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51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后同步达标训练题9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huì)俨然(yǎn)记载(zài)

B.焙烧(péi)竣工(jùn)开拓(tuò)

C.牡蛎(lì)亨通(hènɡ)疆界(jiānɡ)

D.踏实(tā)灵性(xìnɡ)痒痒(yǎnɡ)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态度严肃声誉灼著与众不同拦腰戳断

设计优美顺其自然悠雅自然一愁莫展

错别字

改正

3.综合性学习。

创新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我们中学生要具有创新的意识,要敢于创新。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以“创新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创新宣传】请你写出一条关于创新的宣传标语。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设计】活动期间,每位同学都要办一期以“创新伴我行”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设计两个板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感言】在活动快要结束时,请你对同学们说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多问几个假若”“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顺其自然”四个小故事,回答4~7题。

4.亚历山大为什么想到拔出剑来,将结劈为两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离奇的问题和创造性思维有什么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的箱子”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顺其自然”一则内容的理解。

①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

“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

②古代有一个植物专家所植的树,棵棵成活,而且茁壮旺盛。

人们便请他介绍植树的经验。

他说:

“不过顺其自然而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1·沈阳中考)阅读下文,回答8~13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

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

孩子说,很简单啊!

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滴答、滴答”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卡耐基说:

“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

”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

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

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

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

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

“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

”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

自己想得太复杂了。

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

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

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

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

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

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

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

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

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

为什么呢?

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

(达·芬奇语)细想,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

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

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选文第③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B

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

论证方法:

C

得出结论

D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⑥段“这个故事”所指代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12.选文第①段和第⑧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为什么?

事例:

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4.【写法借鉴】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文中用亚历山大劈结这个事例证明了创造性思维要摆脱习惯性思维,转换思维角度的观点。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运用一个事例,来证明“勤能补拙“这个观点。

(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A项中“载”应读zǎi;B项中“焙”应读bèi;C项中“亨”应读hēnɡ。

2.答案:

灼—卓戳—截悠—优愁—筹

3.【创新宣传】答案(示例):

今天奇思妙想,明天硕果累累。

人生因创新而精彩,民族因创新而永恒!

【板块设计】答案(示例):

创新的宣言;创新座右铭;创新名人。

【活动感言】答案(示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中学生要具有并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

让创新意识充实我们的头脑。

让创新精神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4.【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主要从亚历山大打破常规思维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做法的原因即可。

答案:

因为他摆脱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用“自己的规则”来解高尔丁死结。

5.【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

问一些离奇的问题正是人们不满足于现实处境的表现,也正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答案:

离奇的问题都是人的奇思异想,它表明了人们不满足现实的处境。

多问“假若”是为了寻找新途径,这正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6.【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

在文中主要讲述了打破自己的思维疆界,因此“箱子”的含义不言而喻了。

答案:

“箱子”就是文中所说的“经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

7.【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主要从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这一角度来分析。

答案:

事物都是有其发展规律的,只有按规律办事,“顺其自然”,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8.【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分析能力。

本文作者主要围绕着“学会转身”这一论点展开论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从文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

9.【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过程的分析能力。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依据语段的内容按要求填空即可。

答案:

A: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B:

引用卡耐基的话C:

举例论证D:

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10.【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能力。

“这个故事”就是指第⑤段中讲述的关于“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故事,抓住要点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

美国某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第一家银行。

11.【解析】选A。

B项中爱迪生的助手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C项中“校训”告诉我们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D项中应该是因为没有学会转身,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在文中作用的理解。

从语段在文本的位置入手思考。

文章开头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尾深化了中心论点。

答案:

第①段:

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第⑧段:

总结全文,深化(强调)中心论点。

13.【解析】此题考查对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宋濂的事例主要强调的是勤奋刻苦,与本文的中心论点不符。

答案:

不能。

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14.答案(示例):

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都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从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

后来,他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