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3267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知识Word下载.docx

第一种水平是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二种水平是儿童目前正在形成和刚刚发展的能力水平,即儿童借助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而有可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他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由此,维果斯基指出:

“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

3、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

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

如果归因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4、学习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

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7、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8、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9、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0、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012教师招聘考试重点习题整理

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

第二、教育全民化。

第三、教育民主化。

第四、教育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一、顺序性。

第二、阶段性。

第三、不平衡性。

第四、互补性。

第五、个别差异性。

3.教师的职业素养。

第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包括: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团结协作;

为人师表。

第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素养;

精神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第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第四、职业心理健康。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人格。

4.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第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第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第四、发扬教育民主。

第五、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5.教学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第三、直观性原则。

第四、启发性原则。

第五、循序渐进原则。

第六、巩固性原则。

第七、因材施教原则。

6.教学方法。

第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第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第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第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发现法。

第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7.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第一、学习材料的性质。

第二、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第三、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第四、识记的方法。

第五、时间因素。

第六、情绪和动机。

8.有效复习的方法。

第一、及时复习。

第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第三、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第四、复习方法多样化。

第五、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第六、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生理需要。

第二、安全需要。

第三、归属和爱的需要。

第四、尊重需要。

第五、求知需要。

第六、审美需要。

第七、自我实现的需要。

10.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2012教师招聘考试重点论述题集萃

1.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

答:

1.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起直观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等。

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教师掌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教育、教学及自身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通过掌握心理理论,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才能自觉地实施有效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师掌握心理保健知识,能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有利于自身的心理保健、预防某些心理性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健康心理进行及时指导与纠正,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三)教师掌握心理学原理。

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教师通过学习心理学原理和研究方法,能够大大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

5.关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心理因素对问题的解决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自信心、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认知方式、情绪状态、动机水平、原型启发、迁移作用、定势作用、功能固着等等都是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因此要使问题得到解决维持一种紧张而又有秩序的有条不紊的心理状态,

(一)是提高动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问题解决的效果。

(二)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地运用原型启发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某种具有的与自己面临的问题,例如我们在上电化教育基础课为学生讲摄影机。

照相机工作原理我们就运用了原型启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迁移作用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心理因素如:

我们在讲投影片制作时,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按着小学教材进行投影片制作要求他们自己构思、自己设计、绘画制作通过学生新自动手操作,即学到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又在动手制作能力上得到了发展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总之影响解决问题的

心理因素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分析说明了。

6.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17道《教育学》经典问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考试大纲》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P7)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____,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0)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P10)

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P15)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P22)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P24)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P26)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31)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P32)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33)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P38)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P40)

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特征:

(1)过渡性;

(2)非正式性;

(3)多样性;

(4)互补性。

1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P43)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P44)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P46)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P48)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P50)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P52)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1、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P56)

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

22、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P57)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

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

“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P60)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P61)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P62)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P67)

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

(P68)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是: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30、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是:

(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31、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是: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

(P69)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33、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

(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P72)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5、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P75)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6、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P77)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

(P78)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朋友角色;

(6)研究者角色。

3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P80)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9、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

(P82)

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

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再进一步要求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