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531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B.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思想的来源与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C.第三自然段通过论述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D.文章逐层论证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并指出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B.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

C.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D.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当前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契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阳光路十七号

王虹莲

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

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

  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

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

他们文化都不高,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

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

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

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

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

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不觉得苦。

  于是她的想像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

有水仙花吗?

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

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

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

  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

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

  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

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

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

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

  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

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买几只小猪仔,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

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

  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

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

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

警察说,很远的地方,在郊区呢,离城市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她呆住,以为听错了,他明明说是在市中心啊。

  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她又打听这个地方,有人指给她说,往前走,那边搭的简易棚子就是!

  她终于看到一块破牌子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一块简陋的木牌子,上面有水泥和白灰。

她也看到了那些简陋的房子,真是红白相间,红的砖,上面画着白线。

而刚才路过那些漂亮的小区时,她也的确看到了带露台的房子,听到了钢琴声,可那都是别人的快乐。

  旁边的人说,这片大楼快盖完了,这片简陋的房子也快拆除了,这帮农民工也应该回家了。

他们在这儿干了快两年了,为挣钱都舍不得回家,可春节时老板跑了,连路费都没给他们留。

  站在那简陋的房子前,她哭了。

她没有去找他,而是又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回了家。

  回家后她写信给他:

我想你了,回家吧。

  一个月后,他带着大包小包回了家,当然,还带着一份不再新鲜了的麦当劳。

她让他吃,他说,你吃,我在外面总吃。

她含着眼泪吃完那个叫汉堡的东西,然后说,不好吃,不如红薯粥好喝呢,怪不得你说吃腻了。

  整整一夜,他给她讲外面的世界,一直说阳光路十七号,她听着,在黑暗中流下眼泪。

最后,她握住他的手:

因为有你,那条路才叫阳光路。

  她一直没有说,她去过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她一个幸福而心酸的秘密。

(选自《中国青年》杂志,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结构严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如前文丈夫来信中写到“带露台的房子”“钢琴声”,与后文写到她遇到的真实情况形成了呼应。

B.小说以小见大,透过一对小夫妻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

同时也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彰显了他们卑微生活之中的人性美。

C.女主人公勤劳质朴,看重爱情,她独自在家劳作,并赡养老人;

男主人公辛苦节俭,细心体贴,不断寄钱回家,还用善意的谎言安慰妻子。

D.小说第二段写她“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原本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她对丈夫的牵挂和惦念。

5.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5段(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的作用。

(5分)

6.小说以“阳光路十七号”为题,有何用意?

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30日晚间,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目前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2017年的业绩从预盈调整为预亏5.3亿元-7.2亿元。

公告一出,市场哗然。

这是继2014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因遭遇“冷水团”公司超百万亩虾夷扇贝“报废”后,该公司扇贝再次被宣布“跑路”。

近期不断出现的市场乱象,不由得使一些人感觉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就像进行一场“扫雷”大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企业曝出“跑路扇贝”,令投资者一脚踏空,赔钱蚀本。

中国资本市场不容许用这么多带有戏剧色彩的公告,损害市场的严肃性;

不能用业绩变脸、信披违规等手段,践踏市场规则;

不能让股民真金白银的支持,换得“一地鸡毛”。

资本市场应该有更加完善的市场规则,更加严厉的监管手段,更有执行力的退市制度,形成让上市公司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的环境。

只有这样,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更好保护,优质上市公司才能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资源支持,中国资本市场才能风清气正,持续健康发展。

(选自《新华时评》)

材料二

(摘选自《中国证券投资者结构全景分析2016年报》)

材料三

有投资者觉得,如果做股票亏了钱,就是监管没有尽到保护责任,这样的理解显然也有偏差。

对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品种来说,保护不代表“保赚”,正常投资风险仍然需要投资者自己承担。

有效的保护,从根本上是建立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市场制度,打造健康完善的市场环境。

比如,与散户相比,各路机构在资金、信息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一些人利用这些优势,肆无忌惮搞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忽悠式”重组,还有人炮制不靠谱的炒作概念、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引人上当,让普通散户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面对这些乱象,应敢于亮剑,重拳打击,对不守规矩、恣意妄为的“大鳄”形成有力震慑。

但是,回过头看,很多违法违规行为之所以屡屡得手,与很多散户投机心理强,从而忽视了风险防范有关。

不过分热衷追逐热点,不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其实就能避开很多市场陷阱,筑起保护自身权益的第一道防线。

(摘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近日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到:

“没有波动的资本市场是一潭死水,但惊涛骇浪一定是弱肉强食,市场被操纵。

”由此可以看出,股市出现异常波动,往往是一些人搅浑水,从事违法违规行为而引发的“人造波动”。

从严监管,创造干净清朗的市场空间,是促进股市稳定、防范风险的重要一环。

从A股市场现实情况看,个人投资者开户超过1亿户,大户和部分机构投资者投机心理强,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市场“羊群效应”很强,极易形成行为趋同、跟风操作。

正因此,A股市场上反复出现“蹿天猴”式大起大落。

郝旭光表示,流动性波动只是股市波动的表面原因,深层次背景是人们对经济走势、上市公司盈利趋势以及政策面、改革举措的信心。

避免资金非正常进出,一方面应控制好各种杠杆工具,防止过度使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完善市场制度,一个健康有序、能够提供长期回报的股市才能吸引长期资金进入。

郝旭光认为,政策本来就应该逆周期,讲究前瞻性和预见性及相机调节。

在股市中,违法违规行为和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往往会产生很大震动和危害。

事后监管虽可以惩戒违法违规活动,让肇事者付出代价,但无法挽回已有的损失。

因此,监管上需要更突出预防性,“从早、从小、从严、常态化”,以减少不利事件、违规行为发生,防患于未然。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两次发布公告称,其部分海域的虾夷扇贝“跑路”,业绩预亏,其公告引起投资者的纷纷议论。

B.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说“没有波动的资本市场是一潭死水”,这表明股市出现的波动全部是正常现象,因此投资者不应为此惊慌。

C.机构是与散户相对的股市投资者,机构中的一些人有时会利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一些侵害散户合法权益的活动。

D.“跑路扇贝”是上市公司富有戏剧色彩的信息披露,这类市场乱象,使得一些人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感觉如同进行“扫雷”大战。

8.下列对材料二、三、四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绝大部分的证券投资者年龄在50岁以上,而23-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投资者约占投资者总人数的48%。

B.“羊群效应”反映当前我国部分投资者不够成熟、不够理性的投资心理,而反复出现的“蹿天猴”式大起大落,则属于证券市场的正常波动。

C.根据材料二,在我国2016年的证券投资者中,90%以上的人有一定的证券市场投资经验,而完全没有投资经验的人占总人数的比重非常小。

D.政府要从根本土建立起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市场制度,打造健康完善的市场环境,这样就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投资者就不会亏钱。

E.材料二反映了2016年我国证券投资者的受教育情况,图表说明我国有一半以上证券投资者达到本科或大专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较少。

9.根据上述文字,说说股票投资者在熟悉并遵守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应该如何尽可能地防范投资风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

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

颍川庾纯常叹曰:

“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

时帝留心政事,诏访朝臣政之损益。

咸上言曰:

“陛下处至尊之位,而修布衣之事,亲览万机,劳心日昃。

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

然泰始开元以暨于今,十有五年矣。

而军国未丰,百姓不赡,一岁不登便有菜色者,诚由官众事殷,复除猥滥,蚕食者多而亲农者少也。

咸在位多所执正。

豫州大中正夏侯骏上言,鲁国小中正、司空司马孔毓,四移病所,不能接宾,求以尚书郎曹馥代毓,旬日复上毓为中正。

司徒三却,骏故据正。

咸以骏与夺惟意,乃奏免骏大中正。

司徒魏舒,骏之姻属,屡却不署,咸据正甚苦。

舒终不从,咸遂独上。

咸以世俗奢侈,又上书曰:

“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令使诸部用心,各如毛玠①,风俗之移,在不难矣。

”朝廷从之。

迁尚书左丞。

时汝南王亮辅政,咸致书曰:

“咸以为太甲、成王年在蒙幼,故有伊、周之事。

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

无功而厚赏,莫不乐国有祸,祸起当复有大功也。

人而乐祸,其可极乎!

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窃以为忧。

吴郡顾荣常与亲故书曰:

“傅长虞为司隶,劲直忠果,劾按惊人。

虽非周才,偏亮可贵也。

”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诏赠司隶校尉,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二十万,谥曰贞。

【注】①毛玠:

三国时期的人物,年少时为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17》,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B.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C.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D.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故/先王之化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袭爵”指子孙后代沿袭先代的做法。

“袭父爵”是指傅咸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

B.“布衣”是麻布衣服,古代平民通常穿布制的衣服,后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百姓。

C.“复除”即免除赋役,古代做官、服兵役或朝廷认为有特殊贡献者可以免除赋役。

D.“赠”即追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可用于朝廷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咸聪慧明达、善写文章。

他的言论自成规箴之言,能警醒人们引以为戒。

颍川庾纯常常感叹傅咸的文章与诗人的创作接近。

B.傅咸刚正率直,直言敢谏。

他上书指出晋武帝登基十五年来虽日理万机,但国家、百姓仍旧不富裕。

他提出的多项改革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

C.傅咸坚持原则,行事公道。

他对夏侯骏随心所欲褒贬官员的行为不满,上奏罢免其官职,在司徒魏舒屡次推托拒绝后独自上书。

D.傅咸直指时弊,忧国忧民。

他反对世俗奢靡,为此上书朝廷,他认为朝廷的封赏没有节度,对此表达了担忧,希望引起执政者的关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在昔帝王,躬自菲薄,以利天下,未有逾陛下也。

(2)圣人且犹不免疑,况臣既不圣,王非孺子,而可以行伊、周之事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1.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

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去。

2.九华山:

在池州青阳(今属安徽)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3.清弋江:

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名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前往舒州的裴坦刚中进士不久,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E.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15、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

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上描写了深秋号角的声音响彻天空,从视觉上用“ 

”的诗句衬托出战士浴血奋战的悲壮。

(2)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用来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论证的句子是:

“ 

 

(3)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两句写周瑜的运筹帷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新版《国际疾病分类(预先预览版)》,将游戏障碍添加到关于成瘾性疾患的章节中。

消息传出以后,“游戏成瘾是病”的说法不胫而走。

②一边是明确的禁令或提示,一边是对禁令的司空见惯,看似很不和谐的现象真实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甚至对此“见怪不怪”。

③自古以来,有志之士即使是在求田问舍的隐居生活中,也会以积极奋进之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④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如书法班、音乐班、美术班等,不一而足。

⑤在当时的同类型“宣纸”中,“陈清款”以其技艺高超而拔得头筹,其它款宣纸只能望其项背。

⑥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仍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确实是不易之论。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电子阅读时代,阅读的载体、渠道和方式虽然都已经变了,但是阅读之于人类灵魂与未来的要义却从未发生改变。

B.站在2018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C.一个出版社搞得好不好,关键在社长起决定性作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今天的行业地位,张秋林三十年坚守是一个重要原因。

D.专业术语“断崖式”随着股票、房价、反腐等社会热点进入公众视野,并被拓展了使用范围,变成了流行词语,成为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新宠。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B.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

C.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

“……该饮料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

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D.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正在为科技进步所震荡的全新时代,全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

“一即一切”,也就是说,从我们生活中的任意一点,①。

在无边无际的互联大网中,老年人在不断接受新生事物的冲击,②,而年轻一代却如鱼得水,活跃异常。

因此,在今天的人类文化中,③,而不是他们的祖辈和父辈。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生活和健康,农民土地分散、分散管理必然导致个别农户生产操作不当而出现偏差。

只要实施大庄园制度就会改变这种现状,从而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1)农民土地分散、分散管理未必导致个别农户生产操作不当而出现偏差。

(2)

(3)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1964年,44岁的作家马里奥·

普佐完成了他的第2部小说。

如果照此写下去,他可能会渐渐地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的纯文学作家。

但此时,他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有困难。

于是,改写通俗类小说。

1969年,《教父》一书问世,创造了当时的图书销售纪录。

1971年,艺术影片导演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执导的几部艺术类影片票房惨淡。

派拉蒙公司派人与他商谈改编拍摄《教父》一事。

这位追求艺术的导演匆匆地看了几页原作,就觉得大倒胃口。

但为了生存,科波拉也选择了屈服。

1972年,电影《教父》问世。

1973年,《教父》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奖项;

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

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1.(3分)C(A.范围失当,原文的表述是“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旨走向”,文中应是两方面,选项变成一方面了;

B.强加因果,“玄学的产生”并非是因为“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

D.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而并非是说“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不光这三家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绝对了。

2.(3分)C(张冠李戴,本段内容确实谈到了“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但更多的内容是在论证“佛教的作用和价值”,所以选项把“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两者的概念混淆了。

3.(3分)A(条件混淆,原文认为,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绝对了。

4.B(“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不是小说的主题,小说重在赞美人性之美。

5.本段写得是妻子想象中的阳光路十七号,表现出妻子对生活充满憧憬的美好情怀。

也与下文现实中的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