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296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至2020年)Word下载.doc

第1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了促进乌鲁木齐市跨越式发展、保障城市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特制定《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2、相关文件与规划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132号)

(2)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门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中发【2010】9号文件精神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6)《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3条本规划在空间地域上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规划层次:

规划区范围同市域。

1、市域总面积13787.6平方公里,下辖七区一县,即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米东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和乌鲁木齐县。

2、中心城区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其范围西至萨尔达坂乡、西山农场、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边界,北至五一农场、芦草沟乡边界,东至规划绕城高速公路、铁厂沟镇边界,南至沙依巴克区、天山区边界。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规划远景展望至2030年。

第5条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乌鲁木齐市建成:

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

我国西部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

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和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

第6条城市发展战略

1、促进乌昌与兵地协调发展战略强化乌昌之间、兵地之间在生态环境保护、市场体系共建、资源能源开发、城镇用地布局、产业分工定位、基础设施共建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之间、兵团和地方之间共同协调发展。

2、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行低碳理念,走生态、循环型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绿洲环境,保障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依据绿洲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规模;

保护好熏要的生态绿地,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3、培育国际商贸中心战略

依托我国西部门户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支持,实施“双向开放”的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中西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与我国西北各省区的联动和与内地的多种联系,实现城市商贸服务业的扩能和升级,使乌鲁木齐成为我国面向中西亚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商贸巾心。

4、新型工业化战略

利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西转移的契机,依托本地能源资源优势和商贸服务条件,加快发展出几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强工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使乌鲁木齐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5、建设“西域名城”战略

注重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突出乌鲁木齐首府城市、天山绿洲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城市特点,建设西域名城。

构建与绿洲生态环境相适宜的城市景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繁荣现代文化,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第7条经济发展日标(按市委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

1、近期经济发展目标

2015年,全市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

三次产业结构为1.2:

45.3:

53.5,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2亿元、1220亿元和1445亿元。

2、远期经济发展目标

2020年,全市GDP将达到4200亿元,人均GDP达到105000元(约为15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

40:

59,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0亿元、1680亿元、2480亿元。

3、远景经济发展目标

2030年,全市GDP将达到8500亿元,人均GDP达到170000元(约为25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

29:

70,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5亿元、2465亿元、5950亿元。

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策略

第8条发展战略

以市域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启动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近期以高铁新区为重点、远期逐步启动三坪新区和西山新区)。

加快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结构调整;

优化北郊地区、达坂城地区、南山地区的乡镇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因地制宜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9条发展策略

1、乌昌都市区协调发展策略

按照乌昌经济一体化、兵地融合的发展要求,构筑由乌鲁木齐、昌吉、阜康、五家渠四市区及其周边乡镇单元组成的乌昌都市区,协调和促进一体化发展。

统筹考虑都市区范围内有关生态保护、资源配置、人口分布、产业分工、交通网络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内容。

2、功能分区策略

结合市域生态环境特征、资源分布和城镇产业布局状况,明权利和机会,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10条将乌鲁木齐市域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实施空间管制。

第11条禁止建设区(略)

第12条限制建设区范围及管制措施(略)

第13条适宜建设区范围及管制措施(略)

第14条市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5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405万人,城镇化水平94.5%;

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500万人,城镇化水平97%;

第15条市域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预测

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383万人,乡村人口为22万人;

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485万人,乡村人口为15万人。

第16条市域城乡建设用地预测

2015年市域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600平方公里以内;

2020年市域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700平方公里以内。

第17条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1、双轴:

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展轴,沿216国道形成次要城镇发展轴。

2、一城:

即乌鲁木齐城市及郊区,包括中心城区(包括安宁渠镇、古牧地镇、铁厂沟镇、芦草沟乡、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西山农场、104农场和乌昌路街道办事处,下同)及周边相邻的萨尔达坂乡、永丰乡、六十户乡、青格达湖乡和柏杨河哈萨克族乡。

3、一区:

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

4、两群:

即南山、达坂城两个城镇组群。

南山城镇组群包括板房沟乡(乌鲁木齐县驻地)、水西沟镇、永丰乡、甘沟乡和托里乡,达坂城城镇组群包括达坂城镇、东沟乡、西沟乡和阿克苏乡。

5、多点:

即市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镇型居民点,包括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六十户乡、乌拉泊街道办事处(新疆化肥厂,下同)、柴窝堡管委会、盐湖街道办事处(盐湖化工厂,下同)和艾维尔沟街道办事处。

第18条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划分为六个等级(略)

第19条市域城镇职能等级体系划分为三个等级(略)

第20条市域城镇职能类型划分为五个类型(略)

第21条中心城区

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全疆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

依托其区位、交通、科研、市场与产业优势,重点建设成为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域联络中心、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外贸出口加工基地。

第22条乌鲁木齐县(驻板房沟乡)

按县驻地不断完善板房沟乡配套设施,适时撤乡设镇,发展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农产品加工等功能。

第23条达坂城镇

达坂城区政府驻地,依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农牧业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产业。

第24条安宁渠镇

发展商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严格控制工业建设,镇区考虑与中心城区北部便捷的公路联系。

第25条甘泉堡工业区

南片区为乌鲁术齐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承接现中心城区工业转移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米东等各区的工业招商引资项目。

北片区为重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煤炭化工项目。

第26条市域乡村居民点布局

至2020年,村庄数量由174个调整为75个左右,撤并约99个;

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约2000人。

第27条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建立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域空间布局相协调、设施网络完善、枢纽衔接顺畅、运输组织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市域交通运输体系。

对外交通重点强化与中西亚和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交流,开辟新的通道,打造我国西部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内部交通重点引导和支撑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促进乌昌都市区产业和城镇协调快速发展,逐步完善县乡路公路网,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化,提高系统可靠性。

第28条市域铁路系统规划

1、建设兰新客运专线

沿原兰新铁路通道新建兰新客运专线,在二工站原址新建乌鲁木齐高铁站作为客运主站,改造乌鲁木齐南站为客运辅站。

2、新建货运外绕线

沿西外环走廊,新建铁路货运线直接连接乌西站、乌北站和三坪集装箱中心站,分离铁路货运,减少对中心城区的干扰。

3、新建乌哈第二双线铁路

建设从乌鲁木齐经阜康、吉木萨尔、奇台、木垒至哈密的乌哈第二双线铁路,与在建的哈临铁路衔接。

4、新建甘泉堡工业区(北区)支线

从甘泉堡工业区北片区向西于阜康市六运湖农场接出,在九运街与乌准铁路线相接。

5、拆除北疆支线和六道湾支线,在米东区北侧从乌准线引支线连接米东工业区。

第29条市域公路系统规划

1、高速公路

规划高速公路形成“一环三射”路网格局。

一环即规划新建中心城区外围高速公路环线,三射分别为乌奎高速公路、乌哈高速公路(吐乌大高速公路北段)、乌吐高速公路(吐乌大高速公路南段)。

2、一级公路

G312国道:

在昌吉境内向南转线,过三屯河后在头屯河工业园处向南接规划西二环快速路(原乌奎高速公路,下同),在城南接原线。

G216国道:

在甘泉堡工业区南片区南面接米东大道快速路,经快速路东二环、南二环绕城,于仓房沟乡接原线。

S102省道:

昌吉州改善北部乡镇、团场交通条件的重要的东西向规划公路,于甘泉堡北片区南侧通过。

甘准公路:

甘泉堡北片区至阜康市的公路。

五甘一线:

五家渠市经羊毛工镇至甘泉堡工业区南片区的公路。

3、二级公路

S101省道:

为乌昌地区横越天山北坡西段山区的规划公路;

于萨尔达坂乡接入,在西山农场接G216国道。

萨乡公路:

萨尔达坂乡至永丰乡驻地,途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景点。

S110省道(甘永公路):

甘沟乡至永丰乡,进入南山游览区主要的一条公路。

乌板公路:

乌拉泊水库西侧至板房沟乡,市区进入南山游览区主要的一条公路。

南山公路:

在板房沟乡接G216国道,在托里乡接S103省道,东西向连接南山游览区各景点的一条公路。

南天池公路:

达坂城至博格达峰南麓南天池景点的公路。

达阿公路:

达坂城镇经东沟乡至阿克苏乡。

柴大公路:

柴窝堡至吐鲁番市大河沿镇。

米乌公路:

米东至乌拉泊水库,途径东山游览区。

S103省道:

从托里乡往南经过山区的公路。

五甘二线:

五家渠经八一水库南至甘泉堡工业区南片区。

羊古公路:

羊毛工镇至古牧地镇,向北延伸接五家渠市102团场。

其它二级公路:

米乌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线等;

部分相对独立的城市片区连接线可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

第30条航空规划

近期新建第二条跑道,改扩建机场航站楼,远期在区域内考虑第二机场的选址和用地。

第31条市域产业发展定位

1、农业

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化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加快发展番茄素、果蔬汁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农家乐、观光果园、垂钓渔场、森林公园、租赁农场等休闲观光农业。

2、工业

实现轻、重并重的工业发展策略,继续做强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煤化工和盐化工等支柱产业,做大特色农产品、轻纺和食品等出口加工业,积极培育机械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3、服务业

突出商贸服务业和旅游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带动会展物流、金融保险、商务办公、信息咨询、科技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住宿餐饮、文化休闲等传统服务业。

第32条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在市域内规划形成9个产业集中区。

1、南部商贸及文化休闲产业集中区

以天山区、沙依巴克区市级中心为主体,向外转移口岸型商贸功能和部分市级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休闲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2、北部外贸及现代服务业集中区

以新市区、头屯河区和农十二师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为主体,建设城市新区,借助交通区位优势建设中亚商贸区,着重发展口岸型商贸服务业及与之配套的物流、会展、金融、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3、米东化工产业集中区

以米东区为主体,继续发挥本地化工产业的集聚优势,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中的大化肥、大芳烃、大化纤,推动现有项目改扩建。

4、西部钢铁冶金及出口加工业集中区

以头屯河区为主体,充分利用钢铁冶金等产业基础,发展金属制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同时依托交通枢纽优势,加大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建设,包括轻工业制品和机械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

5、甘泉堡工业集中区(甘泉堡工业区)

包括甘泉堡工业区南、北两个片区。

北部为煤化工产业集中区,利用准东煤炭资源及东部交通枢纽优势,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

南部为新型工业集中区,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农业机械、新能源、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

6、盐湖化工、风能及休闲旅游集中区

以达坂城区盐湖地区为主体,充分利用本地盐湖和风能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并打造盐湖体验、风车观赏等特色旅游区。

7、达坂城文化旅游及牧业集中区

以达坂城区绿洲为主体,保持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强化达坂文化的品牌效应,开发特色文化旅游。

8、南山生态旅游及现代农业集中区

以乌鲁木齐县南山地区为主体,促进乌鲁木齐县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打造“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等现代农业创新模式,并扩展其旅游观光职能,同时加大对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研究利用和推广。

9、北部生态农业及休闲旅游集中区

以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青格达湖乡、六十户乡以及米东区三道坝镇、羊毛工镇、长山子镇等乡镇为主体,按“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托乡镇良好的农业基础,着重发展生态型高新农业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33条旅游业总体定位

巩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巩固全疆旅游集散地和接待服务基地的定位,建成最佳民俗风情的国际旅游名城、新疆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实现国际旅游名城的最终目标。

第34条旅游发展目标

1、近期发展目标(2011-2015年)

巩固乌鲁木齐市做为新疆首位的旅游接待服务基地,以服务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都市群城市和疆内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逐步开拓休闲、度假、探险和冰雪产品,形成复合型产品体系,成为国内首选的远程旅游目的地。

2、远期发展目标(2016-2020年)

继续提升乌鲁木齐在国际国内的旅游地位,重点加强面对欧洲、中西亚和港澳台等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使旅游业发展为城市优势支柱产业,将乌鲁木齐建设成为最佳民俗风情的国际旅游名城、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旅游名城。

第35条旅游空间布局

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镇,以交通干线为主轴,形成“一心、二轴、八区”的旅游空间布局。

1、一心

依托乌市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交通枢纽地位,建设乌鲁术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使其成为全疆的旅游客源集散地,疆内重要的休闲、民俗体验和购物旅游目的地。

2、二轴

依托河滩路和216国道形成“川林园湖生态旅游轴”,依托312国道形成的“丝绸之路古迹民风旅游轴”,围绕两轴形成多条旅游线路。

3、八区

依托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形成八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游览区,包括:

南山森林草原生态游览区,博格达峰冰川科考游览区,达坂城丝路古迹游览区,西域名城游览区,博格达峰山前游览区,都市农业游览区,戈壁明湖游览区,亚心民族风情文化游览区。

第36条旅游线路规划

1、市域旅游线路

依托南山旅游区和达坂城旅游区发展突出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在市域内形成四条旅游线路:

南郊南山风情游、达坂城“丝路文化及南天池冰川”游、中部“亚洲之心-西域都市-博峰山前”游、北部都市农业休闲游。

2、乌昌都市区环城休闲游

将乌鲁木齐的新疆民族自治区首府特色、昌吉的民族自治州州府特色、五家渠兵团驻地特色和阜康市天池脚下特色等旅游资源充分结合起来,辅以都市农业、民族风情、湿地湖区、垂直地貌、历史遗迹展示、兵地合作示范等多项内容,形成丰题鲜明、内涵丰富的都市环城休闲游。

第37条市域历史文化保护框架

实体保护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主,补充非文物保护单位但经鉴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地方建筑、古树名木等。

实体要素集中的地区可开辟用于展示历史文化的特色街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主题,提供场地展示并传承特色饮食、工艺、歌曲、舞蹈、传说等。

第38条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1、文物保护单位

乌鲁木齐市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办法》(2007年)要求进行。

在特殊地区考虑设置文物监控区。

2、历史建筑

在已评定的50一60年代历史建筑调查的基础上,判定其历史文化价值,确定有保护价值的建筑为历史建筑,纳入保护框架。

编制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包括历史建筑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

采取多种方式分类别实施保护措施。

对符合条件的进行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

3、旧城街巷格局

重点保护大小十字四周至建国路一带的街巷路网、沙区建早期规划的格栅式路网,延续旧城肌理。

4、古树名木

按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要求进行保护。

第39条主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拉泊古城:

以古城外墙为准,东向外500米、南500米、西250米、北62米。

2、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陕西大寺大殿:

保护范围以现有院落围墙或建筑物外墙为界。

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界为准,东向外10米、南15米、西10米、北15米。

(2)革命烈士陵园:

现有围墙范围。

(3)新疆各族人民烈士纪念碑:

保护范围以纪念碑基座为准,东向外10米、南10米、西10米、北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界为准,东向外10米、南10米、两10米、北10米。

(4)毛泽民烈士办公室及宿舍故址:

保护范围以现有院墙或建筑物外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界为准,东向外20米、南13米、西9.5米、北20米。

(5)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

保护范围以院落围墙或建筑物外墙为外界。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界为准,东向外10米、南30米。

(6)中国工农红军总支队干部大队旧址: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界为准,东向外6.9米,至两后街车行道两侧路沿石;

南向外22.1米,至前进街车行道北侧路沿石;

北向外16米。

3、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

保护范围以现有院落围墙或建筑物外墙为外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界为准,南向外3.4米,至前进街车行道北侧路沿石:

两向外17米,北向外7米。

朝阳阁:

以建筑物最外墙为准,四周各向外10米。

南花园小洋房:

文昌阁:

第40条生态环境分期保护目标

1、控制和改善阶段(2011-2015年):

环境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景观有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开始恢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良性循环阶段(2016--2020年):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基本建成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生态文化发展繁荣。

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建设标准。

第41条生态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四区、四廊、四核”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1、四区是指山地区、山前区、绿洲区、荒漠区;

2、四廊指头屯河河流廊道、乌鲁木齐河河流廊道、水磨河河流廊道、白杨河河流廊道4条生态廊道;

3、四核是指4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牛态功能保护区,包括天山1号冰川区域、天山天池风景区(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乌鲁木齐诸河下游湿地保护区、乌拉泊水库一柴窝堡水库一盐湖湿地保护区。

第42条生态分区及对策

1、生态保育区——山地森林生态区

加强对于山地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尤其是采取低山林禁伐、低山草地限牧或轮牧等措施,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

2、生态敏感区——山前丘陵森林草地生态区

实施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对草地严重退化区要结合生态建设工程,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

对已超出生态承载力的区域要实施生态移民,有效遏制生态退化趋势;

严格水利设施管理: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监管力度;

改变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

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产业。

限制相关产业发展和提高该区域的环境准入门槛。

3、生态建设区——绿洲农业与城镇生态区

优化区域士地利用格局,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做到土地利用的高效、集约。

统筹城乡规划布局,统一调整城镇用地和产业布局结构,合理组织空间形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益。

绿洲边缘带应保障生态用水或限制人畜过度干扰,设生态防线或隔离带。

4、生态恢复区——沙漠荒漠生态区

做好防风固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