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268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5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docx

建造师市政实务超强必考重点总结总

柔性路面的路基应具备那些性质:

路基主要承受道路面层和基层结构恒载和经道路结构层传递下来的车辆等荷载,要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应具有一定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刚度。

柔性路面的路面的使用要求:

面层

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位,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

基层的作用和要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由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土基,故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刚度。

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层强烈,但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

路面的垫层作用:

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

因此,通常在土基湿、温状况不良时设置。

垫层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

1、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2、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

面层与基层之间应按基层类型和施工情况洒布透层沥青、粘层沥青或采用沥青封层。

3、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

4、层数不宜过多。

5、

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它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水对城市道路工程的不良影响及防治措施:

水与土石相互作用,可以使岩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道路路基软化,并可能产生滑坡、沉陷、潜蚀、管涌、冻胀、翻浆等不良现象。

路基的各种病害或变形的产生,都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湿和冲刷等破坏作用有关。

要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提高路基抗变形能力,必须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或隔水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路基排水分为地面和地下两类。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管渠、地下排水构筑物等力、法达到迅速排水的目的。

面层下的基层要慎重选择,严格控制基层内的细料含量。

在潮湿路段,应采用水稳定好且透水的基层。

对于冻深较大的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考虑冻胀和翻浆的危害。

路面结构除满足其他设计要求外,

其总厚度要满足防冻层厚度的要求,避免路基出现较厚的聚冰带而导致路面开裂和过量的不均匀冻胀。

如果面层厚度不足,可设置以水稳定性好的砂砾料或隔温性好的材料组成垫层。

挡土墙结构形式及特点:

重力(1、依靠墙身自重抵挡土压力作用;2、一般用浆砌片石砌筑,缺乏石料地区可用说凝土浇筑;3、形式简单,取材容易.施工简便)、衡重(1、上墙利用衡重台上填土的下压作用和全墙重心的后移增加墙身稳定.2、墙胸坡陡,下墉倾斜,可降低墙高.减少基础开挖)、悬臂(1、采用钢筋给材料,由立壁、墙趾板、墙壁板三部分组成:

2、墙高时,立壁下部弯矩大,费钢筋,不经济)、扶壁(沿墙长.隔相当处离加筑肋板(扶壁),使墙面与墙踵板连接.比悬壁式受力条件好.在高墙时较悬臂式经济)、柱板(1、由立柱、底梁、拉杆、挡板和基座组成,借卸荷板上的土重平衡全墙.2、基础开挖较悬臂式少.3、可预制拼装,快速施工)、锚杆(1、由肋柱、挡板和锚杆组成,靠锚杆固定在岩体内拉住肋柱,2、锚头为楔缝式或砂浆锚杆)、自立(1、由拉杆、挡板、立柱、锚定块组成.靠填土本身和拉杆、锚定块形成整体稳定.2、结构轻便、工程量节省.可以预制、拼装、快速施工.3、基础处理简单,有利于地基软弱处进行填上施工.但分层碾压需慎重,土也要有一定选择)、加筋土(1、加筋土挡墙是填土、拉筋和面板三者的结合体。

拉筋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及面板对填土的约束.使拉筋与填土结合成一个整体的柔性结构.能适应较大变形,可用于软弱地基,耐震性能好于刚性结构.2、可解决很高的垂直填土(国内有3.6-12m的实例)减少占地面积.3、档土面板、加筋条定型预制.现场拼装,土体分层填筑,施工简便、快速、工期短.4、造价较低,为普通挡墙(结构)造价的40%-60%。

5、众面美观,造型轻巧、多变)。

液限(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土的塑性上限)、塑限(土由

可塑性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

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塑性指数:

(液限与塑限之差)

土压力计算的两个经典理论:

库仑土压力理论和朗金土压力理论。

路基施工程序:

1、准备工作2、修

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3、路基(土、石方)工程4、质量检查与验收

路基施工要点:

(一)路基施工测量:

1、恢复中线测量2、钉线外边桩3、测标高

(二)填土路基:

当原地面标局低于设计路基标局时,需要填筑土方(即填方路基)。

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上块或盐渍土。

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

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

应妥善处理坟坑、井

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3、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

于1比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4、根据测最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

分层填土,压实。

5、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6、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

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7、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

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三)挖土路基:

当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时,需要挖土成型一一挖方路基。

1、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粪坑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

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

3、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而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

4、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5、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

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四)质量检验:

路基碾压完成时,

按质量验收项目(压实度、宽度、中线偏位、纵、横断面高程、平整

度,路床还包括回弹弯沉等)检查,不合格处修整到符合设计或标准要求。

路基压实作业要求:

1、合理选用压实机具2、压实方法与压实厚度:

土质路基压实的原则:

“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

”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3、掌握土层含水量:

对过湿土翻松、晾干,或对过干土均匀加水,使其处于最佳含水量士2纬范围内时开始碾压。

4、土质路基压实质量检查:

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

5、有条件时应做试验段,以便取得路基或基层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

影响路基稳定的因素:

地理、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种类及其工程性质以及荷载、设计、施工、养护等。

黄上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水量-在城镇人口密集区,应使用

-可编辑修改-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1、由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钻土为主组成的软土在我国南方有广泛分布,这些土都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

软土路基的主要破坏形式是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损坏。

在较大的荷载作用下,地基易发生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人破坏,造成路面沉陷和路基失稳。

容易因孔隙水压力过载(来不及消散)、剪切变形过大,造成路基边坡失稳。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等。

选择就地处理方法时应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和工期等因素。

2、湿陷性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由于大址节理和裂隙的存在,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

主要病害有路基路面发生变形、凹陷、开裂,道路边坡发生崩塌、剥落,道路内部易被水冲蚀成土洞和暗河。

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应注意采取特殊的加固措施,减轻或消除其湿陷性。

可采取灰上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等成本低、施工简便、效果好的方法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冲、截排、防渗。

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3、膨胀土主要由具有吸水膨胀性或失水收缩性猫土矿物组成,该类土具有较大的塑性指数。

在坚硬状态下该土的工程性质较好。

但其显著的胀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等严重的破坏。

膨胀土路基应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减轻和消除路基胀缩性对路基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用灰土桩、水泥桩或用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也可用开挖换填、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

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水和保湿,如设置排水沟,采用不透水的面层结构,在路基中设不透水层,在路基裸露的边坡等部位植草、植树等措施;可调节路基内干湿循环,减少坡面径流,并增强坡面的防冲刷、防变形、防溜塌能力。

4、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两大类。

冻土在冻结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压缩性提高,地基容易产生融沉。

而冻土中产生的冻胀对地基不利。

一般土颗粒愈细,含水量愈大,土的冻胀和融沉性愈大,反之愈小.在城市道路中,土基冻胀量与冻土层厚度成正比。

不同土质与压实度不均匀也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

对于季节性冻土,为了防止路面因路基冻胀发生变形而破坏,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尽量减少和防止道路两侧地表水或地下水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渗人到路基顶部,可增加路基总高度,使其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

(2)选用不发生冻胀的路面结构层材料。

了解不同路面材料、土基及路面下的冰冻深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使土基冻层厚度不超过一定限度、控制土基的冻旅量不超过允许值(3)对于不满足防冻胀要求的结构,可采用调整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隔温性能好的材料等措施来满足防冻胀要求.多孔矿渣是较好的隔温材料。

(4)为防止不均匀冻胀,防冻层厚度(包括路面结构层)应不低于标准的规定。

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

煤灰稳定砂砾的施工技术要点:

材料应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并严格按照标准规定进行材料配合比设计。

基层施工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

施工最低气温为5C。

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混合料拌合,宜用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拌合。

配合比应准确,拌合应均匀.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变化和铺筑、运输过程水分损失情况及时调整拌合用厂拌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湿润。

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摊铺好的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士2%范围内。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纵、横接缝(搓)均应设直搓。

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最减少。

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施工技术要点:

对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按规范要求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使其符合设计与检验标准的要求。

混合料应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C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C)到来之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完成。

施工时由拌合厂集中拌制,宜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制,配料应准确,拌合应均匀。

拌合时应先将石灰、粉煤灰拌合均匀,再加人砂砾(碎石)和水均匀拌合。

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混合料含水量应适视气候条件适当调枯,使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运送棍合料应加覆盖,防止遗撒、扬尘。

摊铺时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

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混合料的养生采用湿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

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砾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

两种基层所用原材料的压碎流、含泥量及细长扁平颗粒含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颗粒范围也应符合有关规定.宜采用机械摊铺且符合级配要求的厂拌级配碎石,级配砂砾应摊铺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骨料离析(“梅花”“砂窝”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两种基层材料的压实系数均应通过试验段确定,每层应按虚铺厚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

碾压前和碾压中应先适量洒水。

控制碾压速度,碾压至轮迹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坚实,未铺装上层前不得开放交通。

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伴制温度影象因素:

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伴制温度应根据改性沥青品种、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等因素确定。

改性沥青SMA路面施工,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的原则:

“紧跟、慢压、高频、低幅”。

沥青混合料拌合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包裹集料为度。

间歇式拌合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

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的拌合时间应适当延长。

间歇式拌合机拌和、储存时间的掌握:

间歇式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C,且具有沥青滴漏功能。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h;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接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要求:

1、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必须紧密、平顺。

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Omm(冷接缝)以上。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lm以上。

应采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达到要求。

2、采用梯队作业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如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刨出毛搓,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重叠在已铺层上50-l00mn,软化下层后铲走,再进行跨缝压密挤紧。

3、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可采用斜接缝。

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或人工刨除层厚不足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

清除切割时尚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搓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改性沥青混合料接缝:

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冷却后很坚硬,冷接缝处理很困难,因此应尽敏避免出现冷接缝.摊铺时应保证充分的运料车,满足摊铺的需要,使纵向接缝成为热接缝。

在摊铺特别宽的路面时,可在边部设置挡板。

在处理横接缝时,应在当天改性沥青SMA路面施工完成后,在其冷却之前垂直切割端部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先用3m直尺进行检查),并冲净、干燥,第二天,涂刷粘层油,再铺新料。

其他接缝做法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要求。

沥青混合料对材料的要求:

沥青:

粘结性、感温性、耐久性、塑性、安全性。

粗骨料:

1、粗骨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

2、每种粗骨料的粒径规格(即级配)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粗骨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较小的压碎值、洛杉机磨耗损失、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和软石含量。

如高等级道路表面层粗骨料压碎值不大于26%、吸水率不大于2.0%等。

4、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骨料的磨光值PSV应不少于

36-42(雨量气候分区中干早区一潮湿区),以满足沥青路面耐磨的要求。

5、粗骨料与沥青的勃附性应有较大值,如高等级道路沥青路面的表面层黏附性(水煮法)在半干区、湿润区应不小于4级,在潮湿区应不小于5级。

细骨料:

1、细骨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级配。

2、细骨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砂当量,较小的含泥量。

如高等级道路面层中细骨料的表观相对密度为不小于

2.5和砂当量不小于60%,含泥量为不大于3%。

填料:

1、填料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且应洁净、干燥,不含泥土成分,外观无团粒结块。

2、矿粉应具有较大的表观密度,如适用于高等级道路的矿粉表观密度不小于2.5t/m3。

应具有较小的含水量Al%、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

3、矿粉应具有合理的粒度范围,用于高等级道路的矿粉通过0.075mm筛孔的含量应为75%〜100%。

水泥给下基层的性能和作用:

应具

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基层的作用:

防止或减轻由于哪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水泥给道路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给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水泥给路面设置接缝目的和接缝形式:

混凝土板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会产生胀缩。

为防止胀缩作用导致板体裂缝或翘曲,混凝土板设有垂直相交的纵向和横向缝,将混凝土板分为矩形板。

一般相邻的接缝对齐,不错缝。

每块矩形板的板长按面层类型、厚度并由应力计算确定。

纵向接缝是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横向接缝:

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前者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后者同胀缝形式。

特殊情况下,采用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

胀缝设置:

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20O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时均应设胀缝。

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oom。

棍凝土板边与邻近桥梁等其他结构物相接处或板厚有变化或有竖曲线时,一般也均设胀缝。

横向缩缝为假缝时,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

水泥给路面配合比设计考虑的因素: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在兼顾技术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抗弯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指标要求。

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的规定,并按统计数据得出的变异系数、试验样本的标准差,保证率系数确定配制28d弯拉强度值。

不同摊铺方式混凝上最佳工作性范围及最大用水量、混凝土含气量、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严寒地区路面混凝土抗冻等级不宜小于F250,寒冷地区不宜小于F2oo。

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高温施工时,混凝上拌合物的初凝时间不得小于3h,低温施工时.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Oh;外加剂的掺量应由混凝上试配试验确定;当引气剂与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等外加剂复配在同一水溶液中时,不得发生絮凝现象。

水泥给路面模板支搭要求:

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直顺、平整,每lm设置l处支撑装置。

如采用木模板,应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且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部分板厚不宜小于50mm,每0.8-lm设1处支撑装置;弯道部分板厚宜为15-30mm,每0.5-0.8m设1处支撑装置,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及模板顶面应刨光。

模板制作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模板安装应符合:

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榷,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卜挖槽嵌入模板;使用轨道摊铺机应采用专用钢制轨模;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模板安装检验合格后表面应涂脱模荆或隔离剂,接头应毅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

水泥给路面钢筋设置的要求:

钢筋

安装前应检查其原材料品种、规格与加工质量,确认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钢筋网、角隅钢筋等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

钢筋安装后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传力杆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

水泥给路面不同方式的摊铺与振动要点:

1、三辗轴机组铺筑棍凝土面层时,辗轴直径应与摊铺层厚度匹配,且必须同时配备一台安装插人式振捣器组的排式振捣机;当面层铺装厚度小于15Omm时,可采用振捣梁;当一次摊铺双车道面层时应配备纵缝拉杆插人机,并配有插人深度控制和拉杆间距调整装置。

铺筑时卸料应均匀,布料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设有纵缝、缩缝拉杆的棍凝土面层,应在面层施工中及时安设拉杆;三辗轴整平机分段整平的作业单元长度宜为20-30m,振捣机振实与三辗轴整平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min;在一个作业单元长度内,应采用前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最佳滚压遍数应经过试铺段确定。

2、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时,最小摊铺宽度不

宜小于3.75m,并选择适宜的摊铺机;坍落度宜控制在20-40mm,根据不同坍落度时的松铺系数计算出松铺高度,轨道摊铺机应配备振捣器组,当面板厚度超过150mm

坍落度小于30mm时,必须插人振捣;轨道摊铺机应配备振动梁或振动板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振捣和修整,使用振动板振动提浆饰面时,提浆厚度宜控制在4士1mm;面层表面整平时,应及时清除余料,用抹平板完成表面整修。

3、采用人工摊铺混凝土施工时,松铺系数宜控制在1.10-1.25;摊铺厚度达到混凝土板厚的2/3时,应拔出模内钢钎,并填实钎洞;混凝土面层分两次摊铺时,上层混凝土的摊铺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下层厚度宜为总厚的3/5;混凝土摊铺应与钢筋网、传力杆及边缘角隅钢筋的安放相配合;一块混凝土板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

水泥给路面接缝(胀缩缝)施工要点:

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

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

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胀缝板和安装传力杆。

宜在混凝土未硬化时,剔除胀缝板卜的混凝土,嵌人(20-25)mmX20mm的木条,整平表面。

胀缝板应连续贯通整个路面板宽度。

横向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

纵缝施工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混凝土板养生期满后应及时灌缝。

灌填缝料前,缝中清除砂石、凝结的泥浆、杂物等,冲洗于净。

缝壁必须干燥、清洁。

缝料灌注深度宜为15-20mm,热天施工时缝料宜与板面平,冷天缝料应填为凹液面,中心宜低于板面l-2mm。

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厚度一致等连续贯通,填缝料不得缺失、开裂、渗水。

填缝料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水泥给路面养护及开放交通:

混凝

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