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856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docx

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2020-202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学校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如图所示的宣传标牌,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

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2.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寒冬的清晨,草地上有一层白白的霜,霜的形成是_____现象;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是_____现象。

3.如图为我国首批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得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原理,她们在行走过程中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其他队员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4.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___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遥控器是用__________来遥控电视机的.

5.作家迟子建在《群山之巅》中是这样描述“辛七杂”这个人物的:

“只要太阳好,无论冬夏,辛七杂抽烟斗不用火柴的。

他的两个裤兜,分别装着一面拳头大的凸透镜照向太阳,让阳光赶集似得簌簌聚拢过来,形成燃点,之后他摸出一条薄如纸片的桦树皮,伸向凸透镜,引燃它,再点燃烟斗。

”辛七杂利用了的道理,文中的“燃点”其实就是凸透镜的。

6.地处抚州城区的梦湖已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各式现代建筑依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

如图所示,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所形成的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进入水中。

7.利用橡皮擦将纸上的字擦掉之后,橡皮擦的质量______,密度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8.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____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__℃.

9.如图所示,图甲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当用它拍照时,外面的景物通过镜头会形成一个像(填写像的性质);图乙、丙是用这款手机先后拍下同一小车的两张照片(设摄像头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照片比拍摄第一张照片摄像头离小车更(选填“远”或“近”)些。

10.一盒中成药的说明书如下:

【用法用量】溶于40℃以下的温开水内服,成人一天8袋,分2~3次服用;小儿一天30mg/kg(每Kg体重的服药量为30mg),分2次服用。

【规格】0.12g/袋×12袋。

请你根据说明书提供的信息算算,一个质量是16kg的小孩,每次的用量是袋,天内能将一盒药用完。

二、单选题

11.下列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的数据,合理的是()

A.质量约为500g

B.身高约为160mm

C.密度约为1×103g/cm3

D.体积约为0.05m3

1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在测量过程中,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B.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会没有误差

13.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14.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

这三种液体密度大小关系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A.丙、甲、乙B.甲、丙、乙

C.甲、乙、丙D.丙、乙、甲

15.“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折射

B.摄影—凸透镜成像

C.投影—平面镜成像

D.倒影—光的反射

三、多选题

1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A.雾凇的形成B.河水结冰C.樟脑丸逐渐变小D.露珠的形成

四、简答题

17.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挡风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前挡风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五、综合题

18.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

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s,则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六、计算题

19.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紧急制动刹车,又经过2s滑行20m车停止.求

(1)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汽车刹车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0.如图所示的多孔砖,因其具有生产能耗低、隔音保温效果好等优点,在建筑上被大量用来替代传统的实心砖。

已知一块质量为2.4kg的多孔砖,规格为20cm×10cm×10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

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2)生产每块多孔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七、实验题

2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短)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AB=m/s.

(5)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AC=m/s.

22.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23.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

他的错误之处是。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图。

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热,但温度;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

2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刚同学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

(1)小刚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

(2)为了让坐在右侧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刚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请你在图乙所示的俯视图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

(D点为小亮眼睛所在位置)

(3)小刚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丙中的种情形。

(4)小亮在原来棋子F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发现光屏上无法呈现棋子E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

(1)他们按照图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不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右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分析表中6、7数据可知:

(3)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淸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逐渐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移动.

(4)小明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用凸透镜看“照相机”三个字,并在笔记本上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其中图是画错的,图反映了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参考答案

1.响度;声源

【解析】

试题分析:

在此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

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2.凝华;液化

【解析】

试题分析:

北方的秋天菜叶上有一层白白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了小冰晶粘在物体上形成的,是凝华现象;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3.直线传播;静止

【解析】

试题分析:

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的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她们在行走过程中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其他队员和所选的队员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其他队员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参照物及其选择

4.蓝;红外线

【解析】

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遥控器是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5.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焦点

【解析】

试题分析:

辛七杂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的道理,文中的“燃点”其实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考点:

凸透镜的光学规律

6.反射;折射

【解析】

试题分析:

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

考点: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7.变小;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

利用橡皮擦将纸上的字擦掉之后,质量减小;质量减小,体积相应减小,橡皮擦这种物质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保持不变。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8.A80

【详解】

A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A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

9.凸透;近

【解析】

试题分析:

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拍摄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甲乙两图比较,乙的像大,所以乙的物距小,所以拍摄第二张比拍摄第一张摄像头离小车近一些。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0.2;3

【解析】

试题分析:

小孩每天服的质量为30mg/kg×16kg=480mg=0.48g,每次服的质量为0.48g÷2=0.24g,每次服的袋数为0.25g÷0.125g≈2;此盒药服的天数为12÷2÷2=3(天)。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物理常识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故A错误;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故B错误;人的密度约1×103kg/m3,故中学生的体积:

v=m/ρ=50kg/1×103kg/m3=0.05m3,故C错误,D正确;

考点:

质量的估测;密度的计算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解:

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

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再者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

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所以选项A、B、D错误;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这是减小误差的方法,

所以C正确;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等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13.C

【详解】

甲、乙的波形特点是:

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次数相同,说明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波偏离平衡位置幅度也相同,则响度也相同;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因为两列波的形状不同反映了波的音色不同,故图中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知道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是:

V丙<V甲<V乙,由V=m/ρ知道ρ=m/v,所以,三种液体密度大小关系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甲、乙。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中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错误;B图中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

C图中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故C正确;D图中岸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故选C。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6.ABD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中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符合题意;B图中河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符合题意;C图中樟脑丸逐渐变小,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D图中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符合题意,故选ABD.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17.在冬季,司机用暖风提高风挡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气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在夏季大雨后,司机打开空调制冷,使车内温度低于风挡玻璃的温度,车内水蒸气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从而起到预防“哈气”产生的作用.

【分析】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液化需要放热;3、根据生活经验确定题目中提到的白色的“哈气”是什么,然后再针对其形成采取相应的措施.

【详解】

在冬季,司机用暖风提高风挡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气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在夏季大雨后,司机打开空调制冷,使车内温度低于风挡玻璃的温度,车内水蒸气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从而起到预防“哈气”产生的作用.

18.用刻度尺测出沿直线步行10步的距离s,除以10,即得步距

;教学楼的长度是42m.他的步行速度是1.2m/s

【解析】

试题分析:

要想减少误差,可以使用以多测少的方法,如:

用刻度尺测出沿直线步行10步的距离,除以10即得步距;已知一步的距离,可求84步的距离,进一步求出教学楼的长度;根据公式

可求步行的速度;

(1)用刻度尺测出沿直线步行10步的距离,除以10即得步距

(2)教学楼的长度为:

s=0.5m×84=42m

他的步行速度为:

=1.2m/s

考点:

速度的计算、长度的估测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长度的估测以及会对速度进行熟练的计算,难度不大.

19.

(1)10m;

(2)10m/s;

【详解】

(1)根据v=s/t可得,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反=v反t反=72×1/3.6m/s×0.5s=10m;

(2)汽车刹车时的平均速度v刹=s刹/t刹=20m/2s=10m/s

20.

(1)2×103kg/m3;

(2)1.6kg

【解析】试题分析:

(1)该砖块的总体积V=20cm×10cm×10cm=2×10-3m3,

材料的密度ρ=m1/V1=m1/60%V=2.4kg/0.6×2×10−3m3=2×103kg/m3

(2)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m=ρV=2×103kg/m3×2×10-3m3=4kg,

可节省的材料Δm=m-m1=4kg-2.4kg=1.6kg

考点:

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21.

(1)v=s/t;

(2)较小;长;(3)大;变速;(4)0.15;(5)0.18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让小车下滑的时间长一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s/t算出的速度偏大;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4)走s2的路程用的时间t2=3s,s2=s1/2=90cm/2=45cm=0.45m,vAB=s2/t2=0.45m/3s=0.15m/s

(5)由图知,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s1=90cm=0.9m,所用的时间t1=5s,vAC=s1/t1=0.9m/5s=0.18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22.零刻线左451.125×103偏大装满水

【详解】

(1)[1][2]天平使用前要先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到零刻度线。

然后调平,调平时指针偏右需要把橫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3][4]量筒的分度值为2cm3,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40cm3;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

m1=50g+10g+2g=62g

空烧杯的质量为m2=17g,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m=m1-m2=62g-17g=45g

图乙中烧杯中酱油体积为40mL,所以酱油密度为

(3)[5]因为烧杯中会有残留酱油,所测体积偏小,所以测量的酱油密度会偏大。

(4)[6][7]没有量筒,要测量酱油体积的话,只能间接测量.将烧杯装满水,通过水的质量和密度计算烧杯容积,再次将烧杯装满酱油,现在酱油的体积也就是烧杯的容积了,也就间接测量酱油体积了.所以操作步骤如下: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③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

23.

(1)热胀冷缩;

(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3)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4)见上图;(5)a;吸;保持不变;99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2)由图甲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3)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造成的;

(4)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5)由图丙知,a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9℃,所以水的沸点是99℃。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24.

(2)不会;见下图;(3)B;(4)虚

【解析】

试题分析: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棋子E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E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不变,所以镜中的棋子E的像不移动,作出发光点E在平面镜中的像点E′,连接E′D交与平面镜于点O,连接EO作出入射光线,连接OD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3)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因此B正确;

(4)小亮在原来棋子F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发现光屏上无法呈现棋子E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现象

25.

(1)同一高度

(2)①1、2;②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上;(4)AB;C

【解析】

试题分析:

(1)点燃蜡烛,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①由实验1和2得,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分析表中6、7数据可知: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变短,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所以像会向上移动;

(4)A图,凸透镜不会成正立缩小的像,不会出现这种现象,B图,凸透镜不会成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的像,不会出现这种现象,C图,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