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54983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校本课程之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了批判和揭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一)欧洲、美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城市建设和发展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中世纪封建城市发生了质变,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工业发展和大批破产农民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和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

例如,英国伦敦在19世纪后半叶,就集中了全国1/6人口。

城市里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

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

飞速发展的城市却不具备城市的基础设施,如卫生设施、下水道网、没有专门清扫街道的机构。

城市里出现的诸多问题使许多政府意识到必须改善城市状况,否则将威胁到城市乃至国家的安全。

在政府所做的改善中,比较重要的是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

在改善城市状况的过程中,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有了真正的发展。

在欧洲工业革命的时期,由于城市里居住密集、饮水污染、垃圾堆积如山、蚊蝇孽生,造成伤寒、霍乱、痢疾等疾病流行,居民健康状况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改善环境卫生的措施:

整治上、下水道、饮水净化消毒、垃圾处理、控制蚊蝇滋生、改善居住和营养条件。

1842年,《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的卫生状况报告》的发表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最早的《公共卫生法》。

英国又在1866年的卫生法中明确规定,没有足以排污的下水道的住房、过于拥挤的住房和没有保持清洁和良好通风状况的工厂,都将被处罚。

这些法律的颁布都促进了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工人地位的改善和针对穷人的教育在工业革命前,工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常常要忍受恶劣的待遇,加上那时的工厂体制不健全,因此工人的安全、健康都没有保障。

于是在英国和欧洲的其它资本主义国家都曾制定、颁布过不少调整工人与资本家之间雇佣关系的法律,但是那些法律都是为了保证资本家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不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例如,规定冗长的工作时间、沉重的工作负荷、菲薄的工资待遇以及对女工、童工的压榨、剥削合法化等等。

一直到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人运动不断高涨,才使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法规得以产生。

1802年,英国议会首先通过了十项限制纺织厂童工工作时间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接着在183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厂法》,该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各国工人运动的持续高涨,有关职业安全和卫生的立法逐步发展起来。

美国独立后的职业安全和卫生立法最先是在州级进行的,当时美国由于南北战争,工厂里一片混乱,劳动条件很恶劣,马萨诸塞州的调查报告中充满了各种事故记录。

1877年,马萨诸塞州颁布了美国的第一个《工厂检查法》,该法的颁布大大推动了其他各州职业安全和卫生法规的制定工作。

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迅速,工业发展较快。

1877年,大阪首先制定了《制造厂管理规程》,接着其它府、县也相继制定了类似的规章,为以后工厂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1897年,日本政府草拟了《职工法》,后改名为《工厂法》,但因议会更迭,直到1914年才通过并颁布。

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工业得到了发展。

但是工人的生活和劳动非常沉重,工作时间每日平均长达12~13小时,工资却少得可怜。

在工人运动的冲击下,沙皇俄国制定了《工厂法》。

除此以外,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等也先后颁布了限制工作时间和改善劳动条件的《工厂法》。

在这个时期工厂立法的内容和范围有了较大发展。

除规定限制工作时间外,还增加了改善劳动条件的其它规定,如雇佣童工的最低年龄,限制童工、女工从事夜间工作,工厂及矿山的安全卫生条件和建立工厂检查制度等。

适用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如英国在1867年和1878年通过的两个法规把1832年颁布的《工厂法》适用范围推广到雇佣50人以上的所有工业企业。

1884年,德国实行了《工人补偿法》,即对因工作事故而受伤或死亡的工人实行补偿,它的影响遍及全欧。

英国亦于1897年颁布了《工人补偿法》,规定在某些特殊行业中,尤其是危险行业,工人由于各种事故受伤有权得到赔偿。

美国也酝酿制定、颁布《工人补偿法》。

但是《工人赔偿法》常常使资本家满足于一些有限的经济补偿,而不去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为了改变穷人处境和避免叛乱,统治阶级开始重视兴办教育。

在法国,17世纪末创建的基督教学校兄弟会负责对穷人进行教育,19世纪初,爱尔兰基督教兄弟会也在爱尔兰的大部分土地上对穷人进行教育,他们的事业后来超过边界线。

在英国慈善学校越来越多,除了这些有组织的学校外,还有个人兴办的学校。

英国政府还出资资助教会办的学校。

1880年,英国颁布强制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的儿童都必须上学。

妇女地位的提高妇女地位在近代社会有所改变。

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中男女工人的体力差异基本上不起作用,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

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女权运动是妇女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18世纪启蒙思想的直接产物。

女权运动最早出现在欧洲中产阶级的妇女中,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

1790年,法国一位女剧作家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1792年,英国一位女作家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

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1848年7月,美国女权主义者要求制定妇女权利的法案,并陈述了妇女受歧视的社会现状。

此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成为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

日常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社会,人们的消遣活动、生活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陈规陋习和清规戒律被打破了,各种娱乐活动重新兴起。

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服饰不仅成为人类生活的需要,还代表了一定时期人类文化的积淀。

17世纪后半期,第一批时装商店出现在巴黎。

1672年,在巴黎出现第一本定期介绍服装式样的刊物《风流信使》,及时向世界各地传播巴黎的时装信息。

1794年,在伦敦出版的《时装画廊》刊登了服装设计效果图。

1850年,英国的《时装世界》刊有服装裁剪图。

19世纪末,法国人玛丽穿着她英国丈夫设计的服装进行表演,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服装模特儿。

17世纪的欧洲女服上身是紧身衣,下裙大部分仍采用裙撑。

即使没有裙撑也要用肥大多褶的数层裙子来衬出细腰。

18世纪,裙撑和紧身衣十分流行,大裙撑使妇女活动非常不便,而且,为了有一个苗条的身材,小女孩从十一、二岁起就被迫束腰,长大后多导致骨盆变形。

随着钢丝弹簧的出现,人们设计出后裙撑,使妇女们终于可以自如地坐在椅子上了。

18世纪末,裙撑不再流行,女服开始趋向简朴。

随着交通的发展,户外活动和旅行的增加,更轻便的女性服装也逐渐出现。

19世纪末,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少数妇女象男子一样开始穿长裤。

为了适应上流社会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轻便实用的款式丰富起来。

缝纫机开始广泛用于服装制作,服装工厂在欧美大量出现,促使服装更进一步地简洁化。

长期以来女服的中心在巴黎,而男服的中心则在伦敦,当时衣着考究的男士都是到伦敦定制服装的。

英国工业革命后,男服逐步摆脱了法式男服繁琐华丽的特点,开始表现男子的绅士气派,并吸取军服的特点向简洁、齐整方向发展。

英国男服成为世界男服的样板。

近代的童装基本上是成人服装的微缩型,没有儿童的特点。

小女孩长到十来岁,就要穿上紧身胸衣,小男孩的服装与成年男子基本一样。

水手服已在孩子中流行起来,虽然它在童装中占有相当比重,但也只是当时水兵军装的翻版,改动不大,也没有多少儿童化趋向。

法国饮食源远流长,以烹调精致、用料讲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更以多种不同的烹调方式享誉世界。

从路易十四开始,法国形成了一个重要而又不断发展的宴会外交。

这些精心安排的珍馐佳肴被世人称为法式宴会,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

法国大革命后许多贵族的私人厨师因主人流亡国外而失去工作,纷纷“下海”开餐馆,高级烹饪从此走上社会。

法国人对于饮食持十分严肃的态度。

在法国,人人都听说过瓦泰勒的故事。

瓦泰勒是一个城堡的主人,在一次宴请法王路易十四的宴会上,瓦泰勒因准备的烤肉和鱼未能满足客人的需要而羞愧难当,当即拔剑自杀。

法国人十分注重菜肴原料的质地、鲜度,用料多选活的和新鲜的。

法国菜讲究烹调汤及酱汁调配,同时讲究营养的合理组合和色彩的巧妙搭配,菜肴装盘时,呈现出各种使人赏心悦目的图案。

法国菜常把酒当作必需的调料,做不同的菜用不同的酒,香味诱人。

在法国菜肴中,不仅把酒用作烹调调料,而且还把葡萄酒、啤酒作为法国菜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法国菜上菜程序多为开胃菜、汤、主菜、生菜沙拉、甜点及各种餐间饮用的酒类。

咖啡于17世纪中期进入法国人的日常生活,法国国王克雷门八世曾说:

“虽然是恶魔的饮料,却是美味可口”。

18世纪巴黎的几百家咖啡馆是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新的文学、哲学与艺术和无数的思想家及哲学家在咖啡馆里孕育和诞生。

18世纪,法国最有名的咖啡馆是普洛可甫咖啡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以及大革命三位著名人物罗伯斯庇尔、丹东和马拉都是这里的常客。

当年,伏尔泰的几部著作、狄德罗的世界首部百科全书等都曾在这里撰写,还有大革命时具象征意义的红白蓝三色帽也在这里第一次出现。

据说拿破仑也曾来此,还因喝咖啡欠账留下了军帽。

后来,这里又是一流作家、演员、绅士淑女们聚会畅谈的社交场所,其中就有著名的雨果、巴尔扎克等人,以至后来有一本文学刊物就命名为《普洛可甫》。

而在英国伦敦的咖啡馆,当时只有男人能进入。

咖啡馆是绅士们理想的社交场所,男人们在此谈论政治、文学等话题,有些人甚至不回家。

因此,有许多主妇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将咖啡屋关闭。

男士们当然提出异议,称这是“女人喝不到咖啡”、“不满他们喝咖啡”才提出的要求。

此事后来不了了之,却为英国咖啡史留下一则趣话。

俄国社会习俗的改革俄国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比英、法等国落后得多,保留着许多落后、粗野的习俗。

俄国人素有蓄须的习惯,彼得大帝从国外考察回来在接见贵族时,当场剪掉他们的长胡子。

并规定,如果要保留胡须,就必须花钱购买留须权,越富有的人付的钱越多。

有一种专门制造的金属小牌,作为缴纳胡须税的收条。

留胡子的人把小牌挂在脖子上:

它的正面画着短鬓和胡须的标记,同时写着“须税付讫”的字样。

只有僧侣可以免交胡须税。

彼得还在一次盛宴上对宽袖长袍的传统服装进行改革。

出席宴会的显贵都身穿传统的俄罗斯服装:

绣花衬衫、鲜艳的绸缎上衣、外罩长袍,手腕上紧系着绣花袖套。

长袍上面又套着一件又长又大的天鹅绒无袖袍。

从上到下扣着一大排纽扣。

此外还戴着高耸的天鹅绒面的帽子。

这种服装十分碍事,不利于活动。

彼得大帝拿起剪刀就去剪他们的袖子,还边剪边说道:

“长袖子这玩意儿实在碍事,到处惹祸,不是拂掉了玻璃杯,就是蹭到汤里去。

剪下来的部分还可以缝双靴子。

”1700年1月,彼得大帝发出告示,宣称:

“兹规定莫斯科和其它城市居民均按如下着装:

匈牙利服装,外面袍子的长度不得长于腿上的松紧袜带,内衣要短于外衣”。

此后,彼得大帝还把新服装在各城市展出,违反规定者要处罚。

这样,新服装很快就推广开了。

彼得大帝对婚姻也进行了改革,禁止包办婚姻,并允许不同信仰的人通婚。

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为俄国在社会生活上的改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殖民主义与亚非拉地区的近代社会生活

近代的亚、非、拉地区,伴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传统的社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和破坏,殖民者不仅在政治上统治着殖民地,而且把欧洲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传输进来。

无论亚洲、非洲还是拉丁美洲,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其所造成的破坏性远大于殖民者对这些地区落后或愚昧习俗的改造。

英国对印度的统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引进了铁路和电报、开办了西方式学校、法律上认可了寡妇再嫁并废除了诸如杀婴、童婚、寡妇殉葬和人祭之类的陋习等,但英国殖民者给印度社会造成的破坏却是难以估量的,加之印度传统的惯性,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非常有限的。

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进行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在服装上,明治初期最早穿西服的是城市的军人、官吏、学生,以后逐步在民间流行开来。

但这一时期的西服,是十分奇怪的“混合式”。

男士西装上半身是英国式,长裤是美国式,脚上却穿着木屐,头发是长及颈部的披肩发。

1872年,政府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

1871年,日本实行男子断发令。

明治天皇于1873年断发,从而使新式发型为一般百姓接受。

有一句顺口溜说明了当时的情况:

“敲打半头发则可听出因循古习之音;

敲打全头发则可听出王政复古之音;

敲打短头发则可听出文明开化之音。

”为了鼓励断发,政府免去各地理发店的税收,而对结发店课以重税。

在饮食上,明治之前,日本人禁食猪肉和牛肉,明治维新后,猪肉和牛肉先是出现在少数大城市的餐桌上,而后逐步被百姓接受。

同时,西式糕点开始流行,咖啡和烤面包也受到欢迎。

当西方处于黄金发展时代的时候,中国却处于最痛苦的时代。

中国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开始受到西方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无情冲击。

伴随着开埠、通商和近代工业的兴起,近代城市在中国也开始悄然出现,沿海城市兴建了一些洋行、货栈、近代工厂、铁路、银行、办公楼、以及娱乐场所等,电灯照明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

上海、广州、青岛等是中国近代城市的的典型代表。

1860年以后,西方传教士开始大规模地来到中国从事传教工作,不断开办一些教会学校,作为对华教育侵略的据点。

这些学校不仅免收学费,并且还提供一切膳宿生活甚至路费,学生主要是贫苦教徒子弟或无家可归的乞丐。

到1900年,在华的几乎所有重要传教中心都开设一所小学。

20世纪初,教会办的高等教育开始发展起来,基督教女子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代职业女性。

这些知识女性首先冲破了封建枷锁的束缚,自立于社会。

从教会大学毕业的女生主要在医药界、学术界、宗教界等领域工作。

国人也开始逐渐重视女子教育,深受传教士影响的梁启超于十九世纪末率先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女子学校。

欧洲殖民者的残酷掠夺对非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黑奴贸易,非洲损失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传统的文化艺术被严重破坏。

殖民者利用基督教对非洲进行文化侵略,基督教会成为殖民者抢夺非洲人土地和自由的工具;

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传播也促进了非洲人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教会学校促进了非洲教育的发展。

同时,非洲人在接受“平等、自由”等观念后,开始进行非殖民地化的斗争。

在殖民统治期间,非洲的婚姻有了变化,一夫多妻的陋习逐渐减少,一夫一妻开始流行。

另外,在其它的社会习俗上也有了一些改变,但总的来说,由于传统的惯性太大,欧洲的生活方式对非洲的影响不太大。

欧洲对拉丁美洲的影响要比对非洲和亚洲的影响要大,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移民给拉美近代文化的多样性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在教育方面,欧洲移民在拉美兴办教育的最初目的是同化当地人,传播基督教文明。

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学校数量增多,开设的课程也越来越多,既为殖民者培养了服务于殖民当局的人员,但也把欧洲先进的启蒙思想和观念传播到拉美,为拉美独立运动创造了条件。

戏剧等表演形式从欧洲传入拉丁美洲,并逐渐形成美洲自己的风格。

在日常生活方面,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进入拉美,则影响和改变了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欧洲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大事记

16世纪早期流行服装是西班牙式的厚实的服装,女人要戴面纱,衣服是隆起的肩袖和大皱褶的衣领,当时,还没有连衣裙,衣裙是分开的,女人们喜欢围围裙;

男人们服装的时尚是头戴扁平帽,下身着至脚尖的窄裤,上身穿紧身上衣,外套往往是宽袖长大衣,衣领和袖子打着细褶。

1539年,斯特拉斯堡的教堂里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棵圣诞树。

16世纪中后期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而在此之前,和其他国家一样,拉丁语才是官方语言。

在德意志,时尚的富人家里开始在墙壁上装护墙板;

而在意大利,出现台球运动的同时,人们还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花边图案,如缝制和编结的花边图案。

在妇女时装方面,高领服装开始流行,大开领的服装成为昨日黄花。

在矿山,工人们为了减少地面磨擦,铺设了木制轨道,拉轨道上的小矿车省力多了。

这个时期,妇女贞洁问题非常重要,以至有人发明了有磁铁来“检验”妇女是否贞洁的办法。

在英国,英镑开始投入使用,不久,建成了伦敦交易所大楼;

伦敦还出现了织袜厂,裹脚步被袜子取代了。

其他方面,烟草和土豆从南美传到欧洲的同时,欧洲人也把美丽的郁金香引进来,不过,不久,流感也进入欧洲,着实让欧洲人紧张了阵。

德国在1574年首次发行了彩票。

1582年,格列高里历法开始在欧洲天主教国家实行。

1589年,法国宫廷开始使用叉子用餐。

16世纪晚期,人们的服装式样又发生了变化。

当时,长统袜、手套、发网、手绢和扇子开始流行,男人们喜欢长及膝部的灯笼裤和长统袜;

妇女们则喜欢穿上浆的胸前饰带,紧身胸衣,带鲸骨圈的钟形裙子。

贵族妇女则喜欢把围裙当装饰物,年纪较大的妇女和平民妇女则穿长大衣,大轮状皱领,圆顶帽,法国妇女却钟情那种长及脚面的宽大衣。

17世纪起初,男人戴假发,女人穿拖裙成为时尚。

不久,喜欢时尚的女人们开始热衷于宽大的百褶裙。

而男人的假发也由直变曲,卷曲的长假发成国社交场所男人的必备之物。

同时,男人们还变得爱留八字胡,穿软领衣和皮制的短上衣。

长外套、帽子、佩剑和短裤成为过去。

1640年前后,欧洲的剧院里出现了活动的布景,欧洲街头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咖啡馆。

不久,手杖成为绅士的象征;

女人们则偏爱在脸上装饰美人痣、擦香粉、涂胭脂。

巴黎街头则出现了供出租用的马车,这可能是最初的出租汽车。

那些有教养的法国男人们开始以脱帽的方式致意。

1650年,全世界的人口大约是五亿左右。

在此期间,咖啡馆开始在欧洲一些城市陆续出现。

1652年,英国伦敦出现咖啡馆;

此后,法国的巴黎也出现了咖啡馆。

同时,巴黎的城市邮政也出现了,市区设立了邮箱,这可能是最早的民用邮政。

而且,今天人们使用的抽水马桶那时也开始有了,当然性能和样式都还很原始。

17世纪后期的法国处于路易十四统治之下,成为欧洲的强国,各种时尚也在欧洲领先。

由于路易十四喜欢用卷曲的长假发,欧洲上层的绅士们便也喜欢卷曲长假发。

这个时候,巴黎也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人口达到54万,是欧洲最大的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在发展,消防水管也投入使用。

在生活方面,法国大餐成为欧洲有钱人奢侈的代名词,法国餐饮领先欧洲潮流。

而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也成为欧洲各国君主竞相模仿的宫殿。

但在金融领域,英国人还是走在前头,伦敦的商人们开始使用支票。

伦敦的交易所日趋活跃,股份公司在英国越来越多,刺激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18世纪本世纪一开始不久,德国的一些城市街道已经有了照明用的油灯,而在英国、俄国等许多国家,报纸也开始出现了。

同时,承办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银行也在一些地方开办起来。

人寿保险在海事保险之后,也得到发展。

1713年,英国和西班牙签订了协议,取得了向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输送黑奴的专利权,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子。

这期间,工场手工业在欧洲很多地方得到发展,工业部门的分工越来越细。

同时,人们对以前盛行的占星术越来越不相信,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占星术是一种迷信。

18世纪是期欧洲的流行服装又发生了变化,男子的时装样式是:

梳辫、礼服长衣、背心、三角帽、胸前镶花边、天鹅绒短裤、鸭嘴鞋、手杖和佩剑;

女子时装是:

钟式裙、紧身胸衣、高跟鞋、卷云状花纹边饰、扇子、衣服镶有荷叶边以及脸上贴美人痣。

德国的哈默尔恩出现了一座公园-–––––“英国公园”。

而在欧洲的有钱人中,最时髦的东西可能还是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漆器、剪纸和金鱼等。

市民生活中,咖啡馆越来越重要,人们经常去咖啡馆聚会,咖啡馆成为人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场所。

而在舞厅,小步的交际舞流行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土豆逐渐成为德国人的主食。

不久,著名的燕尾服开始出现并得到绅士们的喜欢,开始流行起来。

于是,燕尾服配上一条围巾成为那个时期欧洲男子的时装。

1790年,美国建造华盛顿城;

两年后,美元成为美国的正式货币。

1793年,时髦的法国人开始使用背带裤。

据统计,1796年时的中国人口达到2.75亿。

18世纪的最后一年,丹麦有了第一家公共体操馆。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人们的思想束缚也越来越小,女子时装就是一个明显的反映。

那时,袒胸露背的服装成为女子时装。

19世纪啤酒在德意志越来越盛行,1810年,慕尼黑出现了第一次啤酒巴节。

1813年,华尔兹舞成为最受欢迎的交易舞形式。

1825年,这一年,英国出现了经济危机;

而在柏林,公共马车出现于街头。

第二年,柏林著名的“菩蒂树下”大街上,开始用煤气路灯来照明。

1827年,英国人发明了硫磺火柴,旱冰鞋问世,受到人们的欢迎。

不久,伦敦街头的蒸汽公共汽车行驶,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18世纪30年代,英国的学校足球运动再次兴起。

(虽然12世纪时,英国的学校就有足球运动)1833年,英国颁布法律,宣布在大英帝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

1834年,柏林开始修筑柏油马路。

19世纪中期,世界上第一张圣诞节贺卡出现。

19世纪时,轮船和火车运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长途旅行变得日益方便。

19世纪中期,有线电报在欧洲很多地方建立起来,人们的通讯联系日益密切,在这过程中,新闻报纸得到发展。

当时,欧洲男子的时装是大礼帽、小礼服、长裤,节日和重要场合要穿燕尾服;

女子的时装是:

薄料浅色的钟式裙、露肩的低领上衣、饰有鹅绒带和鸵鸟毛的平顶大帽。

当时,巴黎开始出现新式的百货大楼。

1863年,伦敦的地铁开始通车。

1867年,像今天这样有脚踏板的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