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460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docx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主题三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于演变

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一、资本主义产生方式与资本原始积累

1、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之一B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一般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英国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途径之一,它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形式之一C

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之一,在西欧各国中,英国的手工工场尤其典型。

从15世纪末期到英国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是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时期又称为“工场手工业时期”。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1、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15世纪末,英、法成为民族国家A

民族国家指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国家形态:

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民族国家的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并享有国际法意义的独立主权。

15世纪末百年战争后,英国、法国成为民族国家。

2、君主专制B

背景:

(1)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2)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势,他们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3)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形成: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影响: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继续打击大贵族的势力,全力强化王权,并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西欧从中世纪初到近代前期,社会政治制度形式的基本演变:

封建等级制度→等级君主制度→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其背后应该可以看到君主的权力的变化。

三、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掠夺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及简况B

(1)背景和条件

①时代背景:

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导致黄金和白银外流,市场货币短缺。

②主要动机:

东西方贸易使西欧对东方物产有所了解,《马可·波罗行记》刺激了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到东方实现黄金梦;西欧各国君主为自身利益,相机支持开辟新航路。

③客观因素:

奥斯曼帝国崛起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迫使西欧谋求新航路。

④技术条件:

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

(2)简况: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

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达·伽马率领船队驶抵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的结果C

(1)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全球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世界有分散走向整体。

(2)新航路开辟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同时也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C

(1)时间:

14-16世纪

(2)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中世纪西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3)发源地:

意大利

(4)实质:

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5)内容:

在复兴古典文化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搜集、整理、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哲学、艺术、文学作品及历史文物。

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取得了突破成就,

(6)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2、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A:

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

(2)宗教改革的意义B:

宗教改革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直接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单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开始标志B

(1)原因:

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任者查理一世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17世纪上半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使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贵族,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

(2)开始标志:

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2、光荣革命B

查理二世及其继任者詹姆斯二世竭力恢复君主专制。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

此次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

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意义B

(1)确立: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

它与不久后通过的《王位继承法》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2)意义从此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二、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背景C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17—18世纪,一批先进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这场运动最初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18世纪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以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影响最深远,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

2、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及作用D

(1)思想主张:

伏尔泰:

大胆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认为“仁慈的国王是上天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通过国王的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发展了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

卢梭:

否定封建王权,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共同主张:

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具体体现:

天赋人权、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

不同主张:

在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认为“仁慈的国王是上天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通过国王的改革就可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2)作用: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产、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

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

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思想、言论与出版自由,但要“受法律支配”。

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冲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即将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三、美国独立战争

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B

(1)17、18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政治上——13个殖民地由于移民来自不同地区,盛行地方自治,民主意识较浓厚;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北部拥有较发达的工商业,中部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南部殖民地以黑奴种植园经济为主,殖民地间的经济差异促进彼此的产品流通,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2)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禁止北美人民向西迁移,增加殖民地税收等。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3)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4)1775年,列克星敦枪声,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2、《独立宣言》B

18世纪,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独立战争爆发后,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弗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宣言体现了“人生而平等”的原则,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3、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C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4、《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C

1787年,来自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根据宪法,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

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

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分别属于国会、总统和联邦高等法院。

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四、法国革命

1、法国革命的爆发A

1789年5月,法国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标志革命的开始。

2、《人权宣言》C

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在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人权宣言》对人权和公民的权利做了明确宣示,成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3、《民法典》C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颁布了《法国民法典》(也叫《拿破仑法典》,否认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忙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法律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多次击败反法联军,江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置于法国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之下,在占领区推行《法典》,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

第三单元工业革命的来临

一、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是在多种因素合力推动下发生的。

1、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C

①体制前提: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君主立宪政府推动行资本主义发展。

鼓励发展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②市场驱动: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是工业革命的经济区动力。

英国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广大市场,手工业生产无法满足扩大的市场需求。

③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破产失地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④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⑤技术条件:

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2、机器的发明与改进C

①启动——棉纺织业:

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首先启动于棉纺织业。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②突破——蒸气动力:

詹姆斯•瓦特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

这是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③发展——煤炭钢铁:

这是煤炭和钢铁的生产与应用,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问题。

19世纪初,英国煤产量的增长和钢铁冶炼工艺的改进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推动了汽船、蒸汽机车和铁路的问世。

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④完成——工业体系: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3、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D

①经济结构: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②产业结构: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英国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则不断扩大。

③阶级关系:

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劳资关系成为主要社会关系。

④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变,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缩小,生活内容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提高。

同时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1、现代工厂制度C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在现代工厂中,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中,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机械化生产。

英国的工厂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到19世纪中叶,工厂已成为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使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A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是宣传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标志和作用C

(1)创立: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促进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标志: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即《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3)作用:

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五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一、美、德、俄、日的崛起

1、美国成为“两洋国家”A

19世纪上半叶,美国借助移民拓荒、以强占、购买和侵略的手段,最终成为一个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两洋国家”

2、南北战争的原因和结果B

(1)原因:

种植园奴隶制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逐渐尖锐。

双方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度存废等一系列重大利益问题上,产生无法调和的分歧。

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首先挑起内战。

(2)结果:

1865年4月,南部联军投降,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3、《宅地法》;《解放宣言》;南北战争的性质和作用C

1861年,擅自宣布脱离联邦的南部州首先挑起内战。

战争初期,形势对联邦政府不利。

1862年,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宅地法》、《解放宣言》。

这决定了民心所向,也鼓舞了北方军队的士气,扭转了战局。

1863年7月,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此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1865年4月,南部联军投降,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性质和作用: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购买。

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

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壮大崛起奠定了基础。

4、“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B

(1)铁血政策:

19世纪中叶,随着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德意志民族统一问题被提上日程。

当时各邦中,以普鲁士邦的综合实力最为强大。

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俾斯麦立主强硬的“铁血”统一道路,即在普鲁士王室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取得民族统一。

(2)三次王朝战争:

1864年到1870年,在俾斯麦的策划指挥下,普鲁士连续发动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

(3)影响:

统一事业的完成使德意志民族结束了中世纪以来分裂、割据的历史,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德国资本主义也因获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得到迅猛发展。

但由于统一是在普鲁士王室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因此君主政体得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5、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A

德国到20世纪初,工业生产超过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6、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作用A

(1)时间:

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效仿西欧国家,实行一系列改革。

(2)作用:

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俄国在摆脱落后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还加强了沙俄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

但沙俄君主专制和农奴制度不但没有受到触动,反而得到强化。

7、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C

(1)背景:

自17世纪下半叶,俄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新现象。

到19世纪,没落腐朽的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

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农奴制的弊端暴露无遗,沙皇专制也面临空前的政治危机。

废除农奴制遂成当务之急。

(2)内容: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力和地位。

农民缴纳赎金后,可得到一块份地。

(3)影响: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19世纪80年代一度停顿,在俄国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8、“锁国令”;培里叩关A

(1)锁国令:

17世纪中叶,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严禁人民与外国通商,仅与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长达200多年。

(2)培里叩关:

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率舰队抵达江户(今东京)武力叩关,胁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束了闭关锁国政策。

9、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作用C

(1)背景:

由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19世纪中期,日本不断发生反对幕府统治的斗争。

特别是西南各藩的武士,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积极策划倒幕维新运动。

1868年1月,武力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废除幕府制度,实行“王政复古”,建立新政府。

西南诸藩倒幕派武士实际掌握了新政府的权力。

(2)内容:

1868年10月23日,日本改元明治,并开始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政策和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政治上:

通过“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消除地方割据;

经济上:

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废除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鼓励工商、奖励贸易;

文教:

推行教育改革,兴办近代教育;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3)作用:

明治维新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日本积极展开“修约运动”,废除了幕府时期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最终实现了和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目的。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天皇制度下仍保留了很多封建残余,成为后来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

二、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A

19世纪70年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及贡献B

(1)前提、条件:

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借助工业革命,初步实现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明、创新准备了条件。

科学理论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尤为突出。

(2)内容:

电机的发明和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

发电机发明并不断技术改进,电作为新能源逐步推广应用于工业、城市公共事业及大众日常生活。

电力时代到来了。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还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化学工业和新材料迅速发展。

3、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B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集中程度也不断提高,形成了垄断资本。

大企业和垄断资本,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三、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1、资本输出对殖民扩张的影响C

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西方工业化国家以商品的对外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

自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英国一直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法国、德国紧随其后。

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殖民体系的形成A: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英、俄、法、德、美、日是六个最主要的殖民大国,其中英国是头号的世界殖民大国。

殖民统治从形式上分,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殖民地完全丧失独立性,在政治和法律上直接处于附属地位,在财政、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也都从属于宗主国。

半殖民地是独立国家向殖民地国家过渡的形式,名义上保持政治独立,但经济、财政和外交依附性很强;西方国家强迫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种种特权。

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源,也是引起世界范围大规模战争的祸根。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

政治制度体系:

欧美、日本等国纷纷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经济体系:

工业化浪潮席卷全全球(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资本的全球扩张:

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殖民体系:

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第六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1、20世纪初欧美列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表现B

欧洲保持着优势地位,伦敦市世界金融中心;美、日两个非欧洲国家迅速崛起。

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量已居世界首位,日本工业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仅次于美国。

1898年美西战争与1904年日俄战争后,美、日两国成为欧洲列强的强劲竞争对手。

2、“同盟国”与“协约国”B

三国同盟: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

英国、法国、俄国

3、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B

巴尔干地区是欧洲“柔软的下腹部”。

该地区小国林立、民族众多、宗教势力彼此交错、领土纠纷复杂。

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竞相扩展势力范围,英法德意业企图插手,攫取权益,从而让该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库”。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1、萨拉热窝事件A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出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队演习。

塞尔维亚人将此举视为挑衅。

当日,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大公夫妇。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一战的四大战役A

马恩和战役:

1914年9月英法联军与德军的第一次会战,德军速战速决的“史里芬计划”破产。

凡尔登战役:

英法联军与德军都损失巨大,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

索姆河战役:

英法联军首次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