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36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西洞设计说明A3.docx

东西洞设计说明A3

 

南雁荡山东西洞核心景区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一.景区概况

二.风景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规划依据

四.风景资源分布与评价

五.景区定位与规划目标

六.规划原则

七.空间布局与结构

八.环境容量估算

九.道路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

十.保护培育规划

十一.游赏和景观风貌规划

十二.居民点与服务设施规划

十三.工程规划

十四.近期建设投资框算

十五.规划实施建议

.

 

一.景区概况

(一)区位与地理环境

东西洞景区位于浙南温州市南部沿海的平阳县境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的主要景区之一,北距温州市区87公里,车行距离在1个半小时内,东距平阳县城32公里,南经苍南县可达福建省。

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具有“九溪碧水绕奇山,三教荟萃藏幽洞”的鲜明景观特色,东西洞景区位于整个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东部,核心景区内主要景点沿碧溪两岸狭长山谷分布,南起碧湖篁岛,北至雁溪北山脚,总长约1.8公里,宽度在100米至1500米不等,景区东接57省道,连接浙南沿海主要交通线路104国道和同三高速公路。

(二)自然条件

东西洞景区地处鳌江上游,地质以断裂构造为主,火山岩的节理十分发育,强烈的次生石英岩化、黄铁矿化等使岩石变得坚硬性脆,经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风化剥蚀作用使沿断裂破碎带和软性岩石不断地深切,造成强烈的剥落、崩塌,最终造成了东西洞景区基岩裸露、崖峭壁陡、洞穴幽深、谷峡瀑多的地质地貌景观。

核心景区碧溪两侧山峰的海拔高度多在200——400米之间,溪间谷地海拔标高在20——40米之间。

东西洞、云关为崩塌洞穴;一线天、东南屏障为沿断裂破碎带和刚性岩石垂直节理长期风化剥蚀形成的奇峰异石景观;观音洞是断层形成的陡壁悬崖;梅雨瀑是水流沿软硬岩性相接部位和断裂发育部位不断溯源侵蚀形成的瀑布。

五色石子滩、跃鲤滩等河床、河漫滩堆积着大量新生代以来的砾石层。

南雁荡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7.90C,一月最低平均气温7.50C,七月最高平均气温28.20C,年极端最高气温37.70C,年有效积温6439.30C。

年降雨量1631.6mm。

全年无霜期227天,结冰日15.9天,春冬多雾,年雾期25.9天。

高山峰谷地带,小气候明显、温度、湿度、降雨、雾期变化悬殊。

核心景区内主要植被有亚热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竹林。

(三)居民点概况

核心景区内现有南雁村、雁荡村等两个行政村,隶属于南雁镇。

总人口1345人,均为农村居民人口。

其中南雁村238户、895人,雁荡村96户、450人。

(四)景区风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东西洞景区是南雁荡山较早开发建设的景区之一,由平阳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具体负责景区的建设管理。

核心景区内已建成游步道总长8863米,南雁索道长620米,碧溪渡口设施等一批交通道路设施;公厕三座;园林亭台等13处;各类饭店、饮食、小卖部30处;并建有南雁饭店、南雁宾馆等住宿宾馆。

另有旅游管理、服务设施三处,建筑面积1268平方米。

(五)历史文化

南雁荡山与北雁荡山齐名同躯,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有“秋色平分南北雁”的诗句。

如今南雁荡山与北雁荡山、中雁荡山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东西洞景区以儒、佛、道三教荟萃之地而闻名于世。

据文史资料和现状遗迹考证,南雁荡山风景游览始于唐朝中期,盛于五代。

至宋时,陈经邦、陈经正兄弟创办会文书院后,文风大兴,遂成为儒、佛、道三教荟萃之地。

理学大师朱熹、著名学者王十朋、俞樾等名人都曾游过南雁景区,留下题咏。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是南雁荡山腾蛟人,留有“南雁荡寄怀”等诗篇佳作。

现核心景区内的会文书院、观音洞和仙姑洞、三台道院、怡心院、圣峰寺等寺庙道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传统文化特色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规划范围和土地利用现状

总体规划确定的东西洞景区总面积约703公顷,本次规划范围主要是东西洞景区沿碧溪两岸地区,属于东西洞景区的核心景区,规划范围用地面积约130余公顷。

土地利用现状分为风景游赏用地、居民点用地、耕地、林地、河流、道路、游览设施用地及其它用地等几类。

二.风景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东西洞景区是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之一,也是开发建设历史最长的景区之一,核心景区内主要景点的开发建设和风景旅游基础设施已基本成型。

由于核心景区的景观质量高、资源综合性强、交通方便、旅游设施完备,使其成为南雁荡山风景区游客的主要吸引地和旅游目的地。

2002年景区(含顺溪景区)共接待游客人数13万人次。

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和其它地区同类风景旅游资源的竞争,加上本景区相对远离上海等经济社会发达地区以及建设管理方面的因素,景区的开发建设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景区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这些问题概括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备且档次较低,制约了风景区开发建设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景点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景观质量和游人游览质量没有明显提高。

(二)核心景区出入口有特色,但景区形象、标志不够突出,出入口设施(如集散、停车、游客服务、旅游管理等)配备不足,旅游高峰期进出交通受到限制。

(三)传统的观光游览、朝拜寺庙是本景区相对单一的景点游览和风景资源利用方式,缺乏游客参与性、游览项目的趣味性和丰富性,留不住进入景区的游客,经济效益较差。

(四)防灾抗灾能力弱,洪水、暴风雨灾害和山林火灾、地质灾害等隐患不时造成对景观的破坏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

如2002年的“克拉森”台风对怡心院前仅存的桂花林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电力等管线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

雁溪河道未得到有效地治理,洪水灾害对旅游活动产生一定的威胁。

(五)位于景区出入口和景区内的南雁村和雁荡村建筑环境脏乱,污染物随意排放,追求富裕生活的本地村民生产和生活活动使景区承受越来越大的环境负荷,对南雁荡山风景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风景资源及环境面临退化威胁。

雁溪上游各乡镇的皮革废水对景观水体造成污染,皮革的露天晒放有碍旅游环境的改善。

(六)景区内部分建筑物、建筑小品、构筑物、游步道等设计建设粗糙,缺乏与景观特点和谐一致的文化内涵和形式。

三.规划依据

(一)规划依据

1.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4.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6.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7.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与周边区域的关系

本景区位于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主要城镇——水头镇到南雁镇的中间,是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玉枝花叶”状布局结构往东方向的一枝,亦是游客从同三高速公路、104国道、建设中的温福铁路、温州机场等沿海交通动脉进入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第一站。

景区的东北、西北方向分别是赤岩山景区和明王峰景区;景区的西、西南方向分别是碧海天城景区和顺溪景区。

景区距南雁镇不到3公里,可通过南雁镇或水头镇抵达其它各个景区(腾蛟赤岩山景区由水头镇直达)。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东西洞景区与南雁镇之间的笠湖尾地区已规划为景区内南雁村、雁荡村农居拆迁用地和今后东西洞景区又一出入口,现碧溪渡成为突出游乐性、参与性、趣味性旅游活动为主的出入口,以改善景区内环境风貌,提高游览质量,丰富游览内容,合理分流游客,增加景区的环境容量。

四.风景资源分布与评价

(一)风景资源分布特征

东西洞核心景区的主要景点分布于碧溪两岸,是整个南雁荡山风景区中风景资源空间集中度最高的区域。

核心景区景点大部分集中于碧溪、东西洞、碧湖篁岛等三个区块。

区块

区块面积

(公顷)

景点数量

备注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合计

双溪汇流

爱山亭、观山亭、毓秀瑶台*、雁峰映辉*、碧溪凝翠*

东南屏障、云关、碧溪古渡、五色石子滩、雁溪、石天窗、跃鲤滩、碧溪潭

13

注*的为新规划景点

东西洞

仙姑洞、会文书院、观音洞(慈云古刹)、南雁荡山石刻、三台道院、怡心院、西洞山顶观景地、圣峰洞

桂花林、锦水流丹、一线天、曲径竹荫、乌龟寻子、东洞、狮子岭

15

碧湖篁岛

碧湖亭*、林蔼漫步*、饮秀南雁*

梅雨瀑、杜鹃林、碧湖篁岛、狒狒石

7

注*的为新规划景点

合计

130

35

(二)风景资源特色与评价

自然景观:

东西洞核心景区风景资源代表了南雁荡山整体自然景观的六大突出特色,即“秀溪、幽洞、奇峰、石堑、银瀑、景岩”。

峰峦间林翠境幽,碧溪清澈,蜿蜒曲折,形成丰富的秀谷清溪景观。

沿碧溪漫步或坐竹筏观赏两岸风景,水光山色,相映成趣;神奇的景观幽洞,如观音洞、仙姑洞、圣峰洞、东洞等崩塌洞穴;雄伟壮观的云关峰;映日成虹的梅雨瀑;由岩石断裂剥蚀形成的一线天等石堑;有栩栩如生的天然石雕,似人似物,呼之欲出,惟妙惟肖。

山林绿化覆盖率高,有许多罕见的植被景观,如野生杜鹃林、桂花林等,竹林、常绿阔叶林等构成景区良好的绿色背景和生态环境。

人文景观:

东西洞核心景区人文风景资源特色是“举世罕见的儒、佛、道三教荟萃,宛自天成的寺观建筑”。

儒教、佛教、道教等三教文化始终贯穿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之中,三教荟萃于一地的名山风景区仅南雁一处。

本景区山水景观与宗教文化景观分区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围有始建于唐朝的佛教观音洞、宋朝的儒教会文书院和道教的仙姑洞(西洞)。

宗教建筑都是结合地形的典范。

观音洞、仙姑洞利用天然洞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巧妙构筑,或雄伟壮观,或朴实无华,使人工建筑融入自然风景环境中,浑然一体。

虽为人作,宛自天成。

自然景观的价值:

自然景观主要以山水景观为主,具有较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水相:

有青山倒影的水色美;有碧溪乘筏的水声美;有波光潋滟的水光美,有碧水微澜的水形美。

季相:

除春水绿、秋水清以外,杜鹃花、桂花、冬梅等会显示四季变化,现象万千。

时态:

表现在早晚变幻景色,如碧溪渡的晨雾,

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三教荟萃和寺观建筑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而神奇的地理地貌现象、植被生长、生态环境等都具有科学考察价值。

景观特征一栏表

序号

景源

类型

规划分类

特征

1

雁溪(蒲溪)

溪流

观光型

流经景区的雁溪曲折蜿蜒,溪面时宽时窄,溪流忽急忽缓,溪水碧蓝如染,清澈见底,滩林茂密,体现出未经雕凿的原始美。

2

五色石子滩

溪滩

观光型

3公顷大的溪滩上铺满了大小不一的五色(白、黄、红、绿、灰)鹅卵石,与碧水青山相映成趣。

3

碧溪潭

潭池

观光型

雁溪与碧溪交汇处溪流九十度转弯后形成碧溪深潭,矗立溪岸的岩石峭壁极具景观价值,是景区入口的主要对景之一。

4

碧溪古渡

溪流

游乐型

孱孱溪流,粒粒卵石,游人在绿水青山之间,享受古渡竹筏之乐。

5

爱山亭

风景建筑

历史型

地方石材,传统风格,一幅“有大石当中流,开天窗说凉话”,点明景点主题。

6

东南屏障

奇峰

观光型

三巨岩构成“品”字形,高33米,宽50米,厚约4米,耸立于群山中。

主峰下一洞门,顶刻有“东南屏障”摩崖,远看似石屏,近瞧象山门,后看又似蝙蝠。

7

石天窗

洞府

观光型

巨崖危立,中留圆孔,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笔,随四时之照,变幻万千。

8

云关

洞府

观光型

由两座悬崖夹峙而成,东边孤崖危立,西边石崖连山,两崖顶架一石梁,形成“云关”。

9

仙姑洞

宗教建筑

复合型

南雁道教道观所在地,修筑在半山的仙姑洞内,道观一半以山洞顶为屋顶,一半有屋顶,洞内有洞,洞洞连环。

10

南雁荡山石刻

宗教建筑

历史型

摩崖石刻,苍劲有力。

11

杜鹃林

植物生态类群

观光型

宋代时就是南雁荡山重要景点。

12

桂花林

植物生态类群

观光型

为人工栽培的桂花林,枝繁叶茂,桂香满溢。

13

梅雨瀑

瀑布跌水

观光型

三面环山,朝阳透入山谷,折射出七彩霓虹,气象万千。

14

乌龟寻子

石林石景

观光型

象形岩石。

15

狒狒石

石林石景

观光型

象形岩石。

16

碧湖篁岛

湖泊

复合型

突出于碧溪的三面环水的半岛,峻峭玲珑,碧湖翠岛,奇妙景象。

17

仙人石

石林石景

观光型

峰岩形如仙人,神态逼真。

18

锦水流丹

工程构筑物

历史型

潺潺流水,多彩石纹,石筑汀步。

19

三台道院

宗教建筑

历史型

三台峰下的道姑院。

20

东洞

洞府

观光型

开发于唐代末期,周围峭壁陡,藤萝摇,洞顶青天浮云飞驰,上洞口建有二层棣萼世辉楼。

21

会文书院

宗教建筑

历史型

南雁儒教驻地,双坡顶民居形式,人文荟萃,视线通透,周围有华表峰、龙角峰、仙冠峰等。

22

观音洞(慈云古刹)

宗教建筑

复合型

观音洞是南雁山最大洞穴,慈云古刹是南雁佛教的主要寺院,建筑结合地形,参差有致,布局紧凑、主次分明,巧夺天工

23

一线天

峡谷

观光型

两大悬崖绝壁夹峙而成孤崖危立,曲折幽深,一线见天。

附近有步云亭,可饱览南雁的山川秀美。

24

圣峰洞

洞府

复合型

分上下两层,建有圣峰寺,周围有笔架峰、文笔峰、蝙蝠峰等。

25

曲径竹荫

植物生态类群

观光型

成片的地方特色——竹林形成植物景观。

26

狮子岭

奇峰

观光型

象形岩石。

27

跃鲤滩

溪滩

观光型

为碧溪中的溪滩,因形似鲤鱼,并有“鲤鱼跳龙门”的民间传说。

28

怡心院

宗教建筑

历史型

为小巧玲珑的道观建筑,体现清静幽闲的意境。

29

西洞山顶观景地

风景建筑

观光型

观景绝佳地,右可观碧溪峡谷山水全景,左可远眺雁溪蜿蜒曲折的碧水和青山。

五.景区定位与规划目标

(一)景区特色和功能定性

东西洞景区以碧水、幽谷、奇峰、异洞和儒、佛、道三教荟萃为主要景观特色,是以游赏奇峰洞景、朝拜神奇寺庙、感受三教文化、体验碧溪幽谷环境为主要游赏内容,兼具生态养身、休闲度假功能的南雁荡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

(二)规划目标

全面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迁移景区内村民,拆除农居点,整理恢复风景环境,建设高质量的景观小品,有选择地建设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完整地体现东西洞景区的风景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将本景区建成具有生态调节、景观游览和休闲度假的著名景区。

六.规划原则

(一)依据南雁荡山风景区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文脉、现状特征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综合规划。

(二)充分考虑本景区在南雁荡山风景区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突出风景资源和景观特色,以真山、真水、真人、真史为主线,开展符合游客旅游兴趣的特色旅游活动。

(三)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在有效保护培育基础上的适度开发,保持风景名胜资源及其环境风貌的完整性、自然景观的原生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四)规划建设开发与旅游业发展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市场经济接轨,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和最大化。

七.空间布局与结构

根据景区自然地形地貌特征、景源分布与特征,结合游览交通和服务设施,由北而南将核心景区分为三大功能区块:

双溪汇流游览区、山水景观与宗教文化游览区、碧湖篁岛休闲区。

(一)双溪汇流游览区

由雁溪、碧溪交汇的附近地区构成。

主要功能是塑造景区大门形象和解决游客进出、停车、水上游乐、防洪、观光游览等综合需求,融自然山体、溪流、溪滩、人工绿化、园林小品等为一体,力求展现南雁荡山神奇秀美的全貌,给游客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山水景观与宗教文化游览区

由东、西洞、观音洞等景点所构成,是南雁荡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精华所在。

突出“三教荟萃”和秀溪、幽洞、奇峰、石堑、景岩的风景特色,在赞叹大自然风景如画的同时,感受到积淀深厚的宗教文化的氛围。

(三)碧湖篁岛休闲区

在景区的最南端,是集风景游赏、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景观区,也是景区向南的交通出口。

环境幽静,林木参天,水平如镜的碧溪在此拐了九十度弯,形成三面环水的碧湖篁岛,少量的休闲度假木屋和水上游乐活动、地方民俗展示等,使人在游览中与大自然对话,身心得以极大的放松。

景区游览交通,北部出入由水头——南雁镇公路过雁溪桥,经笠湖尾出入口、碧溪渡出入口的索道、竹筏承担;南部出入由到东宝垟、凤岭闹村方向道路承担。

沿碧溪两岸游步道联结三大功能区和南北方向对外游览交通。

八.环境容量估算

(一)环境容量与游人规模预测

进行东西洞景区环境容量和游人规模分析是为了控制和合理安排游客数量,以便参照旅游市场需求正确预测交通、服务接待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规模,并为游人量的疏导和游线的安排提供依据。

本规划在进行风景空间环境容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得出景区游人规模的分析预测结果,使风景旅游建设、风景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协调一致。

由于风景区空间范围对游人游览的心理感受会因瞬间人流量的大小有所不同,本次规划引入“极限风景空间容量”、“理想风景空间容量”的概念。

极限风景空间容量是保证游客最低的游览“快适性”的空间状况,且不超出风景资源的承受能力和景点、各项设施的最大容量;理想风景空间容量是在保证游客理想游览“快适性”前提下,景点和各项设施的最大容量。

规划期内,将开通笠湖尾至景区的道路,改变目前游人进出主要倚赖索道、摆渡竹筏等容量小的单一进出方式,进入景区的交通条件将大为改观,容量计算可不采取“卡口法”,而运用风景游览面积法估算。

计算公式:

瞬时容量=风景空间面积/单位规模指标

日容量=瞬时容量×日周转率

年容量=日容量×年可游天数

东西洞景区可供游人游览和停留的空间,主要集中在游人聚集的景点及游线上。

根据《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东西洞景区单位规模指标,游路按6M2/人计,并以景点面积校核,较为科学可行。

单位规模指标直接影响到能否保证游客的最低游览“快适性”,和风景资源的承受能力,规定了游人空间密度。

若游人密度超过一定限度,游客会受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干扰,风景资源也会承受太大的负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东西洞景区游人日环境容量控制在4000人次以内。

(二)游人疏导和控制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游人规模并未超出规划值,但在个别热门景点和特定节假庆典日,由于面积有限,会出现人流超容量的情况,因此要采取游人疏导和控制措施。

主要措施有:

完善游步道和场地的设施,设置临时开放空间;实行票额控制或分散节假庆典活动场地;严格控制在主要景点新建吸引大量人流的寺庙道观和旅游项目,以保护自然环境和风景资源,创造理想风景空间。

九.道路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

(一)对外交通与出入口规划

景区对外交通在利用104国道及温福高速公路和57省道的基础上,以水头——萧江快速路为景区与外界沟通的干道,并视景区旅游发展情况进一步延伸至南雁镇、山门镇。

改善沿路环境,加强景观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规划进出入东西洞景区的主要通道有六条。

笠湖尾进出道路,隧道及以南道路建议宽度6米;索道;竹筏摆渡;东宝垟——碧湖篁岛游步道;凤岭闹村——碧湖篁岛车行道,建议道路宽度5米;圣峰洞游步道等。

其中索道在达到设计寿命后拆除,不再更新大修。

现状景区出入口在雁溪北、分布着雁荡村和南雁村,村容村貌赃乱差,建筑外形粗糙、丑陋,游览服务设施不足,严重影响景区的景观质量和形象。

进入景区主要靠竹筏摆渡或索道,不能适应游客数量的增长,且安全隐患较大。

规划将雁荡村和南雁村整体搬迁至笠湖尾村以东地块。

同时在现雁荡村以西约一公里处建设新的雁溪大桥,在笠湖尾另辟东西洞景区出入口,使机动车辆可以从西向东经隧道进入景区。

远期索道拆除后,现碧溪渡出入口以游客游乐性、参与性、趣味性强的竹筏摆渡、漂流等水上游乐活动为主的出入口,近期应进一步加强维护,改善渡船、索道等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美感度,控制和调节游人数量。

雁荡村搬迁后,雁溪北岸将建成东西洞胜景的观赏绿地,配置可开展形式多样旅游活动的绿化小广场、小型停车场和旅游服务设施等。

南雁村搬迁后,新建小型停车场、旅游服务设施、绿化、游憩设施等。

扩建碧湖篁岛至凤岭闹村的机动车道路,作为景区南部机动车辆的另一出入口,以带动碧湖篁岛休闲度假旅游活动和附近梅雨瀑等景点的开发,吸引游客,并使景区各景点沿碧溪从南到北串联成线,组成合理的游览线路。

(二)景区内交通方式

1.道路交通:

现有景区游步道总长度超过10公里,宽度1——2米不等。

游步道两侧应建设5米以上的绿化带。

机动车线路:

沿景区主要道路、一级游步道设置,部分地段可通行机动车,联系景区内各景点。

主要道路笠湖尾到景区、闹村到景区的道路宽度控制在5米以上。

一级游步道宽度控制在2.0——3.5米。

徒步游览线路:

除部分一级游步道兼有管理用车和救急、抗灾通道外,所有二级游步道均是徒步游览线路,宽度控制在1.0——2.5米,基本以当地的石材、卵石为面层铺装材料,局部铺装成木栈道形式,体现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主要线路是通向仙姑洞、观音洞、会文书院、梅雨瀑等景点的游步道。

探险登高线路:

仙姑洞、观音洞、一线天、碧湖篁岛附近山体可选择适宜的地点,供游客步行攀登陡崖峭峰,穿行幽洞,漫步栈道,登高望远,领略沿途秀丽的山川、清澈的溪流,提供游人刺激、冒险等独特的感受。

2.索道交通:

在设计寿命期内仍继续使用索道交通作为辅助交通工具,寿命期到时拆除,恢复植被,并不再景区内建设新的索道。

3.水上交通:

碧溪渡的竹筏摆渡具有地方特色,是景区广受游客喜爱的水上交通方式,它给游客以全新的体验和永久的记忆,规划控制竹筏数量。

新辟南雁东门、笠湖到碧溪的竹筏漂流项目,集交通与游览于一体。

水上交通与游览项目要加强竹筏和船工的管理和调度,规范服务和操作规程,进一步强化安全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三)景区内部交通组织(游人聚集点、游步道、渡船、索道、电瓶车、停车、桥等)

根据景点分布、道路走向、游览活动组织等因素,预计在碧溪渡北(五色石子滩)、碧溪渡南(停车场)、南雁饭店、碧湖篁岛、仙姑洞、会文书院等地点会形成游人聚集点,景区内部交通组织要根据游人聚集规律合理组织交通,形成陆路交通、水上交通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可供游客多项选择、多样组合的游览交通系统。

交通工具主要有竹筏、索道、游乐用的多人骑行旅游自行车等无污染交通工具,机动车仅限于进入到景区出入口处碧溪渡南(停车场)、碧湖篁岛(停车场)等两处,不得深入到景区内部。

新建小型桥梁2座,分别位于跃鲤滩、碧湖篁岛等处。

现碧溪龙门大桥因建筑形式与环境不相协调,建议远期拆除。

碧溪渡跨碧溪小桥应进行改造,体现与风景环境协调的朴实、原始的风格。

停车设施:

景区的主要停车场设置在景区以西约2公里的雁溪大桥西侧,包括附属设施的停车场总规模约21000M2,可停放300辆小型机动车辆。

规划范围内共设置三处小型停车场,其中碧溪渡北(五色石子滩)停车场规模约1000M2,可停放30辆中、小型机动车辆或15辆大型车辆;碧溪渡南停车场主要为景区内部电瓶车停车场、上下客场所,并兼顾各类清洁、急救、消防和商品补给等车辆,规模约300M2,可停放10辆中、小型机动车辆;碧湖篁岛停车场是景区南部主要入口,规划停车场规模约700M2,可停放20辆中、小型机动车辆或10辆大型车辆。

(四)竖向分析

景区地形由北向南逐渐抬高,碧溪渡标高20米左右,碧湖篁岛标高40米左右,落差约20米。

各控制点的建议标高见竖向分析图。

(五)游线组织

1.区域旅游线路

根据《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游览线路组织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