题班会整到这种程度,对谁来说,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情。

意思是说,活儿干得漂亮,没有丝毫办法说不行。

义县进修学校德育教研部的部主任张铁力,我们是风雨同舟的工作搭档,她文学素养、艺术气质很高,是个善于表达的人,她说:

“陈校长,匹马闯关,当仁不让;

单枪掠阵,舍你其谁?

你一轮独月,就能挑起义县德育的满天星斗!

令人堪忧的是,你退休了,义县德育的漫天空白怎么办?

”咱知道,这是不遗余力地在夸咱。

但咱觉得夸得有深度、够力度、具备一定的高强度。

当时我只觉得身子轻飘飘的、脑袋晕忽忽的。

有人戏谑地告诫我说:

小心!

眼镜别掉了,没有路标,现在你已经很难分清东西南北。

1999年五月,全省在锦州市召开的德育会议,我县提供了现场,各地来参观学习的领导和同事赞不绝口。

我县编印了《班主任基本功竞赛训练程序》《五名系列主题班会集锦》《德育管理经验汇编》《班主任经验介绍汇编》四大本材料,分发给全省与会代表。

大豆摇铃时节,一块金光闪闪的《辽宁省德育示范县》金匾挂在了我县教育局的会议室墙壁上。

据说,县一级的金匾,当时全省只颁发两块。

当2001年的第一场雪吹走了塞北辽西的风狠云低,我冒着严寒,驱车进京,作为辽宁省锦州市的代表,我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参加了“21世纪中国德育研讨会”。

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获此殊荣,它标志着我的事业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的义县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亦非昔日可比,以前我们自己在全县推行的《加强四项管理,树立三个形象》德育体系的改革项目,已经被纳入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化的国家重点课题系列,成为中央教科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的子课题。

我代表锦州实验区中学课题组,在阶段成果汇报会议上发言,发言的题目为《突出德育实效性,区域性德育工作整体体系的实践》。

2001年6月,实验成果通过了国家总课题组的结题验收。

2002年,我个人荣获了中央教科所颁发的《2002年会暨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三等奖》的荣誉证书。

这就是说,我们已经不是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孤魂野鬼了,而是有番号、有编制,已被堂而皇之地纳入了正规军的做战序列。

结题证书编号:

010296;

优秀成果奖证书编号:

200242206。

看看,精装膜面、烫金字体、大红印章,多讲究啊!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体会到:

没有理论就没有高度、没有科研就没有深度、没有奖惩就没有力度、没有特色就没有知名度。

义县德育一经步入科研轨道,那有了深度;

一经纳入国家序列,那就上了档次。

也就是说,我们所从事的各项德育工作,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想一出、是一出,随心所欲、盲目行事。

都是有根有据、一板一眼、一撩三截、师出有名的正规军作战。

因此,“四项管理是手段、三个形象是目标、五道风景线是成果”已成为当时锦州地区颇具规模的德育景观。

我也是在此基础上,驱车进京,参加北京德育会议,各种指标都标志着那一时期我的工作进入了繁花似锦的黄金时代。

有多少人问过我,你身为中教股长,为什么对德育情有独钟?

我说:

第一、剑走偏锋、独辟蹊径、“抓冷门儿”,是我追求的一向打法。

这还是我在西山刘龙台工作时,老校长叶春生治校策略中一项十分灵光的招法,他说,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飞毛腿都挤在大门口,谁也过不去。

不如瘸子走冷门,别看瘸哒瘸哒的,那叫捷足先登。

我深得要义、受益匪浅啊。

那时节,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管理机构,我先后做过教导主任和副校长,既管德育又管教学,而且偏重教学。

就凭着剑走偏锋这一招儿,我带着刘龙台语文组一帮壮怀激烈、肝胆相照的弟兄们,苦心孤诣,钻研教材,“自经教改少安眠,框架教学苦钻研。

山野论道求高远,诸君捧碗来教研。

”终于有一日,我们指出了单元习题“多重复句”的命题错误,深山里迎来了一封罕见的贴着航空邮票的“北京来信”,使得全国统编教材随之改动;

就是凭着独辟蹊径这一招儿,我的一篇“单元小结教学”,荣获八十年代初我县唯一的省级论文;

就是凭着抓冷门儿这一招儿,立题“框架结构教学”,大胆展开实验研究。

后来,在省城教育学院学习才知道,其时,我们组织探索的以单元小结为推手的框架结构教学,实际上就是布鲁纳倡导的结构教学,可当时咱西山沟里的旧毡帽朋友不知道哇。

“莫道春光无人问,野花开时蝶也来。

”北京来信使我们声名鹊起,市县教研部门领导和县城中学的教师接踵而来。

于是,我作为义县语文教师代表参加了全省农村语文教研会,大会发言时,左边坐着省教育学院部主任于忠孝、右边坐着省教育局长赵天。

老铁不才,可与我先后发言的是魏书生啊!

当我在雷鸣般的掌声走下讲台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颤巍巍地走上前来,紧紧地握住我的手,频频点头说道:

“精辟!

精辟!

太深刻、太深刻了!

”又抬起头来,睁开昏花的老眼,激动地注视着我说:

“可,可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前面的话让我倍受鼓舞,后面的话使我黯然神伤。

“西山教改聚英才,老铁草创刘龙台,剑走偏锋辟蹊径,单元小结露襟怀。

”咱知道,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圈子里,战将如云、猛士如雨,那是人才济济啊,哪有我山野村夫的容身之地?

我戴着啤酒瓶底子似厚的高度近视镜,经过多年的擦拭,最后把焦点投放在无人问津的单元小结上西山草创时期,我靠着一手独门绝技:

语文单元小结教学,一拳打出深山老林,顿时人气飙升、驰名乡里。

北京来信、省级论文、省城发言,使我们在全区竖起了刘龙台语文教改的旗帜,这面语文教改的旗帜,弥足珍贵。

1983年,教育局能把报考大学的名额分配给我;

1985年,教育局能把我从西山调进义县城,没有当年这面旗帜的迎风飘扬,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这面鲜红的、语文教改的旗帜,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说,这是我出道以来提取的第一桶金。

一个时期以来,不,几十年来,我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就我所面临的师资设备、教学环境,那是“武大郎骑猪耍秫秸叶子----人马刀枪不行”,就这样的素质不可能与相邻兄弟大校、相邻县区名校做全面工作的比拼,要想追求卓越、打出自家名号、不枉世间走一回,怎么办?

就得剑走偏锋、独辟蹊径,“抓冷门儿”。

教学如此,德育亦然。

第二、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从1990年我当上中教股长那天起,我就窥测相邻县区的强弱实力,制定了自己的打法思路和奋斗目标。

于教学一项,我就是头拱地、脚朝天,使出浑身解数、累得蝎爬兔子喘,义县也整不过北镇(事实证明,果真如此,远的不说,近二十年来,不用说义县,就是黑山、凌海的升学率也难望其项背。

)可德育是冷门儿,我师出辽师院中文系、沈阳教育管理系,又历任过多年的语文教师、教导主任和副校长,以本股长的智商和修炼的本事,只要用心、用力,一抓到底,于德育工作一项,肯定能整出全区翘首的名堂来。

第三、避实就虚、行政干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你就是不管,校长们也照样把重点精力用在教学上。

可对于德育,相当数量的校长们充其量只是把它当做纪律卫生的代名词,权作扫好地、别打架的一项环保、治安工作来抓。

作为行政部门的专管派员,本股长不抓,那就没人管了。

只要感情到位,别看我官不大,但有所命,弟兄们几乎无所不从,一经行政干预,立见功效。

即使像云保集、张春青、王文全、金福臣这样的台阁重臣,以及张光志、杨荣久、郑树仁、李立新、孟凡义这样时任副职的要员干吏,看在多年情感投资的面子上,股长兄弟有话,哪能不倾力相助,美事玉成。

这样,由虚变实,德育便有了一席之地。

张忠武局长看出门道来了,他说,铁生看教学整不过北镇,就把功夫力量下在德育上,抓体系、搞培训,开展高档次的各项活动,到底把省德育示范县的牌子整到手了。

周喜儒书记说,德育首位,以德为本,做人是第一条,铁生抓德育,路子对头。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德育工作也是这样,没有义县自己的拳头项目、品牌特色,跟在后面“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只能是充当站脚助威、摇旗呐喊的角色,怎么也不能成为抢占滩头阵地、站在制高点上领导时代新潮流的领军人物。

我一直力图能够站在偏门、冷门、动发机先这个高度上来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流程和工作结果。

因此,相继出台了一个个符合本县实际而又标新立异的德育项目,不能不使各县甚至省市领导为之侧目。

每年年初,我都是先看了国家教育部的工作要点,然后结合义县的实际,不能傻等省市层层布置,提前打出一步来,这叫“天上取样人间织”,不超纲、不离靶,却能“一支红杏出墙来”,独秀花丛,先声夺人。

1999年,是我年当五十岁的天命之年,在我向局长再三的申请下,辞去了中教股长的职务,从教育局来到了教师进修学校,担任了分管中小学教学、德育的业务副校长。

干啥幺唤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本校长迅速地转换了角色,于是把触角伸向了教学领域。

组织中小教研部、德育室,与师干训许力平、王继光、龚瑞志、电教李东坡、张家刚联袂作战,发起了“三箭齐发、整体练功”大型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全县校长、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素质能力;

伙同王晓红在中小教研部与马雨民、王林儒、王强、段树春反复研讨,提出并运作了“分片教研、蹲点培训、跟踪指导”送教下乡的教研摸式。

不久,这两项活动的做法分别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篇文章都加了编者按语。

其中,第二篇文章的按语是:

“面向农村学校,农村教师的教研工作怎样开展?

把教师集中到县城进行集中培训是当前各地通用的做法。

但它针对性差、实效性低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义县教师进修学校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变教研员坐等教师上来接受培训,为主动下到学校亲临指导,采取蹲点服务、跟踪指导的教研方式。

早在九十年代初,我刚做中教股长的时候,我就看出校长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1991年到1992年,我连续组织了两届由全县24名校长参加的“义县中学校长答辩会”,内容有必答题、抽答题和局长即兴问答题。

马上,做法刊登在《辽宁教育》1991年的第三期上,引来了铁玲西丰、凤城岫岩、锦州实验中学、太和、黑山、北镇、绥中等校的校长们参观学习。

这是我首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也是首次整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按作用算来,可称得上是我的第二桶金。

那么,第三桶金、第四桶金、第五桶金应该是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上刊登的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三剑齐发、整体练功”的培训工作和“分片教研、蹲点培训、跟踪指导”三种形式的送教下乡教研工作。

期间,1998年颁发的省德育示范县金匾,当为第六桶金。

最后,第七桶金则是去北京参加德育会议。

这,就是我在职期间提取的七桶金。

这咱说,就这七桶金,没有一桶不是凭借着独辟蹊径、剑走偏锋、抓冷门儿提取的。

王跃军说过:

“你无我有,你有我精”。

你有我精,我不一定达到;

可你无我有,老铁我浸淫多年、屡试屡爽的就是这个。

教育局督学室有个高小操,下棋能看出三步,是个心里有数、看事有眼光、办事有板眼的人。

他看到我在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上整出一套整体体系来,特别是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上,真在省市范围内整出点名堂来了,就对我说,老铁呀,你不能把眼睛老盯在德育上、盯在班主任基本功上。

教学是中心,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是硬头货,以前搞的三笔字、普通话这些教学基本功只能是初级阶段,琢磨、琢磨在教学基本功上独辟蹊径,拿出点成序列、成系统的特色品牌来,不要零打碎敲的只是搞点备课、说课单项训练。

在提高教师教学成熟度上搞出序列操练内容,拿出一套打法来。

你要注意了,重点是使用价值,也就是训练的基本功一定得是真正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成熟度的内容。

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成熟度的内容!

桌前一盏灯、窗外一把火,他简直是天上的一轮月呀!

他的话,是广角全屏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而且把训练的档次和实用的价值量提高了。

一语中的、切中肯綮啊!

一下子打开了我的眼界和思路。

于是,我们首先讨论了成熟度的标准是什么呢?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能够高质量的评课,标志着这名教师抓住了教学的中心环节;

命题,是高标要求,标志着这个教师具备了娴熟地驾驭教材系统的能力;

质量分析能力,则是教师诸项能力中最为深层次、最为高强能力的展示。

具备了以上这三项教学能力,标明了这个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成熟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反复研究制定了训练教师教学成熟度的方案。

在一初中和站前小学试点实验的基础上,很快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评课、命题、试卷分析”大练教学“新三功”的培训活动。

不久,这项“新三功”训练的做法便刊登在了《人民教育》和《辽宁教育》上。

当年鏖战急,黄沙穿金甲,几番大赛下来,马长林夺得了中学校长答辩第一名、王晓红获得了小学任评课第一名,单玉春获得了班主任竞赛第一名。

多少才俊崭露头角、多少干将登上舞台!

三箭齐发、新三功的擂台上,怒放着多少颗柱石的心灵、曝光了多少精英的底片!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君不见,现如今有多少走上领导位置的校长、主任、教学能手,都是通过擂台大赛的层层筛选、排沙见金,才成为能征惯战、久经沙场的教坛耆宿。

据悉,在我退休的日子里,这些旨在提高教育生产力的举措仍然在以正在进行时的态势继续运作着。

我一向以为,不断分析思考、发现和研究新问题,不断动笔总结、提升理论认识,进而在教育理论的高度上不断提出全新视角的奋斗目标,是我多年来养成的的一种工作习惯,甚至是一种专业嗜好。

干工作,没有理论不能成气候。

俄罗斯有个专家老人,叫乌申斯基的,他说,没有教育理论的实践,如同医学上的巫术。

恩格斯说:

如果不能站在理论高度上来思索事物的本质,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我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三大学功底,得益于经过严格考试录取进入省教育学院两年教育管理的专科学习。

这些年来,我搞的这套玩意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大范围内渐次展开、引起了业内有识之士的关注,这不能不说与省城所学的教育理论密切相关。

新思维、新角度、说、写、做三位一体、轰轰烈烈、雷厉风行又苦挠苦撑、惨淡经营的干法,是我这些年来一向坚持的工作原则和工作风格。

要想把活儿干漂亮,笔杆子功夫和敬业实干精神,缺一不可。

干工作,不能写材料、不能写文章,那如同胭脂涂脚、锦衣夜行,那简直是一种不可想象的笨拙与悲哀。

我的写作文笔,一是自幼爱好,二是辽师中文系的学习,虽是不经考试推荐上学的工农兵学员,也算是半个科班出身吧。

有些人对我的实干情况不太知晓,那是因为被我显露的说写功夫所掩盖了。

谁又知道在我口吐莲花、笔下生花的背后,做了多少实实在在的血苦功夫呢?

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我每到一校,无论中学或小学,听课、看活动、查材料、搞座谈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都要召集全校教师组织培训性质的讲话、讲座。

我自信,从教师们喜笑颜开、乐不可支的听讲态度上看,我老铁的讲话还是具有一定的煽动力、蛊惑力。

就连张忠武局长还特意到留龙沟、头道河中学亲自听取了我的两次讲话,他用他那特有的浑厚声音说:

“我听了你的讲话,我不睏”。

他有糖尿病,别人长时间讲话,他很容易疲劳入梦。

教育理论、说写功底和实干精神的兼容相济,不能不说是使我工作游刃有余的三个通天法宝。

进不争功、退不避过,不逢迎媚上却尽量搞好领导关系;

不夺利谋财却取之有道地得得到了该得到的好处,不盛气凌人、与人为善、与基层校长、主任甚至教师拍肩搭背,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除了三个通天法宝之外,这些,也许是局领导和基层校长支持我工作的一个原因吧。

1999年到2006年,在教师进修学校的7年里,我在做最后的在职燃烧,知道时间不多了。

我对教研员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秋雨草渐黄。

人一过五十岁,就像烧火棍子一样,越扒拉越短。

汗水涔涔,在熊熊灶火的映衬下,本副校长仍然其乐融融的频频扒拉着我这支已然焦黑到末梢的烧火棍子。

然而,往事恰如过眼云烟,一如昨夜的星辰,2006年,我按着55岁提前内退的规定,(本应该在04年内退,局长看我还有价值,便延缓了两年,)终于回家颐养天年了。

十年的轰轰烈烈,顿时烟消云散,什么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什么五名系列主题班会、什么十大类考评、什么城乡联谊夏令营,几乎是顿作鸟兽散。

即使是《加强四项管理、树立三个形象》整体构建中小学的德育体系,这项在九五、十五期间签约的国家级获奖科研项目,对于现如今的在岗诸君,也已恍如隔世,简直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想当年,那时节的德育领导来县里了开会,中学的谁不带本《德育大纲》、小学的谁不带本《德育纲要》,因为我是逢会必考,目的是先把各校的德育干部的理论素质提高了,先让他们把我这套德育体系整明白了,然后咱再研究具体工作。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放眼今日义县诸君,有谁还能回想起义县当年德育十年的轰轰烈烈是为何物?

五道风景线、十颗明珠又是何方神圣?

早已销声匿迹、折戟沉沙,成为蛛网尘封的往事。

一向以来,我认为自己是颗质量很重的行星,能够不断的散发着自身强大的引力。

错误啊!

小星无名暗自闪,我就只是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一头扎入茫茫云海夜空的深处,一闪即逝。

内退在家,不止一次地看到和听到了往日诸君对我的脸色、声色以及已经手下留情的评价,诸如:

“他也就能整点德育、整点活动、开点现场会啥的。

”、“老铁能忽悠、能折腾人,一天到晚不消停。

”进修学校小教部主任王强一向在业内口碑不错,和我不外,一甩分头,对我做了个鬼脸儿,说:

“陈叔、陈大哥呀,你是:

茶壶没把儿---嘴儿好;

钢叉挠痒---手儿硬。

就是说:

嘴好能说;

手儿硬能写。

可活儿还没干咋样呢,报刊先吹出来了。

”就连我平素习惯低头走路,都成了人们饶舌的话柄:

“都退休了,还大大呼呼地,见人低头不说话。

”、“他是在寻找义县白垩纪的恐龙化石呢?

还是想依靠捡钱来发家致富呢?

”高中有位女教师,不愧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夸人的时候追求含蓄的艺术性,她用充满魅力的磁性嗓音轻启朱唇,说道:

“一如孔子周游列国讲学那样,陈股长每到各校,必有长篇宏论。

他的讲话为什么像磁场一样具有十分恐怖的吸定力呢?

那是源于他生动的肢体语言,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甚至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