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453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docx

高考地理练习城市空间结构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

[考纲展示]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

[基础梳理]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因素

种类

因素

特点

城市区位

自然地理区位

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

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或绿洲;干支流汇合处,大河入海口处,优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

经济地理区位

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矿产资源地、港口或边境铁路枢纽等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国家政策、外交等

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特定的行政单元空间

2.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

(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圣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二、城市土地利用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1)类型多样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3)中心商务区

2.城市空间结构

(1)西方城市结构学说有上图中A同心圆、B扇形和C多核心三种理论模式。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在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同时又因地制宜,自由布置。

特别提示 中心商务区的内部分异

(1)在水平方向上,中心商务区的中心部位以零售活动为主,表现为大型商场、高级专卖店等密集;周围则是银行、保险、旅游等商务机构的办公场所和一些中小商店。

(2)在垂直方向上,中心商务区高大建筑的底层通常是零售店,较高楼层是办公场所。

四、中心地理论

1.含义:

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城市区位理论。

2.城镇体系特点

(1)城镇规模大小与数量成反比。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3)高级中心地比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数目少。

(4)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特别提示 城市服务范围及其界线

(1)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其本身外,还包括其周围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2)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

(3)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图文拓展]

1.各功能区人口密度的时间差异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稠密,夜晚人口稀少;住宅区白天人口密度较小,夜晚人口密度大;工业区白天和夜晚的人口密度变化相对较小。

2.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楼房的建设成本越高,为降低生产成本,楼房就向高处发展,因而楼层越来越高。

3.中心地等级示例

中国西部某平原地区集市周期示意图

逢二是指初二、十二、二十二为各集镇的集市时间,其余类推。

图示地区的七个集镇,只有①地是一、四、七形成集市,其余六个集镇分别是逢二、三、五、六、八、九形成集市。

因此①地集镇等级高,其余六个等级低,且为同一等级,七个集镇分为两级。

观察此图,可以发现一个规律:

逢集的多少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达与否。

如①地不能每天成为集市,是因为其位于我国西部平原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稀少,当地居民购买力不足。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130页

考点一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特点

(高考经典题)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

00时

❶,

❷。

读图,回答

(1)~

(2)题。

(1)

❻(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D.工业区

(2)

❼(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

(1)C 

(2)B

1.城市三大功能区特点的比较

城市最常见的功能分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其分布形态与特征可对比分析如下:

城市功能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2.“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

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

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推断(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解析:

若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则出行次数应该多,A项错误;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郊区,则出行次数多,又加上距离住宅区远,出行能耗较高,B项正确;若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则主要提供大众服务,居住区的人出行次数应该多,C项错误;由于中心商务区提供的是全面的高等级的服务,无论居住在哪个区域,往往寻求高等级服务时才会到中心商务区,因此,若丁为中心商务区,则出行次数较低,距离住宅区较远,出行能耗较高,D项错误。

答案:

B

(2018·高考北京卷)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下图,回答2~3题。

2.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3.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析:

第2题,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越大,说明土地利用强度越大。

Ⅰ区土地利用强度最大,应该是商业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商业网点最为密集;Ⅱ区域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生活、经济活动较为密集,不宜建垃圾填埋场(造成污染);Ⅳ区土地利用强度小,生产、生活活动少,释放废热少,热岛效应弱。

第3题,本题考查城市化。

保护耕地和种植业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减弱,与题意不符;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不会引起土地利用强度的明显增大;卫星城的扩大会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大。

答案:

2.A 3.D

考点二 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与城市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

❶。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

(1)A 

(2)C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2)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

具体分析如下:

2.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3.城市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

(1)坐标图的判读

(2)立体图的判读

(3)等值线图的判读

(2019·试题调研)下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①、②、③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地租等值线的等值距相等。

读图,回答1~2题。

1.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  )

A.低于E点地租B.等于E点地租

C.高于F点地租D.等于F点地租

2.K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该地(  )

A.有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①、②、③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因而可推断其为三个城市地租最高峰。

由于三地地租相等,地租等值线的等值距相等,故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N点地租等于F点地租;H点的地租高于N点地租,故H点的地租高于F点地租。

第2题,K处地租等值线外凸,表明该地地租比两侧高,而K处距离③城市商业中心比较远,因而可推断其是受交通线影响。

答案:

1.C 2.A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下图为江西省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城市各地点房价最大差值(元/平方米)可能是(  )

A.6000 B.5000

C.4000D.3000

4.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住的”,购房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  )

A.M点B.E点

C.F点D.P点

解析:

第3题,图示房价最高处在D点附近,为6600~7600元/平方米之间;最低值在P、K两地附近,为1600~2600元/平方米之间;则差值介于4000~6000元/平方米之间,但不会等于6000元/平方米,故最大差值可能是5000元/平方米。

第4题,图示M点地势较高、位于河流上游而水质较好,距离市中心也不太远且房价较低,故性价比最高的地点是M点。

答案:

3.B 4.A

考点三 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分析和评价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

规范审答                

1.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该城市为组团式布局、各城区较分散;物流园区需要有交通便利的区位;化工园区的产业易污染大气和水。

2.从图象中获取信息

我的答案:

(1)B 

(2)A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基本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

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

一般布局原则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举例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向地带,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垃圾污染、大气污染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水污染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区

噪声污染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布局在河流上游

要求水源清洁

自来水厂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需要高科技人才

高新技术开发区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商贸中心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用地多,交通方便

仓库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靠近市场

奶牛场、蛋鸡场

3.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布局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高考经典题)图1、图2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结合图1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

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

2.结合图2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解析:

第1题,根据人口密度图例,由图1可知,城区西北部人口密度基本没有变化,而中部和东部人口密度增长快,故A、C、D三项错误;从整个城市来说,人口密度是增加的,B项正确。

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商业区的分布状况;与15年前相比,现在工业区布局分散;从人口分布分析,不能判断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据图分析,路网密度中部、南部增大。

答案:

1.B 2.D

(2018·高考海南卷)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

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

A.公园B.工业园区

C.住宅D.物流园区

4.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

A.仓储用地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D.居住用地

解析:

第3题,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既应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又应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

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

第4题,材料显示:

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

一般而言,在同心圆模式中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

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

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

答案:

3.A 4.D

考点四 城市等级体系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❶

示意图。

图中最有可能为

❺是(  )

A.⑥①②B.⑤③⑥

C.③②④D.①④⑤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

B

1.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2.影响城市等级体系的因素

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的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

此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具体内容对比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

如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等)条件、丰富的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如大同市、黄山市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如株洲市、武汉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

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2017·高考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解析:

第1题,地铁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低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周边的人流量。

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丙站点距离近且级别都较高,说明沿线区域人流量大,且地处内环线附近,应该为中心商务区。

第3题,读图可知,城市环线中心为一级站点,人流量大,为一个核心,沿地铁线的方向又出现了多个一级站点,说明这些站点处也是城市发展核心,故该城市空间形态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答案:

1.B 2.A 3.C

(2019·百校联盟领航卷)工业化促进城市的发展。

2016年青岛市黄岛家电电子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l028亿元。

读山东半岛部分区域城市群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的城市服务范围最广、服务种类最全的是(  )

A.烟台B.潍坊

C.青岛D.淄博

5.青岛市黄岛家电电子产业集聚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加强信息联系B.共用基础设施

C.减少建设投资D.增加企业劳动力

6.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统一规划,不能解决的城市问题是(  )

A.棚户区问题B.城市畸形发展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D.逆城市化

解析:

第4题,图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城市等级最高的是青岛,所以其服务范围最广、服务种类最全。

第5题,黄岛家电电子产业集聚是同类型的工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这些工业可以通过加强信息联系、共用基础设施和减少建设投资来降低企业成本。

第6题,城市群的统一规划可以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如棚户区问题)、区域中某一城市畸形发展问题、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等。

逆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山东半岛目前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4.C 5.D 6.D

考点五 城市区位因素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

❶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

(1)~

(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

(1)D 

(2)A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1)地形:

平原地势平坦广阔,便于建筑和交通联系,城市多。

高原和山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河谷——气温较高,水源充足,可水运;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气候较凉爽。

(2)气候: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适宜,降水适度,城市多。

(3)河流:

主要功能有供水、运输、防御,故临河城市多。

案例分析:

河流与城市区位(以长江为例)。

河道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运输线,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规律。

如下表所示:

河流位置

城市区位选择优势

举例

水运起止点

便于货物集散、转运

赣州

两河汇合点

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过河点

河流两侧、便于交流

南京

河口

河流腹地广阔、河海联运

上海

(4)自然资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促使矿业城市的兴起。

2.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

交通便利城市多。

(2)政治中心形成城市:

首都(雅典、罗马、北京);省会(合肥)。

(3)军事中心形成城市:

嘉峪关。

(4)宗教中心形成城市:

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

(5)科技教育——日本筑波、英国牛津。

(6)旅游——承德、峨眉山市、桂林、张家界、井冈山。

(2019·河北邯郸二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

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

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2.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

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

C.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

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解析:

第1题,图示该县城呈同心圆状,则修建的前提条件是地形平坦开阔。

而河谷中地形多狭窄,则该处能修建的突出优势是地形平坦。

第2题,图示八卦布局的形式,使环形道路与放射状道路多处相连,可避免车流汇集导致堵车。

答案:

1.B 2.C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3~4题。

3.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

4.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区域中唯一的港口位于甲城附近,而甲地所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故港口是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

第4题,依上题分析,该国的主要收入源于甲城的港口,故甲城是该国的经济中心,因经济地位重要而成为首都。

答案:

3.D 4.D

单独成册:

对应学生用书第331页

[基础巩固组]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

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1~2题。

1.该城际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零售业用地B.办公用地

C.生产用地D.居住用地

2.该边缘城市核心区(  )

A.居住用地面积最大B.交通通达度高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