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3650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8 大小:9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8页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8页
亲,该文档总共1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1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科学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四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五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难点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

第二章血液生理

一、目的要求了解血液的一般性质;

掌握血浆的功能;

了解血细胞的生成、作用和破坏;

掌握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

了解输血与血型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血浆

第三节血细胞

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第五节输血与血型

重点血浆的功能;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机理

难点血液凝固过程。

第三章循环生理

一、目的要求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生理活动,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液的形成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理;

了解器官循环特点。

第一节心脏的生理活动

第二节血管的生理活动

第三节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液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重点心脏和血管的生理活动;

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难点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章呼吸生理

一、目的要求掌握肺通气的原理、呼吸气体的交换过程和气体的运输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

掌握呼吸的神经体液调节方式;

了解禽类的呼吸特点。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禽类呼吸的特征

重点肺通气;

氧的解离曲线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难点二氧化碳的运输;

呼吸中枢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五章消化与吸收生理

一、目的要求了解消化系统的一般机能和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口腔内的消化过程;

掌握单胃、复胃和小肠内的消化特点;

了解大肠的消化特点;

掌握吸收的部位和机理。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胃内消化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吸收

重点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与吸收

难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机理。

第六章泌尿生理

一、目的要求了解尿液的理化性质及组成;

掌握尿的生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尿的浓缩和稀释机理;

掌握尿液的生成调节;

了解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和尿液的排出及禽类的泌尿特征。

第一节尿的理化性质及组成

第二节尿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

第四节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第五节排尿

第六节禽类泌尿特征

重点尿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尿生成的调节

难点尿的生成过程;

尿浓缩机制。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目的要求了解能量代谢的的测定方法;

掌握体温的概念、意义及体温恒定的调节机理。

第一节能量代谢

第二节体温

重点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体温恒定的调节

难点体温恒定的调节。

第八章肌肉生理

一、目的要求了解骨骼肌的特性;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方式;

了解骨骼肌的收缩机理。

第一节骨骼肌的特性

第二节骨骼肌的收缩

第三节骨骼肌活动的过程和机理

重点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难点骨骼肌的收缩机理。

第九章神经生理

一、目的要求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一般生理特征;

掌握突触传递和神经反射的机理;

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机能;

掌握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

了解脑高级神经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突触传递;

神经反射;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难点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十章内分泌生理

一、目的要求掌握内分泌系统的一般概念和激素的一般性质及作用机理;

了解下丘脑的激素,掌握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VD3、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理作用。

了解性激素的分泌部位;

掌握其生理作用。

第二节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第三节脑垂体

第四节甲状腺

第五节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第六节肾上腺

第七节胰腺

第八节性腺及性激素

重点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概念;

激素的作用原理及一般特征;

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肾上腺、胰腺及性腺所分泌激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激素的作用机理。

第十一章生殖与泌乳

一、目的要求了解生殖器官与副性征;

掌握初情期和性成熟的概念;

了解雄性和雌性生殖生理,掌握睾丸、卵巢及副性腺的主要生理功能,了解泌乳生理常识和禽类生殖特点。

第二节雄性生殖生理

第三节雌性生殖生理

第四节禽类生殖

第五节泌乳

重点初情期和性成熟的概念;

睾丸、卵巢及副性腺的生理功能

难点受精和授精。

实验内容

实验一、血红蛋白的测定(2学时)

一、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用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血红蛋白的测定。

三、注意事项血红蛋白测定时,比色管必须清洁,干燥;

加盐酸时必需缓慢加入;

比色最好在自然光下,而不应在黄色光下进行,以免影响结果。

实验二、红细胞脆性试验(3学时)

一、目的要求熟练掌握测定红细胞膜对不同低渗溶液的渗透抵抗力。

二、实验内容红细胞脆性试验

三、注意事项在红细胞脆性测定时,配制的各种氯化钠溶液必须准确;

各管中加入的血滴大小应尽量相等并充分摇匀,但切勿用力振荡。

实验三、离体肠段运动的描记(5学时)

一、目的要求观察在离体情况下肠的运动情况及其某些因素对肠运动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温度对离体肠管运动的影响;

.肾上腺素对离体肠管的影响;

乙酰胆碱对离体肠管的影响。

三、注意事项兔子先禁食24小时,在实验前1小时喂给食物、而后击毙则肠管运动效果较好;

台氏液要新配制;

注意控制温度。

实验四、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3学时)

一、目的要求熟悉蛙(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初步掌握几项基本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内容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三、注意事项剥离标本时,切忌用金属器械牵拉或触碰神经干;

分离肌肉时应按层次剪切。

分离神经时,必需将周围的结缔组织剥离干净。

制备标本过程中,必须随时用任氏液浸润神经和肌肉,防止干燥。

切勿让蟾蜍的皮肤分泌物等沾污神经和肌肉,也不能用水冲洗,否则会影响神经肌肉的机能;

要求神经肌肉标本保持高度的兴奋性,标本制作好后应立即进行实验。

实验四、反射弧的分析(2学时)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证明,任何一个反射,只有当实现反射的反射弧存在并保证其完整的情况下才能出现。

二、实验内容反射弧的分析

三、注意事项当反射出现后,迅速以清水将该后腿皮肤上的硫酸洗净。

 

动物生物化学

(Animalbiochemistry)

动物生化是畜牧、兽医、水产等专业的一门必修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及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体内主要物质的基本代谢途径,了解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为学习有关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门课程安排共计90学时,其中面授理论教学15学时,讲授内容共计10章.实验教学15学时,共计4个实验项目.教学方法主要是课程讲授和实验技能培训.

理论教材采用仲飞,李秀锦主编的«

动物生物化学»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实验教材采用李秀锦,仲飞主编的«

实用生化实验技术»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次 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第一章绪论0.5   

第二章 酶 2 

第三章 维生素 1 3 

第四章 生物氧化1  

第五章 糖类代谢2 3 

第六章 脂类代谢2  

第七章蛋白质化学1

第八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2 4 

第九章 核酸化学 1  

第十章 核酸代谢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5 5 

总计  15 15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要求:

介绍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的。

了解发展历史和动态,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生物化学的概念;

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

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二章酶

一般了解酶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重点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机理及影响酶促作用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酶促反应的特点

主要讲授酶与一般催化剂的相同点;

酶作用的特点;

酶的组成与化学本质;

酶的分子组成;

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酶的作用机制

主要讲授酶促反应与分子活化能;

酶作用机制的几种学说。

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

主要讲授酶促反应速度的测量;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

酶促反应的特点、酶的作用机理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第三章维生素与辅酶

对各种维生素应有总的了解,重点掌握与物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及其作用原理。

主要讲授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主要讲授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K;

维生素E。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主要讲授维生素B1;

维生素B2;

泛酸(VB3);

维生素pp(VB5);

维生素B6;

生物素(VB7);

叶酸(VB11);

维生素B12;

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

第四章生物氧化

一般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重点掌握呼吸链的基本过程以及高能磷酸键的产生、储存和利用。

主要讲授生物氧化的概念;

生物氧化的特点;

生物氧化的方式;

生物氧化的酶及辅酶。

第二节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

主要讲授呼吸链的概念;

体内两条重要的呼吸链;

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

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作用。

第三节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主要讲授α-脱羧;

β-脱羧

体内两条重要的呼吸链。

第五章糖类代谢

一般了解动物体内糖的来源及血糖恒定的机理和意义,重点掌握糖的分解(糖酵解、有氧氧化及磷酸戊糖途径)和合成的基本途径。

第一节糖在体内的代谢概况

主要讲授糖的生理功能;

糖的代谢概述。

第二节体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主要讲授糖原的合成;

糖原的分解。

第三节糖的分解代谢

主要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第四节糖的异生作用

主要讲授糖的异生途径;

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

糖的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第六章脂类代谢

一般了解脂类的生理功能及其在体内的运转概况,重点掌握脂肪的分解与合成基本途径。

第一节脂类的生理功能

主要讲授脂类在体内的分布;

脂类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脂类在体内的运转

主要讲授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脂类在体内的运转。

第三节脂肪的分解代谢

主要讲授甘油的代谢;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第四节脂肪的合成代谢

主要讲授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α-磷酸甘油的生物合成;

脂肪的生物合成

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和脂肪酸的合成。

第七章蛋白质化学

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理化性质;

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一、二、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蛋白质的概念及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主要讲授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

第三节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性质

主要讲授天然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第四节蛋白质的结构

主要讲授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一、第五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主要讲授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及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沉淀作用,变性作用,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氨基酸的结构及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第八章蛋白质分解代谢

一、目的要求:

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氨基酸的一般代谢,重点掌握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及氨的代谢。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主要讲授必需氨基酸与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氮平衡与蛋白质需要量。

第二节蛋白质的一般分解代谢

主要讲授体内氨基酸的来源和去路;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第三节氨的代谢

主要讲授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

尿素的生成;

尿酸的生成;

谷氨酰胺的生成。

第四节α-酮酸的代谢

主要讲授α-酮酸的氨基化;

转变为糖和脂肪;

氧化分解。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和氨的代谢。

第九章核酸的化学

了解核酸的生理功能,重点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DNA和RNA的一、二级结构。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

主要讲授碱基;

戊糖;

核苷;

核苷酸;

环状核苷酸。

第二节DNA的化学

主要讲授DNA的碱基组成;

DNA的一级结构;

DNA的二级结构。

第三节RNA的化学

主要讲授RNA的种类及碱基组成;

RNA的一级结构;

RNA的二级结构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DNA和RNA的一、二级结构。

第十章核酸代谢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般了解核酸的分解代谢及核苷酸的合成代谢,重点掌握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第一节核苷酸的代谢

主要讲授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DNA的合成-复制

主要讲授分子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

DNA的复制

第三节RNA的合成-转录

主要讲授转录体系;

转录过程

第四节蛋白质的合成-翻译

主要讲授蛋白质合成体系;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实验内容

实验一维生素C的测定

掌握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包括还原型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氧化型维生素C(脱氢抗坏血酸),新鲜的样品中以前者含量最高。

维生素C很不稳定,易被碱、热、光、氧、金属离子(Cu++.Fe+++)及维生素C氧化酶等破坏。

在中性及微酸性条件下稳定。

故一般常用草酸、三氯乙酸、醋酸等来提取样品中维生素C,用酸性溶液提取还可以抑制维生素C氧化酶。

本实验采用2,6-二氯酚靛酚的滴定法,抗坏血酸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成无色,而抗坏血酸本身被氧化成了脱氢抗坏血酸。

因此,本法仅能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一、三、注意事项:

滴定操作应于1-3分钟内完成。

实验二肝糖原的提取和鉴定

一、

掌握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糖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约400万)。

干燥状态下,糖原呈无定型粉末状。

糖原微溶于水,无还原性,与碘作用呈棕红色。

提取肝糖原是将新鲜的肝组织与石英砂和三氯醋酸共同研磨,当肝组织被充分破碎后,其中的蛋白质被三氯醋酸所沉淀,而糖原仍留于溶液中。

除去沉淀后,在滤液中加入乙醇以沉淀糖原。

将沉淀的糖原溶于水,部分用做碘的颜色反应,部分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葡萄糖后用斑氏试剂检验。

三、注意事项:

1.实验动物需在实验前饱食,空腹时肝糖原会被分解致使含量降低。

2.肝脏离体后,肝糖原会迅速分解。

故肝脏取出后必须立即以三氯醋酸处理。

实验三转氨基作用—纸层析法

掌握纸层析转氨基作用的原理和方法。

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转移到ª

-酮戊二酸分子上的反应称为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代谢的重要反应之一,例如,在谷丙转氨酶的催化下,经转氨基后,原来的丙氨酸变成了丙酮酸,原来的酮酸则变成谷氨酸。

新生成的谷氨酸可以与标准谷氨酸同时在滤纸上进行层析而被检出。

本实验采用兔肝脏为材料,将兔肝制成肝糜后与丙氨酸和ª

-酮戊二酸混合,在37℃保温,进行反应,然后,取其滤液进行纸层析,即可观察到丙氨酸和ª

-酮戊二酸在肝脏谷丙转氨酶作用下转变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一、三、注意事项:

点样时,手要拿滤纸的边缘,尽量不要触摸其他部位,毛细管要专管专用。

实验四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一、一、目的要求:

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及方法。

采用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称为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具有电渗小,分离速度快,区带清晰,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小等特点。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此方法是利用蛋白质为两性电解质。

在一定的PH环境中,其表面所带电荷的量不同,另外,颗粒的大小、形态也不相同,即在通电情况下,在电场中的泳动速率不同,这样就可把不同的蛋白质加以分离。

三、注意事项:

玻璃点样器点样时应与薄膜垂直;

透明时不宜使薄膜过软。

动物遗传育种学

(AnimalGeneticsandBreeding)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各种动物,如家畜、鱼类、鸟类、昆虫等的遗传规律及其育种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本课程属于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主要为后续的动物生产学奠定基础,其前续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等。

本课程包括基本理论和实验实习两部分,其中基本理论部分包括遗传的基本原理和育种的基本原理两部分内容。

遗传的基本原理主要讲授遗传的细胞学及分子学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发展、质量与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原理。

育种的基本原理主要讲授家畜的起源与进化、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家畜的体质外形与生产力、选种与选配的基本原理、品种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原理和方法、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存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等。

实验实习部分主要是根据基本理论的讲授内容所设计的有助于加深理解动物遗传与育种的基本原理、掌握遗传与育种基本方法的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动物染色体制备技术的训练、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参数估计方法的训练、系谱的编制、审查与鉴定的训练、家畜体质外形的鉴定技术、生长发育计算和曲线绘制方法的训练、育种值估计及选择指数制定方法的训练、畜禽亲缘程度评定及杂种优势计算与分析的训练。

本课程总学时数120学时,其中面授30学时,实验实习10学时(各部分学时安排如附表所示)。

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与实验实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研究成果及信息,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目前发展的最新动态。

(本大纲是按120学时设计,可根据学时数的多少进行调整)。

本课程所选教材为北京农业大学主编的《动物遗传学》和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的《家畜育种学》(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目有:

盛志廉,吴常信编著,《数量遗传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0

郭荣昌主编,《动物遗传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12

王继华等编著,《家畜育种学导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7

由于遗传学发展十分迅速,授课过程中及时参阅与动物遗传育种相关的学术期刊,如遗传学报、遗传、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学报和中国畜牧杂志等。

学时分配表

章次

内容

总学时数

面试教学

实验实习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