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525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docx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顽疾举偶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主任医师杨素娟

哈尔浜卷烟总厂医院岳锦生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兼表证治(301)条中,原文曰: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笔者认为本方作用远非于此。

应用经方,贵在变通,通其理,变其法,活其用。

审其脉证,随证加减,更能提高疗效,试用本方治疗重症顽疾,结果效验极著,此举3则以示拙用。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刘某,男性,47岁,农民。

2003年3月初诊,以胸闷,气短,心悸2年余为主诉入院。

证见心悸,胸闷,气短,夜寐不安,常常憋醒,心率30~48次/分,常伴有黑蒙,晕厥。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住院期间经用阿托品试验,心率最高达70次/分,诊断为病窦综合征。

建议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患者因家庭条件贫困,加之恐惧心理,拒绝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因而采用中医药治疗。

查体,患者精神疲惫,神志恍惚,处朦胧的嗜睡状态,心率38次/分,节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淡,紫暗有瘀斑,舌苔白滑,脉沉迟,联系到“少阴病,但欲寝”征状,认为阳气衰弱,阴阳失调是该病之本,而气虚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则是该病之标。

治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

麻黄10g,附子6g(先煎20分钟),细辛6g(后下),桂枝15g,川芎20g,丹参15g,黄芪30g,西洋参10g(或红参10g),赤芍15g,日一剂,水煎400ml,分2次早晚分服。

连服1月,心率达65次/分,精神好转,未再发生晕厥,夜间睡眠良好。

随访1年,能坚持劳动,偶感胸闷心悸,脉缓,即服上方缓解。

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中医“心悸”,“厥证”,“迟脉”,“胸痹”等证的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或胸疼,头昏,甚则昏厥,气短,乏力,喜温恶寒等症状。

本病以心肾阴虚、阳气衰微为发病的根本,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仲景为少阴病阳虚外感而设,具有温阳散寒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该方中的药物主要成份麻黄碱,乌头碱,细辛挥发油等,可使心脏兴奋,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缺血改善。

用本方治疗病窦综合征33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6例,其中Ⅰ型病窦有效率为94.4%,Ⅱ型病窦有效率为88.8%,Ⅲ型病窦有效率为20%。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张某,男,72岁,农民。

1998年9月4日就诊,患者自述有哮喘病史20年,发作时病人常感突然胸闷窒息,呼吸不畅,喘咳不止,不能平卧,每次服用氨茶硷、扑尔敏,复方甘草片等药物,可暂时缓解,常反复发作。

查体:

口唇紫绀,面色苍白,烦燥不安,微恶风寒,汗出,四肢不温,呼气延长,喉中有痰鸣,张口抬肩,舌质淡暗,苔白滑,脉沉细。

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60次/分,节律齐,无杂音。

X线检查:

双肺纹理增粗,透光度增高,诊断为: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辩证为虚哮,脾肾两虚型,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

麻黄10g,附子6g(先煎20分钟),细辛6g(后下),杏仁10g,炒白术20g,菟丝子30g,煨诃子10g,甘草10g。

药后翌日即感四肢温暖,咳喘明显减轻,继服20剂哮喘止。

按:

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中医“咳嗽”,“痰饮”,“肺胀”等范畴。

其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渐进加重而致脾肾亏虚,根本不固则外邪乘虚而入侵,致咳喘,气短,重则喘息,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本方是治疗少阴兼有表证的温经散寒之剂,但是从麻黄与细辛的配伍分析,即具有辛温宣散,化饮利水之功,可治咳逆上气。

配以附子温经助阳,对于素体阳虚,背冷恶寒,手足不温,适遇外感咳喘,寒多热少,痰稀而清,舌苔白滑,脉沉细者即可用之。

笔者用本方治疗慢性阻塞肺病56例,总有效率为89%。

三、间歇性“未明热”

王某,男,23岁,学生,2003年3月5日就诊,患者自2001年4月开始发热,每月1-2次,每次5-7天,在某某医院,经抗生素、激素治疗,热退出院,多次检查,均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

近日发热又作,用西药久治无效,故转我院求治中医。

诊见:

T38.5℃,头昏,肢倦神疲,身痛腰酸,咳嗽阵作,吐痰粘白,口角疱疹,舌苔薄白而滑,脉沉细,脉证合参诊为精气两亏,肾气不足,新感外邪,拟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处方:

麻黄5g,细辛6g(后下),制附子6g(先煎20分钟),甘草6g,蚤休20g,茯苓20g,前胡20g,炒白术20g,3剂,日一剂,水煎400ml,分二次早晚服用。

服后病势即挫,发热退。

继用半月,长期间歇性“未明热”终获痊愈,随访半年,未再出现发热。

按:

急性“未明热”是内科临床上可见到的一些未能查明病因的急性发热病例。

这些急性“未明热”以夏、秋二季较为多见,但终年均可见到,患者以青少年人为多。

通常有急性感染的全身症状,而体检无特殊发现,病程往往在一周以内,预后良好,但反复发热,有损体健。

结合本病,患者因思新感发热,脉沉,多系少阴阳虚证,不能抗御外邪,故身虽发热,而脉不浮反沉。

正如《伤寒论》曰: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本方取熟附子辛热,温少阴之里,细辛之辛热走少阴之经,麻黄之辛甘热发表,三者合用,正如钱天来曰:

“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也。

”笔者用本方治疗急性“未明热”,证属少阴病兼表证者20例,屡见功效,治愈率100%。

脑部疾患的异病同治

脑部疾患的异病同治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中医主任医师杨素娟471000

关键词脑病异病同治化瘀通窍法临床应用

脑部疾患,种类繁多,病机复杂,但在不同疾病中与特定条件下,可表现出同一病理变化,即瘀血阻脑。

临床上用化瘀通窍法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个人体会介绍如下:

1脑积水

郝××,男,38岁,干部,1990年11月5日初诊。

患者于1990年8月21日突然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约10分钟后苏醒。

被急送洛阳铁路医院住院治疗,以“病毒性脑炎”、“癫痫”等处理,未见好转。

经CT扫描(CT号39240)提示:

脑实质密度均匀,脑室扩大(三脑室以上)未见占位性病变。

印象:

阻塞性脑积水。

次日赴北京某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每日用5%葡萄糖100ml静脉推注,20%甘露醇250mlq8h加压滴注。

配伍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

三个月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复行核磁共振(MRI号1562,扫描号2335)提示:

①脑导水管下端粘连,上方脑室扩大;②左枕叶脑积水穿刺引流改变。

邀中医治疗,查:

舌质暗红边紫,苔白滑,脉沉涩。

辩证:

瘀血阻络,脑窍不通,水液停聚。

治以化瘀通窍,利水消肿。

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

处方:

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穿山甲、菖蒲各10g,全蝎6g,麝香0.3g(冲服),水蛭粉3g(冲服),车前子30g,葱白5根,大枣10枚。

加水煎至500ml,早晚分服。

连用30剂,头痛减轻,呕吐次数减少,尿量明显增加,未见抽搐。

照上方去全蝎、麝香加黄芪30g,每日1剂,连服2月,诸证悉去。

后改用散剂,1日2次,每次6g,连服半年巩固疗效。

随访7年,未见异常,至今仍正常工作。

按:

临床报导治疗小儿脑积水者颇多,但成人脑积水比较罕见,亦是临床治疗中颇感棘手的神经系统疾患。

现代医学认为“脑积水”是颅内疾患引起脑脊液分泌循环或吸收障碍而导致颅内脑积液量增加,脑室扩大。

中医认为瘀血阻络,水液停积,脑窍不通,治宜化瘀通窍、利水消肿。

方选通窍活血汤。

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穿山甲有活血化瘀之功;全蝎熄风止抽;菖蒲、麝香、葱白辛香开窍醒脑;车前子、水蛭破瘀利水消肿;黄芪补益元气,使瘀去而不伤正。

药理学研究表明:

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脑内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地减轻脑水肿,促进病灶消散,使机体功能恢复。

且中药化瘀通窍法与现代医学的手术或利尿法相比,安全可靠,用药后尿量增加,而不影响脑组织的钾钠等电解质平衡,避免减少了治疗中副作用和并发症。

2脑脓肿

患儿,陈×,女,5岁半,1990年8月20日初诊。

于3天前突然左侧头痛,呕吐1次,伴以短暂意识模糊,未引起重视,于8月20日下午6时许又出现上述症状,伴有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呕吐白沫,口唇青紫,两目直视,不省人事,瞳孔双侧等大。

即给氧气吸入,针刺十宣、涌泉、人中等。

并肌注苯巴比妥,20分钟后抽搐停止。

患儿精神疲惫,昏昏欲睡,但呼之能应,不能回答所问。

次日赴市精神病院就诊:

查脑电图提示:

左侧大脑半球异常,诊断为“癫痫”。

查脑脊液检查正常,做CT检查(CT号34152)提示:

左颞部有2cm×3cm低密度阴影。

查白血球总数为8000/mm3、N56%、L40%确诊为“脑脓肿”,建议:

①抗炎治疗;②手术切除。

遵医嘱①青霉素320万单位加0.9%氯化钠注射液300ml静脉点滴,日1次;②氟哌酸0.1g,日服3次;复方新诺明0.5g,日服2次;红霉素0.2g,日服4次。

给药期间隔3日查1次血象。

白血球呈逐渐下降趋势,10天后白血球总数为2300/mm3、N26%、L74%。

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因此改为中药治疗。

查舌质暗红,有瘀点,脉细涩。

头痛夜间尤甚,偶有意识障碍。

辨证瘀血内阻,清窍被蒙,治宜活血化瘀、解除毒通窍醒脑。

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穿山甲各6g,菖蒲、蝉蜕、僵蚕各5g,金银花、连翘、地丁各15g。

加水煎至500ml,日1剂,早晚分服。

连服16剂,头痛减轻,夜间入睡安静,舌瘀点减少,未再抽搐,神志清。

复查脑电图:

大脑半球轻度异常。

以上方去蝉蜕、僵蚕加黄芪20g,继服1月,诸证悉去,复查脑电图正常。

CT检查(CT号11851)阴影消失,病愈。

至今已上大学,智力良好。

按;患儿左侧耳部有一脓肿,经常流脓,可能引起颅内局灶性炎症,符合“脑脓肿”的诊断。

但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发病时无发热,无白细胞升高,无脑膜刺激征等典型症状。

而是以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头痛等表现就诊。

常易误诊为癫痫。

以CT检查证实为脑脓肿。

以抗生素治疗后,出现白血球急剧下降而改服中药,脉证合参符合中医的“瘀证。

”《血证论》说:

“凡是疼痛,皆瘀血凝滞之故也。

”剧烈头痛是瘀血内阻,清窍不通,不通则痛。

《内经》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是瘀血内阻,肝木失养,肝风内动所致。

投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效如桴鼓。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穿山甲能活血化瘀,减轻炎症反应;双花、连翘、地丁清热解毒,具有消炎抗感染、抗毒素的作用;僵蚕、蝉蜕可平肝解痉止抽;菖蒲辛香开窍醒脑。

诸药合用协调发挥活血化瘀,解毒通窍醒脑之功,服药数剂,病祛大半。

但唯恐瘀去而日久正气损伤,故加入黄芪补益元气,托毒生肌、扶正祛邪而收功。

3小脑胶质瘤

王××,女,30岁,工人。

患者于1994年2月1日出现头痛如劈,喷射状呕吐,行走不稳如醉酒状。

立即住院,经CT扫描(CT号21315)提示:

小脑现有4cm×5cm弥漫性模糊的低密度区,结合临床诊断为“小脑胶质瘤”。

因经济条件差未接受手术治疗,转诊中医。

见体丰腴,舌质红边紫,苔白腻,脉沉涩等,辨证瘀血挟痰,凝注脑络,脑窍闭塞。

予以化瘀豁痰、通络开窍。

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处方:

桃仁、红花、川芎、鳖甲、南星、半夏各10g,丹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g,菖蒲、白芷、全蝎各6g,蜈蚣2条,葱白5根。

加煎至500ml,早晚分服,1日1剂,连服1周。

头痛减轻,呕吐止,又出现复视,行走向左倾斜,舌红苔白,脉滑,上方加密蒙花、葛根各10g,连服4个月,症状控制。

后改用散剂,连服3个月,1994年10月25日CT扫描(CT号24629)未见异常。

按:

脑肿瘤属祖国医学“头痛”的范畴,病机以血瘀为主,兼痰浊上阻而发病。

如唐容川提出“痰夹瘀血,遂成窠囊”。

停于颅内而见脑肿瘤。

遵循《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瘀者化之”之旨。

以化瘀通窍为大法,给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配伍南星、半夏、菖蒲、白芷豁痰通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有抗肿瘤作用;诸药共用使痰开瘀化,经脉通畅,瘤体消失。

4体会

应用中医药治疗脑部疾病,尽管用药不同,但有一种方法是常采用的,这就是化瘀通窍法。

如脑积水、脑脓肿、脑胶质瘤等不同的脑部疾患,应用同一法则,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这不能不承认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确是令人信服的。

异病同治就是不受时间、病原和病种异同的制约,而以人体病理变化为基础,按照病机特点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本文所述病例发作期的共性证侯为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四肢抽搐,舌质紫暗,脉涩等.其病理基础是瘀血阻络,脑窍不通,故治以化瘀通窍为大法,方选通窍活血汤为基本方,结合临床症状特点加减如脑积水加车前子、水蛭利水消肿;脑脓肿加双花、连翘、地丁清热解毒,消脓肿;脑胶质瘤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抗肿瘤。

正如清·程杏轩《医述》所载:

“以古方为规律,合今病而变通。

即详古论之病情,复揣立方之奥旨,病同药异,病异药同,证端峰起而线索井然,变见多危,而执持不乱。

诚为良矣。

”其奥旨即治病求本,乃异病同治之精髓也。

三参三黄汤治疗心律失常168例

标签:

心律失常 典型病例 |作者:

杨素娟|发表时间:

2013-02-0306:

11:

14

三参三黄汤治疗心律失常168例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杨素娟郭海军471000

[摘要]目的观察三参三黄汤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

方法采用三参三黄汤,日一剂水煎服,并结合辩证加减对168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结果痊愈106例(63.10%),显效42例(25.00%),无效20例(11.90%),总有效率为88.10%。

结论本疗法用于心律失常疗效可靠,副作用少。

[关键词]心律失常中药治疗三参三黄汤

笔者于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应用自拟三参三黄汤治疗心率失常1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68例中,男93例,女75例。

年龄20~30岁29例,31~40岁31例,41~50岁46例,51~60岁36例,60岁以上26例。

病程10天~5年。

原发病:

病毒性心肌炎32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高血压心脏病2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冠心病61例,病因不明5例。

心律失常类型:

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15例,频发房性早搏39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4例,心房纤颤4例,房室交接处早搏、逸搏或心律16例,房室传导阻滞18例,频发室性早搏64例,其中呈二联律或三联律者12例。

辩证分型:

患者均属于本虚标实类型,表现为虚实夹杂的证侯。

其中以心气虚、心脉痹阻者56例(33.33%),患者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胸闷或胸痛,面色苍白,舌淡,脉结代;其中以心阳虚、水凌心肺者24例(14.29%),患者表现为心悸,心胸憋闷,形寒肢冷,气短息促,水肿,脉结代;其中以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者36例(21.43%),患者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胸痛,失眠,健忘,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痛,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促;其中以心血虚、心神不宁为主有52例(30.95%),患者表现为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眩晕,面色少华,舌淡,脉细弱结代。

2.治疗方法

三参三黄汤药物组成:

西洋参、黄连、生地、桂枝各10g,丹参、苦参各15g,炙甘草10~30g,黄芪30g。

加减:

心阳虚者加附子、干姜;心阴虚者加白芍、阿胶;喘息水肿者加葶历子、苏子、车前子;胸痛甚者加檀香、郁金、元胡;瘀血内阻者加桃仁、川芎、三七粉;痰浊壅盛者加半夏、全瓜篓;心率>120次/min加决明子、北五加皮、葶历子;心率<50次/min加炙麻黄、细辛、淫羊霍。

每d1剂,水煎2次共400ml,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30d。

重症患者可配合输液、吸氧,但不加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西药。

3.疗效标准及结果

3.1疗效标准参考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订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

痊愈:

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消失,停药半年无复发;显效:

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减轻,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较治疗前减少在50%以上,半年内反复或随访不足半年;无效:

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较治疗前减少不足50%。

3.2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痊愈106例(63.10%),显效42例(25.00%),无效20例(11.90%),总有效率为88.10%。

参芪舒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40例

标签:

冠心病 论文精选 |作者:

杨素娟|发表时间:

2013-07-0414:

28:

58

参芪舒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40例

杨素娟,孙艳玲,代国方,王云振,王菲,黄璐,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

目的:

观察补气活血、行气宽胸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方法:

治疗组采用参芪舒心胶囊治疗24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治疗120例。

结果:

两组比较治疗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

参芪舒心胶囊可使气血旺盛,血脉通畅,胸痹心痛自愈。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参芪舒心胶囊;中医药疗法

240CasesintheTreatmentforAnginaPectorisofCoronaryHeartDiseasebyUsingShenqiShuxinCapsule

YangSujuanSunYanglingDaiGuofangWangYunzhenHuangLu

DepartmentofCardiovascularMedicine,LuoyangNo.1HospitalofTCM,

Luoyang,HenanProvince,471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observethecurativeeffectonthetreatmentofcoronaryheartdiseasebythecombin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iththeeffectofqisupplementandbloodcirculationactivation,qiregulationandchestrelief.Method:

thetreatmentgroupconsistsof240casesbyusingShenqiShuxiwhereasthecontrolgroupincludes120casesbyusingnitroglycerinandaspirin.Result:

Th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areshownwithregardtothecurativeeffectonthetreatmentoftheanginapectoris,demonstratedinECG(electrocardiogram)records.Conclusion:

ShenqiShuxinCapsulecanacceleratesufficientqiandbloodandsmoothbloodcirculationsothattheself-healingofthoracicobstructionandcardiacpainwillbeachieved.

Keywords:

AnginaPectorisofCoronaryHeartDisease;ShenqiShuxinCapsule;TCMTherapy

冠心病心绞痛,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致的临床综合征[1]。

中医属胸痹心痛范畴,本病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自2006年1月~2011年8月,用参芪舒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40例,并与硝酸甘油治疗120例对照观察,参芪舒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据参照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专业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2],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40例,男148例,女92例,年龄40-82岁,病程3-20年,平均6.6年。

合并有心律失常41例,高血压36例,糖尿病25例。

心绞痛轻度68例,中度127例,重度45例;对照组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41-80岁,病程3-22年,平均5.2年。

合并有心律失常21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14例,。

心绞痛轻度34例,重度64例,重度22例。

两组患者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参芪舒心胶囊,(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制剂室生产批号【豫药制Z04030171】)药物组成:

黄芪、3份,红参、丹参、三七、水蛭各2份,柴胡、元胡、檀香各1份。

每粒0.5g,每次4粒,每日3次,20天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

对照组用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5滴/min),口服肠溶阿司匹林50mg,每日1次。

观察病例,每日均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心电图每周检查3次。

1.3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制订的《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判定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状疗效和综合疗效。

显效:

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好转:

临床症状减轻,心电图检查部分恢复正常;无效:

症状及检查结果无改变。

1.4治疗结果:

(1)心绞痛疗效比较:

组别病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加重显效率总有效率

参芪舒心胶囊组2401388481857.50﹪92.50﹪

对照组1204950132140.83﹪82.50﹪

两组比较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心电图疗效:

组别病例数显效有效无效加重显效率总有效率

参芪舒心胶囊组24011010030045.83﹪87.50﹪

对照组120345828028.33﹪76.67﹪

两组比较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病案举例

张某,男,56岁,干部,于2008年5月6日出诊。

有冠心病史15年。

现阵发性胸憋、闷、心慌气短、每发约1-5min。

服用硝酸甘油10mg2-3min后缓解。

近一月来,因情绪不稳定,胸痛频发,伴心烦、易怒、。

服用硝酸甘油效罔,故求治中医。

查体:

面色萎黄,气短,语言不接续,舌质淡而紫,舌体胖大,脉弦细,偶有结代。

两肺听诊(-),心率76次/min,节律不齐,偶有早搏,心音低顿,腹软,颈静脉回流征(-)。

心电图示:

广泛心肌缺血,偶发早搏。

中医诊断:

胸痹,属胸阳痹阻,气滞血瘀。

宜通阳补气活血,行气宽胸。

处方:

参芪舒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用西洋参免煎颗粒3克冲服,患者诉服20天后诸症减轻。

胸闷、胸憋、胸痛发作极少,能日常生活。

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律齐,心肌缺血基本恢复正常。

嘱病人,原方继服30天,随访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供血与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

多见于40岁以上者发作。

本病病位在心,本虚标实是冠心病的病机特点,本虚表现为脏腑功能衰退,心之气血亏虚,心阳不振;标实表现为气滞、血瘀、痰湿、寒凝等,但最终病理变化总不离心脉瘀阻,“不通则痛”[4]。

治疗宜通补兼施,当益气活血化瘀,理气活血化瘀。

参芪舒心胶囊中红参、黄芪旨在扶正补虚,水蛭、丹参、三七、元胡旨在祛邪化瘀、痛经止痛。

,柴胡、檀香、瓜蒌有理气解郁,宽胸化痰之功。

以上诸药合用使气血旺盛,血脉通畅,胸痹心痛自愈。

现代医学证实红参、黄芪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谢,降低能量消耗,调节血压,降低血液粘稠度和消除自由基等功能。

瓜蒌能增强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5]。

丹参可缓解冠脉痉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