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08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 民事诉讼法 》课程规划.docx

《民事诉讼法》课程规划

《民事诉讼法》课程规划

任课教师:

曾苗苗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定位

民事诉讼法作为一部重要的程序法,是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速录学院为书记官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学位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旨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高等专科教育的要求和教育的特点,以讲授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为主,目标要求是使学生理论够用,达到学生在工作中对基本概念不陌生,了解基本规定,贴近实际工作所需,重点熟悉掌握诉讼程序的流程。

2、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程主要介绍民事诉讼法之基本制度以及相关理论,以书记员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重点学习民事诉讼法中与书记员工作相对应的程序性知识。

3、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主要讲授民事诉讼基本理论,重点讲授民事诉讼相关程序,是书记官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二、教学资源(主教材、参考资料、课件、案例、题库、素材等)

主教材:

《民事诉讼法》陈桂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

《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件:

教学课件

案例:

题库:

暑期完成

素材:

教学录像

三、方案实施的要求/条件

多媒体教学设备,模拟法庭场所,法院民事审判庭(用于旁听)

四、方案实施的总体目标

1、总的能力要求与目标

通过对民事诉讼法理论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熟悉民事诉讼的相关概念,做到熟练掌握民事诉讼过程中的程序,为今后从事书记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分解能力要求与目标

(1)熟悉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

(2)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3)掌握民事诉讼的相关程序

五、方案实施的总体设想

1、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与安排

教学内容

讲授课时

所占比例

讲授理论知识

42

88%

实训内容

4

8%

复习内容

2

4%

2、教学总体思路

课堂讲解民事诉讼相关理论,使学生能够熟悉民事诉讼相关概念,做到对基本概念不陌生;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着重讲解民事诉讼程序方面的相关问题,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民事诉讼的程序;配合实训,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法庭庭审录像、与书记员工作实务、速录技能课程结合,以熟悉书记官工作的规程和民事诉讼各个环节的工作性质和任务。

3、课程教学总体想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

(1)问题:

关于民事诉讼法教学过程中,民事诉讼理论和民事诉讼实践在教学上的分配问题。

对策:

由于民事诉讼法为程序法,因此,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应该适当减少,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实际,更应加强民事诉讼实务,尤其是民事诉讼相关程序的教学力度,在教师口头讲授之余,采用播放法庭庭审录像和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学生对民事诉讼的程序有直观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其中,使之更好地适应书记官工作。

 

六、具体教学内容实施过程说明

教学内容

学时

能力目标

教学手段与实施办法

能力评价方式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民事诉讼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2

1、了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以及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及其与民事实体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区别

3、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1、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短小的事例说明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以及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案例)

2、通过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引导,比较出其与民事实体法、其他程序法的区别(比较)

3、讲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相关内容

属于民事诉讼法的入门课,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举例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第一节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共有原则

第三节特有原则

第四节基本制度

 

4

 

2

2

1、了解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其中着重掌握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

2、关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掌握不同审级合议庭的组成、两审终审制;掌握回避制度的相关内容,公开审判制度及其例外情况

1、讲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2、通过适当的案例来讲解基本制度,加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1、复习上节课的相关内容

2、进一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教师所举案例进行分析

第二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提醒学生注意庭审辩论环节的记录要更为认真、精确;在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利的时候书记员应掌握内容

二、合议庭的组成

三、回避制度:

涉及书记员自身(强调工作纪律)

四、公开审判制度:

对于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前一定要公告(时间、地点、案由、当事人)

五、两审终审制度:

提及涉及上诉、再审

第三章

主管与管辖

(原5课时)

第一节主管

第二节管辖概述

第三节级别管辖

第四节地域管辖

第五节裁定管辖

第六节管辖权异议和管辖恒定

安排管辖的测试或典型任务竞赛(可组队进行)

6

 

1

2

1

1

 

1

1、了解主管和管辖的含义

2、掌握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3、掌握地域管辖(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

4、掌握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

5、掌握管辖权异议的条件

6、了解管辖恒定

1、教师讲解关于主管与管辖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讲解级别管辖的相关内容

2、通过法条、相关案例讲解地域管辖

3、通过案例讲解裁定管辖、管辖权异议和管辖恒定

1、通过提问(理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主管、管辖和级别管辖的掌握程度

2、通过案例测试(开卷、笔答、的方式)考察对地域管辖的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提问(理论、案例分析)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裁定管辖、管辖权异议和管辖恒定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与专业对接点:

对于立案庭的书记员,熟练掌握主管与管辖的知识是必要的:

一方面熟练掌握对于不同的案件的管辖法院,另一方面应具备当所在法院管辖出现错误的时候怎么办

第四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概述

第一节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和民事诉讼行为能力

第三节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1

 

1、了解诉讼当事人的概念与特征,弄清当事人的称谓

2、掌握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3、掌握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通过引入案例来讲解当事人的相关内容(以案说法)

1、通过案例让学生总结相关的知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第四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立案庭的书记员应熟练掌握适格的原告和被告的条件

二、原告与被告有哪些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第五章

共同诉讼人

第一节共同诉讼人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必要的共同诉讼

第三节非必要的共同诉讼

1

1、了解必要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应当共同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范围

3、了解非必要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通过引入案例来讲解共同诉讼人的相关内容(以案说法)

1、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应当共同参加诉讼当事人的范围

2、通过典型案例区分必要的、非必要的共同诉讼

第五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应当共同参加诉讼的当事人的具体范围

二、两种共同诉讼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第六章

诉讼代表人

第一节诉讼代表人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第三节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1

1、了解诉讼代表人的概念及代表人诉讼的特征

2、了解两种代表人的区别

3、掌握两种代表人诉讼的程序

通过引入案例来讲解共同诉讼人的相关内容(以案说法)

通过典型案例考察学生对诉讼代表人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与专业对接点:

(带*有待于假期进一步调研)

一、两种诉讼代表人的诉讼权利(权限)和诉讼义务

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发布公告(至少30日)

三、对于人数确定的法院裁判的送达:

不应当只送达代表人、也不宜由代表人转交

第七章

诉讼第三人

第一节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有独立请

求权的第

三人

第三节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1

1、了解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共同原告的区别

通过引入案例来讲解诉讼第三人的相关内容(以案说法)

通过典型案例考察学生对诉讼第三人的掌握程度

*第七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两种诉讼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二、两种诉讼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第八章

诉讼代理人

第一节诉讼代理人概述

第二节法定代理人

第三节委托代理人

1

1、了解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的相关理论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2、注意实务中授权委托书

通过引入案例来讲解诉讼代理人的相关内容(以案说法)

通过典型案例考察学生对诉讼代理人的掌握程度

第八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授权委托书的种类及其内容

二、代理人的权限

复习前八章

1课时

1、知识穿串、整理

2、笔答测试(以客观题为主)

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据概述

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1

 

 

能够区分证据的分类和种类

 

通过讲授概念、举例说明证据的分类和种类

 

通过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分析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第九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分清证据属于哪一种类以及如何固定证据的问题

二、庭审过程中出示证据中无声的动作需记录

第十章

证据对象与举证责任

第一节证明对象

第二节举证责任

第十一章

证据收集与保全

1

 

1、了解证明对象的范围

2、了解举证责任的概念与特征以及举证责任的承担原则

3、了解证据的收集与保全的相关知识

通过引入案例来讲解证明对象、举证责任、证据收集与保全的相关理论

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对案例的分析

第十、十一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在庭审记录过程中清晰记录每一个证据是为了证明什么(证明对象)

二、举证责任的分担以及举证期限

三、证据的收集(强调手写记录收集证据的过程,即询问笔录)

四、根据证据的不同种类和具体情况,证据保全采用不同手段(如:

询问、录音、录像、查封、扣押等)。

强调由法院保存的证据一定要附卷保存。

第十二章

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1

1、了解人民法院审查证据的原则

2、掌握人民法院对具体证据的审查方法

3、掌握人民法院判断证据的原则和标准

主要通过知识的讲授

使学生熟练背诵人民法院对具体证据的审查方法以及判断证据的原则和标准。

第十二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对不同种类证据的审查侧重点不同

第十三章

期间与送达

第一节期间

第二节送达

第三节诉讼费用

2

1、了解期间和期日的含义,掌握期间的计算以及耽误

2、掌握送达的方式

3、熟练计算诉讼费用

1、课堂讲解期间和期日的相关知识

2、讲授配以实例讲解送达的方式

3、讲解诉讼费用的计算公式

1、提问回答期间的计算以及送达的方式

2、以竞赛的形式计算诉讼费用

第十三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期间的计算(尤其是判决和裁定上诉期间的计算)

二、不同情况下送达方式的运用

三、诉讼费用的计算(展开竞赛:

时间、准确率)

第十四章

法院调解

1

1、了解法院调解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原则

2、掌握法院调解的程序

3、掌握调解书的内容、制作及其效力

通过案例的流程来讲解调解的相关知识

1、背诵调解的程序

2、制作调解书

第十四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调解阶段

二、调解笔录

三、调解书的内容和制作

第十五章

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

第一节财产保全

第二节先予执行

1

 

1、了解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概念

2掌握财产保全的种类、适用条件

3、掌握先予执行的适用条件

通过案例教学讲授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相关理论

1、提问财产保全的种类、适用条件;先予执行的适用条件

2、对案例进行分析看是否适用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十五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财产保全的条件、程序、方式及其期间要求

二、先予执行的条件

第十六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1

1、了解强制措施的特征与功能

2、了解妨害行为的要件与种类(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相关内容的区别)

3、掌握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程序

1、讲解强制措施的特征与功能和妨害行为的要件与种类

2、通过案例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程序进行讲解

1、使学生区分强制措施的种类

2、背诵强制措施的适用程序

第十六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各种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适用程序

二、强调拘传中的传票

三、训诫内容应记入笔录备查

四、制作罚款决定书、拘留决定书

复习

第九至十六章

(前十六章共计28课时)

1

1、知识穿串、整理

2、笔答测试(以客观题为主)

第十七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包括实训2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起诉与受理

第三节答辩与反诉

第四节审理前的准备

第五节开庭审理与裁判

第六节审理中的特殊情况的处理

4

 

1、掌握起诉的条件与受理或不受理的规定

2、熟练掌握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流程

3、掌握审理中可能涉及的几项制度:

撤诉、缺席判决、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1、通过法庭庭审录像或到法院庭审的观看,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之后可以让学生初步总结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流程,再与书记员工作实务、速录技能课相结合进行实训。

(观看庭审录像、团队教学)

2、教师简单案例讲解撤诉、缺席判决、诉讼中止等概念和教材中关于这一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1、通过提问的方式考察起诉的条件与受理或不受理的规定

2、通过提问的方式要学生叙述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流程并通过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第一审普通程序掌握的熟练程度。

3、通过提问考察学生掌握民事诉讼审理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几项基本制度

第十七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起诉的条件(立案庭)

二、讲解庭前事务:

送达、阅卷、公告等;

庭中事务:

各种笔录的制作、记录要点等;

庭后事务:

合议庭、宣判、上诉、整理卷宗。

第十八章

简易程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特点

第三节适用范围

1

1、了解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简易程序的特点以及适用

通过简单典型案例的引入讲述简易程序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简易程序的特点(即与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区别)

通过提问以及相关知识考察简易程序的相关知识

第十八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简易程序与一审程序的区别:

送达方式、审限

二、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第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

(原来4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上诉的提起与受理

第三节上诉案件的审理

第四节上诉案件的裁判与调解

2

1、了解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上诉的条件

3、掌握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流程与审理范围

4、掌握第二审程序对原裁判可作出哪些处理

1、讲解二审程序的相关知识点

2、

 

1、通过提问考察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提问的方式要学生叙述第二审普通程序的流程并通过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第二审普通程序掌握的熟练程度。

第十九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上诉的条件(立案庭)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程序

三、二审程序中需要用到的法律文书

第二十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再审程序的三条途径

(包括:

一、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

二、当事人提起再审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引起的再审)

第三节再审案件的审理

2

1、了解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

2、掌握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三个途径

3、熟练掌握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1、通过案例讲解教材中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相关知识,注重流程的讲解

2、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适当进行案例分析

1、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以及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三个途径的掌握

2、学生熟练背诵再审案件的审判流程

*第二十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再审案件中记录的要点

二、再审案件中检察院的诉讼地位

第二十一章

特别程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程序

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的审理程序

第四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

第五节认定财产无助案件的审理程序

2

1、掌握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

2、了解特别程序的特点

3、熟练掌握适用特别程序审理案件的流程

1、教师在课堂讲解特别程序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

2、运用案例,使学生掌握特别程序的审判流程

1、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特别程序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的掌握程度

2、学生熟练背诵特别程序审理案件的流程

*第二十一章与专业对接点:

第二十二章

督促程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支付令的申请与受理

第三节支付令的发布与效力

第四节支付令的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

第二十三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适用范围

第三节审理程序

1

 

1、了解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督促程序的适用范围和其他条件

3、了解支付令和支付令异议的效力

4、了解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5、掌握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

6、熟练掌握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

1、通过案例讲解督促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和其他条件等相关知识,重点讲述支付令的申请与受理

2、讲授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和特点以及适用范围

3、通过案例讲授公示催告审理案件的程序

1、通过提问的方式考察对督促程序的概念和适用范围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作简单的案例练习

2、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公示催告程序流程的掌握并作简单的案例练习

 

*第二十二章与专业对接点:

*第二十三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发布公告

第二十五章

法院裁判

1

1、掌握判决的内容和效力

2、掌握裁定、决定的适用范围及其内容

1、教师讲解关于法院裁判的相关知识,重点关于裁定、决定的适用范围。

(至于内容和制作简单讲,因书记员工作实务已讲)

2、通过案例会制作判决书、裁定书和决定(采取手写、速录的方式)。

1、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法院裁判的几种主要形式即判决、裁定和决定,以及适用范围的掌握程度

2、通过测试制作判决书、裁定书和决定。

第二十五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判决、裁定、决定的适用范围

二、总结各种判决、裁定、决定

第二十六章

执行程序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执行主体和客体

第三节执行根据

第四节执行开始和执行调查

第五节执行措施

第六节代为执行和参与分配

第七节执行阻却

第八节执行回转

3

1、了解执行程序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执行异议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对财产的执行和对行为的执行措施

3、掌握执行的受理与调查

4、了解执行阻却和执行回转的相关知识,着重掌握关于执行文书的制作

1、讲解执行程序的相关知识点

2、通过案例教学,对财产和行为的执行措施有直观的了解

3、对执行相关文书的制作的讲解以及制作(手写、速录)

1、提问了解学生掌握执行程序相关知识的情况

2、测试制作法律文书

*第二十六章与专业对接点:

一、执行中用到的法律文书

仲裁法

仲裁法

第一章仲裁与仲裁法概述

第二章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三章仲裁协议

第四章仲裁程序

第五章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第六章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予执行

第七章涉外仲裁

2

要求学生掌握:

一、仲裁与诉讼的关系

二、仲裁协议的内容以

及效力

三、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和理由;法院对撤销仲裁裁决申请的处理及其法律后果

四、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和程序

通过案例以及比较的方法讲解有关仲裁的知识

1、通过提问了解对仲裁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考察对仲裁法的掌握

仲裁法与专业对接点:

一、仲裁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联系与区别)

二、仲裁协议

三、法院在仲裁中的作用

期末总复习

2

 

七、课程实践环节安排

课程实践环节时间:

共1周

课程实践环节内容:

1、关于管辖典型工作任务的竞赛

2、关于诉讼费用的计算

3、一审程序中观看法庭庭审录像、记录;(团队教学)

4、审判流程的考核(口头)——每节课的开始

课程实践环节考核方式:

书记员最重要工作是庭审记录,除速录速度外,需要配合法官熟悉掌握程序步骤,了解法律术语,准确记录、完全记录。

因此,通过开展观看法庭庭审记录、到法院参加庭审(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审判流程的考核(口头)等方式,考察学生对民事诉讼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重点考察对相关程序的熟悉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学生的结课成绩以笔试成绩为主,并综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及表现、月考的成绩、平时作业和练习的完成情况,给予一个综合的评价。

期末成绩分布:

60%+15%+15%+10%=100%

期末试卷+课堂笔记+月考成绩+出勤情况=10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