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54600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6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文本Word文件下载.docx

考虑杭州市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空间发展轴、产业带布局和重要基础设施配置格局要求,依据流域水系、地形地貌、防洪排涝治理难度等因素综合因素,将杭州市规划城区划分为:

钱塘江以北的京杭运河与上塘河单元、下沙单元、上泗(九溪)单元及钱塘江以南的萧山平原单元、浦阳江流域萧南单元共5个城市防洪治涝单元区。

第13条京杭运河与上塘河单元:

范围西至东苕溪西险大塘,南至钱塘江水系与运河水系分水岭及钱塘江,北至余杭区与德清及桐乡市界,2。

杭州市主城、临平副城1009.3km东至桐乡市与海宁市界,区域面积达以及塘栖、余杭、良渚组团位于其中。

第14条下沙单元:

位于城区东部,南临钱塘江,西至和睦港,北接2。

下沙副城位于其中。

102.7km钱塘江老海塘,东至海宁市界,区域面积为第15条上泗(九溪)单元:

位于城区西南部,东临钱塘江,南接富2。

包含上泗片和九溪流域,春江,西北至分水岭,区域面积为160.6km2,相对独立。

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九溪为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积14.1km位于其中。

第16条萧山平原单元:

位于城市南部,西、北、东三面临钱塘江,2,江南城以是萧绍平原的组成部分,区域面积约986.6km南至绍兴市界,及瓜沥、义蓬组团位于其中。

第17条萧南单元:

位于城市西南部,浦阳江自南向北穿越本单元,2。

临浦组团位北临钱塘江,东、西、南三面至分水岭,区域面积506.4km于其中。

3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2011-2020)第3章

第三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规划原则

第19条规划原则。

“整体规划、综合治理、以人为本、标本兼治”。

第20条整体规划:

从杭州市发展全局来考虑城市防洪减灾总体布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城市发展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影响,妥善协调太湖、钱塘江等流域防洪与城市防洪、城市防洪和农村防洪的关系,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上下游、左右岸,协调防洪减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给排水规划、交通道路规划等专项规划的关系,维护有关各方合法利益。

做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第21条综合治理:

坚持城市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建设与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相结合,坚持防洪治理与城市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坚持工程建设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既要在流域、区域骨干工程总体框架下,安排部署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布局,又要研究制定城市防洪减灾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强化社会管理、社会引导和公共服务功能。

做到“综合治理,建管并重”。

第22条以人为本:

把维护杭州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保障杭州市民的防洪安全,切实解决杭州市的防洪减灾问题。

走科学发展道路,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既要适当控制洪水、又要主动地适应洪水,树立“给洪水以出路,与洪水共处”的理念。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湖健康。

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第23条标本兼治:

正确处理远景与近期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抓紧建设快速改善城市防洪面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应急项目;

又要放眼长远,充分研究杭州市城市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全面提高城市总体防洪能力、全方位的城市防洪减灾规划体系。

工程建设应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分清轻重缓急,讲求效益优先,做到“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4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24条依其地形、水系因素,采取分区设防,结合各单元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确定的城市发展布局,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洪标准。

第25条城市防洪标准:

综合《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提出的“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规模,对照《防洪标准》GB50201-94的相关规定,主城区不低于200年一遇;

江南城、临平城、下沙城三个副城不低于100年一遇;

塘栖、良渚、余杭、义蓬、瓜沥、临浦六大组团为50年一遇。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涉及的单独设防的城市圩区,按照其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合理确定防洪标准。

第26条防御大江大河洪水标准。

钱塘江北岸周浦~钱塘江大桥段江堤防洪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

钱塘江北岸钱塘江大桥至三堡船闸的钱塘江堤防防洪标准不低于200年一遇;

三堡船闸~下沙段防洪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

南岸防洪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

浦阳江萧山区西江塘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其余干流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东苕溪西险大塘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第27条西湖防小流域山洪标准:

周岸防洪标准50年一遇。

第28条防御山溪性河流洪水标准:

按沿溪两岸防洪保护区的重要性,防洪标准分别采用10年一遇或20年一遇。

第29条治涝标准:

主城区、副城、城市组团区以及建制镇镇区范围内涉及的城市圩区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涝;

农业保留区等其它形式的圩区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农作物不成涝。

5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2011-2020)第4章

第四章城市防洪潮规划

第一节城市防洪总体原则

第30条“分区设防”:

受沿钱塘江和运河地势高低变化的限制,城市空间主要以向东、向南、向北的平原地区拓展,沿江和跨江发展为主,难以形成城市总体防洪闭合圈。

应根据各个城市区块的性质、功能和重要性,进行不同类型、不同标准的分区控制,建立各自分区防御体系。

第31条“抵御江潮”: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方向,钱塘江两岸均为城市防洪的重点保护地区,包括主城区、下沙城、江南城以及临浦等组团都直接面临钱塘江,大量经济社会资源和财富富集在沿江两岸腹地范围内。

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沿江两岸开发进程,实施钱塘江沿江海塘和江堤的修筑和加高加固处理。

第32条“导引山洪”:

城市西部为天目山和龙门山余脉丘陵区,规划区范围内有东苕溪、浦阳江等山区性河流以及西湖周边、九溪、上埠河等数十条大小不一的山溪分布。

应通过疏浚整治河道,加高加固堤防,导引山区洪水顺利进入城市下游地区。

第33条“加强外排”:

城市下游分别是杭嘉湖平原和萧绍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对城市防洪和排水有较大影响。

应加快城市范围内骨干排水河道治理和骨干外排闸站工程建设工作,加强城市外排洪水能力,降低城市骨干河网洪水期水位,为城市排涝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节城市防洪总体布局

第34条城市防洪总体布局。

根据城市防洪减灾当前现状和面临情势,结合城市规划发展目标和方向、地形地貌特点、城市治水经验和抗洪实践,以“分区设防、抵御江潮、导引山洪、加强外排”的总体原则,构建以骨干防洪工程、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综

6

合体系。

第35条钱塘江以北主城区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结合江北主城区防洪现状,充分发挥现有工程设施功能,进一步明晰“西控、北导、东泄、南排”和“沿江控制”的防洪总体布局。

加固西险大塘、实施城西排水干道,控制城市西部东苕溪和大小丘陵山水入城;

梳理运河两岸水系,提高城市向北部运河水系排水能力;

理顺东排水系,增强主城区东出运河与上塘河排水能力;

新建沿江排水泵站工程,就近抽水南排钱塘江;

实施钱塘江北岸海塘加固工程,提高主城区防潮能力。

第36条钱塘江以南的滨江和萧山区是杭州市未来江南新城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结合江南平原排涝现状,充分发挥现有工程设施功能,形成“东出、南控、西导、北排”和“沿江控制”的防洪总体格局。

西部利用两岸干堤导引浦阳江洪水安全入钱塘江;

南部利用“南控北导工程”控制山洪入萧山城区,北部利用沿钱塘江地理优势建设骨干排水枢纽工程就近直排钱塘江;

东部梳理南沙水系,东出钱塘江和曹娥江;

实施钱塘江南岸海塘加固工程,提高江南新城和萧山区的防潮能力。

第三节防洪潮规划

第37条东苕溪(杭州段)骨干防洪工程。

1)东苕溪(杭州段)西险大塘加固工程:

东苕溪西险大塘(杭州段)39km,部分工程项目已于1999年后陆续建设完成,本规划对未达标的堤段实施加固。

2)东苕溪河道整治及堤防工程:

实施东苕溪余杭区境内汪家埠~石门桥段7.5km河道拓浚工程,加高加固两岸堤防,规划河底宽初定50m。

实施东苕溪上牵埠~杨坟段河道拓浚工程,拓浚后河底宽初定65m。

3)东苕溪西险大塘节制闸:

在东苕溪西险大塘杭州仁和镇段改建上

7

牵埠节制闸,沟通东苕溪和运河水系,节制闸规模初拟为净宽12m。

东苕溪(杭州段)设计洪水位表

河流及地点

100年

50年

20年

东苕溪

余杭

9.64

9.43

8.4

窑瓶

8.05

7.98

7.73

德清大桥

4.91

4.74

4.65

闸洛舍

4.78

4.59

4.49

第38条钱塘江(杭州段)骨干防洪工程。

1)钱塘江(杭州段)防洪堤直接保障两岸城市规划区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现状防洪能力分析成果和规划设防标准的要求,对未达标堤段实施加高加固工程。

近期应优先加固现状防洪标准较低的珊瑚沙水库围堤和三堡船闸口门段左岸堤防,以利于提高堤防封闭线的整体防御能力。

2)北岸防洪堤西起社井,东至下沙的半山灰坝与海宁市盐仓围垦塘相接,长65.0km,共分上泗南北塘段、珊瑚沙围堤段、之江路堤段、杭州城防(钱江大桥至三堡堤段)、东郊塘5段。

3)钱塘江南岸防洪堤自小砾山至二十工段排涝闸长86.8km,共分西江塘、滨江区堤、萧山区确保线堤、顺坝联围堤、九上顺坝堤防、九乌堤防、月亮湾堤防、萧围西线围堤、萧围北线和萧围东线9段。

4)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规划范围内钱塘江设计最高洪潮水位有所抬升,与待批的《钱塘江河口规划》对比变化较大,目前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正在组织设计复核。

本规划工程的设计成果,以今后有关部门审查批复的复核水位为准。

8

本规划水位与原设计水位、(省水科院)复核水位比较m单位:

目项

站点重现期

闸口

七堡

仓前

盐官

澉浦

乍浦

历史最高洪水

/

8.02

7.94

8.01

7.74

6.56

5.54

本规划设计水位

300

9.89

9.3

8.93

8.59

7.17

6.11

100

8.96

8.6

8.24

6.87

5.78

原设计水位

9.00

8.67

8.63

8.18

7.10

6.09

8.43

8.31

8.23

7.81

6.76

5.64

省水科院复核水位

9.39

9.15

7.55

6.21

8.64

8.87

8.84

7.05

5.86

备注

100[1998]15300年一遇设计水位尚未批复。

年一遇设计水位水利部已作过批复(水规规号),原

9

第39条浦阳江两岸堤防加高加固工程。

1)浦阳江右岸防洪堤自金浦桥起,至小砾山止,全长28.3km,其中茅山闸至小砾山11.3km堤防为西江塘的组成部分。

左岸防洪堤自兔石头至袁浦塘接口(钱江五桥),长27.3km。

2)西江塘位于钱塘江与浦阳江汇合口,江道弯曲狭窄,易受钱塘江潮水顶托形成壅水,需加强西江塘塘脚附近水下地形监测。

西江塘外影响行洪的障碍物较多,应及时实施清障。

3)浦阳江临浦以下河道清障整治工程,在相关流域规划工程中实施。

浦阳江(杭州段)设计洪水位表m单位:

断面位置

堤顶高程

各重现期洪水位(m)

左岸

右岸

兰头角

11.56

11.64

10.56

10.61

泗化

10.88

10.69

9.91

10.43

朱家塔

10.49

9.63

10.27

茅山闸

10.1

10.99

9.53

10.15

义桥镇

9.6

河西村

9.93

9.4

9.35

9.85

第40条西湖防洪工程。

1)西湖正常蓄水位7.18m,为达到西湖遭遇50年一遇洪水沿线驳岸不漫顶的要求,湖区最高洪水位应不高于7.50m。

圣塘闸需扩建至6×

φ1.5m3/s。

规模,设计流量50m2)圣塘闸改造前,为保障西湖及周边的防洪安全,暴雨来临前需预降湖区水位。

西湖水系的防洪排涝调度应服从防汛抗旱部门的调度。

10

预报不同强度降雨西湖预降水位成果表

暴雨预警

黄色预警

橙色预警

红色预警

24h预报降雨量未来mm)(

50

150

200

250

西湖预降后最高水位m)(

7.18

7.04

6.80

6.55

第41条防山洪工程。

1)永兴河、南河整治工程。

永兴河、南河堤防加固工程:

在浦阳江流域规划建设苍坞水库和雀山岭水库的前提下,实施永兴河左岸堤防加高加固工程,自白堰桥(星拱桥)起,至许贤大桥止。

全长18.5km;

实施南河左岸堤防加高加固工程,自梅里起,至南河与浦阳江交汇口止,全长3.4km。

南河疏浚工程:

南河和永兴河汇合口及其下游段,疏浚河道长度4km,平均底宽15m,平均疏浚1.0m。

永兴河、南河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m单位:

堤顶高程

洪水位

左岸

右岸

白堰

13.48

13.63

12.64

欢乐村

12.67

12.6

11.96

永兴桥

11.18

11.16

10.86

河口

10.68

10.55

9.29

许贤

10.28

6.04

7.6

2)九溪堤防加固工程。

九溪中下游河道两岸堤防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要求,需加高加固两岸驳岸。

为了保持沿线的景观,可采用砌石驳岸加绿化土堤的形式增加挡水高度。

之江大道地势较低,为防止九溪洪水

11

漫上之江大道,之江大道需填高地基以利自排,最低路面高程应达到8.2m以上。

九溪20年一遇设计水位计算成果表m单位:

九溪出口

7.79

问溪山庄

15.46

九溪烟树

27.16

3)金沙溪整治工程。

金沙溪两岸驳岸不满足20年一遇的防洪要求,需对沿线驳岸进行加高,为了保持沿线的景观,规划采用砌石驳岸加绿化土堤的形式增加挡水高度。

金沙溪为西湖上游的山溪性河流,上下游落差较大,为提高金沙溪两岸防洪安全,需降低溪流中部分景观挡水堰的高程,并通过增设低水头挡水堰的方式,来缓解防洪需求和景观需求之间的矛盾。

金沙溪20年一遇设计水位m单位:

m)洪水位(

金沙溪出口

7.63

浙江医院

11.4

11.12

植物园

17.3

17.77

18.55

灵隐村

37.14

36.62

36.95

4)上埠河整治工程。

(1)小和山高教园区排水系统整治工程。

改造支流穿路涵洞,使各支流入箱涵(或涵管)进口渠段、穿越留

12

和路的箱涵(或涵管)和入上埠河的涵管(或明渠)满足2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过流能力,保证雨洪归槽。

(2)闲林水库工程。

2,水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6.89km闲林水库坝址位于闲林镇朱田坞村,33。

闲林水库洪水期控制下游石m108万m万,其中防洪库容999库总库容3/s。

105m马村断面20年一遇洪水不超过(3)下游卡口段整治工程。

上埠河在绕城公路和02省道下连续穿越4座阻水桥梁,规划对上埠河穿02省道的2座阻水桥梁进行改建,分别扩孔至20m。

拆除上埠河绕城公路附近的临时小堵坝,同时将下游河道拓宽至20~30m,河底高程疏浚至-0.5m。

上埠河20年一遇设计水位m单位:

位置点

左岸

上埠河与沿山河汇合口

3.71

02省道北侧桥涵出口

4.31

02省道南侧桥涵出口

4.55

上东河交汇口

7.01

4.56

下上埠

5.51

6.42

5.44

上上埠

7.38

5.99

浙江科技学院

11.11

12.65

童家村

21.39

21.01

19.74

13

杭州市城市防洪减灾规划(2011-2020)第5章

第五章城市治涝规划

第一节城市治涝总体原则

第42条“分区治理”: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以水利分区为基础、以城市组团为目标,按照组团化城市特点、城市区块性质、功能、特点和重要性,实施分区治理。

第43条“高排低围”:

根据城市地形高低变化不同和治涝工程措施实施难易程度,因地制宜提出各城市组团治涝总体工程措施。

地势较高区块原则上采取涝水重力外排,地势低洼区块实施城市圩区封闭圈,采取闸站等措施实现圩区排水。

第44条“梅台分治”:

根据梅雨和台风雨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措施。

对应梅雨型洪水应采取工程措施增加城市整体外排能力以降低干河水位;

对应台风雨洪水,重点在于加强局部地区和重点区域的防控,注意消除城市道路和小区积水。

第45条“排涝入江”:

由于钱塘江潮水作用,洪水期城市涝水只能通过河网向下游杭嘉湖东部平原和萧绍平原外排,排涝距离远、历时长。

应新增和开辟两岸涝水就近入钱塘江通路和措施,实施排水入钱塘江骨干工程。

第二节城市治涝总体布局

第46条根据城市排涝当前现状和面临情势,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空间发展轴、产业带布局和重要基础设施配置格局、流域水系、地形地貌、排涝治理难度等因素,以“分区治理、高排低围、梅台分治、排涝入江”的总体原则,构建以骨干外排工程、排涝河道整治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的城市排涝综合治理体系。

14

第47条钱塘江以北主城区,仍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

应结合其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自然地势和南靠钱塘江的地理条件,充分发挥现有各种排涝措施功能,新建必要的排涝骨干工程,进一步实现江北主城区“分区排涝、抬围结合、北泄南排,整治水系”的治涝总体布局。

老城区、上泗、下沙、上塘河与运河水系部分地区采取抬高地面、自流排水方式,运西和运东部分低洼地区采用圩垸控制,筑堤挡洪,必要时采取电力排涝方式;

进一步明确老城区、上泗、下沙、上塘河与运河水系等分区排水方向,加强市区运河水系北泄入湖嘉地区能力,实施沿钱塘江排涝泵站工程,就近抽水南排钱塘江,降低江北城区的涝水位;

综合确定建筑物和市政道路地坪高程,减轻雨水管网排水压力,提高老城区应对突发性强降雨侵袭能力;

加快城市水系治理,梳理城区、城郊结合部、新开发区的骨干河网水系,提高区域调蓄能力。

第48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