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259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docx

沥青及其混合料试验步骤

沥青试样数量和试样准备方法

一、沥青常规检测试样数量

黏稠沥青或固体沥青不少于4kg,液体沥青不少于1L,沥青乳化液不少于4L。

二、试验方法及步骤

(1)将装有试样的盛样皿带盖一同放入烘箱中,当石油沥青试样含有水时,烘箱温度为80℃左右,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

当沥青中无水时,烘箱温度宜为软化点温度以上90℃,通常为135℃。

(2)当石油沥青含有水分时,将盛样皿放在可控温砂浴,油浴,电热套上加热脱水,不得采用电炉,煤气灶等加热,脱水时必须放石棉垫,时间不得超过30min,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在沥青温度不超过100℃的条件下脱水,最后沥青温度不宜超过软化点以上100℃。

(3)将盛样皿中的沥青通过0.6mm的过滤筛,不等冷却立即一次灌入各项试验模具中,

(4)灌模过程中如果沥青温度下降,可放入烘箱中适当加热,反复加热次数不得超过2次。

沥青针入度试验

一、沥青黏滞性、针入度含义,及两者之间关系。

黏度:

是指沥青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也称黏滞性。

针入度:

是在规定温度及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是表征黏稠沥青条件黏度的一种指标。

(通常在25℃时测针入度)

两者之间关系:

均可以表现沥青黏度,

二、沥青针入度试验方法

1、目的、范围

其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贯入时间5s,以0.01mm计。

2、仪具、材料技术要求

①针入度仪:

针和针连杆组合件总质量为50g±0.05g,另附50g±0.05g砝码一只。

针及针杆总质量为2.5g±0.05g,

②盛样皿、恒温水槽、平底玻璃皿、温度计、计时器、盛样皿盖、溶剂(三氯乙烯)、电炉或砂

浴、石棉网、金属锅、坩埚。

3、步骤:

(1)准备工作:

①按沥青试样准备方法准备试样;

②按试验要求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试验温度,保持稳定;

③将试样注入盛样皿,试样高度超出预计针入度10mm,并盖上试样皿,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0℃~30℃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3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2.5h(特殊盛样皿);

④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用三氯乙烯擦拭标准针。

(2)试验步骤:

①取出已经达到规定温度的盛样皿,并放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的平底玻璃容器中的三角架上,试样表面水深不小于10mm。

②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容器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将位移计读数恢复至零。

③开始试验,按下释放键,同时计时,至5s停止;

④读取位移值;

⑤同一试样平行试验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

每次试验后应换一根干净的标准针或将标准针用三氯乙烯擦拭干净。

⑥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试样时,至少用三根标准针,每次试验后应将针留在试样中。

⑦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方法在15℃、25℃、30℃、(或5℃)3个或3个以上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沥青针入度。

但仲裁试验温度应为5个。

(3)精密度、允许差

①当试验结果小于50时,重复性允许差为2,复现性试验允许差为4。

②当试验结果等于大于50时,复现性试验允许差为平均值的4%,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5%。

沥青软化点

一、沥青软化点

取沥青液化点与固化点之间温度间隔的87.21%作为软化点。

试验结果影响因素:

影响软化点的因素:

水浴温度,水浴试时间,试验升温速度,试验方法;

影响软化点结果的因素:

起始温度当起始温度高时,对较稠硬性沥青无影响,对较软沥青结果则偏小;升温速度的影响,升温速度快,结果偏大,反之则小。

二、沥青软化点试验

1、仪具、材料技术要求

软化点试验仪、钢球(直径9.53mm,质量3.5±0.05g)、试样杯、钢球定位环、金属之架、耐热玻璃杯、温度计、装有温度调节器的电炉或其他加热器、试样底板、很为水槽、刮刀、甘油、滑石粉、蒸馏水或纯净水、石棉网。

2、准备工作

(1)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

按沥青试样准备方法规定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则试样环和底板均应预热至80℃~100℃。

(2)室温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

3、试验步骤

(1)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以时:

①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5℃±0.5℃水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置于相同水槽中。

②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或纯净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③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入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将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垂直差插入,使端头底部与试样环下端平齐;

④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间,立即开动电磁振荡搅拌器,并开始加热,使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每分钟上升5℃±0.5℃。

加热过程中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温度上升速度超出范围,应重新试验。

⑤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于下层板表面接触时,读取温度,准确至0.5℃。

(2)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时

①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32℃±1℃甘油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置于甘油中。

②在烧杯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③从恒温水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述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至1℃。

4、试验说明、注意事项

(1)当软化点小于80℃时,重复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1℃,再现性精度允许差为4℃。

(2)当软化点大于80℃时,重复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2℃,再现性精度允许差为8℃。

沥青含蜡量

一、蜡对沥青路用性能的不利影响

(1)沥青在高温时熔化,是沥青黏度降低,影响高温稳定性,增大温度敏感性;

(2)蜡是沥青与集料亲和力减小,影响沥青的黏结力,及抗水剥离性;

(3);蜡在室温时结晶析出,减小了分子间的紧密联系。

当蜡结晶的大小超过胶束的界限,使沥青的极限拉伸应变和延度变小,容易造成低温发脆、开裂。

(4)减小了低温时的应力松弛性能,使沥青的收缩应力迅速增加而容易开裂;

(5)低温时流变指数增加,复合流动性减小,之间感应感应性增加。

二、试验步骤

(1)向蒸馏瓶中装入沥青试样(mb)约50±1g,用软木塞盖严蒸馏瓶。

用已知质量的锥形瓶做接收器,浸在装有碎冰的烧杯中。

(2)将盛有试样的蒸馏瓶置于550℃±10℃的高温电炉中,支管与冰水中的接受容器连接,随后蒸馏瓶底部将渐渐烧红。

(3)调节加热强度,从开始加热起5min~8min内开始初溜。

然后以每秒两滴的速度继续蒸馏完后,支管中的溜分不应该流入接受器中;

(4)将盛有溜分的接受容器从冰水中取出,擦拭干净表面置于室温冷却,称其质量,得到溜分总质量(m1);

(5)将盛有馏分的锥形瓶盖上盖,稍加热熔化,然后,将熔化的馏分注入另一个已知质量的锥形瓶中,称取用于脱蜡的馏分质量1~3g(m2),含蜡量高的,应多取,但不得超过10g;

(6)将吸虑瓶、玻璃过滤漏斗、试样冷却筒和柱杆塞组成冷冻过滤组件;

(7)将盛有馏分的锥形瓶注入10mL无水乙醚,使其充分溶解,注入冷却筒中,再用15mL无水乙醚清洗锥形瓶,将清洗液注入冷却筒中,再将25mL无水乙醇注入冷却筒中。

(8)将冷冻过滤组件置入冷浴中,冷却1h,在带有磨口塞得试管中装入30mL无水乙醚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液(体积比1:

1)做洗液用,并放入冷浴中冷却至-20℃±0.5℃,保持15min;

(9)当试样冷却筒冷却结晶后,拔起柱杆塞,过滤析出的蜡,并将柱杆塞吊在冷却筒中,保持自然过滤30min;

(10)当砂芯过滤漏斗内看不到液体时,开动真空泵,使使过滤速度每秒1滴,直到无液体滴落,再将已冷却的无水乙醇与无水乙醚的混合液一次加入30mL,洗涤冷却筒,柱杆塞、及蜡层。

继续过滤,直到将蜡中的容积抽干;

(11)从冷浴中取出过滤组件,取下吸虑瓶,将将其中的溶液注入回收瓶中,并对吸虑瓶进行清洗3次,每次用10~15mL无水乙醇与无水乙醚的混合液;

(12)将冷冻组件装在蜡的过滤瓶上,用30mL已经预热至30℃~40℃的石油醚将过滤漏斗、等部件上的蜡溶解,拔起柱杆塞,待漏斗无溶液后,再用石油醚清洗两次,们每次用35mL,立即开动真空泵,至无液体滴落;

(13)将吸虑瓶中的蜡溶液注入已经称量的锥形瓶中,并清洗吸虑瓶;

(14)将盛有蜡溶液的锥形瓶中的石油醚蒸发干净,然后置于105℃±5℃的烘箱中除去石油醚,放在105℃±5℃的干燥箱残压21~35kpa中1h,取出置于干燥冷却1~2h称其质量得到蜡的质量mw。

(15)同一沥青试样蒸馏后,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当两次试验结果超出精度范围要求时,应追加试验。

三、计算

PP=(m1×mw)/(mb×m2)

PP——含蜡量(%)mb——沥青试样质量

M1——馏分质量m2——用于测定含蜡量的馏分质量

mw——析出拉的质量

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

一、试验方法:

我国规范规定了粗集料的两种黏附性试验方法,大于13.2mm的集料选用水煮法;小于等于13.2mm的集料选用水浸法。

二、水煮法试验操作步骤:

(1)将集料过13.2mm、19mm的筛,取存留在13.2mm筛上的5个颗粒,要求试样表面接近立方体,用水洗净,在105℃的烘箱中烘干。

用细线系牢,继续放入105℃的烘箱中加热代用;

(2)石油沥青加热至130℃~150℃,将集料试样浸入沥青45s,取出并悬挂在试验架上,在室温冷却15mn;

(3)将盛有水的烧杯放置在有石棉网的电炉上煮沸,在水静沸条件下将裹有沥青试样悬挂于水中,保持微沸状态浸煮3min;

(4)将试样从水中取出,观察集料颗粒表面沥青剥落程度;

(5)同样试验平行试验5次,并有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取平均值。

三、水浸法操作步骤:

(1)集料通过13.2mm、9.5mm的筛,取9.5mm~13.2mm形状规则的颗粒200g,洗净并在105℃的烘箱中烘干;

(2)将沥青加热至拌合温度;

(3)按四分法取试样100g放入搪瓷盘上,连同搪瓷盘仪器放入已经升至拌合温度的烘箱中加热1h;

(4)按每100g集料加入沥青5.5g±0.2g的比例称取沥青,放入小心拌合器中,放入同一烘箱加热15min;

(5)从烘箱中取出拌合容器,将搪瓷盘中的集料倒入版和容器的沥青中,立即用金属铲均匀拌合1~1.5min,拌合完成立即将裹有沥青的试样取20个,用小铲移至玻璃板上,在室温下冷却1h;

(6)将放有试样的玻璃板浸入水槽的冷水中,仔细观察沥青膜剥落情况,并有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试验人员分别评定,取平均值。

沥青的老化性

1、老化沥青三大指标的变化规律:

针入度减小、软化点升高、延度减小。

2、转盘转速:

5r/min±1r/min。

3、试验温度:

163℃

4、试验步骤(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1)把烘箱调至水平,使转盘以5r/min±1r/min的速度旋转,转盘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3度。

(2)把烘箱调至163℃后,迅速将盛有试样的试样皿放入烘箱内的转盘上,关闭烘箱,开动转盘,是温度回升到162℃开始计时,并在163℃±1℃下持续5h,放入试样到试验结束不得超过5.25h。

(3)试验结束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样皿,如果不需要测定试样质量变化,则按(5)进行,如需要测定质量,随机取其中两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分别称重。

(4)称量后,将试样皿放回163℃±1℃烘箱中加热15min,取出试样,立即按(5)进行试验

(5)将每个盛样皿的试样用刮刀或小铲刮入一容器中,置于加热炉上加热,并适当搅拌至流动状态,再分别进行三大试验,全部试验必须在72h内完成。

5、计算

(1)沥青质量变化

LT=(m2-m1)/(m1-m0)

LT——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质量变化(%)m0——盛样皿质量

m2——加热前沥青与盛样皿总质量m1——加热后沥青与盛样皿总质量

(2)残留针入度

KP=p2×100/p1

(3)软化点增值

△T=T2-T1

(4)黏度比

Kη=η2/η1

(5)老化指数

C=lglg(η2×103)-lglg(η1×103)

 

沥青密度及相对密度试验

一、仪具、材料技术要求

比重瓶、烘箱、天平、虑筛(0.6mm、2.36mm各一个)、温度计、烧杯、真空干燥器、三氯乙烯、蒸馏水、表面活性剂、其它。

二、准备工作

(1)用洗液、水、蒸馏水后仔细洗涤比重瓶,然后烘干称其质量m1;

(2)将盛有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的烧杯进入恒温水槽中一同保温,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水深必须超过比重瓶等部40mm以上;

(3)使恒温水槽及烧杯中的蒸馏水达规定试验温度。

三、比重瓶水值的测定

(1)将比重瓶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中,烧杯底部浸没水中深度不应小于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固定。

(2)待烧杯中水温再次达到规定温度并保持30min后,将瓶口塞紧,使多余水由毛细孔挤出。

(3)将烧杯从水中取出,再从烧杯中取出比重瓶,立即擦拭干净,称其质量m2

(4)以m2-m1作为试验温度下比重瓶的水值。

四、液体沥青试验步骤:

(1)将试样过0.6mm筛,注入干燥比重瓶中至满。

(2)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及瓶塞一同放入恒温水槽的烧杯中,水面在瓶口下约40mm处;

(3)当烧杯内水温达到规定温度后保温30min,然后塞上瓶塞,是多余力沥青从毛细孔中挤出,用三氯乙烯擦拭干净挤出的沥青,

(4)从水中取出比重瓶,立即擦净表面,称其质量m3;

五、黏稠沥青试样试验步骤:

(1)按照规定方法准备沥青试样,沥青加热温度不宜超过软化点以上100℃,仔细注入比重瓶,约至2/3高度;

(2)取出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置于干燥器中,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1h,连同瓶塞称其质量m4;

(3)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

(4)将盛有蒸馏水的烧杯放入已经达到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槽中,然后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放入烧杯中,待烧杯水温达到规定温度并保持30min后,将瓶塞塞紧,使多余液体通过毛细孔挤出。

(5)取出比重瓶,擦拭干净表面,称其质量m5。

六、固体沥青试样试验步骤:

(1)试验前如试样潮湿,可在干燥、洁净的环境中自然风干,或置于50℃烘箱中烘干。

(2)将50~100g试样打碎,过0.6mm及2.36mm筛,取0.6mm~2.36mm的粉碎试样不少于5g,放入干燥清洁的比重瓶中,塞紧瓶塞,称其质量m6;

(3)将恒温水槽内烧杯内的蒸馏水注入比重瓶,水面略高于试样10mm,同时加入几滴表面活性剂,晃动比重瓶,使大部分不能试样沉入水底,并使气泡溢出;

(4)取下瓶塞,将瓶塞和盛有试样的比重瓶放入真空干燥器中抽真空逐渐达到真空度98kpa不少于15min,如比重瓶中仍然有气泡,可重复上述方法;

(5)将保温烧杯中的蒸馏水再次注入比重瓶至满,轻轻塞好瓶塞,再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内的烧杯中,塞紧瓶塞;

(6)将有比重瓶的烧杯置于恒温水槽中保持30min后,取出擦净表面,称其质量m7。

七、计算

(1)液体沥青密度及相对密度

ρd=(m3-m1)×ρw/(m2-m1)γb=(m3-m1)/(m2-m1)

ρd——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γb——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

m1——比重瓶质量m2——比重瓶及盛满水的质量

m3——比重瓶及盛满试样的质量ρw——试验温度下的水密度

(2)粘稠沥青密度及相对密度

ρd=(m4-m1)×ρw/[(m2-m1)-(m5-m4)]

γb=(m4-m1)/[(m2-m1)-(m5-m4)]

m4——比重瓶及沥青试样质量m5——比重瓶、沥青及水的质量

(3)固体沥青密度及相对密度

ρd=(m6-m1)×ρw/[(m2-m1)-(m7-m6)]

γb=(m6-m1)/[(m2-m1)-(m7-m6)]

m6——比重瓶与沥青合计质量m7——比重瓶、沥青及水质量

八、报告

同一试样瓶性试验两次

对于黏稠沥青及液体沥青,重复幸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03g/cm3,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07g/cm3。

对于固体沥青,重复幸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1g/cm3,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0.02g/cm3。

沥青混合料分类

一、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类:

连续级配、间断级配;

二、按最大公称粒径分类:

1、特粗式:

公称最大粒径等于大于31.5mm;

2、粗粒式:

公称最大粒径为26.5mm;

3、中粒式:

公称最大粒径为16mm或19mm;

4、细粒式:

公称最大粒径为9.5mm;

5、砂粒式:

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

三、按制造工艺:

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

四、按矿料级配和空隙率分类:

1、密级沥青混合料:

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剩余空隙率为3%~5%。

2、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主要由粗集料钳挤组成,细集料及填料较少,经高黏度沥青结合料黏结,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空隙率通常大于18%。

3、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少量填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合而成,经马歇尔标准击实成型试件空隙率在6%~12%。

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1、空隙率与透水性:

当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过大,降水容易透入结构层中,使沥青路面产生各种各样的水侵害,研究表明,当空隙率约为8%时,路面透水性增加很快。

2、空隙率与沥青氧化:

空隙率大使沥青容易氧化边脆,导致沥青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和松散,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寿命

3、孔隙率与车辙:

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过小,面层容易产生车辙和推挤现象,密级配混合料的初始空隙率应不大于8%且不小于3%。

4、空隙率与疲劳寿命:

热拌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大于7%,空隙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而沥青路面的试用寿命要降低10%。

5、空隙率与弯拉劲度:

空隙率对其弯拉劲度有显著影响。

6、空隙率对冻融稳定性:

7、空隙率交通量: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

1、目的、使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标准即使试验或大型击实法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以供实验室进行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使用。

(2)制作条件及试件数量:

①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6.5mm时,采用标准击实法,一组试件不少于4个。

②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26.5mm时,采用大型击实法,一组试件不少于6个。

2、仪具、材料技术要求

自动击实仪、标准击实仪(直径98.5mm,落距457.2±1.5mm,击实锤重10210g±10g)、大型击实仪(直径149.5mm,落距457.2±1.5mm,击实锤重10210g±10g)、实验室用沥青混合料用拌和机、标准击实仪试模与套筒、大型击实仪试模及套筒、脱模器、烘箱、电子天平或电子称、布氏粘度计、插刀或螺丝刀、电炉火煤气灶等。

3、准备工作

(1)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合温度和压实温度;

(2)按沥青混和沥青混合料规程测定沥青粘度,绘制黏度曲线,确定适合于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及压实温度,针入度小,黏度高的沥青取高限,反之取底线。

4、沥青混合料的制作条件

(1)在拌合厂或施工现场取得得沥青混合料试样,应置于烘箱中加热保温,待试样温度符合要求后成型。

(2)在实验室人工配置沥青混合料时,试件制作步骤如下:

①将各种规格材料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

②按设计配合比要求称取各组分材料质量,并拌合均匀,矿粉单独放置,然后在烘箱中加热至拌合温度上约15℃备用,

③按我国试验规程要求,烘箱加热沥青混合料时,温度不得超过175℃。

5、拌合沥青混合料(以黏稠沥青为例)

(1)在试模、套筒、击实座等部位涂少许黄油,置于100℃左右烘箱中加热1h备用。

常温沥青混合料不用加热。

(2)将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提前预热至拌合温度10℃左右。

(3)将加热粗集料置于拌和机中,用小铲适当混合,然后加入需要数量的沥青,开动搅拌机一边搅拌一边使拌合叶片插入混合料中,搅拌1~1.5min,然后停止搅拌,加入热矿粉,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并使混合料保持在要求的拌合温度范围内。

标准试件拌合温度为3min。

6、成型方法

(1)将拌合好的混合料用小铲适当拌合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用量,(标准试件1200g,大型试件4050g)当已知混合料密度时,可根据试件的标准尺寸计算,并乘以1.03得到要求的混合料数量。

(2)从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及套筒,涂少许黄油,将试模装在底座上,放一张圆形的吸油的小纸,用小铲将混合料装入试模中,用插刀或螺丝刀沿周边插捣15次,中间10次,整平混合料表面,对于大型试件,混合料分两次装入;

(3)插入温度计,检查混合料温度;

(4)待温度符合压实温度后,将试模连同底座一起放置在击实台上固定,在装好和混合料面上垫一张吸油性小纸,再装入击实锤及导向棒,开动电机,击实规定次数(75或50次);对大型试件击实次数为75次或112次;

(5)试件击实一面后,取下套筒,将试模掉头,击实另一面,次数与上述形同;

(6)击实结束后,立即用镊子去掉上下两面的纸,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离试模上口的高度,并由此计算试件高度,如不符合要求,试件应作废,并按下式调整混合料用量,高度要求:

标准试件63.5mm±1.3mm,大型试件95.3mm±2.5mm。

调整后混合料用量=要求试件高度×原混合料用量/所得试件高度

(7)卸去套筒和底座,将装有试件的试模横行放置于冷却室后(不少于12h)置于脱模机上脱出试件。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制作方法(SGC方法)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和剪切性能试验(GTM方法)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密度检测

一、马歇尔试件密度和测定方法:

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的单位体积质量;相对密度(比重)是指所测定的各种密度与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的比值。

二、各种不同密度的基本意义:

(1)真实密度:

规定条件下材料单位真实体积(不包括任何空隙及孔隙)的质量。

(2)毛体积密度:

规定条件下,材料单位毛体积(包括材料实体、开口及闭口孔隙)的质量。

当质量以干燥质量(烘干或空气干燥)为准,称绝干毛体积密度,简称毛体积密度。

当质量以表干质量(饱和面干状态,包括开口孔隙中的水)为准时,称表干毛体积密度,也叫表干密度。

(3)表观密度:

规定条件下,材料单位表观体积(包括材料实体,闭口孔隙、但不包括开口孔隙)的质量,也叫视密度。

三、不同密度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1)表干法:

适用于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密级沥青混合料、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沥青稳定碎石等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毛体积密度,相对毛体积密度;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饱和度、矿料间隙等体积指标。

(2)水中承重法:

适用于吸水率小于0.5%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的表观密度及相对表观密度;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等体积指标。

(3)蜡封法:

适用于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或沥青碎石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或毛体积密度;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等体积指标。

(4)体积法:

本方法仅适用于不能用表干法、蜡封法测定的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及大空袭透水性开级沥青混合料等;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等体积指标。

四、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1、目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包括密级沥青混合料、沥青玛蹄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