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351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课时2 土地荒漠化Word文档格式.docx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案 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什么?

造成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 干旱。

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答案 退耕还草;

确定合理载畜量;

划区轮牧;

建设人工草场等。

1.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化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过程比较缓慢。

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1)自然原因主要有:

气候干旱,降水少,风沙危害严重;

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

(2)人为原因主要有: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被大量破坏;

开垦草原、过度放牧等使草原破坏,草场退化;

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减少;

我国北方草原区大量放养山羊等牲畜也是草场退化的原因。

(简化为:

过度农垦、樵采、放牧;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其他人类活动。

)由于人为原因的影响,加之我国冬季强劲的西北风的扬沙、输沙作用,使我国的土地沙化区域有逐步向东南扩展的趋势。

(3)图解荒漠化形成因素

2.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的地方,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也有所差异

地区

人为原因

后果

能源缺乏的干旱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破坏固沙植物

草原地区

采挖药材、发菜

铲掉草皮,破坏草场

超载放牧

牧草生长能力降低和土壤结构被破坏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从事农业生产

沙质土壤易受风蚀

绿洲地区

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

灌溉措施不当

次生盐渍化

3.图解法记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危害

4.沙尘暴的形成条件

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强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

二是沙源——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形成沙尘暴的局地热力条件。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2.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作用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与工矿、交通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正确的对应关系依次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云贵高原——石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

第2题,江南丘陵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化学作用强。

探究点二 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的三百年间,地球上只有136个物种彻底消失,工业革命后,二百多年来已经有540个物种灭绝,尤其是最近一百年来,灭绝的物种就接近400个。

材料二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88个。

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近二百年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____变化的趋势。

答案 加快

2.分析生物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答案 自然原因:

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为原因:

人类破坏草地、森林等生物的生存环境,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

3.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后代人留下广阔的生存空间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

人类活动

造成的后果

森林砍伐、火烧、农垦;

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

工业、城市交通的发展(占用土地)

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被破坏和栖息地丧失对野生物种造成毁灭性影响

高强度的捕猎和采集

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

外来物种的入侵

生态系统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丧失

中国东部的海滨城市浙江省温岭市,开展了一项针对大熊猫的野生动物异地保护性研究。

这项研究旨在调查和了解大熊猫对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沿海,以及从自然环境到人工饲养环境的适应性。

据此回答3~4题。

3.大熊猫主要栖息在(  )

A.温带季风气候区B.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热带雨林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4.大熊猫面临的主要危险是(  )

A.天敌的捕杀B.食物的缺乏

C.栖息地环境的破坏D.人类的猎杀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第4题,大熊猫已经受到国家的保护,但环境破坏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缩小。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林场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近年来,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

完成1~3题。

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荒漠化范围缩小

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3.近年来喇叭泉林场开展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

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1.C 2.D 3.D

解析 第1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致使树木大量死亡。

第2题,树木大量死亡,使生态安全屏障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逐年向南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

第3题,外围和内部林带建设,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少,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大行距内耕作低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美国内政部官员称,到2050年,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附近北极海冰的融化将可能导致三分之二的北极熊灭绝。

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人类活动可以缓解北极海冰融化的是(  )

A.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

C.青藏铁路D.无氟冰箱

5.下列现象中,让北极熊感到“绝望”的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汽车增多 ③“太阳能屋顶”推广 ④森林面积减小 ⑤高山雪线上升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②④⑤

6.据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1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动物病毒

C.天敌过多

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答案 4.B 5.D 6.D

解析 第4题,北极海冰融化的原因是全球变暖,西气东输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全球变暖。

第5题,北极熊感到“绝望”的原因是全球变暖,北极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

汽车增多、森林面积减小都会使空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高山雪线上升说明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

第6题,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猎杀和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所产生的问题如上图中的(  )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2.图③中的环境问题可直接导致(  )

A.土地退化B.下游湖泊淤积

C.诱发沙尘暴D.生物多样性减少

3.形成图④中环境问题的主导因素是(  )

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Ⅱ.植被稀疏

Ⅲ.过度放牧Ⅳ.滥伐森林

A.ⅠⅡB.ⅢⅣ

C.ⅠⅢD.ⅡⅣ

答案 1.B 2.A 3.B

解析 第1题,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

图①中草地稀疏、载畜量过多,反映的是草场退化现象;

图②中岩石裸露,是水土流失的结果;

图③中陡坡开垦梯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图④为土地荒漠化。

第2题,题干中的“直接”是题眼,水土流失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直接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下游湖泊淤积是水土流失的间接后果;

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后的危害之一;

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

第3题,荒漠化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是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高于西部。

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

①年降水量②海拔

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5.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6.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A.多打机井,供应更多的牲畜饮水

B.减少人工草场,提高天然草场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答案 4.B 5.A 6.D

解析 第4题,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多,荒漠化程度低,草场生长条件好,载畜量高。

第5题,题目反映的问题是过度放牧,使草场资源退化。

第6题,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的措施有限制牲畜数量,增加人工草场;

草原地区不宜大力发展耕作业。

下图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草原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料供应基地

④草原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通过图示分析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牧业加工产品,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带不宜增加耕地面积,A、B项错误;

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建成商品粮基地,C项错误;

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物生长,可建设草场,发展畜牧业,D项正确。

第8题,由图示信息可知,①③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粮食种植,故②④错误。

西藏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严重的三大省区之一,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流谷地、湖盆地与山前冲积平原。

2014年,第4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西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43.27万km2,比第3次监测减少了789km2,遏制住了荒漠化面积增长的势头。

读“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地理要素统计图”,回答9~10题。

9.20世纪西藏荒漠化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利用土地,滥垦、滥樵、滥牧现象严重

B.全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C.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D.城市化迅速发展,开矿、筑路等工程建设活动增多

10.西藏遏制荒漠化扩展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①采取行政与法律手段保护天然植被

②将河流下游居民向上游迁移

③在荒漠化区域栽培速生阔叶林

④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规模

A.①②B.③④

答案 9.A 10.C

解析 第9题,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滥垦、滥樵、滥牧等过度利用土地导致土地荒漠化。

第10题,西藏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所以防治措施一方面是保护植被,另一方面是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规模。

2017年6月17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口号为“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广泛宣传防沙治沙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大力宣传我国防沙治沙经验和成就。

结合下图,完成11~12题。

11.形成图中甲地东部沙漠化严重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

A.水资源利用不当B.过度樵采

C.开矿D.过度开垦

1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答案 11.D 12.B

解析 第11题,甲地东部是我国农牧交错带,过度开垦现象较严重。

第12题,黄土高原没有大量石灰岩分布;

云贵高原是酸性土壤,土质粘重,不会像黄土高原的黄土一样土质疏松,所以①③说法错误。

13.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答案 

(1)土地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

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解析 第

(1)、

(2)题,Q、R两地都处于西北地区,R地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是由于受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Q地灌溉农业发达,大水漫灌导致了土地盐渍化的产生。

第(3)题,草方格沙障既能减小风力,又能截留水分,减少水分蒸发。

1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梅尔半岛是亚洲最北的半岛,海岸线曲折,每到6月中旬,冰雪融化,河流和溪水开始流动,发芽的植物迅速布满沼泽地和池塘,而昆虫则在此时产下数百万计的卵,吸引了众多鸟类来此地繁殖后代。

下图为泰梅尔半岛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马达加斯加岛是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的世界第四大岛屿,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

岛上东部热带雨林葱葱郁郁,中部高原气候凉爽,西部稀树草原广袤。

安格洛卡象龟是完全的草食性陆龟,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它们的生存环境,目前的野生数量不超过400只。

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和水系(下左图)及安格洛卡象龟生存的环境示意图(下右图)。

(1)根据材料一评价泰梅尔半岛作为候鸟繁殖地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人类活动使安格洛卡象龟数量锐减的原因。

答案 

(1)有利条件:

河湖、沼泽分布面积广,栖息空间大,食物充足,地广人稀,食肉动物少,繁殖环境安全。

不利条件:

温暖期短,繁殖时间短,不利于幼鸟生长,距离其他栖息地远,飞行距离远。

(2)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生产活动,占据了象龟的生存环境;

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影响了象龟的生命健康;

人类的滥捕滥杀减少了象龟的种群数量;

人类的活动阻隔了象龟种群基因的交换,象龟基因退化。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XX文库的上传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